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道德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帝创世成身,救赎人类,要人仰赖耶稣基督,而成圣洁,不但在生活上显出救恩的奇妙,并且在行为上表示德行的尊崇。换句话说,救法要在人的行为上生效率。人与人群必须有道德的生活与行为。我们讨论了创世、成身、救赎问题之后,还得讨论道德问题。首先我们应当明白基督教伦理学的根基。

    基督教的性质决定着基督教伦理学的性质。基督教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超越而内在的永恒世界,一个是流动而变迁的现实世界。其道德是本于上帝神性的至善至爱的,在永恒的世界里扎根,而在现实的世界里开花结果子。道德律是上帝的命令。上帝的命令即是上帝的话,即是上帝自己,亦可说那是上帝的形象。上帝创造人,按照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形象;所以人性里包蕴着上帝的命令,顺性而行,即是顺服上帝的命令,逆性而行,即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人堕落了,违背了上帝的命令,人里面上帝的形象被罪恶蒙蔽了,损坏了,不复能服从上帝,亦不复能自拔于罪恶之中。上帝乃入世成身,启示圣范,使人重见道德命令的尊严,也使人知道罪恶的深得。入世成身的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显明出来,启示着上帝的本性,颁布着上帝的命令,一则要再申命令,一则要在人生活里再造成上帝的形象,使人顺命而作道德的行为,至于成全上帝的旨意。所以耶稣基督的启示,即是上帝命令的表显,亦即人性本质的表显。人性之中本含上帝的形象,本蕴上帝的命令,本有道德律。人不外于道德律,道德律不外于人,二者相函,原为一体,所以人遵循道德律,即是顺性,即是由自己,即是自由。在这一点上,历来中西圣哲俱有相同的指示。苏格腊底从他自己里面灵明的指示,其实即是顺从人性之内的道德律,即是遵循人性之内上帝的命令。斯多亚派的哲学家以自然为因,自然为果,因在自然之内作主宰,亦在人性之内作主宰,而此主宰人行为的,即是道德律,即是上帝的命令。康德在实际理性批判论里,亦有相似的看法,以为人的意志之中,包含着道德建。人必自由,然后可以有道德的行为。所谓自由即自能为因,自己之外,更无外力外因,使其作选择作行为。自己之外若有能决定人行为的因或力,人即非自由,即不能有道德的行为。人意志之中包含道德建,所以循之即是自顺自性,所以是自由。凡此种种看法,莫不与人性含蕴上帝形象的看法互相印证。中国的圣哲亦这样讲。《中庸》开首即说:“天命之谓性。”孟子则有良知良能的议论,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意思就是说,人须作道德的行为,因为人的本性须要如此作。他竟更进而说善养浩然,人若善养而不害性理,且可察知这浩然之气,充塞乎天地之间。张载《西铭》里则直截地说:“天地之帅吾其性。”诚如是,则上帝的命令种在人心里,上帝的形象造在人性里,是人可以经验到,省察到的。上帝不让自己在世界万人之中完全没有自己的明证。

    上帝创世成身,为自己的启示。基督教的伦理学是建立在上帝在耶稣基督的启示之上的,启示因此是基督教道德的根源与基础。因此道德与神学同一渊源,道德的理论是神学的一部分,往往被称为道德神学。神学讲解上帝的性德,随着《圣经》的指示,说上帝全知全能全在全善。道德则以上帝全善为出发点。上帝全善,当然要人完全从善行善,不愿人犯罪作恶而违反上帝的旨意。上帝责人去恶从善,拒罪成圣,出死入生,人不能应;所以上帝亲自来格,在耶稣基督里话成肉身,以作启示。耶稣基督所启示的,第一是善范,第二是诫命,第三是标准,第四是权能,第五是归宿。论到善范,耶稣基督在积极方面,建立了纯善纯爱,绝对圣洁的人品;在消极方面,表示无瑕疵无玷污,毫无丝毫罪恶的性行。因此,他做了道德的模范。在道德上人需要模范,需要表率。耶稣基督乃供给了所需求的,成了善范。论到诫命,本来就是上帝的命令,本来就种在人性之内。但是因为人犯了罪,埋没了自己的本性,所以不能没有一个悬在外面的诫命。先知圣贤,多少认识道德律是什么。希伯来人中间,则有“你当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又当爱人如己”的明文。中国人中间则有“仁者人也,义者宜也,”兼仁与义的教训。但是善范不全,人们不能遵行,人性已亏,人们不能实行。耶稣基督来,立了善范,然后给人一条新诫命。他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翰福音》十五章十二节)耶稣的命令,当然就是上帝的命令。他的命令表面上看来与希伯来人所受的命令,毫无差别;但我们若仔细思考,仔细比较,耶稣基督所给的命令,与《旧约》所载的有一个极大的不同。“爱人如己”是以人自己作标准的;“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不是以人自己作标准,而是以耶稣基督为标准的。人是不纯全,不纯善的,以人自己作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比较的办法。人的知识品格均有亏欠,不但不容易晓得何者为善,何者为不善,并且挟带自私,恒有错误。自私是道德判断错误的根源。人或自信他能爱人如己,己既不善,既自私,岂有不带错误之理?譬如人爱纵酒,爱人如己便要使人嗜酒像自己一样;人爱女色,爱看电影,爱人如己便可以引人于荒嬉,像自己一样。这不过是似乎过分的譬喻。即不过分,人亦常在爱人如己一端上,造成错误。譬如父母爱子女,以己忖度,要儿女学这样,学那样,行这样,行那样,往往欲益反损,强其所难,加其所恶。若改“爱人如己”为爱人如耶稣基督,情形就不相同了。耶稣基督给了命令之后,随即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十五章十三节)绝对无私的爱,方才可以为模范为标准。论到标准,以上已经有多少说明。标准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而不为一切所衡量。譬如尺,平常用的尺,或稍长,或稍短;在量物的时候,发生了争执,人不能以常用的尺定另一常用的尺果然合度与否。但是国家有标准的尺,人可以将所疑的尺与之相比。人不能说标准的尺稍短稍长,也不能说再要量一量标准。因为标准之外若另有标准,那末那所谓之标准就不是标准。标准是最后的,究竟的,绝对的。耶稣不但以自己为善范,叫人学,(《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九节)而且亦以自己为标准,叫人衡量自己的心机与行为。耶稣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约翰福音》十三章十五、十六节,又《马太福音》十章二十四、二十五节)

    至于权能与归宿,也是从全部启示中指示的。人要奉行上帝的命令,用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所以耶稣基督救赎世人,有死有复活有升天有圣灵的来临。圣灵来了,要引导人进入一切真理,(《约翰福音》十六章十三节)使人有辨别的知识,选择的指示,与夫实行的力量。圣灵来了,将上帝的爱浇灌在人心里。(《罗马书》五章五节)知识是权能,爱更是权能。知识是冷静的,爱是意志感情的动作,是热烈的。人因耶稣基督的救赎,信受圣灵,满心的爱上帝爱人,满心火热,就有权能,可以立德立行,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情。基督要人行善,是给人力量行善的;所以基督教的道德,是带有权能的道德。道德有归宿,所以有意义。这个归宿要显明道德的生活与行为所要达到的地步,所要达到的究竟。在个人方面道德的生活与行为要人进入永生;在大众方面道德的生活与行为要人成全上帝的旨意,使天国临在,在地上像在天上一样。在这个世界上道德是一个经程。人要立志行善,但是立志行善不在真空之中,而在有罪恶有苦难的世界上。立志行善是与苦难相摩擦,与罪恶作抵抗;胜过了利诱威胁,胜过了情欲无理的要求,仇敌凶恶的压制,不投降,不妥协,人方才是立定了道德的人格。不经此程,意志不能强,人格不能健。基督徒立志行善,不凭自力,而在祈祷之中凭持上帝的应许而向前的,所以要呼吁着“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要救我们脱离凶恶”。(《马太福音》六章十三节)排除恶,是打消,建立善,是增益。打消中有增益,增益中有打消,少一分恶即多一分善,多一分善即少一分恶,胜一分恶即建一分人格,即促进一分天国。善有真而恶没有真,善独立而恶不独立。梁山泊里的强盗要抢夺必须有弟兄彼此的忠义,不得不建忠义堂以相鼓励;要得势必须有替天行道的假托,不得不竖起杏黄旗来以相号召。梁山泊如此,世间上一切恶的战争,莫不如此。善却不必借重恶的力量。耶稣基督不用石头变饼,不从殿顶上跳下,不拜魔鬼,完完全全依仗着上帝的纯善作成他救赎的事工。善有真,又独立不移;人立了善,自然即有真,即有上帝的本性发展在品格之内。上帝永生,因此立善的人,信受上帝的维持,也有永生。这就是道德的归宿,这就是道德所要达到的目的。世界上有罪恶,有苦难,人在信持上帝,排除罪恶,斗胜苦难的生活与行为中,与圣灵同工,建立好的家庭,好的社会在地上,也有一个辽远的,至终必到的归宿。那归宿就是道德与幸福完全的合一,个人与群众完全与上帝和睦,天国的至终实现。这一切,耶稣基督在成身受死升天复活的救赎工程中早已成全;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所以耶稣基督的启示,又彰显了道德的权能与归宿。

    基督教的道德,再进一层说,是上帝完全的舍与所启示的,是一个不计算的生活与行为。世界上的人讲伦理,必要注意义务与权利;有一分义务才有一分权利。或说厚往而薄来非礼也;或说舍己而芸人不宜也。基督教不然,既主张爱,则要爱到底,(《约翰福音》十三章一节)则转左脸,走两里,送里衣。(《马太福音》五章三十八至四十二节)书记在公事室内看自鸣钟,时刻一到,立刻下班,不多做一分一秒,是计算。护士服侍病人,体谅备至,到下换班的时节,不离弃,使病人得快愉,得安慰,是不计算。基督教的道德不知道半斤八两,五十五十的道理。其次,这个道德是纯粹自发的,内心的,由于切求而得的引导,由于与上帝同在而得的觉悟。因为是这样,信徒跟随救主,不计酬报,不觉得有律法上的责任,不觉得有外来的命令,不觉得受驱使,不觉得有张冠李戴,行善不为了善之为善,而为了名利的那种心机。基督徒行善是因为爱上帝爱人;上帝是善的本原,爱上帝就只有因为善而为善。爱人,因为人是上帝所爱的,也就是因为善而为善。为善而想求名,那末所为的不是善而是名;为善而要图利,那末所为的不是善而是利。为善而如此,为之者乃是法利赛人,不是上帝的儿女,不是基督的门徒。(《马太福音》六章一、二节)因为善而为善,由于善的华美庄严,由于上帝本性的华美庄严;人爱上帝,因为上帝全善,华美而庄严。善出于爱,不必出于责任心,而责任心自在,责任自尽;善出于爱,不必有本分的拘束,而本分自在,本分亦自尽,并且超过了本分的限制。爱是意志情感知识的统一,即是全人格的统一,有知识为之分辨,有意志为之着力,有情感为之鼓荡。人格统一的生活是快乐的生活。善出于爱的行为是有力量的行为,有力量的行为是快乐的行为。人格统一而有力量,向前奋进,有把握,有寄托,有内心觉到的自我扩展。在自我遗忘里,自我牺牲里,有伟大的扩展,有伟大的扩展,就有上帝同在的凭证,就有无穷无尽的愉快。譬如男女相爱,全心交托,女要男作的事,男去作,尽心竭力,全是愉快;男要女作的事,女也去作;殚精竭虑,亦全是愉快。人爱上帝,而行善亦复如是。所以基督徒的道德生活与行为,如水之有源,如云之乘风,可收加倍的功效,可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不计算,因为爱不知计算,无拘束,因为爱是内心发的,充盈而自由。永恒的世界在爱里乃冲进了罪恶苦恼的世界。

    基督教是宗教,其道德是宗教的道德,跨着两个世界。或有人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上文所说的陈义太高,在永恒世界里虽可实行,在这个破碎纷纭,罪恶苦难充塞弥漫的世界里,未必真的行得通。这种怀疑现在是普遍的。我们应当慎细审查,看看基督教的道德在永恒世界里是怎样,在现实世界里是怎样,不可一味举头天外,大放厥辞。在耶稣基督的教训里,论到钱财则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富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富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六章十九节、二十节)他差遣门徒,则说:“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同上十章九节、十节)对求永生的少年,他说:“你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路加福音》十八章二十二节)这些教训是不是每个信徒都要遵守,若都要遵守,那末在世界上行得通么?关于夫妇与家庭,虽有夫妇好合,成为一体的教训,(《马可福音》十章七节、八节)却还有不娶不嫁较好的暗示。耶稣曾对门徒说:“这话不是人都能领受的,惟独赐给谁,谁才能领受,因为有生来为阉人,也有被人阉的,也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马太福音》十九章十一、十二节)又说:“人为上帝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路加福音》十八章二十九、三十节)“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同上二十章三十四、三十五节)这些教训,耶稣基督虽不要每个信徒遵守,却好像看为较高的道德。若果然是如此,天国较高的道德,岂不便是永恒世界里的道德,而不是现实世界的道德么?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果以禁此为高,基督教的道德不全是出世主义么?(保罗的话比此更甚,见《哥林多前书》七章二十五至三十节,兹不备引以节篇幅)耶稣与门徒都以为末日将到,天国来临,人能屏弃连累,可以少受苦痛,(《哥林多前书》七章三十一,三十二节)所以关于永恒世界的生活与现实世界的行为,有浑然不分的指示。这不是说耶稣基督主张出世,他若主张出世,又何必成身入世,走人间的苦路呢?他乃主张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生活。他临难之前,为门徒祈祷曾说:“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罪恶……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约翰福音》十七章十四至十七节)以上所述不积财,不娶不嫁,可以说是为少数的门徒讲的;这少数人用永恒世界里的精神在现实世界里服务,足以有转移改革这现实世界的作用。超世的道德对于饮食男女的世俗的道德是一种警告,一个晨钟,原是这现实的世界所不可或缺的。门徒之所以能为光为盐为山上之城者,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论到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应当知道它的内容,也应知道人的性质。且不论历古以来世界是怎样的,看一个时代,就可以了然于千代万代,只是一个道德上的混沌,一个人欲横流,黑漆成团的叛乱,今日的世界尤其是这样。上一世纪,人以为科学鼎盛,人可以控制自然,改造社会,用自有的力量造一个地上的天国。人们做了这个美梦,又经过了第一、第二次世界的大战,将毒蛇猛兽一齐放出来,将文化基本一齐摧毁,问题愈来愈多,苦难愈来愈深,罪恶愈来愈出奇,似乎有点惊醒了。有思想的人,恫瘝在抱,悲悯为怀,对着这世界,只有直发愣,看不见这世界有什么根基,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归向。谁造成了这个局面呢?是人。且不论别的,只讲道德方面。学问研究所至均是相对,看不到绝对的本原,于是道德也是相对的,甲国以为是,乙国可以为非,甲代以为是,乙代可以为非,纵亦是相对,横亦是相对。道德范围之内既无金科玉律,复欠地义天经。当然人就莫知所从,莫知所至了。相对论之外,又有道德上的主观论。所谓之真,既无标准,所谓之美,亦无定质,所谓之善,更无客观的存在。有世界,无上帝,当然善之为善,就成了一种人定的规则,一种彼此对付的手段。价值云云,不过是人之所欲者而已。人已饱暖,则求金珠钻石,人遇大饥,金珠钻石就不及斗米之有价值了。道德不过是金珠钻石而已,承平时可以用之为装饰;饥荒战乱时可以弃之如泥沙。相对论与主观论已足给道德一个致命的打击。但还要加上心理学社会学的支持,主张解放,不主张克制,于是乎人里面的豺狼虎豹嗥叫于城野。酆都既辟,饿鬼难收,世界转瞬而变了地狱。这还不彀,机器又将人寰造成一个连锁,人投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