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三章 水与茶的难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噹。

    一声闷响,脑门上传来一阵钝痛。

    少年努力压下心头的烦躁与恼意,尽量让自己看上去一如既往的平和淡漠。

    他身前那团破败到棉絮已经外露的蒲团上,坐着一个天生笑面、胡子乱糟糟的老人。

    老人手里端着个铜碗,方才那声闷响便是这铜碗和少年脑袋亲密接触发出的声音。

    “阿未喜欢茶水还是清水?”

    又是这简简单单的问题,却已经数不清是今日第几次被问起了。

    少年不动声色地攥紧拳头,尽量平静地答道。

    “清水。”

    噹。

    又是一记毫不客气的敲击。

    少年终于忍无可忍,压抑已久的情绪如出栏的猛兽一般呼啸而出。

    “选不喜欢的也不对,选喜欢的也不对。你究竟要我如何?!”

    老人不急不恼,依旧是那副面孔。只见他伸出左手、三指并拢指向正上空。

    上方黑暗的尽头有一扇小窗,窗外是混沌的白日与黑夜。

    “阿未喜欢白日还是黑夜?”

    当然是黑夜。

    黑夜是如此安静、隐秘、包容、不动声色,令他可以不用多费力气便能藏起自己的一切不堪与恶念。

    听他不语,老人收回食指作莲花状环向四周。

    黑暗中若隐若现的边界是无数块古老的石砖,石砖内是孤零零的自己和不通人情的师父。

    “阿未喜欢一个人还是同母亲在一起?”

    当然是同母亲一起。

    母亲是他身在长夜中唯一能看见的那道光,只要那光在,他便能通过影子将自己剥离出那吞噬一切的黑夜。

    他依旧不语,老人收回左手,拿起一旁的两把泥壶,重新将石台上的水和茶斟满。

    “茶水还是清水,白天还是黑夜,一个人还是一群人,都是一样。你何时想明白这个道理,何时便能走出这座塔。”

    道理?这是什么道理?他更加不明白的是,为何偏偏是这个道理?

    数载苦修、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便是在这黑暗中独自对抗整个世界的。他熟读经书典籍、佛法要义倒背如流,怎会连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都寻不得答案?

    或许,这些问题本就没有答案。

    或许,他的师父从未想过要他走出这座塔。

    或许,一切无上妙法、智慧开悟,不过都是设下这四方囚牢的借口、一场禁锢他一生的诅咒。

    他突然拂向石台,台上的水与茶顷刻间被打翻、泼洒一地。

    “茶怎会是水?白昼怎会是黑夜?孤独怎会和有人陪伴一样?”

    他的师父对世人向来宽容慈悲,唯独对他格外严苛。似乎他并不是他的弟子,而是他要费尽心思、穷尽一生对付的魔鬼。

    他自认擅长忍耐。与肉体上的折磨不同,在这狭窄、黑暗、不见天日的虚无中探索虚无,远比世间最残忍的酷刑还要令人崩溃。

    但他一直做得很好。直到现在。

    这是他第一次在师父面前失态,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数载隐忍磨砺一夕间便付诸东流,他是否永远也无法走出这座为他量身而造的囚笼、永远无法通过师父的考验?但即便如此,他也要求那一个答案。如果那答案就是虚无,他便弃了这一身修为、撕破这困住他的虚无、彻底放出心底的那只猛兽。

    水向石台四周蔓延,滴滴答答落在老僧破旧的僧袍上。

    老人望向少年。

    少年冷硬起来的样子已有那人当年神韵,唯有那双眉眼形状随了他的母亲,不论做何表情都还残存几分纯净柔和。只是这表象之下常有危险躁动,那双漆黑的眼睛深处似乎总是可以藏下惊天骇浪、骤雨风暴。

    老人半阖上眼、面上依旧带笑,摩挲着铜碗的手指却动得越来越快。

    “茶与水都从天地间来,也都将向天地间去。白昼总会转为黑夜,黑夜也终将迎来白昼。你独自从来虚无中来,又终将独自向虚无中去。你从来孤身一人,又何来孤独一说呢?”

    少年说不出话来。

    论辩经、论法相,他从来不是老师的对手。

    可他的老师既然如此通透博学、又花费诸多心血传他衣钵,为何偏偏不肯告诉他这道问题的答案?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是他的心还不够坚定吗?还是说,他的心境便到此为止了。他以为虚无之外还有世界,但其实他的世界穷尽一生就止步这座枯塔而已了。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不。

    不是这样的。

    不该是这样的。

    翻倒的茶杯仍歪在那里,洒了半桌的清水与茶汤缓慢融合、混杂在一起,似是再也分不出彼此。

    他盯着那细微流淌、缓缓前行的水渍,凝在瞳孔深处的镜像突然之间便静止下来。

    “困住你的从来不是这座塔,而是你心中的选择。”老者的声音似真似幻,时而男声时而女音,时而苍老时而年轻,“你既爱水,选茶便会心生怨怼;你既爱黑夜,白日便会令你惶惶不可终日,你既爱至亲,失去时便会因苦痛而生执念。可偏偏,你生来爱恨痴念便比常人要多些,常人哭丧三日,于你便要凭吊三年。常人不过忧伤数载,于你便犹如天崩地裂、世界终结。反之,你若从未做出过选择,则怨怼、惶惑、执念都将不复存在,你内心的平静方能长久。”

    少年如蝉翼般清透的睫羽轻轻落下,再抬起时、眼底的混沌之象骤然而变。

    石台上,清水与茶汤各自回流、泾渭分明。

    石塔内,光影切割、白日与夜月转瞬间分合两开。

    蒲团前,端坐的老僧面目化作一团变幻的光影,时而像他那久未相逢的母亲,时而像那出现在塔中三日的幽灵。

    “我既降生于此世,便要生受此世之苦。未尝水之甘洌,怎知茶之苦涩。未贪长夜之酣甜,怎知白昼之辛劳。未尝人情冷暖悲喜,又怎知孤寂未何物。”

    倘若从来孤独,众生又在何处?不知众生之苦,何来慈悲之心?世人若无爱恨离别苦,他便是成佛又能渡谁?

    清水与茶汤本就不同,既不会因他的选择混而为一,也不会因他放弃选择而不再交融。

    他已知晓这一切的答案。

    他要做出抉择。他会做出抉择。他愿做出抉择。

    蒲团上的身影渐渐远去,唯有苍劲笑声还在黑暗中回荡。

    “且记住你今日的答案。来日若再遇这道难题,可要记得自己当初是如何抉择的。”

    噹。

    铜磬发出最后一记声响,天地再次归为虚无。

    再次睁开眼时,入眼已是高悬的夜幕和万里星河。

    冷风拂过,他坐起身来、回首望向身后那片废墟。昔日大殿只剩一点地基,若非周遭院墙怎么也分辨不出这里曾经的样貌。碎石与木梁的尘埃中,孤零零地置着一张旧蒲团,蒲团上坐着一个人,脸上一道深深的伤痕、血迹还未干涸。

    夙未站起身来,细小微尘从他的发丝滑落。他一步步向那蒲团上的身影走去。

    一空仍盘坐在原地,手中似乎握着什么东西,听到动静的一刻便抬起头来、又将紧握的手心缓缓打开。

    “我方才寻得这最后一颗,穿好的一刻你便来了。”

    他的脸上的伤口有些可怖,眼神却是一如既往的清澈温和。

    男子望着僧人手中那串熟悉的佛珠,许久也没有伸出手。

    “不必了。囚笼破碎,虎兕出柙。既已缺了一颗,不戴也罢。”

    “缺一而已。陛下若是不嫌,小僧愿舍生取义、献身作这第二十一颗舍利子如何?”

    男子叹息,漆黑的眸子深处是摸不着、看不清的情绪。

    “住持可是宁愿以身殉法、也要将我送回囚牢之中么?”

    僧人摇摇头、面上一片坦然。

    “陛下脚踏山河、坐拥天地,身想去哪里便去得哪里,心欲至何境便至何境。不知囚牢何在?”

    纤长的手指捏起那串佛珠、随后又轻轻放下。

    “既无囚牢,此物何用?”

    一空终于也站起身来。

    他常做谦卑的姿态,如今第一次挺直了背脊,瞧着竟同面前的男子一般高。他脸上通常带着的那和气笑容如今褪去,竟同那大殿上供奉的护法明王一般威严,细灰自他身上青灰色的僧袍上跌落,在两人脚下盘旋。

    “师父生前云游四方得来的十八颗舍利子,分别来自十八名得道高僧,加上他圆寂后的三枚,总共是二十一枚佛骨舍利,尽数赠与师弟。这其中蕴含的力量与你血脉中的力量相制衡。他的苦心,你不会不明白。”

    僧人虽然年轻却总是以油滑婉转示人,此前与面前男子接触频繁却从未逾矩,今日不知为何突然便不再称“陛下”,而是论起师兄弟来,言语间又是一层压迫。

    可他对面的人也非常人,从眼尾到眉梢、没有因此而动摇半分。

    “师兄先前携降魔杵前往步虚谷,可是动了杀心?”

    年轻僧人不答反问。

    “师父倾尽一生教给你的道理,师弟可是都忘记了?明知远离红尘才是解脱,偏偏要往红尘中去,明知众生会因此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