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行军篇第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题解】

    本篇主要内容是讲行军、驻军(舍营或露营)和征候判断。大概由于断简,本篇中各段各句秩序有些零乱。

    (六十六)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曹操曰:近水草利便也。)视生处高,(曹操曰:生者,阳也。)战隆无登〔1〕,(曹操曰:无迎高也。)此处山之军也。①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曹操曰:引敌使渡。)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曹操曰:附,近也。)视生处高,(曹操曰:水上亦当处其高也;前向水,后当依高而处之。)无迎水流,(曹操曰:恐溉我也。)此处水上之军也。②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③(曹操曰:不得已与敌会于斥泽中。)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④(曹操曰:车骑之利也。)凡此四军之利〔2〕,(曹操曰:战便也。)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⑤(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无不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

    【校勘】

    〔1〕战隆无登:竹简作“战降无登”。据杜牧、张预注,传世本一作“隆”,一作“降”,据文意看,当以“战隆无登”为善。

    〔2〕凡此四军之利:十家本、《武经》本“凡”下有“此”字,竹简无“此”字。未从竹简。

    【注释】

    ① [凡处军、相敌]:处军,驻军,安营扎寨。相敌,征候判断。 [绝山依谷]:绝,通过。通过山地,要靠近山谷,为的是依靠山谷的水草供给人马的饮料和饲料。 [视生处高]:驻扎在高的地方,这样视界开阔。也含有向阳的意思。 [战隆无登]:敌已占高地,不宜从正面去仰攻它。 [此处山之军也]:以上所说是军队在山地上驻扎时应注意的原则。

    ② [绝水必远水]:绝水,横渡江河。远水,远离江河。以引敌军半渡而击之。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如果敌军渡水而来,不要在水上迎击敌人,而应让它渡过一半时再发起攻击。济,渡过。 [利]:这样打法最有利。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附水,照现在的军语说:就是“直接配备”,即把防御的军队紧靠河边配置,可以直接箭射渡河中的敌兵,以阻止敌军渡河。如果想放敌人过河再打,就不要“附水”,而作“后退配置”,让出一定的地方让敌人渡河过来,等过了一半而后迎击它。孙子时代虽还没有把沿江河的防御分为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直接配备”和“后退配备”,但他从“半济而击之利”的思想出发,提出“欲战者,无附水而迎客”,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后退配备”。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 [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意思是不要让敌人居上流,我军居下流。这是为了预防敌军决水灌我。 [此处水上之军也]:这是军队在靠近江河水流时处置的原则。

    ③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斥,盐碱地带。斥泽,指的是瘠卤沮洳之所,水草恶,只有赶快离开它为好。 [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如果不得已和敌遭遇于斥泽地区,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 [此处斥泽之军也]:这是军队处在斥泽地上处置的原则。

    ④ [平陆处易]:军队在平原上驻扎,应选择在平坦的地方,以便车骑奔驰。 [而右背高]:右,古代中原诸国以右为上(楚国人则尚左)。这里指主力或主要翼侧应背靠高地。 [前死后生]:即前低而后高。 [此处平陆之军也]:指以上所说是军队在平原上驻扎的原则。

    ⑤ [凡此四军之利]:根据以上四条不同的地形情况而采取上述原则。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又称轩辕氏。四帝,指黄帝周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黄帝所统一。以上意思是:这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四周围其他部队的原则。

    【译文】

    (六十六)孙子说:凡军队在各种地形上的处置和判断敌情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通过山地,必须靠近山谷,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敌人占领高处,不宜去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军队的处置。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敌人渡水而来,不要迎击它于水上,让它渡过一半时去攻击它,才有利;想决战的,不要紧靠水边抗击敌人;沿河驻扎军队也应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水流上军队的处置。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可逗留;如果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上,那就必需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军队的处置。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主要的翼侧和后方应倚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上军队的处置。掌握这四种利用地形的原则,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四周部落的原因啊!

    (六十七)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①(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犹高也。)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②此兵之利,地之助也。③

    【注释】

    ① [凡军好高而恶下]:意即军队驻扎,应选高处,以便居高临下,便于觇望,利于出击。反之,则不利。 [贵阳而贱阴]:意即应选向阳地方驻扎,营地干燥,避免向阴的地方,以免潮湿,驻在阴湿地方部队易生疾病。 [养生而处实]:养生,靠近水草,便于放牧战马;利粮道便于供应。处实,驻扎在地势高处。 [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军队中没有各种疾病发生,人强马壮就能保障取得作战胜利。

    ② [丘陵堤防]:在丘陵和堤防这种地形上。 [必处其阳]:一定占领向阳的一面。 [而右背之]:军队的主力或主要翼侧一定要倚托丘陵或堤防。

    ③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以上这些,是用兵打仗善于利用地形为辅助的原则。

    【译文】

    (六十七)凡是驻军总是选择干燥的高地,而避开潮湿的洼地;要求向阳,而回避阴暗;接近水草,保持供应,驻扎高处;这样军中没有各种疾病,也就是胜利的保证了。对于丘陵堤防,应占领它向阳的一面,而把主要的翼侧和后方倚托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置,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

    (六十八)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①(曹操曰:恐半涉而水遽涨也。)

    【注释】

    ① [上雨]:指河流的上游下雨。 [水沫至]:北方山洪暴发前,先有水沫冲来。 [欲涉者,待其定也]:部队如果要徒步过河,就要等到洪峰过后水流稍定,才好徒涉,否则洪峰冲来既快而猛,会把部队冲掉。《校笺》作者谓:“此句当在‘欲战者,无附水而迎客’之下。”可是,此句是讲行军中过河,“无附水而迎客”是讲沿河防御,前后各是一回事。所以这里我们把它另作一段。

    【译文】

    (六十八)上游下雨,水沫冲来,要徒涉的,应等待水流稍定,然后才徒涉。

    (六十九)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下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山涧道迫狭、地形深数尺长数丈者为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①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②(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今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注释】

    ① [凡地有绝涧]:绝涧,前后险峻,水横其中,断绝人行。 [天井]:四面陡峭,溪水所归,天然大井。 [天牢]:三面环绝,易进难出,天然牢狱。 [天罗]:草木深密,行动困难,天然罗网。 [天陷]:地势低洼,道路泥泞,天然陷阱。 [天隙]:地多沟坑,既深且长,天然地隙。 [必亟去之,勿近也]:遇到上述地形,必须赶快离开,不能接近它。

    ② [吾远之,敌近之]:上述这些不利的地形,我军必须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 [吾迎之,敌背之]:我军应面向这些地方,而让敌军背靠它。

    【译文】

    (六十九)地形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遇上这些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接近。我们应远离这种地形,让敌人去靠近它;我们应面向着它,而让敌人去背靠着它。

    (七十)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①(曹操曰: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苇者,众草所聚。山林者,众木所居也。蘙荟者,可屏蔽之处也。此以上论地形也,以下相敌情也。)

    【注释】

    ① [军行有险阻]:军行,一作“军旁”,不管用“行”字抑用“旁”字,都只能作行军路旁解。险阻,有悬崖绝壁的隘路。 [潢(huáng黄)井]:潢,积水地。潢井,泛指沼泽水网地带。 [葭苇]:即芦苇丛生之地。 [翳荟(yì huì意会)]:草木繁盛之所。 [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这些地方是敌军侦探最易隐藏的地方,必须反复搜索之。 以上论行军所过之处,对各种地形的处置要领;以下论对各种征候的情况判断。

    【译文】

    (七十)进军路上遇有悬崖绝壁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须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设下埋伏或隐蔽侦察的地方。

    (七十一)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①(曹操曰:所居利也。)

    【注释】

    ①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敌近迫而不动,是倚靠占领了险要、有利的地形。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相隔很远而派少数部队挑战的,是想引诱我前进。 [其所居易者,利也]:敌居平坦开阔地,是想诱我前进,有利于同我决战。曹注:“所居利也。”

    【译文】

    (七十一)敌人逼近而安静的,是依靠他占领地形的险要;敌人远离而来挑战的,是想诱我前进;敌人所占领的地形平坦的,是有利于同我决战。

    (七十二)众树动者,来也;(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进来,故动。)众草多障者,疑也;(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鸟起者,伏也;(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兽骇者,覆也。①(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②

    【注释】

    ① [众树动者,来也]:(由此至七十四段讲的,在现代军语上叫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