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门禅经要用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禅师佛陀蜜多撰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坐禅之要法有五门。一者安般。二不净。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安般不净二门观缘。此三门有内外境界。念佛慈心缘外境界。所以五门者。随众生病。若乱心多者教以安般。若贪爱多者教以不净。若嗔恚多者教以慈心。若著我多者教以因缘。若心没者教以念佛。若行人有善心已来。未念佛三昧者。教令一心观佛。若观佛时当至心观佛相好。了了分明谛了已。然后闭目忆念在心。若不明了者。还开目视极心明了。然后还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如对真佛明了无异。即从座起跪白师言。我房中系念见佛无异。师言。汝还本坐。系念额上一心念佛。尔时额上有佛像现。从一至十乃至无量。若行人所见。多佛从额上出者。若去身不远而还者。教师当知。此是求声闻人。若小远而还者。求辟支佛人。若远而还者。是大乘人。三种所出佛还近身。作地金色。此诸佛尽入于地。地平如掌明净如镜。自观己身明净如地。此名得念佛三昧境界。得是境界已白师。师言。是好境界。此名初门观也。师复教系念在心。然后观佛。即见诸佛从心而出。手执琉璃杖。杖两头出三乘人。光焰有大小。如是出已。末后一佛执杖在心正立而住。末后住佛回身还入。先去诸佛尽来随入。若小乘人入尽则止。若大乘人入尽已。悉从身毛孔出满于四海。上至有顶下至风际。如是照已还来入身如净琉璃。所以光明还来入身者。欲示勇猛健疾境界相好。如是已即往白师。师言。此名一切念处。以能生诸定故名为念处。亦初得此法。皆是诸佛弟子所得。非是邪道神仙所见。上杖者定相也。相光者智慧相也。此内凡夫境界相也。

    师复更教言。汝从今舍前二观。系心在齐。即受师教一心观齐。观齐不久觉齐有动相谛视不乱。见齐有物犹如雁卵其色鲜白。即往白师。师言。汝更视在处。如师所教。观已有莲花。琉璃为茎。黄金为台。台上有佛结跏趺坐。第一佛齐中复有莲花出上复有佛结跏趺坐。如是展转相出乃至大海。海边末后第一佛。还入第二佛齐。第二佛还入第三佛齐。如是展转还入乃至人齐佛。令为一一佛入行人齐中已。行人自身诸毛孔。遍出莲花满虚空中。犹如垂宝璎珞。如是出生见诸莲花尽入齐。行人尔时身体柔软轻悦。自见己身明净如杂宝色。即以所见白师。师言。大善。汝好用心观此身成定相也。师教言。更观齐中。即如教观。见顶有五色光焰。见已白师。师言。更观五光有五瑞相。如教观已。见有一佛在光明中结加趺坐。更观五光中佛有何瑞相。即见佛口中种种莲花出。出已遍满大地。更令观五光中佛。一见佛齐中有五师子出。师子出已。食所出诸花已。还入五光中佛齐中。师子入已。五光及佛即从顶入。此名师子奋迅三昧定相也。

    行人复观。光入佛身已。行人身作金色。见金色已见齐中有物。圆如日月白而明净。见已白师。师言。更观即见佛出。满腋下及腰中有佛出。凡四佛出。四佛出已见四佛身。一一佛出无量圆日光。日光甚明净。因诸日光。见四天下色。上至有顶下至风际。悉皆明了。如见掌中无所挂碍。此名白净解脱境界也。见如此已。还见四佛随出处还入。四佛入已。复见白焰诸光。前入后出后入前出。左入右出右入左出。如是四种出入竟。见自身明净。及水四边圆满净光。此为名明净境界。见此光已。名成念佛三昧。在四禅中。

    不净门行者。善心来诣师所。未受法时。师教先使房中七日端坐。若有缘者。觉身及齐有瞤动相。自见己身明了左足大指爪上有白露如珠。行者从座起。以所觉白师。师教行人行住坐立相。其人内境界多者视占极高远知缘外多。若一心徐步视占审谛者知缘内。若外缘者教观冢间死尸。见已还来在房中坐。自观己身念骨若三日不失。次观房中诸人。渐渐令见白骨。次第相续至于大海。以何相故到大海缘见水波源。一切骨人及己身尽著璎珞。复见大水来灌其顶满于己身。满己身已令从足指出成血河。此名为厌患三昧也。

    复专念前见一切卧。唯有身在。以白师。师言。汝自观分为五分。所以为五分者。欲知内觉外觉为验。身若能坏作五分了者。即知今则无有我。一一亦无我。心则若住无我定门。若住定时尽见支节有刀出。诸刀刃皆有明焰出。此名无我智慧境界。

    复更系心白骨。自见骨上有明星出。四边有金丸。星者明净境界。金丸者智慧境界。二十五此名白骨境界。满也。

    于十想中略出白骨相也。行人虽见白骨。于男女色故生爱心。欲除爱者应观三十六物。若观时应系心额上。系心不久。见有明珠于额而现在前。不令堕落为心坚住故。所以有此相者。现法流出故。如是不久。教令放已入地。入地已随而观之。明净而下过于地界。所以知者自见己身及处处见冻凌过于风界。所以知者身体柔软过于水界。所以知者自见己身及处处有水上有泡出若到风界。所以知者自见己身犹如虚空珠。若寻空还来明净光明随珠而来。珠若出已入行人齐中。入已见三十六物明了无碍。行人尔时得男女相定满。

    白骨观法。白骨观者。除身肉血筋脉都尽。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人。医语其人家。若令饮血色同乳者便可得差。家中所有悉令白。作白银器盛血。语言饮乳此病必差。病言血也。答言。白物治之。汝岂不见家中诸物悉是白物。罪故见血。但当专心乳相。莫念是血也。如是七日便变为乳。何况实白而不能见。即见骨人。骨人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綖贯珠。如是所见及观外身亦复如是。若心故住精进不废。如钻火见烟穿井见泥得水不久。若心静住开眼见骨。了了如水。澄清则见面像。浊则不见。

    观佛三昧佛为法王。能令人得种种善法。是故坐禅之人先当念佛。佛者能令人无量罪微薄得诸禅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人。为王所念怨家债主不能侵近。念佛亦尔。诸余恶法不能娆乱。若念佛者。佛不在世云何忆念。人之自信无过于眼。当观好像如见真佛无异。先从肉髻眉间白毫。下至于足。复至肉髻。相相谛观。还于静处闭目思惟。系心在像使不他念。若有余缘摄之令还。心自观察如意得见。是为得观缘定。当作是念。我亦不往像亦不来。而得见者由心定想住也。得观佛定已。然后进观生身。便得见之。如对面无异也。人心驰散多缘恶法。当如乳母看视其子不令作恶。若心不住当自责心。老病死苦常来逼切。若生天上著于妙欲。无有治心善法。若堕三恶苦恼怖懅善心不生。今于此身当至心念佛。复作是念言。生在末世法欲灭尽。犹如打鼓开门放囚。鼓声渐止门闭一扇。岂不自知不求出狱也。过去无始世界生死已来。所更苦恼万端。今始受法未得成就。无常死贼常来侵害。经无数劫生死之苦。如是种种责心令住于相。坐卧行步常得见佛。然后更进生身。得禅定已展转则易生身观。法身观者既以观像心随想成就。敛意入定即便得见。当因于像以念生身。观云如坐于菩提树下光明显照相好奇特。又如鹿野苑中为五比丘说四谛法。又如耆阇崛山放大光明为诸大众说般若时。随用一处系念在前不令外散。心想得住即便见佛。举身快乐贯彻骨髓。譬如热时得清凉池。寒得温室。世间之乐无以为喻。法身观者。已于空中见佛生身。当因生身观内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无量善业。如人先见金瓶后观瓶内摩尼宝珠。所以法身真妙神智无比。无近无远无难无易。无量世界悉如目前。无有一法而不知者。一切诸法无所不了。是故行者。当常专念不令心散。若念余缘摄之令还。复次一切命过者。知当死时先失诸根。如投火坑。发声至梵天。甚大怖畏无过死贼。唯佛一人力能救拔。与种种人天涅槃之乐。复次一切诸佛。世世常为一切众生故不惜身命。如释迦文佛为太子时。出游观看见一癞人。即敕医言。当须不死人血饮之髓涂之。乃可得差。太子念言。是人难得。设使有者复不可害。一差一死。即便以身与之令治。佛为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佛恩深重过于父母。假使一切众生悉为一分。二分之中当念佛。不应余念。如是种种功德随念行事。若此念成。断除结缚。乃至可得无生法忍。若于中间诸病起者。随病服药。若不得定。六欲天中豪尊第一。业行所致宫殿自随。或生诸佛前无不定也。如人药和赤铜。若不成金不失于银也。

    观十方诸佛法

    念十方佛者。坐观东方廓然大光。无诸山河石壁。唯见一佛结加趺坐举手说法。心明观察光明相好画然明了。系心在佛不令他缘。心若余念摄之令还。如是见者便增十佛。既见之后复增百佛千佛乃至无边身。近者则使转远转广。但见诸佛光光相接。心明观察得如是者。回想东南复如上观。既得成已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既向方方皆见诸佛已。当复一时并观十方诸佛。一念所缘周遍得见。定心成就者。于定中见十方诸佛皆为说法。疑网悉除得无生忍。若有宿罪因缘。不见诸佛者。当一日一夜六时忏悔劝请随喜。渐自得见。纵使劝请不为说法。是人心快乐身体安无患也。

    初习坐禅法

    先教注意观右脚大指上见洪胀。以意发抓却之。令黄汁流如脓血出。肌肉烂尽已唯见白骨。尽见应广教骨观。若见满一天下者宜教大乘。若见近者宜教小乘。教注意观鼻头。忆想人身肌肉皆是父母精气不净所成。次观齿白人身中唯此白骨耳。若见齿长。若额上白者。即观骨令身皆白。远近如上。此人随根深浅。若教时不能卒见白骨者。教如常九想观。令一月一秋修习。要见白骨乃前。若见众生教观慈心观法教熟观白骨。若见余物当语前人此亦好耳。且置是事但观白骨。前当若久观白骨。云我身中觉暖教令续观。见暖觉已安隐和悦者。此是暖法。次当教以意解白骨。令节节解散。若见余物。当令且置但观白骨解离。久久观之。若言我顶上火出。教令更观。云我常见顶上火出。身中安乐无有乱想。此是顶法。

    次教注意令骨白净已。分散飘落在地如雪。在地或如烂土。其上或有白光种种异物。教更观之。若言续见如是身中快乐。当语汝本时所爱人试忆念与作世事。彼观已言。我忆念人见之。但变作脓血不净甚可恶见。次教观身。如草束或如空韦囊。若言我见自身如干草束或如空韦囊。有火烧尽乃无有我。教令更观。汝意起时从何处起。灭时从何处灭观之。观者要言。我见卒觉起时从意起。灭时鼻头灭。鼻头灭时身中和静不觉有我。了了分明教观顶上。言我见身长大顶上出水满于身中令其极满。齐中出之流在前地。水出既尽。教更重下水。令身粗大。若言我见身大水满其中出之水成大池。教以酥灌顶令入身中。若言我以酥灌顶便身广大。教谛观之。若言观须臾之间见皮火起。火便炽然满身中。以水灭之。令火灭尽快得稣息。教系意观池。答言。我见池中自然有树树生甘果。见此果已。若有众生来饥饿求索。观者见之。教即起慈便自观身。若言我观自身尽脓血流出在地。众生见之便取食之。食之既足各四向而去。教自观身及观他身。若言便见众多饿鬼来在身边。饥饿所逼命如丝发。即教以慈心以身施之。若言我以身施之令得充足。教复更观。若言我见无数众生绕身四边。若见此事应教自观身。若言我自见身不净脓血。在地众生见之便取食之。既饱足已教令谛观。我见忽然火起烧诸罪人及其己身。在池水所有悉已都尽。复教谛观见处。若言我见众生及池中水己身悉平复如故。观众生及其己身。若言我见自身乳出流下。在地众生见之不能得食由罪重故。教以慈心观。若言我须臾之间乳化为脓。众生饥急便食之。既饱足已便见脚底。火然烧诸众生忽然灭尽。行人见此事已。应教自发愿更不受生。教寻观前池。若言我观见水池池中莲花树枝叶茂盛。见此事已。自身入水丛树边坐。自观身中火出满于池中。须臾之顷忽然火起。自烧己身及众生。池水都尽寻教更观。若言我见池中忽然树生枝叶茂盛出生甘果。行人见之。向树食果。既饱足已。身心明净安隐快乐。教净观此池及其己身。若言须臾之间都已干枯。行者见此破坏之相。心怀怖恐即来白师。师应教身为苦本观。令观身使如泡沫。若言我见自身如泡沫及身出骨。出已便以手摩如面平以为地。寻复教观令身如气囊。若言我自观如气囊即变骨出。其骨微细摩以涂地。其地青色。复教观身。若言我观自身微尘及身出骨。其骨绝黑摩以为地。教自观身及观于地。答言。我观其池蛇出身赤如火蛇来逼身。便变为火自烧其身。如是七反。座中自然有水洒之。蛇身即灭。教复还观身及观于地。若言我观须臾之间自然光出高大明好。寻复观身。若言我觉和适心意快乐无有懈息。自然光来遍身满七反。教自观身。若言我便自见顶上有光似如云盖。其色如银。具足此事应于初道。亦名观火竟。

    次观水大。教令观身中何处有水。若言身中尽是水。教令更观。若言我见水眼中现者好。若不著汝观头已上。水何处出。若言我见水从眼中。复不堕地。眼如水沫。头中亦满。师当问。汝见水何似。出时悉有何相。答言。我见头中不温不冷大好。若言水温。当知非真。复教更观。要令水不温不冷。乃是真相。教观咽胸已。下至腹中令见水满。但莫令入臂脚中。水要颇梨色。若觉水温。尔乃是真。余者非真也。次观身中通臂脚。若言我见皆皮囊者相。又见水满中舍及床座处。是水冷者尔乃是真。余者非真。若广见水者大好。次观水大从何处尽。若言我见水从我身中消尽。唯有空皮。或如草束。火起烧尽了无有我也。

    观水大竟。

    次观火大。教令观齐四边何处有火。若言我见齐上火起。或言从鼻中出。或言从口中出。或言眼耳中出者。教令更观。答言。我见鼻中五色光出其状如丝。身中不温不冷。此则一法。教更观之。若云我见火从顶上出。或言从下道出。教令更观。云我见火在头上如云盖状。或言在下如云状。身澹愉安隐。此则一法。教令更观身。云我见火从齐中出。喻如莲花其色如金者大好。教令观身中火。若言我行坐常见火。不但唯坐时也。行时见火。似如人持火行。常在我前大明。乃应他人怪之而他人实不见。而身常温。此是一法。教更久观之。云我见大海水其中有摩尼珠。其珠焰出如火。此珠则是一法也。

    观火大法竟。

    次观风大。此风大其性细微。非条疏所解故不出。此四大是坐禅根本所由处。虽多见余相。要向此四观也。

    初教观佛。先教坐定意。不令外念诸缘使人。然后将至好像前。令谛观像相好分明。然后安坐。教以心目观此像相好。若言我见像分明是一事。

    教自观身令身安坐。教还观佛。若言我见一佛至十佛。悉令明了是二事。

    教令谛自观身渐安。教还观佛。若言我见十佛至二十佛明了是三事。

    教自观身令身转安净。教还观佛。若言我见二十佛至五十佛。明了如前是四事。

    教自观身。令意转细。教还观佛。若言我见五十佛至百佛。相好如前是五事。

    教自观身令心转细。教还观佛。若言我见百佛至千佛。明了如前是六事。

    教自观身。令心转细。还教观佛。若言我见二百佛至四百佛。明了胜前是七事。

    教自观身。令心转细。教还观佛。若言我见四百佛至八百佛。相好转明是八事。

    教自观身。令心转细。还教观佛。若言我见八百佛至千佛是九事。

    从一佛至千佛。谛观相好极令分明。还自观身不净脓血。即教作不净观。若见白骨即作白骨观。若见苦痛众生即作慈心观。若不见此事。还观一佛至心恳恻求哀忏悔。是初学家观佛法。若趣住地应广观佛。若言我见一佛至百千万乃至众多佛。相好明了是第十事。

    教观自身令身明净。教还观佛。发大誓愿心生供养。言我见无量诸佛。于佛前自然有花。便取供养悉令周遍。是十一事。

    教自观身令身明净。还教观佛。若言我如前见已心生欢喜。教至心观佛念欲供养。若言我见自然有花树踊出上生种种杂色花自然。有人取此好花与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