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题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佛遗教经》,《祐禄》言:或云《佛垂般泥洹说教诫经》,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诸藏均收,多题名为《佛垂般泥洹说教诫经》(亦名《佛遗教经》)。“垂”,临近;“般泥洹”,即涅槃、入灭、圆寂之意。经名意为:佛临涅槃为弟子最后说教诫,即简称之为《佛遗教经》。本经在中国佛教界流行颇广,归涅槃部。

    鸠摩罗什,祖籍天竺,后赵建武九年(公元三四三年)生于龟兹(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北侧的库车县一带),卒于后秦弘始十五年(公元四一三年)(此据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并序)》所纪),享年七十岁。

    鸠摩罗什的家世为国相,祖父达多,名重于国。其父鸠摩罗炎,将继国相时,辞避出家,东度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侧一带山岭的总称)。龟兹王迎为国师,并嫁其妹与鸠摩罗炎,遂生鸠摩罗什于龟兹。

    鸠摩罗什幼年,其母出家为尼。什七岁,出家从师习经,日诵千偈,凡三万二千言。龟兹人因其母为王妹,对其母子供养丰厚。其母因此缘故携罗什远离本国,九岁随母到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拜当时著名佛学大师、罽宾王之从弟槃头达多为师,受习杂藏、中、长阿含经,深受其师赞誉。其时罗什名声渐起,罽宾王遂请罗什入宫,与外道辩论获胜。罽宾王甚为器重,并给予优厚待遇。

    十二岁时(东晋永和十一年,公元三三五年),母携罗什归龟兹,途经月氏(今巴基斯坦西北的白沙瓦一带)北山进入沙勒(又译“疏勒”,今新疆西北的喀什一带)国,住此一年。在沙勒,先修学小乘,随罽宾僧佛陀耶舍学《阿毗昙八犍度论》和《十诵律》。罗什能独自领会《八犍度论》诸品,并能通晓论释此书的“六足论”,引起一些沙门的重视。当时的沙勒沙门喜见谓沙勒国王曰“此沙门不可轻”,并建议由罗什升座讲法,本意有二:一则以罗什年幼,勉励国内沙门勤修佛法,二则罗什为龟兹国王之甥,器重罗什必致两国友好。罽宾国王同意后,即请罗什升座为众讲《转法轮经》,龟兹国王果然遣使至沙勒国酬谢,双邦友好。

    在沙勒,罗什还寻访、研习佛教以外诸书,如古印度的吠檀多、四韦陀等古籍,还研究古印度“五明”诸论,对于天文历算、占卜凶吉等无不精通,并练习梵文的文体修辞等。在沙勒国,罗什又拜莎车高僧须耶利苏摩为师,学习大乘佛教。师为其讲授《阿耨达经》,专讲般若空义。罗什原习阿毗昙,对般若空义初时甚为不解。经反复辩难,终于弃小乘而务大乘。后又从师研习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

    之后,罗什随母到龟兹西邻的温宿国,在那里与一外道辩论获胜,于是声名愈振。龟兹国王亲自至温宿将其与母迎归国内。回龟兹后经常讲经说法,宣讲般若空义。二十岁在王宫受具足戒,从罽宾沙门卑摩罗叉学《十诵律》。不久,罗什之母回天竺,临行嘱罗什去中国传法,罗什毅然应允,引为己任。

    罗什后住王新寺,诵读在寺内觅得的《放光般若经》。又住雀梨大寺、广读大乘经论。龟兹王造金狮子座,用大秦锦褥铺,请他升座说法。一时名声高盖西域,每年升座说法时,各国王都在座侧长跪,让罗什法师踏其背而上座。这时法师在罽宾时的小乘师槃头达多也慕名而来,罗什法师特为他讲《德女问经》,论证“因缘空假”之义。经一个多月的反复辩难,槃头达多方才信服,言曰:“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

    苻秦建元十五年(公元三七九年),中土僧人僧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秦,称述龟兹佛教之盛况,并言及龟兹王新寺青年法师鸠摩罗什才智过人,深明大乘义理。其时高僧道安在长安弘法,极力奖励译经事业。听闻法师高名,便极力劝苻坚迎罗什来华。建元二十年(公元三八四年),苻坚所派氐人吕光任都督西讨诸军事,战败龟兹国及诸国救兵,龟兹王帛纯出走,王侯降者三十余国,并立帛纯之弟帛震为龟兹王。此役中,吕光获鸠摩罗什,但并未将他送与苻秦,而是留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

    吕光并不信奉佛教,也不鼓励罗什法师从事译经事业,反而见他尚年轻(时年四十一岁),强迫他娶龟兹王之女为妻。吕光此时想留在西域称王,罗师替他分析此时形势,认为西域乃凶险之地,不可久留,劝其东归。吕光听从建议,率军东返。

    苻秦在淝水之战(公元三八三年十一月)以后已分崩离析,苻坚也于两年后被害。晋太元十年(公元三八五年)吕光在河西战败苻秦前凉州刺史梁熙后,进入姑臧(今甘肃武威),自领凉州刺史。第二年听说苻坚已被害,便自称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凉州牧、酒泉公;后于公元三八九年改称三河王,于公元三九六年称大凉天王,史称后梁。

    凉州在今甘肃河西地区,为中西交通之要道。自东汉以来,印度和西域的传教译经僧络绎不绝地经过此地。道安在襄阳所撰《综理众经目录》中便有《凉土异经录》,收集有凉州流行的失译佛经五十九部七十九卷。

    但吕光及其后梁继承者并不信奉佛教,他们将鸠摩罗什只看作是能占卜吉凶、预言祸福的谋士。鸠摩罗什在后梁凡十六年,除对许多重大事件做出预测外,并未从事译经事业。但这段时间他学习了汉语并接触了汉文经史典籍,并有可能收受徒众讲经,著名佛教学者僧肇就是在这段时间来到他的座下。这为他以后大量译经准备了有利条件。

    东晋太元九年(公元三八四年),原苻秦将领羌人姚莫在渭北建立了姚秦政权,于公元三八六年攻入长安,即皇帝位,建元建初,国号大秦。姚秦政权成立后,两次邀请鸠摩罗什赴长安,但后梁恐罗什足智多谋,放出于己不利,均未放行。姚秦弘始三年(公元四〇一年)五月,姚兴派陇西公姚硕德西伐后梁王吕隆,吕隆大败,九月上表归降。同年十二月二十日,鸠摩罗什被姚兴迎请到长安,时年已五十八岁。

    姚兴即位后,对儒、释均予以扶持,而更特重于扶持三宝。罗什法师到长安后,待之以国礼,甚加优待。初将法师安置在逍遥园,请他译经讲法,有时还亲自前来听法师讲经说法,甚至参与译经。后又提供长安大寺作为另一译经场所。姚兴还接受罗什法师的指导,从事读经、修禅和著述,并将自己所著的《通三世论》送与法师,法师就此予以驳答,指出其错误所在。

    姚秦时代,随佛法大弘,僧尼人数剧增,设立了管理全国僧尼的行政机构。姚兴下书,命鸠摩罗什的弟子僧契任僧正,僧迁任悦众,法钦、慧斌共掌僧录。弘始七年(公元四〇五年)又敕给亲信伏身、白从各三十人。这是中国佛教史上设立僧官管理制度的开端。在这个以译经、说法和传教为一体的庞大组织中,人才辈出,其中不乏栋梁之材。姚兴曾三次诏请道标、道俗还俗从政,均遭拒绝。后又求罗什法师及僧迁帮其劝说,亦遭拒绝。由此方见罗什法师传教功力之大和威望之高。

    罗什法师从姚秦弘始三年(公元四〇一年)十二月到长安,至弘始十四年(公元四一三年)四月圆寂,前后近十二年时间,共译佛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此据《出三藏记集》卷二)。参与译经的弟子很多,著名的有僧叡、僧肇、道生、道融、昙影、僧契、道恒、道标等。依照《出三藏记集》,并参照《开元录》,对鸠摩罗什的译经做一介绍:

    弘始四年(公元四〇二年)

    《坐禅三昧经》(或题《菩萨禅法经》《禅经》《禅法要》)三卷,或云二卷。

    《阿弥陀经》(亦题《无量寿经》)一卷。

    《贤劫经》(亦名《贤劫定意经》《贤劫三昧经》)七卷。

    《大智度论》(亦称《大智度经论》《摩诃般若释论》)一百卷。古印度龙树撰。

    《思益梵天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