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语重心长的美学诤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醒尘

    196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美学教研室,我有幸成为朱光潜先生的助教,长期在他的身边工作和学习。现在北京出版社即将重新出版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希望我写一篇前言,我觉得义不容辞,很愉快地接受了。我愿和广大读者一道,来重温朱先生的美学思想和谆谆教诲。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和美学研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学界亲切地称他为“美学一代宗师”和“美学老人”。他学贯中西,著译宏富,不但翻译、介绍了大量西方美学名著,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以及维科的《新科学》等等,在沟通中西美学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而且在融合中西美学,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美学体系。可以这么说,今天,要想推进中国美学的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绕过他。

    《谈美书简》是朱先生八十二岁高龄的暮年之作,初版于1980年。这是一本小书,总共只有七八万字,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文字通俗晓畅,生动风趣,读来亲切自然,发人深省。朱先生说,他写这本书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作一次总的回答”。就中,朱先生针对美学界以至整个学术界多年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所造成的学风上的种种流弊,重新探讨了一系列长期争论不休的关键性的美学问题,借此清理了一生的美学思想,并通过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提供了许多治学为人的宝贵经验。因此,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小书,而是一位美学老人追求真理的宝贵成果,是对后辈学人语重心长的美学诤言。

    朱光潜先生享年八十九岁,在新旧社会交替中,他向往光明,走过漫长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朱先生就已经是一个名扬四海的美学家,他的《文艺心理学》、《谈美》和《诗论》等著作,在广大青年中很受欢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当时,作为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不满黑暗现实,幻想以文化教育救国兴邦,提倡“净化人心”、“美化人生”和“人生的艺术化”,就世界观说,他是康德、尼采、克罗齐唯心主义的信徒。新中国成立后,他通过自我批判和艰苦的学术实践,终于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记得作家冰心女士在听到朱先生逝世的消息时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作为真正的学者,朱光潜先生给人最突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一生不断地追求真理,并且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开展了一场美学大讨论,这场讨论自始至终都是以朱光潜先生为靶子,实际上是对朱先生美学思想的一场大批判。在这场大批判的高压下,朱先生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他一面进行自我批判,一面积极地投入了讨论。当他以相知恨晚的心情表示要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的时候,有人却摆出“假洋鬼子”的姿态,说什么“朱某某不配学马列主义”。但他毫不示弱,实事求是,既不隐瞒和回避过去的错误,也不轻易接受不正确的批判,他暗自下定决心:“我就学给你看看”,并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有来必往,无批不辩,在斗争中学习。或许,朱先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是被动的,但转变学术立场之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钻研变得自觉而真诚,特别是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后,他更把“弄通马克思主义”看做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把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在《谈美书简》中,他说:“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这些唯心主义的美学大师统治了我前大半生的思想……不过有一点我现在是确信不疑的,这就是:研究美学如果不弄通马克思主义,那就会走入死胡同。”

    在学习过程中,他从不满足于现有的中文译本。凡读不懂的,总要找来德文原本,并参照俄、英、法文多种译本反复核校;凡发现译文有错误或欠妥处都作出详细的读书笔记,提出校改意见,有的甚至重新翻译并给予诠释。《审美书简》和另一本著作《美学拾穗集》都是在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是朱先生晚年的代表作,都贯穿着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形而上学,反对机械唯物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基本精神。翻译维科的《新科学》则是朱先生最后的一项研究工作,他认为维科的历史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批判继承关系,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要,翻译它就是“为后来者搭桥铺路”。1983年,他赴香港参加第五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主讲《维科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报告一开始,他就声明:“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针对这句话,胡乔木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说:“这可以作为他后半生的定论。”

    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五六十年代美学讨论的中心问题,它涉及美学的哲学基础,并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反复论辩的过程中,朱先生提出了美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理论,认为美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主客观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以梅花为例,说自己以前认为梅花的形象以及它的美都产生于克罗齐所讲的直觉,是一种不带概念或名理思考的单纯的美学观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他认为,自然物的梅花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