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 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史学、哲学、文学,可称为三姊妹的学问,关系极为密切。溯其原始,三者皆起于古代的神话传说,渐进而流别各殊,然其间终有互相疏通的自然倾向,大有朝宗归一的趋势。

    进化的程序,大抵由浑之画,由简之繁;学问的分科别部以为研究,亦是学术进化的必然的结果,于是学者各分疆域,于自己所研究的范域内,专其力以精其业。顾其流弊所趋则于“专”、“精”之义做到十分,而于“贯通”之义,几付之阙如。学者于此,类皆疆域自守,老死不相往来,以遂其专一的责业,深造的工夫,殆无博征广涉的余暇。即就史、哲、文三者而论,其关系如兹其接近,而欲通其界域,以成相辅相益的关系,犹非易事,况于其他!

    文、哲、史三者并举,始自倍根(Francis Bacon)。倍根以西历一五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生于伦敦The Strand街约克馆(York House)。所著《学术的发展》(Aduancement of Learning)(此书的详名为The Two Books of Francis Bacon,of the Proficience and Aduancement of Learning,Devine and Humane),实以一六○五年秋出版。其时倍根年四十六岁。彼于此书,博观学问的全体,详述当时学问的现状,更论今后尚要于如何的方面益进而为研究。厥后倍根晚年,更以是书为基础,加以补订,于一六二三年复以腊丁文公之当世,即De dignitate et augmentis Scientiarum(Of the Dignity and Advancement of Learning)是。倍根曾把全体学问,分为史学、哲学及诗,鼎足而三。其说即见于上述的二书中。

    以其前后二书比较对勘,所论不无异同,缺于彼而见于此者有之。今据其腊丁文本,倍根认依心的能力类别学问为最良的方法,而先分之为历史Historia(History)、诗Poesis(Poesy)、哲学Philosophia(Philosophy)三者。其意盖谓心灵有三种能力:一曰记忆Memoria(Memory),二曰想象Phantasia(Imagination),三曰理性Ratio(Reason);而以历史为关于记忆者,诗为关于想象者,哲学为关于理性者。彼可分历史为二类:一为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Natural History),一为人事史Historia Civilis(Civil History);此外如宗教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Ecclesiastical History)、文学史Historia Literaria(Literary History),倍根则悉纳之于人事史中。倍根视文学史极为重要,以为尚未曾有。他说无文学史,则世界的历史将无特能表现其精神与生命者,正如Polyphemus(Cyclopes岛的首长出何美儿Homer诗)的像没有眼睛一样。故彼以文学史宜作,而尝论其研究编纂的方法。顾倍根之所谓文学史,非今世所云的文学史,乃为一种学艺史。从倍根的说,则哲学宜分为三部分:其一关于神明Numen(the Deity),其二关于自然Natura(Nature),其三关于人Homo;此外尚须有一为此等部门的本源的普遍的学问谓之Philosophia Prima。Philosophia Prima者,即第一根源的哲学。倍根之所谓诗,似非韵文的意味,乃指某一种类的文学,即想象假作而叙事者。又其所谓Philosophia者,从通例亦译为哲学,实则译作“穷理”,较为稳当。

    “De Augmentis”,在西洋思想史上为特可注意的一种;而史、哲、诗的鼎立论,亦于欧洲学问分类法的历史上特别的显著。随着时代的迁移,思想亦生变化。学问发达的程度,既代有不同,从而关于学问的分类,各种学科的位置,自生新的见解。史、哲、诗的三分法,不足以适应当代学问的分类,则有孔德、斯宾塞诸子,起而别创新分类法,以求适应当代学问所达到的程度。即专就历史与哲学而论,今人解此二者,与倍根不同;古时用哲学一语,义颇含括,今则限制谨严,不容泛假,普通所谓科学者,则另外认其存在了。历史一辞,偶有用于关乎自然事物者,即今亦非全无;然在今日,通例一言历史,人即认为专关于人事;且以历史为关于记忆者,哲学为关于理性者,亦为今人所不能满足;古今人关于此二者的解释不同,亦不容含混过去。

    史学在欧洲中世以前,几乎全受神学的支配;以为人间的运命,全依神的命令而定;历史的行程,惟以神意与天命为准。那教父奥古士丁(Augustin)的思想,即是这种历史观的代表。所著《神国二十二书》,即是发表这个思想的。其思想直至今日,尚为全世界的基督教所代表。他说历史是由魔国移向神国人间努力的过程。个人于兹世的生活,以应神的思召者为最有价值;国民的活动,亦以尽力于建神的国于地上者始有价值。厥后谷灵蒲(George Grupp)著《文化系统及历史》,即宗此说。在此等时代,神学而外,几无科学之可言。到了十六七世纪顷,宗教的权威,随着文艺复兴的运动,渐归澌灭,所谓启蒙思想,盛行于时。十六世纪中,已有哥白尼(Copernicus)及凯蒲儿(Kepler)出,推翻天动说,建立地动说。入十七世纪,加理略(Galilei)见灯笼摇动,而有摆动法则的发见;奈端(Newton)见苹果落地,而有引力法则的发见。依据引力法则,可以解释一切自然界的现象,唯物论无神论的宇宙观、人生观,于是乎发端。到了康德的时代,他已经想望当有凯蒲儿及奈端其人者,诞生于史学界;迨经孔道西(Condorcet)、桑西门(Saint——Simon)、孔德(Comte)、韦柯(Vico)、马克思(Karl Marx)诸哲,先后努力的结果,已于历史发见一定的法则,遂把史学提到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历史学遂得在科学系统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孔道西认历史是进步的,以智识进步的运动解释历史。他说历史的价值,在供给可以预见将来的材料,但必须发见一种运动的法则,始能据为预见的准则。而孔氏则不惟未曾立下这法则,亦且并未寻求这法则。

    桑西门是孔道西的承继者,亦如孔德是桑西门的承继者一样。桑西门继孔道西起,认宇宙一切的现象形成一个统一的全体。吾人于自然现象既可依一定的法则寻出其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何择?何以不能寻出一种如引力法则一样的法则,以于驳杂万状零碎无纪的历史事实中间考察其间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为要把历史学作成一种科学,不可不尽力为历史法则的发见。依此历史法则,不但可以说明过去及现在,并且可以说明将来。他认历史的联续,实亘过去、现在及未来而为一个一贯的法则所支配。

    桑西门由历史抽绎出来的法则,为组织的时代与批评的时代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