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浦江清/

    1.唐诗距离乐府歌曲的时代近,而且也有部分的诗是可以歌唱的。唐诗的声调铿锵响亮,或者婉转抑扬,具有音乐性。宋诗时代,词已发达,诗则脱离歌曲,近于散文的节奏。

    2.唐诗的色彩鲜明,辞藻华丽。形象明朗。宋诗避免绚丽的辞藻,归于平淡。形象同样明朗,但不是着色画,而是水墨画。

    3.唐诗以抒情为主,也有叙事歌曲,以激动人的感情。有强烈的感情,浪漫的情绪。宋诗多说理,词句平易而说理精辟,发人智慧。

    4.唐诗高超,题材不平凡。宋诗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5.唐诗尚多比兴,多寄托。兴寄深微,含蓄不尽,因而浑厚。宋诗说理曲折达意。高者沉潜深刻,浅者有太说尽之病,近于散文。

    6.唐诗深入浅出。作者有诗才,非关学力。宋诗多用典故,求其高雅脱俗,因此比较的难懂。

    要之,宋诗继唐诗,要求创造性,不能不别求面目。唐宋诗品质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不同之点,但也不能以严格的时代来分。杜甫诗已经多用典故,也多议论。但主要用散文风格作诗的是韩愈,摆脱滑熟的音调和美丽的辞藻的是孟东野(郊)。所以韩、孟的诗就有宋诗的风格。而宋代的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又近唐诗风格,故未可一概论。后来学诗的或学唐诗,或学宋诗,是风格的不同。元遗山《论诗绝句》云:“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照一般人的看法,诗的变化到苏、黄算是尽了。这是指诗的表现手法,苏、黄又与李、杜不同。后人或学唐,或学宋,难以出奇制胜了。元明清三代的诗(不说词曲,专讲五七言诗),风格上没有多少变化,好像模仿唐宋人的作品似的。说“尽”是指表现手法尽,并不是说题材穷尽。诗的题材当然是无穷的,因为社会在发展变化,人的思想感情也古今不同。

    宋诗的风格在北宋时代已经形成,这是和古文运动分不开的。配合古文运动,宋人也以散文的思路作了诗。另外在宋代发展了词。那倒是以抒情为主,有强烈的感情的诗歌,配合着音乐歌唱。词有另外新鲜的通俗的语言,而它的思想感情却又接近了唐诗。

    注释

    [1]指庄稼生长得很好。————编者注

    [2]应为“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编者注

    [3]指女主人公。————编者注

    [4]即今湖北松滋市。————编者注

    [5]《诗文选读》是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主持创办的《国文月刊》中的一个栏目,旨在通过对古今文学作品的详细分析,为国文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古诗十九首释》于1941年开始刊载,仅刊九篇即止。————编者注

    [6]即《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编者注

    [7]应为“犹浮云之障日月”。————编者注

    [8]指王昌龄所作《闺怨》。————编者注

    [9]应为《悼亡诗》。————编者注

    [10]应为《拟古诗》。————编者注

    [11]应为方东树。————编者注

    [12]应为“含意俱未申”。————编者注

    [13]此处应为“等于”。————编者注

    [14]应为张玉谷。————编者注

    [15]即《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编者注

    [16]另有“妾作兔丝花”一说。————编者注

    [17]即《归去来兮辞》。————编者注

    [18]应为“瑯琊”。————编者注

    [19]指《旧唐书·音乐志》。————编者注

    [20]应为《襄阳蹋铜蹄》。————编者注

    [21]即今湖北天门市。————编者注

    [22]“耦”同“偶”。————编者注

    [23]应为“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编者注

    [24]即今甘肃张掖市。————编者注

    [25]尚安县,古县名。————编者注

    [26]符县,古县名,今泸州市合江县。————编者注

    [27]绥远,旧省级行政区,1954年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编者注

    [28]即今陕西榆林市横山区。————编者注

    [29]蓟县一般指蓟州区。今属天津市。————编者注

    [30]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