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通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引言

    中国虽说是一个富有文学宝藏的古国,文学作品的数量颇不在少数,而且各体皆称完备。每代都有新文体产生,但是将历代文学的源流变迁,明白地公正地叙述出来,而能具有文学史价值一类的书,中国人自己所出的,反在日本人及西洋人之后。这是多么令人惭愧的事。不过从前虽无整个的文学史出现,许许多多的文人倒有不少谈到关于文学流变的种种问题,散见于零篇碎简之内。而且其中颇有合乎近代论文的旨趣,及应用演进的理论,以说明过去历代文学的趋势的人。我们在这里要举一位清代大儒焦里堂的论文名著为代表。这篇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最先所著的一部具体而微的文学史。焦君的话,引在下面(见《易余籥录》十五):

    商之诗,仅存颂。周则备风、雅、颂,载诸三百篇者尚矣。而楚骚之体,则三百篇所无也。此屈、宋为周末大家。其韦玄成父子以后之四言,则三百篇之余气游魂。汉之赋为周秦所无,故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为四百年作者,而东方朔、刘向、王逸之骚,仍未脱周楚之窠臼。其魏、晋以后之赋,则汉赋之余气游魂也。楚骚发源于三百篇。汉赋发源于周末。五言诗发源于汉之十九首,及苏、李,而建安,而后历晋、宋、齐、梁、陈、周、隋,于此为盛。一变于晋之潘、陆,宋之颜、谢。易朴为雕,化奇为偶。然晋、宋以前,未知有声韵也。沈约卓然创始,指出四声。自时厥后,变蹈厉为和柔。宜城(谢朓)、水部(何逊)冠冕齐、梁,又开潘、陆、颜、谢所未有矣。齐、梁者,枢纽于古、律之间者也。至唐遂专以律传。杜甫、刘长卿、孟浩然、王维、李白、崔颢、白居易、李商隐等之五律七律,六朝以前所未有也。若陈子昂、张九龄、韦应物之五言古诗,不出汉魏人之范围。故论唐人诗,以七律五律为先,七古七绝次之。诗之境至是尽矣。晚唐渐有词,兴于五代,而盛于宋。为唐以前所无。故论宋宜取其词,前则秦(观)、柳(永)、苏(轼)、晁(补之),后则周(密)、吴(文英)、姜(夔)、蒋(捷),足与魏之曹、刘,唐之李、杜,相辉映焉。其诗人之有西昆、西江诗派,不过唐人之余绪,不足评其乖合矣。

    词之体,尽于南宋。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为一代巨手;乃谈者不取其曲,仍论其诗,失之矣。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如胡思泉、归熙父、金正希、章大力数十家,洵可继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立一门户。而李(梦阳)、何(大复)、王(世贞)、李(攀龙)之流,乃沾沾于诗,自命复古,殊可不必者矣。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舍其所胜,以就其所不胜,皆寄人篱下者耳。余尝欲自楚骚以下,至明八股,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明专录其八股,一代还其一代之所胜,然而未暇也。偶与人论诗,而纪于此。

    从上面所引的焦君的文章,可得到下列种种观念:

    (一)阐明文学与时代之关系。他最能认清在什么时代就产生什么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明专录其八股,一代还其一代之所胜”。

    (二)认清纯粹文学之范围。中国人自来哲学与文学相混,文学又与史学不分,以致现在一般编文学史的,几乎与中国学术史不分界限。头绪纷繁,了无足取。焦君此篇所举的历朝代表文学作品,如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属于纯文学方面。文学的面貌既被他认清楚了,讲起来,才不至于夹杂不清。

    (三)建立文学的信史时代。文学为感情之表征。有人类即有感情,有感情即有文学。“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无或异。”但我们要讲的是文学的信史。须以文学之著于竹帛,而且能够确实证明是真的作品以为断。因此,我国文学的信史时代,不得不因之而缩短。焦君所讲断自商代,因为他相信经古文家之说,以《商颂》为商代作品。他并不远取《击壤》《南风》《卿云》等歌谣,甚至于葛天、伏羲时的选著,这是他的一种专崇信史的谨严态度。很可供后来讲文学史者所取法。

    (四)注重文体之盛衰流变。每种文体,都是最初时候很兴盛,以后渐渐衰败,终于另外出一种新文体来代替旧的。但新文体既产生之后,仍然有一班人保存着旧的文体。这种人“舍其所胜,以救其所不胜,皆寄人篱下者耳”。这种论调,是从前一般过于贵古贱今的文人所不敢出口的。

    至于这篇中偶有误点,如相信《商颂》的时代,及苏、李诗,且把韦玄成祖孙误为父子等。但大体的主张,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学的意义之各种解释

    先从“文”的字义来说,《说文》载有二字:

    (一)“文,错画也,象交文。”按此即现今流行的图案画之类。

    (二)“彣,戫也。从彡从文。”此字每与彰字同用。

    “彰,文章也。从彡从章,章亦声。”

    第二个彣字,与第一个不同之点,是多一个彡字。《说文》:“彡,饰画毛文也。”凡与毛饰有关的字,如“须”“頿”“”等字,均从彡。而且从彡之字,多含有美意。如“修”字,从彡,引申为修美。文学也自然与美有关。不过美是一种超实用之物,正如吾人面上的须眉之类,有之,却无大用,然缺之,便觉丑陋不堪。

    且古来对于文字含义最泛,略分以下各种解释:

    (一)文字叫作文。

    《左传》:“有文在其手曰友。”《说文序》:“依类象形谓之文。”

    (二)口语叫作文。

    《左传》:“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三)文物叫作文。

    《易经·贲卦》:“刚柔交错为天文,文明以止为人文。”

    (四)华美叫作文。

    《论语》:“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这里是文与质并举的。

    (五)礼乐制度称为文。

    《论语》美尧之词:“焕乎其有文章。”

    又:“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六)典籍称为文。

    《论语》:“文献,不足征也。”《孟子》:“其文则史。”

    以上所举的,都是“文”字单用。最早书籍中将文学二字连用的,有《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一语。试看这两位的文学怎样,子游事迹及学问,不多见于古代篇籍,但在《檀弓》上,可见到他的种种逸事,大概是一位礼学家。子夏著述之多,为孔门弟子中的第一人。实为后代经师的远祖。如此看来,《论语》中所讲的文学,正和后世《史记》《汉书》说的“彬彬多文学之士”一样,乃是泛指一切学术而言。与现今要谈的文学的意义完全不同。今人所说的文学的意义,正与古人所举的诗的定义很合。

    《尚书》:“诗言志。”《乐记》:“诗,言其志也。”

    《诗大叙》:“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关于大叙真伪的问题,三家诗均不曾道及。子夏作过《诗大叙》,或者为毛公伪托。然而此篇虽不出于子夏之手,至迟也不出于西汉的初年。其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两句不是绝妙的文学定义吗?

    《诗》三百篇,汉人夺之为经,视为高文典册,并不敢用文学的眼光去对待它。汉人以词赋为文学,但此种事业,不见尊贵。当时皇帝每以俳优蓄文学之士,所以扬子云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曹子建亦深以当一文人为大耻,尚不及乃兄曹丕,知道文学的重要,称为“不朽之盛业”。

    自魏、晋直到盛唐,一般人对于文学的界限,都看得明晰,分得清楚,至于六朝人更长于文笔之分,故界说亦颇中肯。略举几条:

    陆机有名的《文赋》大半讲的是文之修辞,并找不到文之定义,只得勉强抽出二句:“思涉乐其必笑,言方哀而已叹。”于此可见他正以为文乃由情而生的。

    至于修史书,特辟文苑一门的,当以作《后汉书》之范晔为第一人。前乎此的《史记》,只在屈原、贾谊、司马相如等列传内,选载了他们所作的辞赋。《汉书》把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等人的传,都归入一卷之中。

    《三国志·王粲传》附载了同时的许多文人,却并没有为文人特立一栏。至于谢、沈等的《后汉书》又已失传,内中有无文苑一门,不得而知。

    当时因为文笔之分很严,所以文苑传所收的文人,都是韵文的作者。范晔的《文苑传》下说:“情志既动,篇辞为贵。抽心呈貌,非雕非蔚。殊状共体,同声异气。言观丽则,永监淫费。”按情志二句,显然是受《诗大叙》“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影响而发生的。

    直到齐、梁之间,才有论文之专书出现。最著者如刘勰之《文心雕龙》、钟嵘之《诗品》。

    《文心雕龙》:“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诗品叙》:“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南齐书·文学传后论》:“文章者,盖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梁书·文学传后论》:“夫文者,妙发性灵,独拔怀抱。”

    我们再看梁代昭明太子所撰的一部总集,所谓文学的标准又是怎样?他认为不是文学,而不入选者,有下四种:

    (一)经————姬公……之籍,孔父之书。

    (二)子————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三)忠贤谋天之说辩。

    (四)史乘。

    必要合于“沈思翰藻”的条件,方得称之为文,而后入选。阮元《读〈文选序〉》,解释此段最精,节抄如下:

    昭明所选,名之曰文。盖必文而后选也,非文则不选也。经也,史也,子也,皆不可专名之为文也。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