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一 孟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始作俑者

    《孟子》引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趙注雲:“俑,偶人也。”先儒無異說,獨羅蘋《路史注》引韓愈曰:“俑當作踴。言刑繁則踴貴,踴象人足而用之。”鼒按:《孟子》此文與《檀弓》“孔子謂為芻靈者善,謂為俑者不仁”文義相同。又《文子·微明篇》雲:“魯以俑人葬而孔子歎,見其所始,即知其所終。”《淮南·繆稱訓》作“魯人以偶人葬而孔子歎,見所始則知所終”。高誘注:“偶人,相人也。歎其相人而用之。”正先儒承說有根據之言。其言象人者,《通典》八十六引《禮記》傳曰:“俑,偶人也。有面目,機發,似於生人。”《廣雅》引《埤蒼》雲:“俑,木人送葬,設關而能跳踴,故名之。”正以踴跳為義。安得以《左傳》“彳屢賤踴貴”改此文乎?昌黎通儒,亦為此迂鄙之言,則甚矣。治經者之不可不博覽也。

    使虞敦匠事嚴

    《孟子》“使虞敦匠事”句,翟灝《四書考異》引《章句》雲:“敦匠,厚作棺也。事嚴,喪事急。此以‘匠’字句,‘事’字連下‘嚴’字句。”鼒按:敦訓厚,與下文“木已美”義正相承。嚴訓喪事急,亦與《禮經》說合,無可疑也。《集注》訓敦為董治,而以事字絕句,殊非。翟灝曰:“韻書,敦字凡十二義,未嚐有以董治訓者。”

    兄戴蓋

    《孟子》:“兄戴蓋祿萬鍾”句,雲兄名戴,食采於蓋,其入萬鍾也。鼒素疑匡章以齊人言齊事,仲子之兄名,章豈不知之,而俟孟子之贅言哉?宋張淏《雲穀雜記》雲:“戴蓋即乘軒之意。”此說固自張淏創言之,然讀“兄戴蓋”為句,前人實已有之。《路史·國名紀》曰“陳仲子兄戴盍”。又《孟子音義》曰:“戴蓋,丁、張並音盍。”其證也。

    泄泄猶遝遝也

    《板》詩雲:“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毛傳、鄭箋均本《爾雅·釋訓》。《說文·口部》雲:“呭,多言也。《詩》曰:‘無然呭呭。’”《言部》雲:“詍,多言也。《詩》曰:‘無然詍詍。’”兩引《詩》,俱以多言為訓。《曰部》雲:“遝,語多遝遝也。”徐鉉曰:“語多遝遝,若水之流,從水,會意。”夫多言之與製法,則義似異而實同。蓋人主紛更舊典,群小必爭先獻媚,各進其說,是遝有雜遝競進之義。故孟子曰:“事君無禮,進退無義,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遝遝也。”孟子之說,與《詩經》、《爾雅》相合,參觀諸儒訓詁,似“怠緩悅從”四字,殊未盡經文之義。

    由與猶同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節,《集注》:“由與猶同。”此本丁諡《音義》。謝少宰墉謂:當讀如字,義更切直。

    西子

    《孟子》:“西子蒙不潔。”趙岐注雲:“西子,古之好女,西施也。”《集注》亦雲:“西子,美婦人。”不言越女,此非注之簡略,正是古人不苟處。按《管子·小稱篇》雲:“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於麵,不能以為可好。”管仲在滅吳前二百餘年,而其書已雲西施。傅玄謂《管子》書過半是後人好事者所加,其雲西施,或亦後人附益。然《莊子》“厲與西施”,《釋文》引司馬彪注雲:夏姬,夫越女,名西施。夏姬亦名西施。故焦循《孟子正義》以為:“似古有此美人,後世借以相美,如善射者皆稱羿之類是也。”趙注、朱注不言越女,非其不苟也乎?或又言:孟子言西子,不必定是西施。則又疑所不當疑,可發一噱者。賈誼《新書·勸學篇》雲:“夫以西施之美,而蒙不潔,則過之者莫不睨而掩鼻。今以二三子材,而蒙愚惑之智,予恐過之有掩鼻之客也。”又《淮南·脩務訓》雲:“今夫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若使之銜腐鼠,蒙蝟皮,衣豹裘,帶死蛇,則布衣韋帶之人過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許慎注引作“西施之蒙不潔。”高誘注引《孟子》文。兩書皆前漢人作,如西施之外,別有美人名西子者,不容不知;而所說與《孟》文同,複何疑乎?王子年《拾遺記》諸書所載夷光等名,亦必有據。

    故源源而來

    《說文·言部》:“謜,徐語也。從言,原聲。《孟子》曰:‘故謜謜而來。’”今作“源”。按趙岐注雲:“故源源而來,如流水之與源通。”《說文》無“源”字。《廣韻》、《集韻》“謜”並音詮,言說和悅也。《廣雅·釋詁》雲:“謜,度也。”度當讀如“王請度之”之度,亦有徐語義。蓋循循善誘,不迫促之,故相和悅也。此義較趙岐注為長。蓋上文即雲“常常見之”,再雲“源源”,句嫌犯複,下文雲“以政接於有庳”。“以政接”正是“言語和悅以來之”之義也。

    不能五十里曰附庸

    孟子“班爵祿”章“不能五十里曰附庸。”《周禮·王製》、各經注不詳其製,惟《春秋繁露·爵國篇》雲:“附庸凡四等:字者方三十里,名者方二十里,人與氏者方十五里。”蓋古《禮經》之言。又,王符《潛夫論》亦雲:“天子元士視附庸方三十里。”此可采補《周禮·王製》、《孟子》諸經之注。孔檢討廣森《經學卮言》疏通證明其說尤備。《卮言》引《書大傳》曰:“古者,諸侯始受封,則有采地:百里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諸侯以十五里。其後子孫雖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其子孫賢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謂興滅國、繼絕世。昔齊人滅紀,紀季以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