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孙行者不愿做乌鸡国国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智之主,亦不能不关心国家的治乱。

    汉高祖得到天下之后,曾对太上皇说:“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汉书》卷一下《高祖纪》)这种思想完全是以天下为自己的产业,既以天下为自己的产业,便不能不谋保全产业的方法。其法则为仁政。所谓仁政,照孟子说,就是养民教民之道。孟子见梁惠王,教以如何养民,如何教民;而其结论则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即孟子不是为人民的利益而主张仁政,而是为人主的利益而主张仁政。换言之,仁政的目的在使人主能够王天下。不过人主要王天下,不能不得民心,欲得民心,宜行仁政。王天下是仁政的目的,得民心是仁政的手段。所以孟子虽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其实人主施行仁政,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历代帝王要保全自己产业的天下,遂基于仁政思想,不能不注意人民的利益。所以人民虽受专制政治的压迫,有时尚可托蔽于“家天下”的观念,而得稍息仔肩。现在试以汉代为例言之,“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破坏可谓甚矣。“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同上)民穷财匮实在到了极端。但是古代政治家尤其理财家未曾口说民生,行则民死。他们还是依照正统派经济学的观点,培养税源,绝不竭泽捞鱼,杀鸡取卵。高祖在财政极端困难之时,一方“轻田租,十五而税一”,他方“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同上)孝惠高后时,萧、曹为相,绝不乱谈建设,反而“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这样,天下安定了,“衣食滋殖,刑罚用稀”。(《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文帝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税”,于是“畜积岁增,户口浸息”。(同上)到了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这便是武帝能够讨伐匈奴的原因。伟大的军事行动须有充足的财政基础,而充足的财政基础又须有健全的国民经济。顾到军事,忘及财政;顾到财政,忘及经济,一旦开始作战,必将自食其恶果。武帝征伐四夷,“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汉书》卷七十五《夏侯胜传》)汉家天下岌岌乎危哉!“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即又顾到人民的利益,而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复兴。昭帝即位,“委任霍光,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汉书》卷七《昭帝纪·赞》)于是“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宣帝“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同上)所以到了元帝时代,国家财政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又恢复到武帝初年的状况。“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汉书》卷八十六《王嘉传》)此后禄去王室,权柄外移,而王莽篡位之后,人心思汉,诸起事者非自称刘氏子孙,即以辅汉为名[4],可知汉家深得民心。家天下者为了保全自己的天下,用人行政处处无不谨慎,故其结果,未必不利于人民。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这是多么好听的话。西洋有一句话:What is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5]。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反过来说,便是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种种问题就由这里发生。何以故呢?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则人人对于天下之害均不关心,对天下之利均欲争取。人人争取天下之利,政治运动变为企业,而所谓参政权也就变质了,它不是参加政治的权,而是参加发财的权。悠悠风尘尽冒货之士,列官千官无廉洁之风,“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而秉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大极其尊,小录其要,机事之失,十恒八九。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6]。朝纲解纽,奸伪萌生。国步艰难,他们更未雨绸缪,急急于聚财。国势危急,遂只见求生以害义,不闻见危以授命。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我在天下之中不过数万万分之一。利在天下,所得者微;利在一己,所得者大。剥削天下之脂膏,以利自己的一家,天下既非任何人的财产,在上同其利者官官相护,在下受其害者敢怒而不敢言。国势民风如此,贾谊当为之痛哭,孙行者所谓:“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不过痴人说梦而已。

    * * *

    [1]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徐广曰年五十。

    [2] 参阅《汉书》卷四十《张良传》。高祖问布:“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汉书》卷三十四《黥布传》)

    [3] 《汉书》卷一下《高祖纪》十二年,臣瓒曰寿五十三。

    [4] 参阅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三,王莽时起事皆称汉后。

    [5] 引自J. Bryce, Modern Democracies, Vol. II, 1931, p. 489.

    [6] 干宝《晋纪总论》,引自《晋书》卷五《愍帝纪》。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