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苏州园林甲天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曾宠之以词《沁园春·秋日登姑苏元妙观弥罗阁》云:

    肃肃多阴,萧萧以风,危乎高哉。见飞甍复榭,虹霓轇轕;梅梁藻井,龙鬼毰毸。灯烛晶荧,铎铃戛触,虎篆雷音百幅裁。锵剑佩,是南陵朱鸟,北极黄能。玲珑月殿云阶,况珠斗斓斒绝点埃。正井公夜戏,犀枰象博;麻姑昼降,绣帔瑶钗。叱日呼烟,囚蛟锁魅,五利文成未易才。银鸾背,笑蟾蜍窟里,金粟争开。

    读了这首词,可以想象当年的盛况。可惜四十年前,阁中不知为何起了一场大火,竟化为灰烬了。后由地方士绅在这里造了一座中山堂,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解放以后,一度改作第一工人俱乐部,给工人兄弟们作为文娱活动的场所。近三年来,南门已造好了工人文化宫,这里就改为观前电影院。要是还有谁发思古之幽情,提起这危乎高哉的弥罗宝阁来,大家都会茫然啦。

    可不要小觑了这一座城市中的小小道观,据说旧时内外竟有三十六景之多,内景外景,各有十八个。其实无所谓景,只是历代留下的许多古迹。可是由于一年年饱阅沧桑,有的虽还存在,大半却已找不到遗迹了。现在可以供我们流连欣赏的,不过是三清殿前那座青石平台上的一部分石阑和殿内那块吴道子所画老君像的石刻;此外引人注目的,那就是殿外东面地上的一大块无字碑,巍巍然耸立在那里,已经几百度春秋了。原来明代洪武年间,大文学家方孝孺写了一篇大文章,就有人给刻在这块碑上,铁划银钩,不同凡品。后来朱棣硬从他侄子的手里篡夺了皇位,自称永乐帝,定要方孝孺给他写一道诏书,诏告天下。方孝孺天生一副硬骨头,誓死不从,因此牺牲了生命;并且十族都被株连,同遭残杀,连这大石碑上的碑文也不能幸免,全被铲除,就变成了一块无字碑。然而这碑上虽不着一字,却永远默默地在控诉着暴君的罪恶。

    其他列入三十六景之内的,有水火亭、四角亭、六角亭、五十三参、一人弄、五鹤街、一步三条桥、和合照墙、麒麟照墙、望月桶、三星池、七泉眼、半月石水盂、运木古井、鱼篮观音碑、靠天吃饭碑、永禁机匠叫歇碑、八骏图石刻、赵子昂手书三门记石刻、坐周仓立关公像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可惜的是现在十之七八都已找不到了。祖师殿前庭,有一座长方形的古铜器,名“武当山”,似是殿宇的模型,高四尺许,横五尺许,下有石座,高四五尺,这铜器铜色乌黑,上有裂纹。据说是宋代的作品,虽不像夏鼎商彝那么名贵,却也是玄妙观的一件“传家之宝”。

    玄妙观中并没有什么宝塔,而三十六景内却有所谓“双宝塔”,其实并不是真的宝塔,而是东岳殿前庭的两株大银杏树。相传是宋代的遗物,分立两边,亭亭直上,好像是两座宝塔一样。每一株的树干粗可二三人合抱,枝叶四张,绿沉沉地荫满一庭;虽非宝塔,却是玄妙观的宝树。不料前年东岳殿失火,祸延银杏,直烧得焦头烂额,面目全非,虽然生机未绝,却已不像宝塔了。

    过去的玄妙观,全是些杂货和饮食的店和摊,以及所谓“九流三教”的营生,全都集中在这里,杂乱无章,简直把那些富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文物,全都淹没了。一九五六年春,苏州市人民委员会就鸠工庀材,把它整理起来,顿时焕然一新,给观前街生色不少。正山门的两翼,有两座新式的三层大楼,一般人以为跟古式的正山门不大调和,何必画蛇添足。其实这是早就有了的,拆去未免可惜,所以刷新了一下,利用它们辟作商场。现在东面的大楼,是工艺美术品的陈列馆和服务部,苏州著名的刺绣、缂丝、雕刻、檀香扇等,应有尽有,满目琳琅,充满着艺术的气氛,使人目迷五色,恋恋不忍舍去。

    玄妙观整修以后,古为今用,曾不止一次地在三清殿举行文物展览会和书画展览会;而最为别致的,是举行过一个饮食品展览会,给“吃在苏州”做了一个有力的说明。会中陈列佳肴美点一千余种,都是全市制菜制点名手的劳动结晶品。每一种佳肴和每一种佳点,都有一个五彩的结顶,用各种色彩的面和粉做成人物、花果、龙凤、“暗八仙”和十二生肖等等,制作非常精巧,不知要费多少工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黄天源冯秉钧老师傅手制的一座三清殿全景,全用糯米粉制成,黑白分明,色调朴素;每一扇门,每一根柱子,都很精细地给塑造了出来,连殿前平台的三面石阑和一只古铜鼎,也一应俱全,真是一件匠心独运的艺术品。只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互相结合起来,才有这样美好的成果。

    这一座享寿一千六百多岁的玄妙观,终于换上了崭新的面貌,返老还童了。加上这几年来从事绿化,辟了花圃,种了许多柏、榆、桂和桃树等,更见得勃勃有生气。一年到头,不但苏州市民趋之若鹜,就是从各地来的游客以及国际友人们的游览日程表上,“观光玄妙观”也是一个必要的节目。

    苏州园林甲江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这是前人对于苏州园林的评价。的确,苏州的园林,是一种艺术的结晶品,是由劳动人民费了不少心力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苏州有很多园林呢?原因是在封建时代,有许多官僚地主和士大夫之流,看到苏州地方山明水秀,大可终老,于是请画师和专家们构图设计,鸠工庀材,造起一座一座园林来。当然,这些造园的钱,都是从人民头上剥削来的。

    苏州园林的建造,是中国民族遗产的绘画、诗文、书法的综合体现,一般都富有诗情画意。城外一些园林的特点,在于尽可能利用自然;城内的园林,不能利用自然,那就模仿自然,例如掘池沼,堆山石,种树木,以构成自然的景色,然后就适当的环境,布置适当的建筑物。

    构造园林时,首先是就园地的面积和形势,做出一个大致轮廓,定出主景部位,包括主山、主水、主要场地和主要建筑等;其次是察看地势的适宜处,逐步考虑叠石种树,安置附从建筑物,连接走廊、桥梁、道路和其他较小的部分。这个创造过程是一气呵成的,也是逐步发展的。苏州园林的景物,不论主景和次景,都是这样布置起来的。它们都有疏处、密处,并且高下曲折,互相掩映,处处有变化,处处却有呼应,务使在多种多样变化中求得统一,使整个园林,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如拙政园以幽雅胜,留园以精致胜。

    苏州园林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和日本军阀入寇时候,都被任意摧残,以致日就荒废。解放以后,经人民政府组织园林整修委员会逐一加以整修,每个园林不过花了三四个月时间,并尽量利用旧料和旧的装修,力求保持原来风格。今将已经整修而开放的六园,依创始先后,一一介绍如下:

    沧浪亭

    沧浪亭在南门内人民路三元坊学宫南,五代吴越时,是广陵王元璙的池馆。宋代庆历年间,大诗人苏舜钦子美出四万钱买了下来,他在北碕傍水处造了一座亭子,命名为“沧浪亭”,还作了一篇传诵一时的《沧浪亭记》。子美逝世后,屡次易主,后为章申公家所有,把原来的地面扩大,建造了阁和堂,并且买进了亭北跨水的洞山,造成了两山相对的雄关。南宋建炎年间,又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由元代至明代,废作僧居。明代嘉靖年间,又改建为纪念韩世忠的韩蕲王祠。

    清康熙年间,先建造了苏公祠,后在山巅造了个亭子,找到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隶书的“沧浪亭”三字,揭在额上,还造了“自胜轩”、“观鱼处”和一个题为“步碕”的长廊。道光七年,巡抚梁章巨重修时,因他自己姓梁,添造了一间楼,以祠梁鸿。太平天国大军攻入苏州时,亭又被毁,直到同治十二年才把它修复,还造了一座明道堂。堂后是东菑和西爽;西面是五百名贤祠,壁上石刻,全是苏州自周初到明末的五百多个所谓名贤的画像。当然,这些人的历史评价,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重新加以考虑,但在考古方面,无疑是有历史价值的。祠南为翠玲珑,以北为面水轩,藕花水榭,都是临水而筑的。沧浪亭的妙处也就在大门外临水一带,水中旧有莲花极多,入夏花繁叶茂,一水皆香。可惜在抗日战争时给敌伪搞得荡然无存,现在已经补种了一些,并在对岸种了许多碧桃和垂柳。

    沧浪亭的特点,在于内景与外景互相结合,亭榭水石,参差错落,掩映有致;而复廊蜿蜒而东,廊壁花窗(又名漏窗)一百余种,形式各个不同,更是绝妙的图案画。南部的看山楼,在石屋上起建,石屋名“印心”,结构精妙,登楼一望,远山隐稳,都在眼前,而墙外南园一带的农田景色,也一览无余。

    狮子林

    狮子林在城东北部,位于新辟的园林路。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本来是菩提正宗寺的一部分,清乾隆年间,改称“画禅寺”。园子在寺的东部,最初系僧人天如禅师和他的高徒维则特地邀请了当代倪云林、朱德润、徐幼文等大画家和十余位艺术家共同设计,而绘图的就是倪云林,所以更觉难得。只因佛书中有“狮子座”,就定名为“狮子林”。

    园中假山独多,全用太湖石堆叠而成,嵌空玲珑,盘旋曲折,游人穿行这些繁复非常的假山时,往往峰回路转,尽在那迷离的山径中摸索,几乎找不到出路。可惜因为历年已久,经过后人一再整修,未免有些儿走样,但那本来面目,还是依稀可辨。

    园中旧有许多名胜,现在大半存在,并有许多松柏等乔木点缀其间,更觉美具难并。元末,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曾经居住园中。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都曾到过此园。相传乾隆曾在一座亭子里眺望园景,写了“真有趣”三字,作为园中匾额。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大臣以为不雅,请求把中间的“有”字赐予他,于是剩下了“真趣”二字。此亭此额至今尚存,并且整修得富丽堂皇。

    此园后来为上海巨商贝润生所得。贝原为苏人,以颜料起家,他把狮子林大大修葺了一下,并且加上了一只金碧辉煌的旱船。贝死后,年久失修,解放后由苏州市园林整修委员会做局部整理,后又修了“指柏轩”和“古五松园”,都尽力保持旧时朴素的风格。在“问梅阁”附近,也修好了人造瀑布,一开机关,水就倾泻而下,好像一匹白练,水声淙淙,如鸣瑟筑,这倒是其他园林所没有的。

    拙政园

    拙政园在娄门内东北街。明代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将原来大宏寺的废址改为别墅;他因晋代潘岳做官不得意,退归田园,种树种菜,曾有“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一句话,所以他就以潘岳自比,名其园为拙政园。后来他的儿子因赌博输了钱,把它卖给徐姓。清初为大学士陈之遴所得。那时园中有一株宝珠山茶,初春着花烂漫,红艳可爱,诗人吴梅村曾作长歌赞美过它。后来陈之遴因事获罪,被放逐到关外去,园地也被没收。以后一度归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吴败,又被没收入官。再后几经变迁,到咸丰庚申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下了苏州,就把它作为王府,成为人民革命史上一个很宝贵的遗迹。同治十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入民国后,虽未开放,但游人只需出些钱给守门的,便可进去游览,但是堂宇亭榭,都已破旧了。抗战期间,曾为伪江苏省政府盘踞。胜利后,又一变而为社教学院。解放后,初由苏南文物保管委员会接收,略加修葺,即行开放。后来改归苏州市园林管理处管理,力求改善,大加整修,中断的走廊,坍毁的亭榭和湮没的花街,都一一修复,使全园景色,顿觉楚楚可观。

    一进园门,就可瞧见一株枯干虬枝的紫藤,前有“文衡山先生手植藤”一碑,原来是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所手植,历时四百余年,却老而弥健,暮春繁花齐放,美艳夺目,真如遮上了一个紫绿大天幕。走进二门,迎面就是一座假山,上多老树,浓翠欲滴。沿着山边走廊过桥,就是四面开窗的“远香堂”。向东行进,有“枇杷院”“海棠春坞”“玲珑馆”诸胜。更东是一片新辟的园地,占地约二十余亩。

    远香堂西面有“南轩”,更西为“香洲”,是一座船舫式的建筑物;这一带更有“小沧浪”“小飞虹”“玉兰堂”诸胜,水石花木,互相映带,饶有清幽之趣。西边假山上有“见山楼”,楼下有轩,三面临水,向有莲花很多,炎夏在此赏莲,心目俱爽。

    拙政园西部,旧时划归西邻张氏,别称“补园”。这里的结构,于花木水石之外,厅堂亭榭密集,和中部的疏朗各有佳处。南有一厅,隔而为二,面北的名“卅六鸳鸯馆”,窗外池塘中蓄有鸳鸯对对;面南的名“十八曼陀罗馆”,庭前种山茶十余株。此外还有象形的“笠亭”“扇亭”,雕刻特精的“留听阁”,为尊重文徵明、沈石田二位大师而建的“拜文揖沈之斋”等建筑。极西有一道水廊,系用黄石、湖石堆砌,设计别具匠心。

    拙政园的特点在于多水,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所以用桥梁或走廊彼此联系。水中都种莲花,到了夏季,万柄摇风,香远益清,简直是一片莲花世界了。

    留园

    留园在阊门外虎丘路,原为明代太仆徐同卿旧居。清代嘉庆初年,为观察刘蓉峰所得。刘性爱石,所以园中搜罗了奇峰怪石很多,为其他园林所不及。光绪初年,归武进盛旭人,改称“留园”。

    全园面积五十余亩,结构布局,富丽工巧。建筑物特多,到处有亭台楼阁,轩榭厅堂,它们全用走廊曲曲折折地联系起来。解放以前,屡遭摧残,破坏不堪。现已整修得美轮美奂,恢复旧观。

    园的中部,以“涵碧山房”为主体,它前面有荷花池,另三面都有重叠的假山。东有“观鱼处”,西有“闻木樨香轩”,北有“自在处”“明瑟楼”,假山高处还有“半亭”。这一带有山有水,有树龄数百年的古树,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是全园最大的一个厅,前庭叠石,全是当时刘蓉峰搜罗来的。他曾替它们题上了“青芝”“印月”“一云”“仙掌”等名称,总称“十二峰”,只因其中有的像猴,有的像鸡,有的像……所以后人就管它叫“十二生肖石”。从西边“鹤厅”前进,是玲珑曲折的“揖峰轩”和“还我读书处”,这里每一小庭都有石峰石笋。由“五峰仙馆”沿着走廊向北,经“冠云台”就到了俗称“鸳鸯厅”的“林泉耆硕之馆”。这座建筑的窗、门、挂落、挂灯等,雕刻得都很精细,它是全园最精美的处所。对面有一座狭长形的楼,名“冠云楼”,登楼可以看山。楼下有三座奇峰,恰与“林泉耆硕之馆”相对。

    从“冠云楼”下来,经竹楼西行到“又一村”,在一片桃、杏中有瓜架构成的竹廊。更向南进,便见土山一座,名“小蓬莱”,系用大小黄石与土壤相间叠成,很自然。山上有亭二座,顶有大枫树十余株,绿荫如盖,深秋变作猩红,灿如霞彩,真所谓“霜叶红于二月花”了。山下有小溪蜿蜒向南,到“绿溪行”,和长廊相接,廊尽处有水榭,名“活泼泼地”,小小结构,装修得特别精致,倘以文章作比,那么这是六朝骈俪的小品文了。由此过窄廊出门,就接连中部的“涵碧山房”。

    怡园

    怡园在南门内人民路乐桥以西,本为明代尚书吴宽故宅的一部分;太平天国失败后,为顾姓所得,就在住宅西部造园,命名“怡园”。怡园占地不多,而结构精巧,厅堂亭榭,位置得当,并能吸收其他园林的长处,加以融会贯通。

    进了园门,经竹林小径前进,过“玉虹亭”,就到“石听琴室”,室外一角,有双峰并立,似在听琴。沿着曲廊进去,就到了全园的精华所在,假山绵延,亭榭相望,莲塘澄澈,古木参天,好像是《红楼梦》里的一幅大观园图,展开在面前,使人看了心旷神怡。

    这里的假山,当初全是搜罗了其他废园中上好的太湖石,由名手设计堆叠而成,所以不论是竖峰、横峰、花台、驳岸所用的,都玲珑剔透;就是三块平凡的大石,因为安排得法,而且刻上了“屏风三叠”四个大字,也觉得突出而动目。山并不高,而布置得十分自然,“小沧浪”一带,尤其不凡,从莲塘北面山洞中进去,侧身从暗处石罅中拾级登山,可达山顶的“螺髻亭”。出“慈云洞”为“抱绿湾”,沿塘绕山而北,入“绛霞洞”,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使人迷迷糊糊,不知所从,这又是设计者在使狡狯捉弄人了。

    莲塘上有曲桥通至“藕香榭”,再向西,经“逐窟”“碧梧栖凤精舍”,就到形如画舫的“舫斋”,上有小阁,因窗外有松,可听松涛,所以叫“松籁阁”。再进即俗称“牡丹厅”的大厅,厅前种有牡丹。出厅由走廊转至“藕香榭”后,穿梅林,到“岁寒草庐”,前庭后庭,都用奇峰怪石随意点缀,更有石笋多株,和古柏、老梅、方竹等互相掩映,饶有诗情画意。

    网师园

    网师园在葑门内阔街头巷,前身是南宋时代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园的一部分,园名“渔隐”,占地极大。他死后被后裔出卖,一分为四。清代乾隆年间,归于退休的官僚宋宗元,大修了一下,取名“网师园”。宋去世之后,荒废了三十年,没人过问。直到嘉庆年间,才由一个名叫瞿远村的买了去,重行布置,格局一新,人称“瞿园”。到了光绪年间,归于合肥李鸿裔,作为晚年颐养之所,一时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常在这里置酒高会,赋诗唱和,就成了一座名园。近四十年间,先后为张氏、何氏所得,一修再修,又起了变化。在抗战至胜利期间,大遭破坏,日渐荒芜。直到近几年间,由苏州市园林管理处接收下来,经之营之,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才恢复了它的青春。

    园以大池塘为中心,建筑物以面南的“看松读画轩”为中心,轩前乔松古柏,苍翠欲滴,遥对黄石假山,峰峦突兀。旁有“濯缨水阁”,栏楣临水,自有“沧浪水清,可以濯缨”的意味。池塘南面都有曲廊,逶迤起伏,以“樵风径”“射鸭廊”为名;而所有亭台轩榭,也给连接了起来。其中如“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潭西渔隐”“小山丛桂轩”“琴室”“蹈和馆”等,都是游人流连游眺的好去处。

    从“看松读画轩”出来,沿着曲廊向右转,就到了另一境界,以“殿春簃”为中心建筑。旧时,前庭满种芍药,为了芍药开在春末,此屋因以“殿春”为名。现在虽已改种了蔷薇和月季,而花期正和芍药相同,所以“殿春”两字还是适用的。这一带叠石为山,洞壑幽深,中有清泉一泓,名“涵碧泉”,其上一亭翼然,名“冷泉亭”,在这里小坐看泉,自有一种静趣。

    网师园虽面积不大,而布局却十分紧凑。除了庭园部分外,另有一部分是建筑群,厅堂楼阁,一应俱全,而仍有庭院树石作为陪衬,并不觉其单调。在苏州的园林中,网师园是较小的一个,如果以文章作比,可以比作一篇班香宋艳的绝妙小品文。

    苏州的园林太多了,现在只将以上业经整修而开放的六处介绍出来,一则因为它们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民族遗产;二则因为它们的结构布局,也足以代表苏州一切园林的风格。我们在整修工作上虽已作了最大的努力,当然还有许多缺点,有待以后逐年的改善。我们一定要把苏州所有的园林,整修得尽善尽美,才不负“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