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老子《道德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德混说,无分上下。如上卷说“玄德”,说“孔德之容”,说“常德”,言“德”者不一,宁可以道经限之乎?下篇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隐无名”,“道生一”,言“道”者亦不一,宁可以德经限之乎?故知以道德分经为无据也。何谓“道”?何谓“德”?按《韩非子·解老》曰:“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此“道”与“德”之别也。然则“道”无方体,“德”有成亏,陆德明《释文》曰:“道,生天地之先。”“德,道之用也。”“德者得也,道生万物,有得有获。”此其义也。《庄子·徐无鬼》曰:“故德总乎道之所一。”“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郭象注:“道之所容者虽无方,然总其大归,莫过于自得,故一也。各自得耳,非相同也;而道一也。”此“德”与“道”之枢也,然则无乎不在之谓道,自其所得之谓德。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庄子·天下篇》曰:“古之所谓道术者,无乎不在。”“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也。然“道”非有余于“德”也,“道”散而“德”彰。“德”非不足于“道”也,“德”成而“道”隐。老子著书言道德之意,后人尊之为经,遂题之曰《道德经》云尔。太史公曰:“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形品万殊而性同得。《庄子·齐物论》曰:“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惟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此道德之意也。

    孔子之孙子思,作《中庸》,亦言道言性,言无声无臭:其旨略同于老子。《论语》得老子之文;而《中庸》得老子之意。其大指以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其诸老子所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者耶?此亦道德之意也。明乎此,而后群异各安其所安,众人不失其所是。老子曰:“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不强人以同我,亦不丧我以逐物,夫是之谓达者。庄生所谓:“惟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用也者通,通也者得。”郭象注:“达者无滞于一方,故忽然自忘而寄当于自用;自用者莫不条畅而自得。”夫是之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不知此者,不足以发道德之意,而读老子之书。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