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例第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曹元弼學

    孝經脈絡次第説

    孝經大例有二,曰脈絡,曰次第。一經一緯,皦如繹如,其本皆出於首章。首章曰:「先王有至德要道。」德者,愛敬也。愛敬及天下,謂之至德,孝弟是也。道者,所以行愛敬者也。愛敬一人而千萬人説,以興愛興敬,謂之要道,禮樂是也。廣至德、廣要道章明之。曰:「以順天下」,至德要道出於天命之性,不學而能,不慮而知,聖人治天下不别立法,但因人心所固有者而利導之,是以教不肅而成,政不嚴而治。三才章明之。曰:「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民愚而不可欺,賤而不可犯,術馭勢迫,倒行逆施,則怨而以詐相遁,術窮勢竭而禍亂遽起。惟因人心之所同然,順而行之,則合敬同愛而上下安,協智同力而灾禍息,君民一體,父子相保,是謂大順。孝治章明之。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者,愛敬也;教者,教愛教敬也。至德要道,元出於孝,愛敬之本由於父子天性。因嚴可以教敬,因親可以教愛。聖人推愛親敬親之心以愛人敬人,使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不被吾愛敬,告成功於天祖,尊之至而事天明,親之至而事地察,不過盡孝之能事。聖治章明之,而感應章申述之。反是則本實先撥,枝葉必傾,悖德悖禮,亂臣賊子以私恩小惠要結徒黨,遂其逆節,將使生民塗炭,積血暴骨,灾害禍亂,莫知所底。是以春秋誅大逆,孝經明大順,皆以絶惡慢之原,立愛敬之本,教自此順生,刑自反此作。聖治章明之,而五刑章極言之。曰:「孝之始,孝之終」,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親敬親,孝之始,不敢慢惡於人,以保守天下國家身名者,孝之終。天子不毁傷天下,諸侯卿大夫不毁傷國家,士庶人不毁傷其身。文、武之道,天下後世爲法,反是則幽、厲之名,百世不改。殷、周有道則長,秦無道則暴,諸侯以下皆然。故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天子至庶人五章明之。不幸而有不能終始於愛敬之道者,則子必争,臣必争,友必争,俾不及於失天下、失國家、失身名之患。諫諍章明之。曰:「夫孝,始於事親」,事孰爲大,事親爲大;守孰爲大,守身爲大,不失其身而能后事其親。紀孝行章明之。事生者易,事死者難,惟送死可以當大事。喪親章特明之。曰:「中於事君」,聖人所以生天下萬世之人者在教孝,而所以使人各保其父子,以遂其孝者在教忠,故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事君章明之。盡忠匡救,君臣一體,存亡休戚與同,忠焉能勿誨乎?諫諍章明之。曰:「終於立身」,孝弟忠順之行立,而後可以爲人。君子也者。人之成名,成身則成親,必至立身揚名,而後不敢毁傷者,爲真無所毁傷。廣揚名章明之。孝始於事親則家治,中於事君則天下治,終於立身則萬世賴以治。反是則不事親者,非孝無親矣,不事君者,要君無上矣,不立身者,非聖無法矣。要君、非聖、非孝三者相因,皆不孝之罪。事君、事親、立身三者備,乃完孝之行。故曰:「夫孝,德之本也」,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此孝經之脈絡也。首章言孝之始,孝之終,因陳天子至庶人行孝終始之事,故天子以下五章次之。天子至庶人,皆推愛親敬親之心以愛人敬人,以保其父祖所傳之天下國家、身體髮膚,有慶無患,孝道之大如此。非聖人强以教人,乃本於乾元坤元,繼善成性,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所謂道之大原出於天。故三才章次之。聖人則天順民,因性立教,則人人興孝興仁,上下各致其愛敬之實,以興利除害,相生相養相保,不敢有一人之惡慢,以灾及其親。故孝治章次之。夫如是,則四海之内,無一物不得其所,升中于天,配以父祖,仁人事天,孝子事親之能事畢,故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聖人盡其性以盡人之性,綏之斯來,動之斯和,致中和,位天地,育萬物,其所因者本。故聖治章次之。聖人愛敬天下之極功,本於愛親敬親,教愛因親,教敬因嚴,孝之大義既畢,乃陳事親守身之節目。故紀孝行章次之。失其身而能事親者,未之聞。孝始於守身,不孝始於忘身,充忘身之極,則無惡不爲。且不愛其親而愛他人,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包藏禍心,悖德悖禮,勢必殫殘聖法,無父無君,爲生民大患。聖人愛敬天下,所以不得已而用刑。故五刑章次之。罪莫大於不孝,行莫大於孝,惟孝故順民如此其大,而爲禮之始。聖人以孝弟禮樂爲教。禮之大義,尊尊、親親、長長,而其所以爲教,則躬立爲子、爲弟、爲臣之極,本諸身而徵諸民。故廣要道、廣至德章次之。孝弟忠順之行立,則身修而名自立於後世。故廣揚名章次之。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孝道備矣,復陳諫争之義,以結天下國家身名,而感應章長言永嘆孝弟之至。繼以事君章,亦事父、事兄、事君相次,而喪親章終焉。此孝經之次第也。三才章「則天因地,以順天下」,以天治人也。聖治章「因嚴教敬,因親教愛」,以人治人也。廣至德章「非家至而日見之」,以己治人也。三才章以下三章,由己達之天下,廣要道以下三章,由天下而反之身。聖人立言,從心所欲,左右逢原,從容中道,脈絡分明而往不息,根本盛大而出無窮。學者沉潜反覆,自覺天良發不可遏,一若春陽生乎方寸,而和氣塞乎天地間者,肫肫焉,淵淵焉,浩浩焉,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存乎德行也。或曰:今之十八章,固孔子之舊次歟?曰:今文相傳無異本,古文簡札有複重雜亂,劉子政以今文正之,不聞先後異序也。其文首尾貫串,如繫辭、中庸,豈有後人更定者哉?

    孝經微言大義略例

    凡道之大原出於天,孝經以天治人。天不變,道亦不變,故謂孝道爲經。

    凡天地之性,人爲貴。古今中外,凡題正當天地之人,此心皆同。孝經以人治人,順是爲人,反是則無父無君是禽獸。

    凡天命之謂性,父子之道天性,爲孟子性善之説所自出。性有五德,仁主愛,義主敬,孝經言德皆愛敬,即五常之德。

    凡五常本於仁,仁本於孝,孝弟同體。良知良能,達之天下謂之至德。孝經言至德,周禮三德、六德皆統之。孝爲人行莫大,孝經論行,周禮三行、六行皆統之。

    凡性善,情亦善,孝經喪親章言情,情之至正者。

    凡率性之謂道,天性親嚴是謂父子之道。君臣、兄弟、夫婦、朋友愛敬之道皆從此起。孝經言道,即天下之達道五,爲制禮之本。

    凡五倫統于三綱,資于事父以事母,資于事父以事君,而尊尊之道著。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而尊尊、親親、長長之道備。中庸言「君子之道,曰:子臣弟友」,與孝經要道同義。

    凡修道之謂教,因嚴教敬,因親教愛。開闢以來,中國聖人立教大本在此,三代以上,中國所以富强治安,皆根本於此。六經皆此道,而孝經揭之,書五教,周禮十二教皆統之。

    凡孝經言義,即禮運十義。聖治章曰:「君臣之義」,義之最重者。

    凡孝經不言知,「見教之可以化民」即知。孝經不言信,不言勇,孝有終始,自强不息,即信即勇。

    凡教本乎天,率乎性;以立道,以順民,以施政,謂之則,謂之法;以體言謂之禮,以常言謂之經。

    凡孝道著在言行,君子言行,王者政教,皆本愛親敬親之心,以愛人敬人,得乎人心之所同然,謂之則。

    凡孝經治天下之道在順,而所以順之者在敬,愛立於敬。孝經言「不敢」即敬之義。

    凡孝經之教事親在愛,而持以終身弗辱之敬;事君在敬,而出以中心惻怛之愛。

    凡孝經以身教,至德要道,有諸己而后求諸人。孔子「行在孝經」,所以爲萬世法。

    凡孝經以名教,君臣父子之名正,而後有順逆善惡。善名爲善,惡名爲惡,而後顧名思義,人心可正,民行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