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10章 帝星升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来的消耗战使得双方都很吃力,军心也渐渐有不稳定的趋势。

    “啊?!怎会是你——”我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气的将战报丢到了地上,在大帐中走来走去。

    “你是何人,为何要冒充契丹王族,在草原上作乱,难道不知道这是杀头的重罪吗?”我先是对那女子恫吓道,接着有些好奇地说道,“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手下众将却是非常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地叫嚣着要立刻带兵南下作战,为主公讨个公道,此时我倒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四路大军分头北上对付我的话,确实有些难办,倒不如趁此时各方面还没有准备好,来一个先发制人,只要将楚王和真宗的大军给解决掉,大理与吐蕃自然会灰溜溜地逃回去,到时候上表称臣都嫌慢,哪里还会生出什么进兵中原的念头来?

    我依然是有些拿不准主意,可是没过几天,新收到的一条消息却令我大为恼怒。

    “那你的意思是——”我询问道。

    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带上,难民足有数百万之多,多数人拖家带口地开始了逃难的历程,千里中原沃野化为一片泽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哀鸿遍野,饿殍陈于道旁。

    不过在南京城周围,倒也有一些契丹人的小股军队,听到京城被攻击的消息后,纷纷由各地赶赴南京,凑到一起居然也有十几万人,将南京城团团地包围了起来。

    我在收到了消息之后,心中也是一片凄然。

    留在三关的守将也接到了我的军令,会同驻守遂德的西北军一道北上大同,将大辽最后一支可用之兵给围歼。

    至此,契丹上自朝廷下到地方的重要武装力量基本上都已经被快速肃清,契丹作为一个国家政权已经不复存在!

    那女子将头慢慢地抬了起来,长得非常清秀。

    “有什么不好办的,拉出去砍了就完事。”对于反对派,我认为从肉体上消灭比较省事儿。

    “这却是好消息,胡云这小子还算不错,不枉我提拔他一回。”我笑着对旁边的人说道。

    小孩子长得非常清秀,面容白皙,眼神清澈,只是可能因为长期颠簸流离的原因,精神有些不太好。

    如此修养了两个月后,兵马渐渐地恢复了全盛时的面貌,而黄河以南的形势却急转直下,楚王与真宗在僵持的过程中,意外地遭到了黄河大水的冲击,由于今年双方控制区内都没有闲暇顾及到防洪事宜,因此洪水一来的时候,能够成功逃生出来的人很少,双方元气大伤,主力部队可以说是丧失殆尽。

    孟良与焦赞二人见了城头下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心底也有些惊恐,不过自己毕竟已经控制了南京城,里面的敌人也杀的差不多了,还有大量的现成粮草与攻防器械可用,便也不是非常害怕,依仗着南京城的坚固城墙,与契丹人的杂凑大军僵持起来。

    由于四十万大军南下,南京守将根本就想象不到危险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他们看来,宋人应该忙于应付南下的契丹大军,因此城防比较懈怠,依着平时的作息时间,早早地将城门给关闭了。

    江南水师中的精锐自然是我训练过的苏州所部,当初太宗皇帝采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架空了我的控制权,并对水师诸将大加封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水师中的人很有一些选择了效忠朝廷,与我划清了界限。

    “陛下的火气太大了,弄点儿银耳莲子羹来。”宋迪见状一笑,对旁边随侍的人说道。

    而我的使者此时也赶到了苏州,将我的亲笔信或者说是密旨交到了梁兴初的手中。

    有了这些良马,西北大军除了一些必须保留下来的步兵和新增加的炮兵外,都实现了骑兵化,这对于提高应变速度,实现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的扩张计划中,向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西域各国甚至更加向西的国家发生冲突,没有一只强大的骑兵部队是不可能的。

    三关守军本来就对契丹人恨之入骨,此番得了机会,居然摸到了大辽的京城,自然是有仇的报仇,没仇的解闷儿,无数的火头在城中烧了起来,两万人马分成了四拨,将城门控制了起来,然后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重点就是那些高门大户与官府的库房。

    “陛下还是先看看为好——”胡云用袖子擦了擦额头说道。

    此战之后,吐蕃与大理的实力损失了七成,国内震恐,国主镇压不住反对势力的反弹,形势一片混乱,再也没有了进攻中原的实力,只能龟缩回去,大汉的军队顺势进入了蜀地。

    三军易得,良马难求。在这个时代里,战马就是快速运动的首选工具,除非有朝一日能够实现战略移动的机械化,否则战马就永远不可能脱离战场,我同契丹人和党项人打了多年的仗,自然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除。

    “主公的意思属下明白,无非是体念到先帝的知遇之恩,不愿意取代嘛——”郭利用在我身旁回答道,接着话题一转道,“不过将士们的热情也不宜打击!”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我身着便装,站在船头上说道。

    孟良与焦赞二人本来就是土匪出身,此时干起杀人放火的勾当自然是熟悉无比。

    “怎么会是个小孩子?”人犯带上来以后,我意外地发现对方只是个三岁左右的小孩子,不由得发问道。

    因此我一听到陛下这两个字就愤懑不已,偏偏公主做了皇后以后似乎更加调皮,动不动就拿这两个字来挪逾我。

    不过生气归生气,问题也是要解决的,一行人等就踏上了北归的路途。

    城上的守军发现不对的时候已经晚了,孟焦二人给手下放开军令,在南京城中任意行事。

    尾章 席卷天下与契丹遗族

    “有过换张椅子坐坐的打算么?”公主问道。

    此时吐蕃与大理开始出兵,先是攻进了成都,大肆烧杀抢掠,然后准备出兵北上汉中,以威胁大汉军的西南方向。此时大臣们的意见不是非常统一,有很多人都认为目前的形势之下,不宜高歌猛进,直下江南,而应该重点防御西南方向的吐蕃和大理,毕竟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都对中原王朝造成过很大的威胁。

    可怜南京城中的兵马早就抽调一空了,此时又遭遇孟良和焦赞这两个强盗祖宗打劫,契丹贵族们根本就没有应付的实力,整个南京城淹没在血与火之中,一连三日,十几万契丹人死于非命,大量的财宝被洗劫一空,契丹贵族们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一些重要人物被两人控制了起来,准备请功领赏用。

    我无法预知的事情很多,也不能寄希望于一切事情都按照我的想法来进行,甚至还会有一些更大的变数在考验着我,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行到洛阳的时候,却收到了前方传来的消息,说是大将胡云巧施妙计,将契丹小朝廷的首脑一举成擒,现下已经送了过来,等候皇帝发落。

    梁兴初看了之后,立刻竖起了大汉的旗号,配合南下的大汉军队横扫江南,从水路和陆路齐头并进,扫平了福州与广州的残余势力,在半年之内就平定了江南。

    因此当众将都主张出兵蜀中与大理吐蕃会战的时候,我断然否定了这个想法,却派西北军主力与大将郭利用等人引兵东进,南渡长江,沿着扬州和苏州杭州一路攻了下去,将难逃的真宗与楚王等人一路撵了下去不得修养,另外也顺势平定了江南大部。

    也难怪我的火气上升,本来前两年灭契丹的时候,已经将契丹王族一扫而光了,谁知道最近居然又有人在北方搞风搞雨,弄出个契丹小朝廷来,大汉的军队主力现今一在江南,一在西北,北方的人手并不是很足,而且这个契丹小朝廷规模不大,四处游走,一时之间很难把握住他们的动向,给朝廷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如果此时我们不顾西南,一意孤行地南下长江的话,很有可能给吐蕃人及大理人造成趁虚而入的机会,可是如果不南下的话,又会放任楚王与真宗等人回到江南,收拾残局东山再起,真正是一个两难的局面。

    契丹人自萧绰与韩得让掌握政权以后,就一门心思地想要谋取南方之地,将大辽的领土向黄河以南拓展,因此朝廷所在也由上京向南迁移,来到了韩得让控制的南京。

    检点了一下此战的成果,共计歼灭契丹大军六十余万,自己的损失不过数万,可谓是大获全胜,契丹立国数百年,一直威压中原,今日终于寿终正寝了。

    消息传开之后,天下震动。

    群臣安静了下来,纷纷体会其中的意思,王石雷出班问道,“陛下之言,可是决定继续追击楚王等人?那么吐蕃和大理那里应该如何对待?还请示下。”

    消息传回来之后,整个西北和河东路都沸腾了,压制和困扰中原百余年的契丹人几乎灭族,自此北方的游牧民族再也形不成对中原大地的威胁。

    这时候,我西北军主力已经全歼了南下的契丹大军,稍事休整之后便由郭利用领十万大军北上,扫荡契丹人在北方的残余势力,正好将围在南京城外的散兵游勇们来了个里外包抄,一举歼灭。

    本年九月初六,在已经回到中原的西北军各路将领以及重要官员们的劝进下,我正式登上了帝位,改元建威,国号大汉,定都长安,然后大封功臣勋戚。

    四郎嘛,或许是有些心软了,也或许被擒获的人与他是旧识,下不了这个狠心,可是朝廷的法令也是要遵循的,反叛的罪行是很重的,我不是很相信什么感化政策,根据古往今来的事例分析,流放是不解决问题的,免除死刑也是蠢人的想法,唯有绝对的暴力才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我顿时感到有些蹊跷,于是吩咐带那契丹国主上来看看。

    宋室毕竟经历的时间尚短,几十年中虽然扫平了许多反对势力,却也有许多的漏网之鱼,我的大军一起,各地就有不少的反宋人士遥相呼应,更有许多前朝遗民们前来投奔,一则是因为公主老婆的身份乃是前朝公主,二则是因为原先大雪山圣女的遗臣们得到了她的诏令,转投到了我的手下,三则是因为圣君神教在南方各地发展迅猛,几个因素归结到一起,就造成了我西北大军一到,立刻有无数民众响应的局面,很多城池基本上都不用打就得到了。

    西子湖畔,云淡风轻,游人三三两两,小舟泛于湖面,划起了一道道波纹。

    “陛下——”被封为左丞相的王石雷启奏道,“今日吐蕃使臣到来,希望我大汉与大宋划江而治,互不侵犯,并提出了金银财物若干,声明只有陛下答应他们的要求,则大军可退去,否则的话,必将血战到底!”

    (全书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