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孝經正[1]義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爰手訂孝經,筆削魯史,修爲春秋,以法授聖。又曰「周監於二代」,「吾學周禮」,「吾從周」,謂二帝三王之治,萃在周官矣。而爲政以德爲本,至德又爲道之本,孝爲至德要道,故論語:「有子曰:『孝弟爲爲仁之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漢儒説此,主於立政立教,故鄭康成説中庸「經綸天下之大經」,即指春秋經世,先王之志,是爲「志在春秋」。「立天下之大本」,即指孝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謂知本,是爲「行在孝經」。是以孝經首章,特題曰開宗明義,而即次以天子至庶人,凡傳五章,章各有名,舉名定實,實各舉要,斷結於終。明言蓋天子之孝,蓋諸侯、卿大夫、士之孝,此庶人之孝也,厥義甚明。

    人各有身,身必有家。衣食居處之養,人人身家所同,而有貴賤貧富之差。人同此心,雖曰心同此理,而有知愚、強懦、賢不肖之别,由是緣其貴賤、貧富、豐儉之差,以各爲之禮。如其智愚、賢不肖之量,以别立其名。庶民爲人之本位,身之所奉,凡所以養生送死,一如其本分之願欲,而身之所主,心理無窮。治人者必賢於所治之人,而又必先能自治,乃受治於心,而非他人之所可見,乃更從自治、治心進,以君子必慎其獨,爲之始終條理。詔以格致誠正以立於道本,謂之大學之道。士進於大學者,始教之也。自士以上,乃立君子之名學焉者,有至焉,有不至焉,要不以責之庶民也。故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不曰「以正心誠意爲本」。有身則有家,庶人之分,及家而止。天子以至於士之分,則自家而始。證以大學,釋齊家,概括自天子至庶人之對於家人,而詞以庶人爲主,故引諺爲斷。他章皆正結,於此章獨反結,云「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庶人不能齊其家者,衆也;能齊其家者,即屬修君子之行,斯進而爲士矣。再進授位,則與君共治斯民者也。士居四選之初階,尚未離四民之本位,故尚不得爲在位,亦得稱爲有位,居於下位,而得備於天子、諸侯、卿大夫之等位。天地設位,聖人成能。内聖外王之道,以位爲主體,人爲副體;以道爲主觀,身爲客觀。公卿大夫,不過四選之進階,積功累德,得封建爲國君。故學記曰:「學也者,學爲君也。」然又曰:「知爲人子,然後可以爲人父;知爲人臣,然後可以爲人君;知爲人弟,然後可以爲人兄;知事人,然後能使人也。」故修士行者,必先盡其子臣弟友之行,中庸所稱「君子之道四」是也。其所修之學,則詩、書,執禮。樂正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論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是也。執禮,則樂在其中。而又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者,「文」即詩、書、執禮之雅言,「行」即執禮之士,行禮之實,即孝弟之節文。故事親孝,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敬可移於長;居家理,治可移於官。而忠信者,禮之本也。故曰:「忠信之人,可以學禮。」是謂士行即是儒行,無異教也。

    荀卿稱文王、周公、仲尼爲大儒,夫子亦目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爲君子。中庸序仲尼授受淵源,爲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由今之言,詁古之義。然則孔子乃講帝王之學,而帝王當講聖人之學,皎如天日,明不可誣。乃後世儒生輒以聖人自期,而後世帝王乃不講聖人之學,兩失其義,而學者茫然迷路,不知所從。宋儒之理學,持世千年,而理障浮烟,參互於二氏之遺説。七聖俱迷,初未知同歸而殊途,固無望殊途而同歸也。推其失道之由,自魏氏篡竊局成,倫教破壞,文辯之士汨於時俗之陋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