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愁来江湖两相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会面的地方,是在华阴县城中一所著名的花园里。虞候领着杞人父子进入花园中的一座厅堂,只见李思齐身着团龙绸袍,高踞在正位上。比起十多年前所见,他要显得苍老多了,鬓边也增添了几缕白发。相较之下,杞人则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他的相貌似乎永远都只象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十年前是如此,现在是如此,估计再过十年,也还是如此。

    ※※※

    李思齐倒还记得杞人,“哈哈”大笑着,随意把手一摆,示意二人免礼落座:“你真个修道成仙了么?光阴荏苒,怎你丝毫也不见老哩?”杞人微微一笑:“我从来不修甚么仙道,但清静寡欲,心无挂碍,则自然不老。”

    李思齐吩咐仆役上茶,笑着说道:“人生在世,若不修仙道呵,最多不过百年,清静寡淡,不嫌忒无趣了么?”他转向凌冲:“这是令郎么?你说王保保有信与我,怎不呈上来我看?”

    ※※※

    也许二老真的出门去了,也许只是不愿意再见他们,故意留下这两行字,但不管怎样,主人不让你进门,若硬闯进去,真个与盗贼无异。凌冲轻叹一声,只好掩起枯草,回到丹枫九霞阁上来。

    这样兜了一个大圈子,翻越数座高山,等他们来到亚柏镇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中旬了。凌冲先往镇上去寻彭素王的部下褚平,可惜大门紧闭,敲了半天,却不见人出来答话。

    女婿和丈人怎么谈也谈不拢,没有办法,反复磋商的结果,是决定凌冲和陈杞人先自南归,冷谦则暂留大都保护艾布父女,等到南北通路安全了,再送雪妮娅往应天去。十一月初,陈杞人父子离开大都,取道山东南下。才到益都附近,就发觉山东的中心益都,已经被徐达率军团团包围了。徐达见到凌冲,自信满满地说道:“年前定可平定山东全境,则往北一马坦途,不日便直薄大都去也!”

    ※※※

    彭素王对凌冲说起过,丹枫九霞阁建在太白山中,位于太白梁与三官殿之间。凌冲上次进入太白山时虽然被关在车厢里,看不清路径,离开的时候,却是并马与彭素王、史计都同行的,也还隐约记得道路。当下一边摸索,一边前进,在山里转了整整两天,终于被他寻到了日帝留下的那所庄院。

    这是割席断交的意思了,凌冲闻言,摇头苦笑,心里好生烦闷。转述完彭素王的两句话,褚长宁收敛起严肃的神情,笑吟吟地说道:“官人休惊,也休感伤。从来朋友若是倾心相交,便两国交兵也不得抹杀的。你不看那晋之羊祜,与吴之陆抗么?”

    凌冲回到清真居拜别义父母。陈杞人道:“保保自小便好大主意,岂是你劝得动的?我与他十数载未见,且待我与你共走一遭去看来。或他觑看往日情份,便不降时,也不会害你。”凌冲心想,王保保绝不致于伤害自己,但义父愿和自己同行,原是求之不得,急忙满口答应。

    凌冲有点讨厌这个人。别看他相貌堂堂,气概雄壮,显得比清瘦、眉宇间总若有隐忧的王保保要威严多了,但王保保偶尔一挑眉毛,双目精光暴现,就会展现出一种足可吞吐山河的惊人气魄来,相比之下再看李思齐,后者反倒更象一个毫无根底的爆发户。想到这里,凌冲微微一笑,拱手对李思齐说:“朝廷品评禄位,原不论年齿长幼……”他并没有表明自己明朝使者的身份,因此仍用“朝廷”一词来称呼元朝。

    凌冲上前叩门,隐约听到里面传来脚步声音。他退后一步,抬头望去——上次来的时候,没有留心,此刻却清楚地看到庄门上悬着一块大匾,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两个大字:“洗烽”。凌冲一愣,突然想起史计都的绝笔来:“烽烟何日洗,大道几曾公?我心如皎月,耀然照穹窿!”

    凌冲吃了一惊,手一哆嗦,几乎就要打翻茶盏。褚长宁继续说道:“第二句话,主人道:凌官人甚欲辨清忠奸善恶,偏又看不清爽,既如此,何必执着?你既以为保的是命世圣主,便好好保将下去。你我今后是敌非友,见得面时便要厮杀,休怀妇人之仁也。”

    凌冲问杞人:“父亲常说,六花拳的第七段,非有深厚内力相辅,不得运用,因此不肯交我,不知儿现今可学得么?”杞人摇摇头:“且再理会。你婚事在即,哪有空闲学拳?”

    李思齐“哈哈”大笑,手拍座椅扶手:“你们是几时离了王保保前来的?想是还不知哩,朝廷才下诏来,王保保擅杀天使,擅杀朝廷所置官员,悖逆无礼,人天共愤,今削夺其一切官爵,教诸军并进讨伐之!”

    凌冲听了褚长宁的话,苦苦一笑。褚长宁接着说道:“主人已弃庄而去,教小人在此等凌官人与那简若颦。若简若颦来时,却好将此庄院交付与她,了却多年宿怨。”凌冲问他可知道彭素王到哪里去了,又问他木星李树坤的下落,褚长宁只是摇头:“主人领着李星君自去了,小人也不知何往。”

    凌冲腊月回到的应天,朱元璋正忙着登基事宜,也没空招呼他,更没委派任何任务。正月,朱元璋恢复应天旧名建康,登基称帝,建立明朝。他要授凌冲枢密院四品同签之职,凌冲推辞说:“陛下但有差遣,微臣敢不赴汤蹈火,以报君恩?只微臣非是做官的材料,请陛下收回成命罢。”中书参政胡惟庸笑着劝他:“国家肇建,中原未定,陛下自有差事与你做,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无个官职,如何好办事?左右不教你入府理事,便挂个虚衔,又怕的甚么?”凌冲无奈,只好拜领了。

    他说的是三国末年的故事:晋将羊祜镇守江陵,与他对敌的是吴将陆抗,两人各安边界,使节来往,既能不废公事,又能长保友情。陆抗曾送酒给羊祜,羊祜毫不犹豫地饮用,还赠以良药,陆抗也煎来便服,不疑有他。

    登基没几天,朱元璋就召见凌冲,让他作为使者,送信去给王保保。朱元璋说:“卿与扩廓甚是熟稔,见了面仔细觑看者。他今四面楚歌,若能倒戈来降呵,品位定在众将之上。他若不肯时,也只索罢了,卿且细查中州军动静,归来报朕。若得便时,你更往关中去窥李思齐等人动静,往太白山中访那彭素王可曾归去。朕包容天下,旧恶不究,他若肯来降我,往事便不计较了也。”

    凌冲“哈哈”大笑:“忠与不忠,还不是庙堂大老们说了算?你休与我讲这些门面话,各人心中,自有分数。”说着转向王保保:“我圣主英雄睿智,大王若肯归附,品爵不在今日之下,又不受鞑子的鸟气,岂不是好?”

    凌冲听了,微微点头,沉吟不语。

    这次南归应天的路上,凌冲又旧话重提。杞人仍然说:“且再理会。你刀法中破绽甚多,我且先与你讲些运刀的精妙处。前此你内力不足,领会不得,便与你讲了,也是无益。”凌冲大喜,悉心向义父讨教。陈家这套刀法,是从先祖完颜陈和尚处传下来的,似拙实巧,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功夫,凌冲学习其中奥义,苦练一个多月,才领悟了不到三成而已。因此,他虽然受命往山西去,仍希望义父就在身边,可以时时请教。

    王保保对陈杞人说:“如此,我有一信,托叔父带与李思齐。他常以长辈自傲,不见我的使者,陈叔父亦与先父平辈论交,他或肯相见哩。”杞人皱皱眉头:“你知我与李思齐,也只在罗山他庄院上见过一面,并无交情……”王保保笑着说:“请叔父助我,国难当前,教他休记旧恨,再出潼关来与我厮杀。他若仍不肯见你呵,也无别计,我也不怪叔父的。”

    “王兄何必如此颓唐?”凌冲正色说道,“梁王号称兵马百万,中原厮杀一生,不能底定一瓯。王兄承袭父志,破孛罗、入大都,封王拜相,成就岂在梁王之下?世事多舛,饶你德并尧舜,才过孙吴,也难免落寞的一日,些许挫折,何必放在心上?”

    让到堂上,褚长宁请杞人父子上坐,叫仆役奉上茶来。他笑着对凌冲说:“主人神机妙算,料凌官人必要往庄中来寻他的。他教小人转告凌官人两句话。”凌冲说:“请讲。”褚长宁咳嗽一声,严肃地说道:“第一句话,主人道:我看那吴世子朱标,是个仁厚之主。今天下未定,鞑虏未扫,我暂不动朱元璋。但中原复了,便要取他性命,教朱标承其志,料必能重开我大汉新天的!”

    凌冲对陈杞人说:“若见了李思齐,怕踪迹暴露,此后行止不得自由。咱们不如先往太白山丹枫九霞阁去来。”杞人点头同意。

    果然,到了十一月中旬,益都城破,元朝在山东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普颜不花死于乱军之中。十二月,徐达兵指济南,元平章忽林台、詹同脱因帖木儿弃城而走,退保大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山东全境都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