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镡津文集卷第三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辅教编下

    孝论

    叙曰。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虽然其说不甚著明于天下。盖亦吾徒不能张之。而吾尝慨然甚愧。念七龄之时。吾先子方启手足。即命之出家。稍长诸兄以孺子可教将夺其志。独吾母曰。此父命。不可易也。逮摄衣将访道于四方。族人留之。亦吾母曰。汝已从佛。务其道宜也。岂以爱滞汝。汝其行矣。呜呼生我父母也。育我父母也。吾母又成我之道也。昊天罔极。何以报其大德。自去故乡凡二十七载。未始不欲南还坟陇修法为父母之冥赞。犹不果然。辛卯其年。自以弘法婴难。而明年乡邑亦婴于大盗。吾父母之坟庐。得不为其剽暴。望之涟然泣下。又明年会事益有所感。遂著孝论一十二章示其心也。其发明吾圣人大孝之奥理密意。会夫儒者之说。殆亦尽矣。吾徒之后学。亦可以视之也。

    明孝章第一

    二三子祝发方事于吾道。逮其父母命之。以佛子辞而不往。吾尝语之曰。佛子情可正。而亲不可遗也。子亦闻吾先圣人其始振也。为大戒即曰。孝名为戒。盖以孝而为戒之端也。子与戒而欲亡孝。非戒也。夫孝也者大戒之所先也。戒也者众善之所以生也。为善微戒善何生邪。为戒微孝戒何自邪。故经曰。使我疾成于无上正真之道者由孝德也。

    孝本章第二

    天下之有为者莫盛于生也。吾资父母以生。故先于父母也。天下之明德者莫善于教也。吾资师以教。故先于师也。天下之妙事者莫妙于道也。吾资道以用。故先于道也。夫道也者神用之本也。师也者教诰之本也。父母也者形生之本也。是三本者天下之大本也。白刃可冒也。饮食可无也。此不可忘也。吾之前圣也后圣也。其成道树教。未始不先此三本者也。大戒曰。孝顺父母师。僧孝顺至道之法。不其然哉。不其然哉。

    原孝章第三

    孝有可见也。有不可见也。不可见者孝之理也。可见者孝之行也。理也者孝之所以出也。行也者孝之所以形容也。修其形容而其中不修。则事父母不笃惠人不诚。修其中而形容亦修。岂惟事父母而惠人。是亦振天地而感鬼神也。天地与孝同理也。鬼神与孝同灵也。故天地之神不可以不孝求不可以诈孝欺。佛曰。孝顺至道之法。儒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之后世而无朝夕。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至哉大矣孝之为道也夫。是故吾之圣人欲人为善也。必先诚其性而然后发诸其行也。孝行者养亲之谓也。行不以诚则其养有时而匮也。夫以诚而孝之。其事亲也全。其惠人恤物也均。孝也者效也。诚也者成也。成者成其道也。效者效其孝也。为孝而无效。非孝也。为诚而无成。非诚也。是故圣人之孝。以诚为贵也。儒不曰乎。君子诚之为贵。

    评孝章第四

    圣人以精神乘变化而交为人畜。更古今混然茫乎。而世俗未始自觉。故其视今牛羊。唯恐其是昔之父母精神之所来也。故戒于杀不使暴一微物。笃于怀亲也。谕今父母则必于其道。唯恐其更生而陷神乎异类也。故其追父母于既往则逮乎七世。为父母虑其未然则逮乎更生。虽谲然骸世而在道然也。天下苟以其不杀劝。则好生恶杀之训。犹可以移风易俗也。天下苟以其陷神为父母虑。犹可以广乎。孝子慎终追远之心也。况其于变化而得其实者也。校夫世之谓孝者。局一世而闇玄览。求于人而不求于神。是不为远而孰为远乎。是不为大而孰为大乎。经曰。应生孝顺心爱护一切众生。斯之谓也。

    必孝章第五

    圣人之道以善为用。圣人之善以孝为端。为善而不先其端。无善也。为道而不在其用。无道也。用所以验道也。端所以行善也。行善而其善未行乎父母。能溥善乎。验道而不见其道之溥善。能为道乎。是故圣人之为道也无所不善。圣人之为善也。未始遗亲。亲也者形生之大本也。人道之大恩也。唯大圣人为能重其大本也。报其大恩也。今夫天下之为道者孰与于圣人。夫圣人之道大臻。巍巍乎独尊于人天。不可得而生也。不可得而死也。及其应物示同乎天人。尚必顺乎人道。而不敢忘其母之既死。不敢拒其父之见命故方其成道之初。而登天先以其道谕其母氏。三月复归乎世。应命还其故国。示父于道而其国皆化。逮其丧父也。而圣人躬与诸释负其棺以趋葬。圣人可谓与人道而大顺也。今夫方为其徒。于圣人则晚路末学耳。乃欲不务为。孝谓我出家专道。则吾岂敢也。是岂见出家之心乎。夫出家者将以道而溥善也。溥善而不善其父母。岂曰道邪。不唯不见其心。抑亦孤于圣人之法也。经谓父母与一生补处菩萨等。故当承事供养。故律教其弟子得减衣钵之资而养其父母。父母之正信者可恣与之。其无信者可稍与之。有所训也矣。

    广孝章第六

    天下以儒为孝。而不以佛为孝。曰既孝矣。又何以加焉。嘻是见儒而未见佛也。佛也极焉。以儒守之。以佛广之。以儒人之。以佛神之。孝其至且大矣。水固趋下也。洫而决之。其所至不亦速乎。火固炎上也。嘘而鼓之。其所举不亦远乎。元德秀。唐之贤人也。丧其母哀甚。不能自效。刺肌沥血。绘佛之像。书佛之经。而史氏称之。李观唐之闻人也。居父之忧。刺血写金刚般若。布诸其人。以资其父之冥。遽有奇香发其舍。郁然连日。及之其邻。夫善固有其大者也。固有其小者也。夫道固有其浅者也。固有其奥者也。奥道妙乎死生变化也。大善彻乎天地神明也。佛之善其大善者乎。佛之道其奥道者乎。君子必志其大者奥者焉。语不曰乎。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戒孝章第七

    五戒始一曰不杀。次二曰不盗。次三曰不邪淫。次四曰不妄言。次五曰不饮酒。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言信也。是五者修则成其人显其亲。不亦孝乎。是五者有一不修则弃其身辱其亲。不亦不孝乎。夫五戒有孝之蕴。而世俗不睹忽之。而未始谅也。故天下福不臻而孝不劝也。大戒曰。孝名为戒。盖存乎此也。今夫天下欲福不若笃孝。笃孝不若修戒。戒也者大圣人之正胜法也。以清净意守之。其福若取诸左右也。儒者其礼岂不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其诗岂不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是皆言以其正也。夫世之正者犹然。况其出世之正者乎。

    孝出章第八

    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不以佛道广之。则为善不大而为孝小也。佛之为道也。视人之亲犹己之亲也。卫物之生犹己之生也。故其为善则昆虫悉怀。为孝则鬼神皆劝。资其孝而处世。则与世和平而亡忿争也。资其善而出世。则与世大慈而劝其世也。是故君子之务道不可不辨也。君子之务善不可无品也。中庸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如此之谓也。

    德报章第九

    养不足以报父母。而圣人以德报之。德不足以达父母。而圣人以道达之。道也者非世之所谓道也。妙神明出死生。圣人之至道者也。德也者非世之所谓德也。备万善被幽被明。圣人之至德者也。儒不曰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曰君子之所谓孝也。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虽然。盖意同而义异也。夫天下之报恩者。吾圣人可谓至报恩者也。天下之为孝者。吾圣人可谓纯孝者也。经曰。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亲。书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不其然哉。不其然哉。吾从圣人之后。而其德不修其道不明。吾徒负父母而愧于圣人也夫。

    孝略章第十

    善天下道为大。显其亲德为优。告则不得其道德。不告则得道而成德。是故圣人辄遁于山林。逮其以道而返也。德被乎上下。而天下称之曰有子若此。尊其父母曰。大圣人之父母也。圣人可谓略始而图终善行权也。古之君子有所为而如此者。吴泰伯其人也。必大志可以张大义。必大洁可以持大正。圣人推胜德于人天。显至正于九向。故圣人之法不顾乎世嗣。古之君子有所为而如此者。伯夷叔齐其人也。道固尊于人。故道虽在子而父母可以拜之。冠义近之矣礼曰。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俗固本于真。其真已修。则虽僧可以与王侯抗礼也。而武事近之矣。礼曰。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拜也。不拜重节也。母拜重礼也。礼节而先王犹重之。大道乌可不重乎。俗曰。圣人无父。固哉小人之好毁也。彼[梳-木+目]然而岂见圣人为孝之深渺也哉。

    孝行章第十一

    道纪。事其母也。母游必以身荷之。或与之助。而道纪必曰。吾母非君母也。其形骸之累。乃吾事也。乌可以劳君邪。是可谓笃于亲也。慧能。好鬻薪以养其母。将从师。患无以为母储。殆欲为佣以取资。及还而其母已殂。慨不得以道见之。遂寺其家以善之。终亦归死于是也。故曰叶落归根。能公至人也。岂测其异德。犹示人而不忘其本也。道丕会其世之乱。乃负母逃于华阴山中。丐食以为养。父死于事。而丕往求其遗骸既至而乱骨不辨。道丕即祝之。遽有髑髅跃至其前。盖其父之骸也。道丕可谓全孝也。智藏古僧之劲直者也。事师恭于事父。师没则心丧三年也。常超事师中礼。及其没也。奉之如存。故燕人美其孝悌焉。故律制佛子必减其衣盂之资以养父母也。然此诸公不遗其亲。于圣人之。意得之矣。智藏常超谨于奉师。盖亦合于其起教之大戒者也。可法也矣。

    终孝章第十二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