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紫国国王病入膏肓,张榜求医,孙行者揭了榜文,对校尉说:“你去教那国王亲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校尉入朝启奏,这个时候国王的态度如何?并没有“王赫胥怒”,反而说道:“他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也。”(第六十八回)我看到“医国”二字,深有所感,而知朱紫国国王既有人主之度,又知求贤之道。孟子云:

    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孟子·公孙丑》下)

    汤欲伐夏而王天下;桓公欲霸诸侯,匡正海内。在动荡时代,实如马援所言:“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后汉书》卷五十四《马援传》)大有为之君须用大有为之臣,而大有为之臣往往自高身价,不肯“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三往乃见。(《蜀志》卷五《诸葛亮传》)

    诸葛亮为瑯琊人,他不蠖伏于东海之滨,而乃躬耕于南阳之野。在兵马倥偬之际,南阳为军队常经之地,隐居于此,果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吗?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其志已非匏瓜,盖欲“求善价而沽”。不过“王公不致敬尽礼”,则宁愿独善其身而已。

    桓温入关,王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晋书》卷一百十四《王猛传》)

    孟子云:“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焉。”(《孟子·尽心》下)此际王猛眼中哪里有什么手握大权的北伐总司令。桓温虽然“察而异之”,而不肯问以平定三秦之策。这比之韩信亲解广武君(李左车)之缚,“东乡坐,西乡对而师事之”,问以伐齐之计,(《汉书》卷三十四《韩信传》)相去远了。桓温有移鼎之心,而不能延揽英豪,其不能有所成就,实属理之当然。

    乱世臣亦择君,人主固须虚怀下士,收天下之英豪以为己用,纵在平时,君臣之分已定,人主亦宜有礼贤之心。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即三公乃天子之师友,不是天子的奴仆。汉时,“丞相进见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丞相有大罪,“皇帝使侍中持节,乘四白马,赐上尊酒十斛,牛一头,策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即上病,使者还,未白事,尚书以丞相不起病闻”。(《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注引如淳曰)此盖生待之以礼,死亦待之以礼,不欲大臣见辱于狱吏之故。后世人主往往骂朝臣,打朝臣,到了末世,朝臣且认骂与打为亲密的表现,以为吾君待我,犹如吾父。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荀子云:“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荀子》第二篇《修身》)又说:“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荀子》第十三篇《臣道篇》)韩非亦引晋文公之言:“上君所与居,皆其所畏也;中君之所与居,皆其所爱也;下君之所与居,皆其所侮也。”(《韩非子》第三十三篇《外储说左下》)贾谊之言,更见明了。他说:“人君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顽顿无耻,诟苟无节,廉耻不立,则且不自好,则苟若而可。见利则趋,见便则夺,主上有败,困而揽之矣。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贾子新书》卷二《阶级》)朝臣而得打骂,便是朝臣皆可侮之徒。入无法家拂士,出若有敌国外患,国而不亡,未之有也。明太祖喜欢廷杖大臣,不知“士可杀,不可辱”,有茹太素者为刑部主事,陈时事,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杖于朝,而又外放为浙江参政,既复擢为户部尚书。太素抗直不屈,这种没有奴隶性的人,由明太祖视之,是不可信任的。未几,降为御史,复因忤触帝怒,与同官十二人俱镣足治事,后竟坐法死。(《明史》卷一百三十九《茹太素传》)镣足治事,令人想到古代罗马奴主对于奴隶的做法。自是以后,明代皇帝廷杖大臣之事,累见不鲜,难怪李自成入京,诸臣争降,清兵入关,那些文人名士又自认为识时务的俊杰,个个出山。

    古来成大事的不但需要大才,而且需要弘量。固然量弘的未必才大,而才大的必定量弘。那些斗筲之才稍有成就,往往沾沾自喜。

    公孙述称帝于蜀,隗嚣使马援往视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俑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后汉书》卷五十四《马援传》)

    其尤甚者,自我陶醉,以为天下莫己若也,“独任己意,恶人攻难”。王安石变法所以失败,史家谓其刚愎自用。刚愎自用与意志坚强不同,意志坚强出于自信力,刚愎自用又混杂以自卑感。一方因自信而自尊,他方因自卑而怀疑别人轻视。故凡遇到别人攻难,便愤然变色,以为侮辱。此种人物得意还可,一旦挫折,更由自卑感与自尊心的交杂作用,而趋向于刚愎自用。即如孟子所说:“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孟子·告子》下)韩非子说:“狠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韩非子》第十五篇《亡征》)

    汉高祖见围于平城之前,使娄敬往匈奴,探虚实。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胔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兵已业行,上怒,骂敬曰:“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建信侯。(《汉书》卷四十三《娄敬传》)

    袁绍兵败于官渡之前,田丰说绍曰:“曹兵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魏志》卷六《袁绍传》)

    刘邦不听娄敬之言,而有平城之围;袁绍不采田丰之策,而有官渡之败。其事甚相似,而娄敬封侯,田丰不免杀身之祸。刘邦与袁绍胸襟广狭不同,刘邦成功,袁绍失败,观此二事,也可以了解其原因。

    但是大有为之君欲用不世出之才,尚须人主左右没有忌能妒才之人。荀子云:“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荀子》第二十七篇《大略》)孙行者能够“做个医生耍耍”,固然是朱紫国国王有求贤之心,抑亦因为朱紫国诸臣均无妒才之意。当孙行者要求国王亲迎之时,诸校尉说:“口出大言,必有度量。”到了孙行者入朝觐见,吓倒国王之后,太医院医官却对众称扬道:“这和尚却说得有理,就是神仙看病,也须望闻问切,谨合着神圣功巧也。”(第六十八回)校尉愿意入朝启奏,不以孙行者之言为不敬,医官赞成孙行者之言,而无同行相忌之心,于是孙行者“心有秘方能治国”(第六十八回)才有施展的机会。项羽立刘邦为汉王,汉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韩信亦亡。萧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一二日何来谒上,曰:“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決。”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亡也,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体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汉书》卷三十四《韩信传》)此还是宰相不妒大将之例。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藩,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及太宗即位,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率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新唐书》卷九十六《杜如晦传》)房玄龄齐州临淄人,杜如晦京兆杜陵人。(见《新唐书》卷九十六各本传)他们两人既没有“非我同乡,其心必异”的观念,更没有“尔嫉我才,我妒尔能”的奴性,同时太宗又不因为他们两人合作,而怀疑他们两人朋比为奸,用尽各种方法,使他们两人互相制衡。贞观之治比之周之成康,汉之文景,而“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新唐书》卷九十六《杜如晦传》)非无因也。后世人主既不知才,而其左右又皆妒才之辈。韩信亡,彼等求之不得,何肯推荐以为大将。而大臣之间又彼此互相掣肘,房有计划,杜必毁之;杜有计划,房亦毁之,哪肯合作,以济成功。萧、曹为汉之名臣,曹参为相,问惠帝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皇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之言是也。且高皇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汉书》卷三十九《曹参传》)自谓才不及萧何,这是后人所不肯言的;遵守萧何之法而不改变,更是后人所不肯为的。一官去,一官来,后任必变更前任的设施,以为不如是,不能表现我之才智。政治乃“管理众人之事”,众人不是官僚表示才智的工具,更不是官僚尝试才智的试验品。朝令暮改,国无定制,民无信心,今日不知明日有何改变,今年不知明年有何变更。韩非云:“法禁变易,号令数下,可亡也。”(《韩非子》第十五篇《亡征》)以此治国,国安能治。

    孙行者要求国王亲迎,国王不以为忤,固然难得;而在世风浇薄之时,孙行者有这要求,也是不易。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战国策》)

    慕势无益于王,而可长社会奔竞之风;趋士无害于王,而可增政府求贤之誉。斶前与王前,不过一进一止,数步之差而已,而其影响社会的风气固如是其大。“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孟子·滕文公》下)虞人小吏,其与景公有君臣之分,招之不以其道,虞人死不肯往。要是一介平民,既无官守,又无言责,而乃不待其招而往,“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趋趄,口将言而嗫嚅”,(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世人对比,不以为耻,则奔竞之风长,社会将不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一旦遇到政权转移,当然是“宴安宠禄,曾无释位之心,报使献诚,但务随时之义”,(《周书》卷三十《于翼李穆传·赞》)希望此辈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仁,事所难能。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离娄》下)

    这是一篇绝好的官场现形记。而晋代奔竞之风则更有甚于此。

    王珣儿婚,宾客车骑甚众,会闻王雅拜少傅,回诣雅者过半。时风俗颓敝,无复廉耻,然少傅之任,朝望属珣,珣亦颇以自许。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晋书》卷八十三《王雅传》)

    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其种种丑态,实如王沉所言:“京邑翼翼,群士千亿,奔集势门,求官买职。童仆其车乘,阍寺相其服饰。亲客阴参于靖室,疏宾徙倚于门侧。时因接见,矜厉容色。心怀内荏,外诈刚直。谈道义谓之俗生,论政刑以为鄙极。高会曲宴,唯言迁除消息,官无大小,问是谁力。”(《晋书》卷九十二《王沉传》)士风如此,难怪五胡作乱,“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退者”。(《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上)羊后身为国母,既失节于刘曜矣,而又谓今日始知天下有丈夫。(《晋书》卷三十一《惠羊皇后传》)王衍贵为三公,国亡而不殉难,复劝石勒称帝,以求自免。(《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男无气节,女不贞良,国家安得不亡。

    这种风气何以发生?老实说,居上位的喜欢听命的人,在下位的必无忠义之士。孟子说: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滕文公》下)

    王安石秉政之时,“好人同己,而恶人异己。群臣有与之同者,则擢用不次;与之异者,则祸辱随之”。(司马光《应诏言朝政阙失状》)中外老成人罢黜几尽,其所用的多系儇慧少年。(《宋史》卷三百二十七《王安石传》)“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同上)王安石为宋代有为之政治家,而乃不知为政之道,第一需要博采众议,第二需要力行,而乃如荀子所说:“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荀子》第三十一篇《哀公篇》)这样,宋代的政风何能产生尚气节之士。

    我所以不惮烦引证历史,盖欲证明孙行者要求国王亲迎,在风俗颓敝之时,可以矫奔竞之风。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孟子·万章》下)

    贤者固不可召,更何能召而训之以新义。召之即来,来而听聆新义,这只是躁于富贵者之所为。以此求贤,只见伪善;以此求才,只有奴才。这些伪善的奴才平日非先王之言不敢言,非先王之服不敢服,慷慨悲愤,肝胆堪与日月争光,一旦看到国事日非,必求生以害义,绝不会见危以授命。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世风浇薄,莫斯为甚。然而履霜坚冰,固非一朝一夕之故。仕进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从顺为高,而笑憨直。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謇谔之风,则当年之信誓旦旦,表示忠诚,实不过迷于利禄,欲得美官而已。史家皆谓东汉多蹈义之士,此实光武奖励名节有以致之,例如严光,泥涂轩冕,不事王侯,高尚其志,而光武却能以礼下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