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九 遐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二毛告暮 二毛,白髮黑髮相間,下文所謂「髮鬢班白」者。禮記檀弓下:陳大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獲二毛。

    〔五〕 幸遇明師鄭君 鄭君,鄭隱,見前黃白篇注。

    〔六〕 但恨弟子不慧 「弟子」原作「子弟」。孫校云:「子弟」當作「弟子」。明案孫校是,今據正。

    〔七〕 不足以鑽至堅極彌高耳 論語子罕篇:「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蓋顏回讚嘆其師孔丘之辭。

    〔八〕 數年閒又黑顏色豐悅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作「數年間復黑,又顏色豐澤」。

    〔九〕 火下細書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火下」作「燈下」。

    〔一十〕善鼓琴閑坐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善鼓琴閑坐」作「閑夜鼓琴」。

    〔一一〕耳並料聽 孫校:刻本「料」作「聰」。案寶顏堂本作「聰」。

    〔一二〕雖多未精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作「雖多而未精」。

    〔一三〕又許漸得短書縑素所寫者 校勘記:「又許」御覽六百七十作「久許」。

    〔一四〕合集所見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集」作「積」。明案影宋本御覽仍作「集」。

    〔一五〕終不可得也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作「不可頓得了也」。案影宋本御覽作「經不可頓得了也」。

    〔一六〕此輩一切不用也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此輩」作「此書等」。

    〔一七〕不肯先令人寫其書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先」作「悉」。

    〔一八〕皆當決其意 案魯藩本、慎校本、御覽引「決」皆作「訣」。「決」與「訣」通。

    〔一九〕不敢輕銳也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銳」作「脫」。

    〔二十〕久之一月 檢藏本、魯藩本、慎校本、寶顏堂本等「之」皆作「或」,案作「或」於義為長。

    〔二一〕徒知飲河而不得滿腹 莊子逍遙遊篇:「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抱朴所言,意在不敢貪求。

    〔二二〕道經有三皇內文天地人三卷 「天地人」原作「天文」。孫校:天文之「文」,刻本作「地人」二字。校補:刻本近是。下文載有地皇文人皇文。雜應篇云,或以三皇天文召司命司危五岳之君。三皇天文者,即三皇內文中天皇文也。蓋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各一卷,共三卷。明案慎校本、柏筠堂本作「三皇內文天地人三卷」,是,今據訂正。前地真篇云,昔黃帝受三皇內文;又本篇云,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明正統道藏有三皇內文遺秘三卷。

    〔二三〕二十四生經 明正統道藏有二十四生圖經一卷。

    〔二四〕十二化經 孫校:藏本無「十」字,非。

    〔二五〕墨子枕中五行記五卷 本篇下文云:其變化之術,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記。其法用藥用符,乃能令人飛行上下,隱淪無方;又能畫地為河,撮土成山,等等。神仙傳劉政傳所言墨子五行記略相似。

    〔二六〕太平經五十卷 後漢書襄楷傳載于吉神書百七十卷,號太平青領書。唐李賢注:神書,即道家太平經也。其經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部,每部一十七卷。而抱朴子著錄太平經僅五十卷,未曉何故?下文又著錄甲乙經一百七十卷,蓋非晉皇甫謐所撰之醫經,乃于吉神書一百七十卷爾!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以為甲乙經一百七十卷即後漢于吉太平清領書。然則太平經五十卷,抑為包元太平經歟!

    〔二七〕九敬經 原校:「敬」一作「都」。

    〔二八〕甲乙經一百七十卷 參見前太平經條注。

    〔二九〕玄女經素女經 本書極言篇云:黃帝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隋書經籍志醫方素女祕道經并玄女經一卷。明正統道藏洞真部眾術類有黃帝授三子玄女經,實言嫁娶選擇吉日良辰法。雙楳景闇叢書有素女經一卷。

    〔三十〕子都經 神仙傳云:巫炎,字子都,漢武帝時人,有陰道之術。

    〔三一〕天門子經 明案葛洪神仙傳云:天門子者,姓王名剛,明補養之要。其經曰,「陽生立於寅,純木之精;陰生立於申,純金之精。夫以木投金,無往不傷,故陰能疲陽」云云,至「明木之畏於金也」一大段,即是天門子經之遺文。

    〔三二〕入山經 孫校:「山」當作「內」。

    〔三三〕四規經明鏡經 校補:當作「四規明鏡經」。上「經」字蓋涉上下諸「經」字而衍。四規,鏡名。四規明鏡經與日月臨鏡經皆論鏡之用法,見雜應篇。

    〔三四〕龍蹻經 明正統道藏正一部有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五卷。

    〔三五〕正機經平衡經飛龜振經 以上三經,參見辨問篇注。

    〔三六〕王彌記 孫校:藏本「王」作「玉」。

    〔三七〕入室經 校勘記:榮案盧本作八寶經。明案慎校本、寶顏堂本亦作八寶經。

    〔三八〕胎息經 前對俗篇云:仙經謂還精胎息,延壽無極。明正統道藏洞神部有胎息經一卷,幻真先生注。

    〔三九〕丹壺經 原校:「壺」一作「臺」。

    〔四十〕魏伯陽內經 魏伯陽,後漢會稽人,著周易參同契,論鍊丹之意。見葛洪神仙傳。

    〔四一〕天師神器經 原校:「器」一作「氣」。

    〔四二〕白子變化經 原校:「白」一作「帛」。

    〔四三〕厭禍經中黃經 中黃經前已著錄,此複出。

    〔四四〕崔文子肘後經 原校:「肘後」一作「時候」。

    〔四五〕神光占方來經 原校:「光」一作「仙」。

    〔四六〕黃庭經 黃庭經見列仙傳朱璜傳。黃庭內景經及黃庭外景經,諸史多著錄。明正統道藏洞玄部有注本多種。

    〔四七〕南闊記 原校:「闊」一作「闕」。明案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作「南闕記」,小注云,「闕」一作「關」。

    〔四八〕節解經 疑即老子節解。

    〔四九〕舉形道成經 原校:「道」一作「通」。

    〔五十〕金華山經 孫校:藏本「金」作「今」。明案「今」字誤,蓋無山名今華者。御覽四十七引抱朴子云:「左元放言,金華山可以合神丹,免五兵洪水之害」(佚文)。可見金華山為道家煉丹之勝地,故撰經。

    〔五一〕王子五行要真經 孫校:藏本「王」作「玉」。

    〔五二〕鄒生延命經 案漢書劉向傳云:淮南有鄒衍重道延命方。後人依託為鄒生延命經歟!

    〔五三〕入溫氣疫病大禁七卷 「入」原作「人」。孫校:「人」當作「入」,「大」藏本作「太」。校勘記:榮案盧本作「入」。明案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亦皆作「入」,雜應篇有「入瘟疫秘禁法」,今校正。

    〔五四〕龍首經 明正統道藏洞真部有黃帝龍首經二卷。

    〔五五〕皆天文也 孫校:「皆」疑當作「者」。

    〔五六〕魚成魯虛成虎 孫校:意林「虛」作「帝」。校勘記:書鈔一百一、御覽六百十八亦作「帝」。

    〔五七〕但以倨勾長短之閒為異耳 孫校:「倨」舊誤作「鋸」,今校正。

    〔五八〕吳世有介象者能讀符文知誤之與否 介象,字元則,吳時會稽人,善度世禁氣之術,又能讀符文,無謬誤者。見神仙傳。

    〔五九〕莫過於三皇內文 「文」上原無「內」字。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二作「三皇內文」。校補:有「內」字是也。上文廣載道經,有三皇內文。登涉篇云,上士入山持三皇內文及五嶽真形圖;地真篇受三皇內文,並其證。下文「家有三皇文」,「文」上亦脫「內」字。明案當有「內」字,今據補。

    〔六十〕皆有此書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二作「有此書者」。

    〔六一〕如帛仲理者 帛和,字仲理,見前勤求篇注。

    〔六二〕家有三皇文辟邪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二作「文者辟群邪」。明案影宋本御覽「文」下有「者」字,「辟」下無「群」字。

    〔六三〕可以變化起工 孫校:「工」藏本作「功」。

    〔六四〕亦化形為飛禽走獸 校勘記:「亦化形」御覽六百七十二作「可化形」。

    〔六五〕少能譜之 校勘記:「譜」榮案盧本作「詣」。明案魯藩本作「諳」。

    〔六六〕淮南鴻寶萬畢 淮南鴻寶萬畢,漢淮南王劉安集賓客所作,其書論變化之術。隋書經籍志五行家梁有淮南萬畢術一卷。其書已亡,今存輯佚本。

    〔六七〕所殺白虎頭皮生駞血虎血 校勘記:御覽九百十九約此文云,殺鴨血等,引在鴨門,今此無鴨字,必有脫誤。

    〔六八〕兼綜九宮三奇 九宮,八卦之宮及北辰所居之中央,謂之九宮。後漢書張衡傳:雜之以九宮。李賢注引易乾鑿度曰,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本篇前已著錄九宮五卷。三奇,星名,即三台;三台六星,兩兩而居,一曰三奇。

    〔六九〕太安元年 太安,晉惠帝年號。

    〔七十〕知季世之亂江南將鼎沸 校勘記:御覽六百七十二「季世」作「李辰」(明案影宋本御覽作季辰,「季」乃「李」之形訛)。案晉書張昌傳:太安二年,昌易姓名為李辰,即其人也。作李晨,與昌本名尤相應。

    〔七一〕乃負笈持仙藥之撲 孫校:「撲」當作「樸」。

    〔七二〕莫知所在 魯藩本、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在」下並有「焉」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