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最初的开端起,哲学便要求成为严格的科学,而且是这样的一门科学,它可以满足最高的理论需求,并且在伦理——宗教方面以使一种受纯粹理性规范支配的生活成为可能。这个要求时而带着较强的力量,时而带着较弱的力量被提出来,但它从未被完全弃过。即使是在对纯粹理论的兴趣和能力处于萎缩危险的时代,或者在宗教强权禁止理论研究自由的时代,它也从未被完全放弃过。

    哲学在其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能力满足这个成为严格科学的要求。即使是在最后一个时期,当哲学在各种哲学流派杂多而对立的情况下仍然遵循着一个本质上统一的自文艺复兴至当代的发展趋向时,它也未能做到这一点。尽管近代哲学的主导习俗(Ethos)恰恰在于,它不愿幼稚地投身于哲学的本欲,而宁可通过批判性反思的手段,在对方法的日趋深入的研究中,将自己构建成一门严格的哲学。但这些努力的唯一成熟结果是严格的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建立与独立,以及各门新的纯粹数学学科的建立与独立。在这种现在才凸现出来的特殊意义上,哲学本身却仍然一如既往地缺乏严格科学的特征。甚至连这种凸现的意义也始终没有得到科学可靠的规定。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关系如何,它的那些与自然和精神本质相关之工作的特殊哲学性是否原则上要求有新的观点,特殊的目标和方法是否原则上随这种新观点而一同被给予,哲学是否可以说是将我们引入到一个新的维度,或者仍然与那些关于自然和精神生活的经验科学在同一个层次上游弋:对这样一些问题至今仍有争议。它表明,甚至连哲学问题的真意义都还没有得到科学的澄清。

    因此,虽然哲学的历史目的在于成为所有科学中最高的和最严格的科学,它代表了人类对纯粹而绝对的认识之不懈追求(以及与此不可分割的是对纯粹而绝对的评价与意愿之不懈追求),但哲学没有能力将自身构建成一门真实的科学。这位在人性之永恒事业方面具有天职的教师根本不能进行教授:不能以客观有效的方式进行教授。康德喜欢说,人们无法学习哲学,而只能学习哲思(Philosophieren)。这无非是对哲学之非科学性的供认不讳。在科学、真实的科学伸展的范围内,人们可以教授和学习,并且始终是在相同的意义上。科学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种对精神以外材料的简单接受,而始终立足于自身的活动,立足于一种内部的再造,即通过创造性精神而获取的、按照根据与结论而进行的理性明察的内部再造。人们无法学习哲学的原因在于,在这里还没有那种得到客观领悟和论证的明察,而这也就意味着,在这里还缺乏那些在概念上得到明确界定、在意义方面得到完全澄清的问题、方法和理论。

    我并不是说,哲学是一门未完善的科学,而是就干脆说,哲学还不是一门科学,它作为科学尚未开始,而我在这里是以那些得到客观论证的理论学说内容的哪怕很小一部分来作为评判标准的。所有科学都是不完善的,即使是那些倍受颂扬的精确科学也是如此。它们一方面是不完备的,面对着众多未解答的问题的无限视域,这些问题使得认识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安宁;另一方面,它们在已经构造出来的学说内容中带有某些缺陷,在这里或那里会表露出在证明的系统秩序和理论方面的不清晰和不完善。但无论如何,一个学说内涵已经形成,它不断地增长并且一再产生出新的分支。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怀疑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美妙理论的客观真实性或客观论证了的或然性。在这里————从总体上说————没有为私人的“意见”、“观点”、“立场”留下栖身的场所。但只要这些私人的东西还个别地存在着,那么科学就不是、并且一般也不被看作是已经形成的科学,而是、并且一般也被看作是正在形成着的科学。 [1]

    刚才所描述的这种为所有科学所具有的不完善性完全不同于哲学的不完善性。哲学不仅不具有一个不完备的和仅仅是在个别方面不完善的学说系统,而是根本就不具有任何学说系统。这里的一切都是有争议的,任何一个表态都是个人信念的事情,都是学派见解的事情,都是“立场”的事情。

    至于那些古代和现代科学的哲学世界文献为我们所提供的设想,它们或许是建立在严肃的、甚至是宏大的精神工作之基础上;很大程度上是在为科学严格的学说系统在未来的创建做准备:但在这些文献中,暂时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看作是哲学科学的基础,而且还不存在任何希望,诸如用批判的剪刀在这里或那里裁剪出一块哲学的学说。

    哲学是严格的科学,这个信念必须再一次得到鲜明而真诚的表述,并且恰恰是在这里,在《逻各斯》的起始阶段 [2] ,它将会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变革提供见证,并且为未来的哲学“体系”奠定基础。

    因为,随着对所有至今为止的哲学之非科学性的鲜明强调,一个问题随即被提了出来:哲学是否仍然要坚持这个目的,即成为严格的科学,它是否可以坚持以及是否必须坚持这个目的。这个新的“变革”对我们来说应当意味着什么?例如意味着告别严格科学的观念?而那个为我们所期盼、在我们研究工作的低谷中应当作为理想而先示给我们的“体系”,它对我们来说又应当意味着什么?一个在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体系”,就像是从某个创造性天才的大脑中蹦出来的一个装备齐全的密涅瓦女神————以便在将来与其他同类的密涅瓦女神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