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抱朴子內篇卷之二十 袪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能近千年不啻耳〔四三〕。後忽去,不知所在。有一人於河北自稱為白和,於是遠近競往奉事之,大得致遺至當。而白和子弟,聞和再出,大喜,故往見之,乃定非也。此人因亡走矣。

    五經四部,並已陳之芻狗,既往之糟粕。所謂『跡』者,足之自出而非足也。『書』者聖人之所作而非聖也,而儒者萬里負笈以尋其師;況長生之道,真人所重,可不勤求足問者哉?然不可不精簡其真偽也!余恐古強、蔡誕、項〈曼,中“又改方”〉都、白和之不絕於世閒,好事者省余此書,可以少加沙汰其善否矣。又仙經云:仙人目瞳皆方〔四四〕。洛中見之白仲理者〔四五〕,為余說其瞳正方,如此果是異人也。」

    校 釋

    〔一〕 合浦之淵 合浦,在今廣東省合浦縣,濱南海,古時著名產珠地。

    〔二〕 驪龍之夜光 驪,純黑色。驪龍之夜光,黑龍頷下之明珠。

    〔三〕 荊山之岫 荊山,在湖北省荊州。相傳卞和得玉於荊山。岫,音袖,山穴。爾雅釋山:山有穴為岫。

    〔四〕 連城之尺璧 言璧之貴,價值連城。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見史記藺相如傳。

    〔五〕 乃狸鼠之所爭也 校勘記:御覽六百五十九「爭」作「飫」。

    〔六〕 陶朱之所棄 陶朱,見前論仙篇注。

    〔七〕 乃原顏之所無也 校勘記:御覽六百五十九「顏」作「憲」。案原,原憲;顏,顏回,皆孔丘弟子而家貧者。

    〔八〕 則靳靳不捨 靳靳,吝惜貌。

    〔九〕 則淺薄無奇能其所寶宿已不精 案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並無「能」字,「宿」作「秘」。

    〔一十〕假穀於夷齊之門 夷,伯夷;齊,叔齊,殷孤竹君之二子。武王平殷,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逃隱首陽山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此處言夷、齊之門,無穀可貸。

    〔一一〕黔婁 黔婁家貧,見前論仙篇注。

    〔一二〕橡栗縕褐 橡栗,言粗惡之食。莊子盜跖篇:晝拾橡栗,暮棲木上。大戴禮記曾子制言篇:聚橡栗藜藿而食之。縕褐,粗賤之衣。

    〔一三〕古人之難 孫校:「之難」當作「難之」。

    〔一四〕見達人而不能奉之者 校勘記:「見達人」藏本作「見達者」。

    〔一五〕亦何肯自摽顯於流俗哉 摽顯,猶標榜之意。

    〔一六〕容成玄素之法 容成,容成公;玄,玄女;素,素女。其法,指導養之術。

    〔一七〕揚州稽使君 孫校:揚當作廣,稽當作嵇,謂嵇含也。外篇自敘云廣州刺史,與晉書洪傳同。又含傳不云為揚州,皆可證也。

    〔一八〕競稱歎之 孫校:藏本「競稱」作「竟守」。明案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競稱歎之」作「竟守事之」。

    〔一九〕欒李之見重於往漢 欒,欒大;李,李少君,皆漢武帝時方士。見史記封禪書。

    〔二十〕說之皆了了如實也 「了了」原作「萬萬」。校勘記云:御覽三百六十五「萬萬」作「了了」。校補:作「了了」是也。下文云,聞誕此言了了。論仙篇云,目察百步,不能了了。黃白篇云,夜臥即便見天文及四鄰了了。是本書多用了了連語。今本作「萬萬」,蓋「了了」誤作「万万」,又轉寫作「萬萬」也。明案:「萬萬」當作「了了」,今據校正。

    〔二一〕堯為人至因加之云千鐘 案孔叢子儒服篇云:「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傅玄敘酒賦:「唐堯千鍾竭」。蓋虛增酒量故也。

    〔二二〕及見去四凶 四凶,堯時四凶族。左傳文公十八年:堯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

    〔二三〕舉元凱 元,善也,有八元;凱與愷通,和也,有八凱。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謂之八元。

    〔二四〕陶于海濱 史記五帝本紀作「陶河濱」。唐張守節正義云:於曹州濱河作瓦器也。

    〔二五〕孔丘讀易韋編三絕鐵撾三折 原校:「撾」一作「擿」。明案孔丘讀易韋編三絕鐵撾三折,見論語比考讖。

    〔二六〕稽使君曾以一玉卮與強 校勘記:御覽七百六十作「嵇使君以玉匕與強」,引在匕門,當不誤也。卮可一而匕必雙,御覽少「一」字,亦「匕」不誤之證。

    〔二七〕會偓佺子王喬諸仙來按行 偓佺者,槐山採藥翁也,好食松實,以松子遺堯云。見列仙傳。王喬,王子喬,見前論仙篇注。

    〔二八〕諸親故競共問之 孫校:「競」藏本作「竟」。

    〔二九〕崑崙何似 「似」原作「以」。孫校:「以」疑作「似」。校勘記:御覽三十八「以」作「似」。明案當作「似」,今據校正。

    〔三十〕去天不過十數丈也 校勘記:御覽三十八「丈」作「里」。

    〔三一〕但為光明洞徹而堅 校補:類聚八十六引無「為」字。

    〔三二〕其中口牙 校勘記:御覽八百九十一作「其口中牙」。

    〔三三〕浹備玉闕 「浹」原作「俠」。校補:「俠」當作「浹」。省煩篇云,浹人事,備王道。廣譬篇云,粗理不可浹全。辭義篇云,人事靡細而不浹,王道無微而不備。荀子禮論篇云,方皇周挾。楊注:「挾」讀為「浹」,帀也。明案校補之說是,今據訂正。

    〔三四〕幽昌鷦〈明鳥〉騰黃吉光之輩 孫校:「〈明鳥〉」舊誤作「鷴」,今校正。明案寶顏堂本、崇文本「之輩」作「之屬」。幽昌、鷦〈明鳥〉,皆神鳥名。鷦〈明鳥〉一作焦明。說文鷫字云:五方神鳥也,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騰黃、吉光,皆神馬名,見前對俗篇注。

    〔三五〕河東蒲阪有項〈曼,中“又改方”〉都 案項〈曼,中“又改方”〉都好道學仙,見論衡道虛篇。

    〔三六〕〈曼,中“又改方”〉都 「〈曼,中“又改方”〉」下原無「都」字。孫校:「〈曼,中“又改方”〉」下當有「都」字。今據補。

    〔三七〕令當更自修積 「當」原作「常」。校補:「常」疑係「當」字之誤。明案魯藩本、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常」皆作「當」,蓋「常」乃「當」之形訛,今據校正。

    〔三八〕乃可得更復矣 孫校:「復」舊誤作「後」,今校正。

    〔三九〕如白和者 白,或作「帛」。神仙傳:帛和,字仲理,遼東人。太平御覽六百六十一道部引真人傳曰:馬明生者,齊國臨淄人也,本姓帛,名和,字君賢。參神仙傳馬鳴生。是有兩帛和。

    〔四十〕傳言已八千七百歲 校補:黃氏日抄引作七千八百歲。

    〔四一〕不知其在 孫校:當衍「不知」二字。

    〔四二〕其洛中有道士 孫校:當衍「其」字。

    〔四三〕信能近千年不啻耳 孫校:當衍「啻」字。

    〔四四〕仙人目瞳皆方 案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皆方」作為「正方」。

    〔四五〕洛中見之白仲理者 孫校:「見之」當作「之見」。白,前遐覽篇作「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