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法行第三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瑕:玉上的斑点、毛病。適:通“瓋”(zh8这),也作“谪”,与“瑕”同义。(4)引诗见《诗·秦风·小戎》。

    [译文]

    子贡问孔子:“君子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宝玉少而珉石多吗?”孔子说:“欸!赐啊!这是什么话啊!君子怎么会因为多了就轻视它、少了就珍视它呢?这宝玉,君子用来比拟品德:它温柔滋润而有光泽,好比仁;它坚硬而有纹理,好比智;它刚强而不屈,好比义;它有棱角而不割伤人,好比行;它即使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勇;它的斑点缺陷都暴露在外,好比诚实;敲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言辞之美。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诗》云:‘我真想念君子,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

    [原文]

    30.5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1);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2)。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注释]

    (1)长(zh3ng掌):此“长”字与“敬”同义。(2)无识:没有见识,指不知天命。参见4.6。

    [译文]

    曾子说:“一起交游却不被人喜爱,那肯定是自己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不受到尊敬,那必然是自己没有敬重别人;接近财物而得不到信任,那一定是自己没有信用。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怪怨别人?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就是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去责备别人,岂不是太不切合实际了么?”

    [原文]

    30.6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1),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2)。是以杂也。”

    [注释]

    (1)夫子:指孔子。(2)檃栝(ku^扩):矫正竹木的工具。

    [译文]

    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孔夫子的门下,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端正自己的身心来等待求学的人,想来的不拒绝,想走的不阻止。况且良医的门前多病人,整形器的旁边多弯木,所以夫子的门下鱼龙混杂啊。”

    [原文]

    30.7孔子曰:“君子有三恕(1):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注释]

    (1)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有三种推己及人之心:有了君主不能侍奉,有了臣子却要指使他们,这不符合恕道;有了父母不能报答养育之恩,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符合恕道;有了哥哥不能敬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符合恕道。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推已及人之心,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原文]

    30.8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考虑,是不可以不考虑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了不教人,死后就没有人怀念;富有时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周济。因此君子小时候考虑到长大以后的事,就会学习;老了考虑到死后的景况,就会从事教育;富有时考虑到贫穷的处境,就会施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