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粗略点评《缺月梧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华阴城一战中,霍无痕少帮主的出场真是不同凡响。尽管之前有许多侧面的描述(尤其是慕容秋水的点评),然而他表现出的不通事务,在这一群江湖干将中依然让人汗颜。因此这一战的失利也几乎可以预知。王天逸与岳中颠的生死搏杀,和左飞的再度出现,是这一章的两个亮点。战败后王天逸受易老之命,代霍无痕顶下战败罪名而贬入建康妓馆当守门人,这个急剧的转折确实虐得厉害。

    章高蝉的表现在建康大会期间真是处处出人意料,他被翠袖的美色所惑,又被夫人若若的丫环翠袖痛骂而羞愧;他不能拒绝丁玉展送上门来的荣誉而被迫签下协议,却又因为千里鸿的压力而毁约杀人。王天逸处心积虑造成的一次比武和一次刺杀中,他的武功越是仿若天人,他在武功之处的行事越是幼稚软弱,在我看过的所有武侠小说中,再也没有哪个人物能将武功与心智分离得如此厉害,天真得如此无耻了。因此他败亡的命运几乎被注定。

    围绕着在文中重要性堪比核武器的章高蝉的出现,倾国美女翠袖和小书童祺安开始积极地活跃起来。慕容大公子在点评慕容秋水不受翠袖美色|诱惑时的一句话,初步显露出他也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过我觉得慕容秋水对翠袖的使用有点浪费,他手中有这样一张好牌,就应该把她的地位尽可能地抬同,让她在众位高手眼中成为一个可望不可及、需要竭力全力才能博取其欢心的绝代佳人,而不是连一个王天逸都能称为“家妓”的角色。事实上,翠袖的魅力也只在那些性格比较薄弱的人物,如章高蝉和霍无痕身上发挥了一定作用,而那些实际上掌握着江湖大权的人们,几乎都对她扮演的角色十分清楚,从而深怀戒心。丁三当了她的入幕之宾,可是明显事后并无挂怀,唐博对她显然也有些心动(丁三睡了翠袖以后他的表现明显失常),却表现得更加刻意地远离。

    我很困惑于丁三既然已经听到了王天逸是易老的人,他后来苏醒后竟对此事报以缄默,加上陶大伟夜影,知道王天逸夜莺身分的人还真不少。因此实在难以想象霍帮主对此事不知情。我是觉得霍帮主自知大乱后长乐帮势力衰疲,需要借助王天逸的声威能力来支撑帮中霸业,因此才伪作不知。这一点埋下无数可能的情节发展,就此断了实在可惜。

    建康大会在王天逸逐步受到重用的情况下打开帷幕,锦袍队成立,好戏逐渐上演。锦袍队特训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再次想起《士兵突击》,刘定强,秦盾和赵爵锡三个人的性格各有妙处,刘定强的傲气天真,在这一部分被写得入木三分,最终这样一个小角色死得惊心动魄,惨烈之处不亚于那些纵横捭阖的大人物们的结局,尤其是对泰盾和赵爵易两人而言。这两个人本来大有可期待之处,可惜作者匆匆结尾基本把这一块给忽略了,非常可惜。

    其实,从作者的结文自述来看,我个人是觉得他有点过于着相了。借用杨昆和丁三对大侠的剖析,我也认为小说有四种状况:有一种小说,作者与读者都不相信有什么意义,大家就是写着看着玩;有一种是作者呼天喊地相信自己在写一部穷尽人性的大作,而读者看得无动于衷;有一种是作者和读者都很严肃地相信这是一部意义深妙的作品;还有一种——我觉得最佳状况,是作者下笔时并不去想有无精义,而读者能从中领悟很多。

    脏手侠义那一章,王天逸为了给丁玉展斩除后患,杀了被丁玉展灭门的奸商洪家遗孤,丁玉展当时已经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放洪家儿子一命,而且以丁的家世地位,也还经受得起这件事带来的后果。王天逸代他灭口后经常念叨这件事,显得有点婆妈,与王本人的性格不太相符。也许这个可以理解成王天逸试图在自己心中清除抵消丁玉展的影响的一种手段。

    在这种意义上而言,我觉得作者实在没必要纠缠于第三卷有魂无魂,只要他能在第三卷中维持第二卷编写故事的水准,并且把第二卷结尾草率的地方好好修改下,就会是近年来少有的武侠妙文。缺月梧桐并没有引入什么新奇的概念而能写出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是很难得的能力。尤其在网文中,网文中太多靠发掘新题材走红的作者了,然而题材总会老旧。

    建康大会上风波四起,王天逸与凶僧胡不斩合力试探章高蝉的精妙布局后,续以令人啼笑皆非的霍少帮主画画,刘三元舞剑;精心布置的刺杀章高蝉之后,是突如其来地王天逸失手遇袭被人莫名其妙地打破头……情节的种种峰回路转,都绝对令人难以预料,作者在安排这样的情节时得心应手,实在畅快。铁血争斗写得顺畅,偶尔的诙谐之处也点缀得自然,比如王天逸被打破头的晚上,得知唐博来访,大惊失色地再在伤口上磕出血来,让随从告诉唐博自己晕厥不醒那一段,尽管主角倒霉到极点,依然令人解颐。当然也有败笔,慕容成买渔饵那段,作者在尽力搞笑,但搞得很刻意。

    扬州的部分,空性授艺埋下青城杀局的初因,与左飞的相识,亦是常见桥段。江湖三雄给倪清官上的那堂“社会史学”,是看得最不顺的一部分,这种常识性的东西,费这么多笔墨煞有其事地写,说教意味太浓,对现代读者来说,实属无趣。慕容秋水的心性智略,在这一部分里也太直露,缺少一个顶尖高手必不可少的神秘感。好在这一部分过去之后,第一个真正的高潮开始了(啃了这么久皮以后终于见到馅了真不容易)。天机镇上与沈家主仆相会,长乐帮古日扬等人受命保护沈家小姐,王天逸与左飞无意中被卷入。与华山岳中巅争抢寿礼的一段,让王天逸脸上添了那道后来成为标志性的疤痕,也是此人亡命本性从温良憨直的外壳下脱逸而出的第一场,从此以后,这性格便成了一颗不熄的火种,只要风头一起,便哗啦啦地爆燃出来。

    看完以后突然觉得这是今年以来我看过的最有让我说点什么感觉的小说,因为它颇有魅力——同时又有一抓一把的薄弱点。我这一遍看得比较快比较粗疏,不过这篇小说就现在的版本而言,也还经不起细看,姑且粗谈一二吧。

    我还是相当希望作者能写第三卷的,并认为第三卷大有可突破的余地。当然作为一个看盗贴的人,作者写与不写,写多少实在没我啰唆的余地。不过我觉得以作者每周甚至每旬更新一次的速度看来,我觉得他给杂志写小说比在起点写vip更合适,因此向几个熟悉的武侠杂志的编辑推荐了一下。既然是推荐就要诚心一点,因此写了这篇乱七八糟的粗评。

    因此就不得不说在第二卷匆匆结束是件很让人可惜的事情了,风采逼人的胡不斩在试探章高蝉一战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杨昆凌寒钩的密谋突如其来又匆匆结束。我很困惑为什么凌寒钩会认为王天逸会帮助自己和杨昆复仇,他应该很清楚王天逸只忠于易老的使命,而与丁三又是好友。而杨昆之前与丁三的一番对话又过于温馨,后面的转变实在有点生硬。当然这几章生硬的地方处处可见,王天逸重投长乐帮是其中最大的一处。

    不过除了对翠袖的使用这一点以外,慕容秋水在第二部里的表现要比第一部强得多,大约是这一部里面他的正面描写甚少,有了足够的留白以后,比较容易烘托出多智近妖高深莫测的气度来。尤其有了慕容成的拼搏竞争作为对比:慕容成越是积极,越是显得慕容秋水举重若轻。慕容成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几个穷困潦倒的小武师赤手拼斗来锻炼自己的斗志,实在与他所处的境地不相符。我总觉得看到这一幕的人,大约很难起敬意。他斗酒激章高蝉下场比武那一段,倒还算得体。总的来说慕容成在这一章的表现可圈可点,水涨船高地推动了慕容秋水的行情,如果将慕容成写成个霍少帮主的角色,就很难起到这样的作用。

    这一部分在这里居然还没完,或者说易老觉得王天逸还没有走到足够绝的路上。直到他慈孝杀一章中,他杀了对他有恩,但是决定为了儿子谋杀他的甄家父母,而自觉走破了道德的底线去上吊时,易老终于出手相救,顺理成章收伏他进入暗组。不过就如我先前所言,我倒并不觉得这一次的道德拷问比艄公那次更凶险,甄家父母毕竟是要杀他,他是自卫反击。这次上吊,我更愿意理解成前一系列的刺|激累积起来造成的绝望感。

    总觉得第二卷的主要精彩处微妙处,都是纠葛在章高蝉一家与慕容一家身上,王天逸本人,以及长乐帮的拼斗,反而略有逊色。这也是作者的定位导致的问题,因为在这一部分里面,王天逸还没能进入决策层,他的种种表现都局限于别人对他的定位,所以逊色在所难免。

    不过这里面临着一个相当大的困境,如果他将厚黑进行到底而成功,多少不是作者真正希望写的结局;如果失败,那么警世说教的意味未免太浓;如果他因为坚持一点良知而成功,似乎太过理想,也许都不能用来说服作者本人;如果因为坚持一点良知而失败——这也许是最容易被写到的结局,但是中国社会现在太缺少超越功利层面的对成功的认可,灵魂的救赎很难说服读者尤其是网络读者相信这对王天逸来说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或许这才是作者畏手不前的原因?

    第二部一开场,王天逸的表现中规中矩,直到丁玉展的出现后,有了丁玉展作为对比,他性格的转变才一再地鲜明起来。理想色彩浓郁的丁玉展,比较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左右,经历了更复杂的人生际遇的王天逸,则显得更果断更自信,但是他依然很奇妙地被丁玉展所克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