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自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余以十四年讲学北平,遇梁任公,贻以《要籍解题》一册;中《论语》、《孟子》,意有异同,别纂为篇,任公不之忤也!十六年在上海,成《中庸解题》;今秋病不能事,养疴杜门,发箧得向时肄诵《大学》本,籀绎其指,条次成文,而后《四书》之篇第备。伏念《明史·艺文志·经部》始立《四书》一门,前史无是例也!《论语》、《孟子》旧各为书;而《大学》、《中庸》则《礼记》中之二篇,自司马光始表章之,二程兄弟详为论说;而编为四书,则自朱子始:原本首《大学》,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其教人也,以《大学》、《语》、《孟》、《中庸》为入道之序而后及诸经,以为:不先乎《大学》,则无以提纲絜领,而尽《语》、《孟》之精微;不参之《论》、《孟》,则无以融会贯通,而极《中庸》之指趣。然不会其极于《中庸》,则又何以建立大本,经纶大经,而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哉!学者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次及《语》、《孟》以尽其蕴奥,而后会其归于《中庸》;盖以为学之程序,而第其书之先后也。书肆刊本,以《大学》、《中庸》篇页无多,并为一册,遂移《中庸》于《论语》之前;江都汪中好为诋诃,撰《大学平义》一篇,乃居为奇货,谓“曾子受业于孔门,而子思则其孙也。今以次于《论语》之前,无乃傎乎”,而不知朱子之旧不如此!今第《四书》,壹复其旧,《中庸》殿四书之末,而《大学》列《论语》之前。《汉书·艺文志》:“《论语》,弟子各有所记,门人相与辑而论篹。”而汪氏则谓“《大学》者,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则亦门人相与辑而论篹之书也,何不可以次《论语》之前乎!至《中庸》以次《孟子》之后者,所以立民彝之极则,明至德之会归;朱子盖尝见义于《书临漳所刊四子后》曰:“《中庸》虽七篇之所自出,然读者不先于《孟子》而遽及之,则亦非所以为入道之渐!”别识心裁,不同常解;未可绳以一孔之论也!朱子为宋学大宗,而其解经则壹依汉儒家法,尝谓:“某寻常解经,只要依训诂说字。”(《语类》卷七十二)“汉儒善说经者,不过只说训诂。”(《答张敬甫书》)“如教人亦只言某字训某字,自寻义理而已。”(《语类》卷一百三十七)“程先生经解,理在解语内;某集注《论语》,只是发明其辞,使人玩味经文,理皆在经文内。”(《语类》卷十九)一生精力,殚于《四书》。《大学》古本为一篇,朱子则分别经传,颠倒其旧次,补缀其阙文,《中庸》亦不从《礼记》郑玄注分节,用汉儒书《欧阳、大小夏侯章句》、《春秋公羊穀梁章句》之例,谓之《章句》;而《论语》、《孟子》则融会诸家之说,谓之《集注》,犹何晏注《论语》,裒八家之说,称《集解》也。诂训取之汉魏,义理宗于二程,先之《精义》以荟萃众家,继为《或问》以辨证得失;《四书》之学,朱子实以名家!而后来绍明其学者,皈依攸同,蹊径各别;核而为论,不出二派:其一采朱子《文集》、《语录》,下逮门人所记以发明《章句集注》,则有宋真德秀、刘承撰《四书集编》二十六卷,赵顺孙撰《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元卢孝孙撰《四书集义》一百卷,刘因删其烦芜,成《四书集义精要》二十卷(佚二卷),胡炳文撰《四书通》二十六卷,倪士毅《重订四书辑释》二十卷,史伯璿撰《四书管窥》八卷,凡六家(卢孝孙、刘因为一家)一百三十六卷,以朱诂朱,是为正宗。其二旁采众家,参证同异,以折衷于《章句集注》,其中又分二派:有主发明义理者,则有宋蔡模撰《孟子集疏》十四卷,蔡节撰《论语集说》十三卷,金履祥撰《大学疏义》一卷,明吕留良撰《四书讲义》四十三卷;有重训诂考证者,则有宋金履祥撰《论语集注考证》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元张存中撰《四书通证》六卷,詹道传撰《四书纂笺》二十卷,清程大中撰《四书逸笺》六卷,凡八家一百二十卷:或旁采博搜,以朱子为折衷;或拾遗补阙,匡朱子所未逮;而要之言必有宗,义取旁证,此为旁裔。其它诸家,有无心与朱子立异而颇不合于朱子者,亦分数派:则有宋郑汝谐撰《论语意原》二卷,张栻撰《癸巳论语解》十卷,此与朱子同时而不相为谋者也。宋黎立武撰《中庸指归》一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