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苏格拉底的申辩》提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申辩》或《柏拉图为苏格拉底的辩护》分为三部分:第一,真正所谓辩护;第二,关于减轻刑罚较短的陈辞;第三,最后之预言性的责备与忠告。

    第一部分,首先声明:用世俗谈话口吻,不加修饰;一向敌视修辞,不懂修辞,只知事实真相;不以辞令掩盖自己的性格。然后把原告们分成两批。第一批是无名氏的————大众意见。世人从早年起就听说他是诱惑青年的,都看过阿里司徒放内士的喜剧《云》对他的嘲弄。第二批是公开的,他们只是前一批的代言人。两批所告发的可以概括如下:第一批说,苏格拉底是作恶和好奇的人,追求地以下、天以上的东西;强词夺理、颠倒是非,并以此传授他人。第二批说,苏格拉底是作恶和蛊惑青年的人,不信国教的神,引进新神,后一批的话是实际公诉中的话。前一批的话,大众意见的概括,也成了同样的法律程式。

    答辩从澄清混乱的误会下手。喜剧家的表演、大众的意见,都把他混同于自然界学问之师和智者们。这是错误的。……他不是这两类人之一。对自然哲学,他毫无所知;并非藐视这种探讨,事实是对这种探讨完全外行,在这方面从来不曾发过一句言论。另一误会是,他传授学问取酬;他没有东西可传授。他称赞叶卫偌士能以五个命那的廉价传授道德。这里,潜滋着麻醉群众听闻之嘲谑的惯技。

    他进而说明得此恶名的原因。恶名起于他承担了一个特派的使命。虔敬的海勒丰曾到带勒弗伊去求谶,问:可有人智过于苏格拉底?谶语答曰:无也。这究竟什么意思,无所知而仅知其无所知者会被谶语宣称为最智的人?凝想着谶语,他下决心去寻智过于己者以反驳之。他先访政客,再访诗家,再访艺人,恒得同样结果:他们或是无所知,或是所知莫能过于他自己;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小优点远被其自负抵消干净。他无所知,而自知其无所知;他们无所知或所知者微,却幻想无所不知。如此,他一生承担着侦察人间伪装智慧的使命;这个职业吸引着他,使他脱离了公、私事务。富裕的青年以此为消遣,有趣的消遣。于是结了不共戴天之仇;知识的业师对他报复,丑诋他为蛊惑青年的恶棍,并重复陈套的谰言,如智者、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对所有哲学家莫须有的现成的讼词。

    对付第二批原告,他质问在场的迈雷托士:“他若是蛊惑青年者,那么谁是使青年进德修业的人?”“随地人人都是。”这是多么谬妄,这和事例的比拟多么不相容!他既不得不与国人相处,却使国人变成坏人,这也是多么不可想象的。这必然不是有意的;无意的,就只能受迈雷托士指教,不得被控于法庭。

    公诉状另有一部分说他教人不承认国家崇奉的神,而别奉新神。这是否他被认为蛊惑青年之处?“是啊”,他只是崇奉新神,或是不信有神?“不信有神。”“什么,甚至不信日和月是神吗?”“可不,他说日是一块石,月是一团土。”苏格拉底答道,那是由来已久的与安那克萨哥拉士混为一谈。雅典人不至于无知到,把窜入舞台上戏剧中的想象情节滥归于苏格拉底的影响。苏格拉底着手指出,迈雷托士不合理地在诉状的这个部分造成一谜:“无神,而苏格拉底相信有神的子嗣,这是荒谬的。”

    既质问了迈雷托士够多的话,撒开他,回到原始的控诉。可以问,他为什么要坚持会送命的职业?为什么?因为他必须坚守神所指定的岗位,正如他曾坚守统帅所指定在波剔泰阿、安弗亦波力斯、戴里恶斯等战场的岗位。此外,他并不过分聪明到能猜想死的境界是好或是坏;但他确信失职是坏事。安匿托士说得对:他们若有放过他的意思,就不会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