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证本[4],与之相对的是,正平版《论语》则是摹写京都的清家家传本付梓的[5]。此外,著者还言及,前述两种标准文本似乎即是河北本和江南本之别。

    在文本的校勘之后,第二章则是对《论语》原典的高等批判。首先谈及的是何晏《论语集解》的序中所谓《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的问题。著者经过绵密的论证,证明这当中的区别无非只是因为文字变迁而导致的异本而已。而据说是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中挖出来的《古文论语》就是这些异本的源头。著者调查了在汉武帝以前的文献中所征引过的孔子之语,发现不见于今本《论语》者众多。据此可知,当时人所见的孔子语录,恐怕不是今天的《论语》。自然,这也衍生出一种想象,《论语》这样的书名在当时也是没有的,当时唯有几种被称为《传》的孔子语录。著者引用了《论衡》之语,作为这一推测的根据。据《论衡》来看的话,至少应当承认,齐鲁二篇本和河间七篇本,在西汉中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如果在现存的《论语》中来探寻这两者,那么,《学而》《乡党》两篇可以比定为齐鲁二篇本,《为政》至《泰伯》七篇则可以比定为河间七篇本。如果以同样的方法分析《论语》的后半部分,则可以认为,《季氏》《阳货》《微子》三篇非常之新,剩下的七篇则是齐人所传《论语》,很像是独立的孔子语录。作者的结论是,河间七篇本是曾子、孟子学派所传,最古;其次则是齐人所传七篇本,这是以子贡为中心的学派所传,在孟子以后得到编纂;齐鲁二篇本是将齐鲁学派所传,折中之后编纂而成的,也像是在孟子以后才有的。

    就这样,著者将现存的《论语》分解为四组。每一组都作为一种作品来考察,详细论述了每一组当中各篇章的顺序,以及按照这一顺序之下各篇所谈的内容。换言之,该书第三章讨论河间七篇本的思想,第四章讨论下论中齐人所传的《论语》,第五章讨论属于最晚近部分的《季氏》《阳货》《微子》三篇,第六章讨论齐鲁二篇本。通过这样的考察方式,可以看出,《论语》各篇不是随意散漫编成的语录,而是有一定的组织框架的。此外,曾子学派的编纂、子贡学派的编纂,也因不同的立场而有鲜明的表现,而这种差异也会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时间的先后差异。换言之,《论语》当中就包含着原始儒教的成立、发展、变化等跨越几个世纪的历史。

    我们不禁要庆贺,对《论语》这部书,在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原典批判终于在此达成了。如上所述,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不过,需要意识到的是,这样一种工作,是在继承了仁斋、徂徕[6]、昆仑等日本先儒的工作之上才得以完成的。在我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昭和十五(1940)年四月

    [1] 这里是就日文版页码而言,实为第三章中谈《论语》版本的部分。

    [2] 伊藤仁斋(1627——1705),日本儒学者,著有《论语古义》,倡导“古义学”。

    [3] 山井鼎(?——1728),号昆仑,日本儒学者,被誉为江户时代儒学者中考证学第一人,著有《七经孟子考文》。

    [4] 清原教隆(1199——1265),日本镰仓时代儒学者。他于仁治三(1243)年抄写的《论语集解》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论语》完整抄本,称“教隆本”。清原教隆为出仕朝廷,而离开本家,赴关东镰仓。日本所谓“证本”,指的是能保证家学渊源的、流传有序的版本。

    [5] 日本南北朝正平九(1364)年,道祐居士出版《论语集解》,世称正平版《论语》,为日本最早的《论语》刻本。

    [6] 荻生徂徕(1666——1728),日本儒学者,著有《论语征》。

    《论语》目录

    学而 第一 先进 第十一

    为政 第二 颜渊 第十二

    八佾 第三 子路 第十三

    里仁 第四 宪问 第十四

    公冶长 第五卫灵公 第十五

    雍也 第六 季氏 第十六

    述而 第七 阳货 第十七

    泰伯 第八 微子 第十八

    子罕 第九 子张 第十九

    乡党 第十 尧曰 第二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