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稼軒先生年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辛梅臣原編 龍沐勛訂補

    先生名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宋史》卷四百一)始祖維叶,官大理事評事,由狄道遷濟南。高祖師古,官儒林郎。曾祖寂,官賓州司户參軍。祖贊,官朝散大夫,隴西郡開國男,亳州譙縣令,知開封府,贈朝請大夫。父文郁,贈中散大夫。(辛氏據《鉛山族譜》)

    宋高宗紹興十年庚申(金熙宗天眷三年,公元一一四〇年)

    是年五月十一日卯時(據《鉛山族譜》)先生生於金國之歷城縣,時陸游生十六歲(據錢大昕《陸放翁先生年譜》),朱熹生十一歲(據王懋竑《朱子年譜》),黨懷英生七歲(據《金史》卷一百二十五,黨懷英卒於章宗大安三年,年七十八。以此上推,則知生於金太宗天會十二年。當宋高宗紹興四年,長先生七歲)。

    【大事】夏五月,金烏珠等分道南侵,破河南、陝西州郡;宋吴璘、劉琦擊走之。秋七月,岳飛大破烏珠於朱仙鎮,既而奉詔班師還鄂。河南州郡,復入於金。(《通鑑輯覽》 [1] 卷八十六)

    【附考】案:《宋史》本傳,先生歸宋時,年二十三,爲紹興三十二年,則知生年爲紹興十年庚申。又案:先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元吉)”《水龍吟》詞,有“對桐陰、滿庭清晝”之語(四印齋本《稼軒長短句》卷五),則知爲夏月。又一首題云“次年南澗用前韻爲僕壽,僕與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壽南澗”云云,按南澗壽先生《水龍吟》詞首句即云:“南風五月江波,使君莫袖平戎手。”(《彊村叢書》本《南澗詩餘》)據此,則族譜所稱,碻然可信矣。

    十一年辛酉(公元一一四一)

    先生二歲。

    【大事】冬十月,秦檜矯詔,下岳飛於大理獄。十一月,和議成,遣何鑄奉表稱臣於金。十二月,遣使割唐、鄧、商、秦之地以畀金。岳飛爲秦檜所殺。(《通鑑》卷八十六)

    十二年壬戌(公元一一四二)

    先生三歲。

    【大事】夏四月,金使人以衮冕來,册帝(高宗)爲大宋皇帝。

    十三年癸亥(公元一一四三)

    先生四歲。

    十四年甲子(公元一一四四)

    先生五歲。

    十五年乙丑(公元一一四五)

    先生六歲。

    十六年丙寅(公元一一四六)

    先生七歲。

    十七年丁卯(公元一一四七)

    先生八歲。

    【大事】秋八月,趙鼎卒。冬十二月,金及蒙古和,蒙古益強,其長鄂羅貝勒,自稱祖元皇帝,改元天興。(《通鑑》卷八十七)

    十八年戊辰(公元一一四八)

    先生九歲。

    【大事】冬十月,金烏珠卒。(《通鑑》卷八十七)

    十九年己巳(公元一一四九)

    先生十歲。

    【大事】冬十月 [2] ,金完顔亮弑其主亶而自立,改元天德。(《通鑑》卷八十七)

    【附考】《宋史》本傳:“(辛棄疾)少師蔡伯堅,(名松年,從父靖於宣和末降金,累官至尚書左丞,封郜國公。文詞清麗,尤工樂府,與吴激齊名,時號吴蔡體。參考《金史》卷一百二十五。)與黨懷英(字世傑,馮翊人,隨父純睦家泰安,金大定十年進士,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與修《遼史》。參考同上。)同學,號辛、黨。”據此,與《歸潛志》“黨懷英、辛棄疾少同舍”之説合。且辛率數千騎南渡時,年方二十三。松年卒於前三年。(據《金史》:松年卒於金正隆四年,年五十三,時紹興二十九年也。)辛梅臣編次先生《年譜》,即以少師蔡氏,屬之十歲時,或非過早。至毛晉《稼軒詞跋》云“蔡元工於詞,靖康中,陷虜庭,稼軒以詩詞謁見,蔡曰:‘子之詩則未也,他日當以詞名家’”云云,與稼軒年歲不合,似不可信。

    二十年庚午(公元一一五〇)

    先生十一歲。

    【大事】金主亮大弑其宋官 [3] 大臣。(《通鑑》卷八十七)

    二十一年辛未(公元一一五一)

    先生十二歲。

    二十二年壬申(公元一一五二)

    先生十三歲。

    二十三年癸酉(公元一一五三)

    先生十四歲,領鄉舉。(據《鉛山族譜》。又按《美芹論》“兩隨計吏”,蓋由此也。)

    二十四年甲戌(公元一一五四)

    先生十五歲。

    二十五年乙亥(公元一一五五)

    先生十六歲。

    二十六年丙子(公元一一五六)

    先生十七歲。

    【大事】夏五月,靖康帝卒於金。(《通鑑》卷八十七)

    二十七年丁丑(公元一一五七)

    先生十八歲。

    二十八年戊寅(公元一一五八)

    先生十九歲。

    二十九年己卯(公元一一五九)

    先生二十歲。蔡松年卒於金。

    【大事】春二月,金籍諸路兵,造戰具。

    三十年庚辰(公元一一六〇)

    先生二十一歲。

    三十一年辛巳(公元一一六一)

    先生二十二歲,爲天平節度使耿京掌書記,勸京決策南向。

    【大事】秋七月,金主亮遷都於汴。九月,大舉南侵。冬十月,金人立曹國公烏嚕爲帝於遼陽。十一月,虞允文大敗金軍於採石,完顔亮趨揚州,至瓜洲,爲其下所殺。(《通鑑》卷八十七)

    【附考】《宋史》本傳:“(辛、黨)始筮仕,決以蓍,懷英遇《坎》,因留事金,棄疾得《離》,遂決意南歸。金主亮死,中原豪傑並起。耿京聚兵山東,稱天平節度使,節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棄疾爲掌書記,即勸京決策南向。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遊。及在京軍中,義端亦聚衆千餘,説下之,使隸京。義端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殺棄疾。棄疾曰:‘匄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實奔告金帥,急追獲之。義端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棄疾斬其首歸報,京益壯之。”又先生乾道乙酉進《美芹十論》表云:“辛巳歲,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嘗鳩衆二千,隸耿京,爲掌書記,與圖恢復。共籍兵二十五萬,納款於朝。不幸變生肘腋,事乃大謬。”(萬載本《稼軒集》卷一)與《宋史》足相印證。

    三十二年壬午(公元一一六二)

    先生二十三歲。

    《宋史》本傳:“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并以節使印告召京。會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衆謀曰:‘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復命?’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即衆中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獻俘行在,斬安國於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陰僉判。”

    【大事】正月,金使來聘。閏月,劉琦卒。十二月,詔吴璘班師。

    【附考】辛梅臣曰:“按唐豹巖《濟南府志》謂‘先生戮安國於靈巖寺,遂南奔,晝伏夜行’,與此(謂正史)既異,且事類刺客,於先生不稱,未知何據?”

    孝宗隆興元年癸未(公元一一六三)

    先生二十四歲,官江陰簽判。論《阻江爲險須藉兩淮》,有《練民兵守淮疏》。(萬載辛氏本《稼軒集》據《永樂大典》)

    【大事】冬十一月,詔廷臣集議和金得失,獨張浚、虞允文、胡銓、閻安中力争以爲不可。朱熹亦言“君父之讐,不與共戴天”。(《通鑑》卷八十八)

    【附考】《宋史》卷四百三十六《儒林傳》:“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陳)亮持不可。”據此,知當時主戰派亦不乏人,而稼軒與亮投契最深者,實由其志同道合也。

    二年甲申(公元一一六四)

    先生二十五歲,在江陰任。

    【大事】秋八月,張浚卒,朝廷遂決棄地求和之議,遣魏杞使金。冬十月,金兵復渡淮。(《通鑑》卷八十八)

    乾道元年乙酉(公元一一六五)

    先生年二十六歲,在江陰任。進《美芹十論》。(據萬載本)其三言虜人之弊,其七言朝廷之所當行(進《御戎十論表》),言甚剴切。

    二年丙戌(公元一一六六)

    先生二十七歲,在江陰任。

    三年丁亥(公元一一六七)

    先生二十八歲,在江陰任。

    四年戊子(公元一一六八)

    先生二十九歲,通判建康府。

    五年己丑(公元一一六九)

    先生三十歲,在建康通判任。

    先生居建康(今南京)所作詞: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卷二第一頁)

    《滿江紅·建康史師致道席上賦》(卷四第一頁)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卷五第一頁)

    《八聲甘州·壽建康帥胡長文給事時方閲折紅梅之舞且有錫帶之寵》(卷六第一頁)

    《千秋歲·金陵壽史帥致道時有版築役》(卷七第六頁)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爲吕叔潛賦》(卷十二第二頁)

    六年庚寅(公元一一七〇)

    先生三十一歲。《宋史》本傳:“孝宗召對延和殿。時虞允文當國,(案:允文以乾道五年自樞密使除右僕射、同平章事,兼樞密使。至八年,又自右僕射除左丞相,特進,兼樞密使。見《宋史·宰輔表》。)帝鋭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爲迎合。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於朝,言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案:此與萬載本據《大典》所輯逸文歲月不合,未知孰是。)以講和方定,議不行。遷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

    七年辛丑(公元一一七一)

    先生三十二歲,在滁州任。州罹兵燼,井邑凋殘。棄疾寬徵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乃創奠枕樓、繁雄館。(《宋史》本傳)

    八年壬辰(公元一一七二)

    先生三十三歲。在滁州任。

    【大事】秋七月,罷虞允文爲四川安撫使。(《通鑑》卷八十八)冬十二月,遣韓元吉(字無咎,潁川人。據《陸放翁年譜》:“隆興二年閏十一月,無咎以莆陽守,省太夫人於京口,與放翁道故舊,甚樂。”又,“乾道元年正月,無咎以考功郎召。”案:無咎與稼軒交甚契,有《南澗詩餘》一卷,惜《宋史》不爲立傳。)等,賀金主生辰。(《宋史》卷三十四《孝宗紀》)

    【附考】案萬載本《稼軒集鈔存》卷三,先生於乾道八年十一月十日,宋太祖皇帝《賜王嵒帖》云“右宣義郎、權發遣滁州軍州主管學事、兼管内勸農營田屯田事、臣辛棄疾拜手稽首謹書”。據此,知先生是年尚在滁州任也。

    先生在滁州所作詞: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卷四第十一頁)

    《感皇恩·滁州壽范倅》(卷七第九頁)

    《聲聲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卷五第十二頁)

    九年癸巳(公元一一七三)

    先生三十四歲。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留守葉衡雅重之。(《宋史》本傳)

    淳熙元年甲午(公元一一七四)

    先生三十五歲。官江東安撫司參議。是歲十一月,葉衡爲右丞相,兼樞密使(見《宰輔表》),薦棄疾慷慨有大略,召見,遷倉部郎官。(本傳)

    【大事】二月,虞允文卒。

    先生在江東安撫司參議任所作詞:

    《洞仙歌·壽葉丞相》(卷六第七頁)

    《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卷七第十一頁)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爲葉丞相賦》(卷十一第一 [4] 頁)

    二年乙未(公元一一七五)

    先生三十六歲。提點江西刑獄,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祕閣修撰。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本傳)有《會子登對劄子》。(《稼軒集存鈔》卷二)

    【附考】《王淮傳》:“淳熙二年,辛棄疾平茶寇,上功太濫,淮謂:‘不核真僞,何以勸有功?’”

    先生任江西提點刑獄官時所作詞:

    《滿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韻》(卷六第四頁)

    《滿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韻呈景盧内翰》(卷六第四頁)

    《滿庭芳·遊豫章東湖再用韻》(卷六第五頁)

    【附考】案:《宋史·宰輔表》:“乾道元年乙酉十二月戊寅,洪适(字景伯,饒州鄱陽人,皓長子。事詳《宋史》卷三百七十三。)自參知政事除左通奉大夫,守右僕射兼權樞密使。二年三月辛未,罷右僕射,授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宫。”是景伯居相位,爲時至短,詞稱丞相,舉其生平最高官階言之也。又案:《洪文惠公年譜》:“景伯乾道四年,即辭官,家居者十有六年,始得别墅於城陰,築臺觀,蒔花竹。”(錢編《年譜》第九頁)自是歲至淳熙乙未,稼軒提點江西,相距不過七歲。辛和詞中有“一枝粗穩,三徑新治”之句,或指此時。又案:《洪文敏公年譜》:“乾道三年,文敏(名邁,字景盧,皓季子,《宋史》附《皓傳》。)除中書舍人,兼侍讀,兼直學士院。五年,始治圃於鄉里。九年,除知贛州。至淳熙二年,尚在贛州任。”(錢編《年譜》第十二頁)《滿庭芳》三首云:“只今江山遠,鈞天夢覺,清淚如絲。”似與作詞歲月尚合。

    三年丙申(公元一一七六)

    先生三十七歲,官江陰。

    四年丁酉(一一七七)

    先生三十八歲,遷知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兼江西安撫使。以大理少卿召,出爲湖北轉運副使。(本傳)

    先生本年所作詞:

    《水調歌頭·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帥隆興到官之三月(《宋史》“三”作“二”,萬載本同)被召司馬監趙卿王漕餞别司馬賦水調歌頭席間次韻時王公明樞密薨坐客終夕爲興門户之歎故前章及之》(卷三第一頁)

    五年戊戌(公元一一七八)

    先生三十九歲,官赴湖北轉運副使任。

    【附考】案:《陳亮傳》:淳熙五年,亮更名同,詣闕上書。旋渡江而歸,日落魄醉酒。無何,因事囚州獄,而屬臺官論亮情重,下大理。辛棄疾、羅點素高亮才,援之力,得不死。(《宋史》卷四百三十六《儒林傳》)據此,知稼軒於亮,情誼甚隆。亮以是年入京(臨安)上書,稼軒乃於前一年被召。意二賢訂交,或在此時歟?

    先生是歲所作詞:

    《滿江紅·賀王師宣子(佐)平湖南寇》(卷四第三頁)

    《滿江紅》又“漢水東流”一闋(卷四第三頁)

    【附考】案:“五年十一月丁丑,王淮自知樞密院事,遷大中大夫,除樞密使。”(《宋史》卷二百十三《宰輔表》)“時辛棄疾平江西寇,王佐(友直父,以材武稱,附見《宋史》卷三百七十《友直傳》)平湖南寇,劉焞平廣西寇,淮皆處置得宜,論功惟允。”(《王淮傳》)據此知王平湖南寇,當在是年。惟《淮傳》又稱“淳熙二年,辛棄疾平茶寇”與此微不合,不知是一事,或二事?待考。

    又案:《齊東野語》:“王佐宣子帥長沙日,茶賊陳豐嘯聚數千人,出没旁郡。朝廷命宣子討之。時馮太尉湛謫居在焉,宣子乃權宜用之。諜知賊巢所在,乘日晡放飯少休時,遣亡命卒三十人,持短兵以前。湛自率百人繼其後,徑入山寨。豐方抱孫獨坐,其徒皆無在者。卒覩官軍,錯愕不知所爲,亟鳴金嘯集,已無及矣。於是成擒,餘黨亦多就捕。宣子乃以湛功聞於朝,於是湛以勞復原官,宣子增秩。辛幼安以(《滿江紅》)詞賀之,有云:‘三萬卷,龍頭客。渾未得,文章力。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蟬兀自兜鍪出。’宣子得之,疑爲諷己,意頗銜之。殊不知陳後山亦嘗用此語送蘇尚書知常州云:‘枉讀平生三萬卷,貂蟬當復作兜鍪。’幼安正用此。”據此所言茶賊,不知與《王淮傳》稱棄疾平茶寇,是否一人?待考。

    六年己亥(公元一一七九)

    先生四十歲,在湖北任。本傳:“改湖南,尋知潭州兼湖南安撫。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討平之。遂奏疏曰……(《稼軒集鈔存》卷二題作《淳熙己亥論盜賊劄子》,《宋史》本傳節録不全。)詔獎諭之。”

    先生本年所作詞:

    《水調歌頭·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周總領王漕趙守置酒南樓席上留别》(卷三第二頁)

    《摸魚兒·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爲賦》(卷五第五頁)

    七年庚子(一一八〇)

    先生四十一歲,帥湖南。

    本傳:“(棄疾)以湖南控帶二廣,與溪峒蠻獠接連,草竊間作,豈惟風俗頑悍,抑武備空虚所致。乃復奏疏曰:‘軍政之敝,統率不一,差出占破,略無已時。軍人則利於優閑窠坐,奔走公門,苟圖衣食,以故教閲廢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舉。平居則姦民無所忌憚,緩急則卒伍不堪征行。至調大軍,千里討捕,勝負未決,傷威損重,爲害非細!乞依廣東摧鋒、荆南神勁、福建左翼例,别創一軍,以湖南飛虎爲名,止撥屬三牙、密院,專聽帥臣節制調度,庶使夷獠知有軍威,望風懾服。’詔委以規畫,乃度馬殷營壘故基,起蓋砦栅,招步軍二千人,馬軍五百人,傔人在外,戰馬鐵甲皆備。先以緡錢五萬於廣西買馬五百匹,詔廣西安撫司歲帶買三千匹。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經度費鉅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栅成,違坐軍制。如期落成,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遂釋然。時秋霖幾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問須瓦幾何,曰:‘二十萬。’棄疾曰:‘勿憂。’令廂官自官舍神祠外,應居民家取溝 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屬歎伏。軍成,雄鎮一方,爲江上諸軍之冠。”(案:以上皆先生帥湖南時政績之犖犖者,但亦非一年間所辦,繫之此歲,使閲者可以論世知人焉。)

    【附考】案:《文獻通考》:“淳熙七年,言者奏鄉社之擾,請罷之。棄疾言:‘鄉社皆處深山窮谷中,忠實狡詐,色色有之,不可盡罷。欲擇其首領,使大者不過五十家,小者減半,屬之縣尉。’詔從之。”

    【大事】春二月,張栻卒。(案:栻,張浚子,字敬夫,歷官祕閣修撰、荆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安撫本路。以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沖佑觀,卒,學者稱南軒先生。事詳《宋史》卷四百二十九《道學傳》。)冬十二月,胡銓卒。(案:銓,字邦衡,廬陵人。事詳《宋史》卷三百七十四。)

    八年辛丑(公元一一八一)

    先生四十二歲,任湖南安撫任。是年七月,東萊吕氏(名祖謙,字伯恭,事詳《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傳》)卒,先生爲文遣人祭之。

    案:稼軒《祭吕東萊先生文》有云:“某半世傾風,同朝託契,嘗從遊於南軒,蓋於公而益敬。”(《稼軒集鈔存》卷三引《播芳大全文粹》)亦足覘先生景慕之所在矣。

    九年壬寅(公元一一八二)

    先生四十三歲,帥湖南。

    十年癸卯(公元一一八三)

    先生四十四歲,帥湖南。

    十一年甲辰(公元一一八四)

    先生四十五歲,帥湖南。

    先生本年所作詞: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卷五第一頁)

    十二年乙巳(公元一一八五)

    先生四十六歲,在湖南任。飛虎營栅,至是告成。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本傳)

    先生本年所作詞:

    《水龍吟·次年南澗用前韻爲僕壽僕與公生日去一日再和以壽南澗》(卷五第一頁)

    《菩薩蠻·用前韻》(卷十一第一頁。前韻謂前闋“金陵賞心亭爲葉丞相賦韻”也。宋本題作“乙巳冬前間舉似前作因和之”。)

    先生在湖南時所作詞:

    《減字木蘭花·長沙道中壁上有婦人題字若有恨者用其意爲賦》(卷十一第十五頁)

    《阮郎歸·耒陽道中爲張處父推官賦》(卷十二第十頁)

    【附考】案:南澗壽辛侍郎《水龍吟》詞云:“南風五月江波,使君莫袖平戎手!燕然未勒,渡瀘聲在,宸衷懷舊。臥占湖山,樓横百尺,詩成千首。正菖蒲葉老,芙蕖香嫩,高門瑞,人知否。  涼夜光躔牛斗。夢初回、長庚如晝。明年看取,蠭旗南下,六驘西走。功畫凌煙,萬釘寶帶,百壺清酒。便留公剩馥,蟠桃分我,作歸來壽。”(《彊村叢書》本《南澗詩餘》第十六頁)

    十三年丙午(公元一一八六)

    先生四十七歲,赴江西安撫任。

    本傳:“時江右大饑,詔任責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閉糴者配,強糴者斬。’次令盡出公家官錢銀器,召官吏、儒生、商賈、市民各舉有幹實者,量借錢物,逮其責領運糴,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糶。於是連檣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爲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一秩。”

    【附考】辛梅臣曰:“案:《朱子大全文集》謂先生帥湖南,賑濟榜文,只用‘劫半者斬,閉糴者配’八字,雖只粗法,便有方略。與此事同而地異,豈當時傳聞之誤耶?抑先生兩地皆如此行之耶?”

    十四年丁未(公元一一八七)

    先生四十八歲,帥江西。

    是歲,劉克莊生。

    十五年戊申(公元一一八八)

    先生四十九歲,以言者落職,久之,主管沖佑觀。(本傳)

    【附考】辛梅臣曰:“案:先生《沁園春》詞題云:‘戊申歲,奏邸忽騰報,謂余以病掛冠。’又案:梅先生離豫章别司馬漢章大監《鷓鴣天》詞云:‘三年歷遍楚山川。’蓋自丙午至戊申,恰三年矣。”

    先生本年所作詞:

    《沁園春·戊申歲奏邸忽騰報謂余以病掛冠因賦此》(卷二第八頁)

    《鷓鴣天·離豫章别司馬漢章大監》(卷九第一頁)

    《蝶戀花·元日立春》(卷八第十一頁。據宋本作“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賦元夕立春》(卷十第十四頁)

    先生在江西所作詞:

    《賀新郎·賦滕王閣》(卷一第五頁)

    《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卷二第七頁。案:帶湖在上饒,此詞有“鶴怨猿驚,稼軒未來”及“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之句,知此時先生尚在豫章,特豫爲菟裘之計耳。)

    《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卷四第二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二首(卷十一第十頁)

    《西河·送錢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卷五第六頁)

    《昭君怨·豫章寄張守定叟》(卷十二第十一頁。案:此詞有“長記瀟湘秋晚”之句,則其爲作於由湖南移師江西後無疑。)

    十六年己酉(公元一一八九)

    先生五十歲,居上饒。

    先生本年所作詞: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卷十第五頁)

    《浣溪沙·瓢泉偶作》(卷十一第九頁)

    光宗紹熙元年庚戌(公元一一九〇)

    先生五十一歲,居上饒。

    先生本年所作詞: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崗小酌》(卷七第十二頁)

    二年辛亥(公元一一九一)

    先生五十二歲,居上饒。起福建提點刑獄,召見,遷大理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本傳)

    先生居上饒所作詞:

    《賀新郎》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爲賦《乳燕飛》(宋本作《賀新郎》)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卷一第六頁)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卷一第七頁)

    案:《宋史·儒林傳》,同父卒於光宗朝,此云同游鵝湖,以時地考之,當爲稼軒居上饒作。觀同甫和詞三闋(見汲古閣本《龍川詞》第四五頁),一則曰:“老夫憑誰説?”再則曰:“樽酒相逢或二老,卻憶去年風雪。”共傷老大,不勝“烈士暮年”之感矣。

    《念奴嬌·瓢泉酒酣和東坡韻》(卷二第四頁)

    《水調歌頭·盟鷗》(卷三第二頁)

    《水龍吟·瓢泉》(卷五第三頁)

    《水龍吟·用瓢泉韻戲陳仁和兼簡諸葛元亮且督和詞》(卷五第三頁)

    《水龍吟·用些語再題瓢泉歌以飲客聲韻甚諧客爲之釂》(卷五第四頁)

    《祝英臺近》與客飲瓢泉,客以泉聲喧静爲問,余醉未及答,或者以“蟬噪林逾静”代對,意甚美矣。翌日爲賦此詞以褒之 。(卷七第三頁)

    《念奴嬌·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韻》(卷二第三頁)

    《水調歌頭·和信守鄭舜舉蔗庵韻》(卷三第六頁)

    《滿江紅·送信守鄭舜舉被召》(卷四第六頁)

    《木蘭花慢·題上饒郡圃翠微樓》(卷四第十一頁)

    《永遇樂》送陳仁和自汴東歸,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 。(卷五第七頁)

    《瑞鶴仙·壽上饒倅洪莘之時攝郡事且將赴漕舉》(卷五第十一頁)

    《聲聲慢·送上饒黄倅秩滿赴調》(卷五第十二頁)

    《千年調》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卷七第五頁)

    《玉樓春·席上贈别上饒黄倅》(卷十第六頁)

    《清平樂·壽信守王道夫》(卷十第十二頁)

    《菩薩蠻·帶湖買得新風月》(陶刻景宋本甲六四 [5] )

    《南歌子·獨坐蔗庵》(卷十二第一頁)

    《一絡索·信守王道夫席上用趙達夫賦金林檎韻》(卷十二第十二頁)

    《江神子·和陳仁和韻》二闋(卷七第七頁)

    【附考】《清波别誌》:“稼軒樂府,辛幼安酒邉游戲之作也。詞與音叶,好事者争傳之。在上饒,屬其室有疾,呼醫對脈。吹笛婢名整整者侍側,乃指以謂醫曰:‘老妻病安,以此人爲贈。’不數日,果勿藥,乃踐前約。整整既去,因口占《好事近》云:‘醫者索酬勞,那得許多錢物?只有一箇整整,也盒盤盛得。  下官歌舞轉悽惶,賸得幾枝笛。覷著這般火色,告媽媽將息。’一時戲謔,風調不羣。稼軒所編遺此。”案:先生尚有《水調歌頭》言:“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臨江仙》言:“侍者阿錢將行,賦錢字以贈之。”知先生頗多姬侍,未必只有一箇整整也。《清波别志》所云,殆好事者爲之,不足置信。

    【附録】陳傳良《送辛卿幼安帥閩》詩:

    長才自昔恨平時,三入修門兩鬢絲。瓮下可能長夜飲,花間卻學晚唐詞。潸然北顧關河水,簡在西清日月遲。乘雁雙鳧滄海上,與君從此恐差池。(《止齋文集》)

    三年壬子(公元一一九二)

    先生五十二歲。春,赴福建安撫任,又被召入京(臨安),旋返福州。(參閲《水調歌頭》詞“三山被召”闋)

    本傳:“棄疾爲憲時,嘗攝帥,每歎曰:‘福州前枕大海,爲賊之淵,上四郡民頑獷易亂,帥臣空竭,急緩奈何?’至是,務爲鎮静。未期歲,積鏹至五十萬緡,榜曰‘備安庫’。謂閩中土狹民稠,歲儉則糴於廣,今幸連稔,宗室及軍人入倉請米,出即糶之,候秋賈賤,以備安錢糴二萬石,則有備無患矣。”

    先生本年所作詞:

    《浣溪沙·王子春赴閩憲别瓢泉》(卷十一第九頁)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卷三第八頁)

    《最高樓·慶洪景盧内翰七十》(卷六第十一頁。據錢大昕《洪文敏公年譜》,定此詞爲本年作。)

    《賀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懷趙丞相經始》(卷一第八頁。宋本題作“福州遊西湖”。)

    《賀新郎·和前韻》(卷一第八頁)

    《賀新郎·又和前韻》(卷一第八頁)

    案:《賀新郎》三闋中情景,大類武林西子湖。福州無此“琉璃三萬頃”(第二首中語),惟據第二首中之“帶湖春漲,幾時歸也”、第三首中之“回頭鷗鷺瓢泉社”,則此三闋,殆爲由上饒帥閩後作無疑。

    四年癸丑(公元一一九三)

    先生五十四歲,在閩帥任。春,又被召入京。

    先生本年所作詞:

    《西江月·癸丑正月四日自三山被召經從建安席上和陳安行舍人韻》(卷十第一頁)

    五年甲寅(公元一一九四)

    先生五十五歲,在閩帥任。

    本傳:“(棄疾)又欲造萬鎧,招強壯,補軍額,嚴訓練,則盜賊可以無虞。事未行,臺臣王藺劾其‘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閩王殿’。遂丐祠歸。”

    先生帥閩時所作詞:

    《水調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並見之末章》(卷三第九頁)

    《滿江紅·盧國華由閩憲移漕建安陳端仁給事同諸公餞别余爲酒困臥青涂堂上三鼓方醒國華賦詞留别席上和韻青涂端仁堂名也》(卷四第八頁)

    《定風波·三山送盧國華提刑約上元重來》(卷八第二頁)

    《定風波·自和》(卷八第三頁)

    《臨江仙·和信守王道夫韻謝其爲壽時僕作閩憲》(卷八第六頁)

    《小重山·三山與客泛西湖》(卷八第十四頁)

    《鷓鴣天·三山道中》二首(卷九第八頁)

    《鷓鴣天·用前韻賦梅三山梅開時猶有青葉余時病齒》二首(卷九第八頁)

    《西江月·三山作》(卷十第七頁)

    《菩薩蠻·和盧國華提刑》(卷十一第十二頁)

    《山花子·三山戲作》(卷十一第十二頁)

    《柳梢青·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卷十二第六頁)

    寧宗慶元元年乙卯(公元一一九五)

    先生五十六歲,落職居上饒。

    二年丙辰(公元一一九六)

    先生五十七歲,在上饒,因所居燬於火,徙居鉛山縣期思市瓜山之下。(辛氏據《鉛山族譜》)有“期思卜築”詞,又有《上梁文》,見《播芳大全文粹》。

    先生本年所作詞:

    《沁園春·期思卜築》(卷二第十頁)

    《水調歌頭·將遷新居不成戲作時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卷三第十一頁)

    《臨江仙·侍者阿錢將行賦錢字以贈之》(卷八第八頁)

    《歸朝歡》靈山齊庵菖蒲港,皆長松茂林,獨野櫻花一株,山上盛開,照映可愛。不數日,風雨摧敗殆盡。意有感,因效介庵體爲賦,且以菖蒲緑名之。丙辰春三月三日也 。(卷五第九頁)

    【附録一】《新居上梁文》:

    百萬買宅,千萬買鄰,人生孰若安居之樂?一年種穀,十年種木,君子常有静退之心。久矣倦游,兹焉卜築。稼軒居士生長西北,仕宦東南,頃列郎星,繼聯卿月,兩分帥閫,三駕使軺。不特風霜之手欲龜,亦恐名利之髮將鶴。欲得置錐之地,遂營環堵之宫。雖在城邑闤闠之中,獨出車馬囂塵之外。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頭,新荷十頃。亦將東阡西陌,混漁樵以交歡;稚子佳人,共團欒而一笑。夢寐少年之鞍馬,沈酣古人之詩書。雖云富貴逼人,自覺林泉邀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愛吾廬;語人間奔競之流,卿自用卿法。始扶脩棟,庸慶抛梁:

    抛梁東,坐看朝暾萬丈紅。直使便爲江海客,也應憂國願年豐。

    抛梁西,萬里江湖路欲迷。家本秦人真將種,不妨賣劍買鋤犂。

    抛梁南,小山排闥送晴嵐。繞林烏鵲安枝後,一枕薫風睡正酣。

    抛梁北,京路塵昏斷消息。人生直合在長沙,欲擊單于老無力!

    抛梁上,虎豹九關名莫向。且須天女散天花,時至維摩小方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