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人贵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人贵论[1]

    认为世界上人最可贵、作用最大的一种理论。主要流行于中国先秦两汉之际,也被后代某些思想家所继承,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尚书·泰誓》中说:“惟人万物之灵”,老子则把人与天、地、道合称“四大”。到了汉代,董仲舒认为,人“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王充则进一步解释:“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

    人贵论虽然是一种哲学思想,但同时也是心理学思想,应该说是一种心理学的重要出发点。人为什么最可贵?《荀子·王制》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唐代诗人兼哲学家刘禹锡在《天论》中则进一步发展为人与天“交相胜”“还相用”。

    传统心理学有一派深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人不过是高等动物中的更高等者,因而无形中也认为心理学可以研究人,也同样可以研究动物,并认为研究动物心理的结果也同样适用于人。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把这种观点推到极端的产物。这样把人和动物完全混淆起来,就必然要抹杀人的心理特点,抹杀人所以成为人的重要实质所在。行为论心理学因此必然要否认意识,否认人所有的认识,否认几乎一切人所特有的心理,成为没有人的心理的心理学,而势将成为构成动物学一支的动物行为学,所以心理学如果不把人和动物加以区分而将二者混淆在一起,必然影响心理学的发展。现在已有许多心理学者试图肃清这一影响所造成的后果,如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可见,不懂人贵论就很难研究好心理学。当今和今后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必须突出人贵论的观点,把人贵论摆在中国心理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的地位上。

    二、比较集中地研究“人的所以为贵”的心理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2]

    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具有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中,形神论和性习论以及知行论是最重要最光辉的,但人贵论则是最根本的。不知道人的独特可宝贵,就不会对人有了解的热切要求。即使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求,也不会对人的了解有恰当而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把人仅仅看作动物,就不可能对人取得科学的了解。把人看作一种可供利用、可供驱使的东西,也不可能对人取得科学的了解。把人等同于一部复杂的机器,也同样不可能对人取得应有的科学了解。为此,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所指出的“人为万物之灵”、“人是世界万物中最为可贵的东西”这个看法本身也就是非常可宝贵的科学论断。说它是科学论断,因为它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说它是非常可宝贵的,因为许多科学,许多社会事业,都应该以人贵论为出发点,才能搞得好,搞得合乎广大人民的利益。对所有关于人的科学,更应该如此。对于科学心理学,尤其应该如此。从人贵论看,也就是从心理学看,一切有关于人的科学都应该予以积极的发展。这些科学和心理学在一起都获得发展了,对于可贵的人才能取得全面的科学了解。对于可贵的人有了全面的科学了解,世界上的事情才能比较好办,才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才能比较懂得怎样办。所以比较集中地研究人的所以为贵的心理学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于,对可贵的人有了全面的科学了解,就可以懂得这个物质世界中为什么能产生人这种有“灵性”(日常语言中的心理的意思)的东西,或者说为什么物质能成为能思维的东西。重大的实践意义在于,有了对于可贵的人的全面的科学了解,许多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文化上的措施才能有较全面的科学依据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一种看法认为下一世纪将是心理科学,即以心理学为主的所有关于人的可贵实质的科学,发扬光大的世纪。这一估计的确实性如何,姑不去说。但科学的心理学具有十分广阔的前途,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好好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论,以期它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而前进并防止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以保证它的顺利健康发展。这个任务也包括使现有的心理学从过去的不太正常的发展中所受到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三、《尚书·泰誓》等古籍中提出的人贵论,是我国古代最独特最根本的心理学思想[3]

    先就人贵论来看。人贵论是说,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可贵的东西。因此人也就是最值得并最有必要由科学来予以研究、了解的东西。心理学是研究这种最可贵的东西的人的所以成为人的本质特征及其活动所表现的规律的最主要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如果看不到人是世界万物中最可贵的东西这一点,就会忽视了它自己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即阐明人的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和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所以人贵思想是心理科学所最需要的一种最根本的思想。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会把人和动物以至一般生物混作一谈,以致使心理学模糊了或完全无视了自己最核心的研究课题。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最独特的一项思想就是人贵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几乎没有一人不把人和禽兽明白区分开来而把人兽并提的。这种看法是中国整个古代思想一个一直绵延不绝、直到现在的一项优良传统。中国的学者一向把人和天与地并立,叫作天、地、人“三才”(最初见《易系辞传》)。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泰誓》上说:“惟天地、万物父母(天地是万物所由生的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是万物中最智慧的)。”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宣称的“人为万物之灵”的最早表述,也一直延续至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401页)这是“人贵论”的另一种说法。孔子一派的《孝经》中说“天地之性(生)人为贵(天地所生,人最贵)”,这大概是人贵论最早见于记载的。此后孙膑说:“问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