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8.珠 玉 第 十 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1 宋子曰,玉蕴山辉,珠涵水媚,此理诚然乎哉?抑意逆之说也?大凡天地生物,光明者昏浊之反,滋润者枯涩之仇,贵在此则贱在彼矣。合浦、于阗〔1〕行程相去二万里,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胫而来,以宠爱人寰之中,而辉煌廊庙之上。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岂中国辉山媚水者萃在人身,而天地菁华止有此数哉?

    【注释】

    〔1〕合浦:今广西合浦,自古产珠。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自古产玉。

    【译文】

    宋子说,据说藏玉之山闪光,含珠之水明媚,这种说法果真有道理吗,还是一种臆测之说?大凡自然界生成之物,有光亮的也有暗浊的,有滋润的也有干涩的,两相对立,贵在此而贱在彼。合浦和于阗行程相距二万里,珍珠雄踞于此间,美玉耸立于彼处,但都很快便贩运至各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宫廷里争光夺彩。珠宝玉器使中华无尽宝藏贬低身价,而被推于首位。难道中国的宝物只是佩戴在人身上的珠玉,而天地间的精华就只有这些吗?

    18-2 珠

    18-2-1 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1〕。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2〕,妄也。凡中国珠必产雷、廉二池。三代以前,淮、扬〔3〕亦南国地,得珠稍近《禹贡》“淮夷珠”〔4〕,或后互市之便,非必责其土产也。金采蒲西路〔5〕,元采杨村直沽口〔6〕,皆传记相承妄,何尝得珠?至云忽吕古江出珠〔7〕,则夷地,非中国也。

    【注释】

    〔1〕珍珠:生活在浅海底的瓣鳃纲珍珠贝科珠母贝Pteria margaritifera,受侵入壳体内的外界物刺激而分泌成的圆球状光亮固体颗粒,呈半透明银白色、黄白、粉红或淡蓝色,质硬而滑,含碳酸钙(90%以上)及少量有机物,古代供装饰或入药。

    〔2〕宋人陆佃《埤雅》(1096)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此说欠妥。

    〔3〕涂本作“杨”,今改扬。

    〔4〕指《尚书·禹贡》载“淮夷珠”。按中国除南海珠母贝产珠外,内陆江河淡水中珠蚌科的珠蚌Unio margaritifera也产珠。

    〔5〕涂本及诸本均作“蒲里路”,查《金史·地理志》作蒲西路(今黑龙江省境内),从《金史》校改。蒲西路:今黑龙江克东乌裕河南岸,金代采珠区。

    〔6〕杨村直沽口:今天津市大沽口,元代采珠区。

    〔7〕《元史》卷九十四《食货志》载至元十一年(1274)于宋阿江、阿爷苦江、忽吕古江(今东北境内)采珠。

    【译文】

    珍珠必定产于蚌腹之中,感受月光成胎,经历多年才成宝物。所谓蛇腹、龙颔(下巴)、鲛皮(鲨鱼皮)含有珠,那是妄说。中国珍珠必定产于雷州(今广东海康)、廉州(今广西合浦)两处的珠池。夏、商、周三代以前的淮安、扬州地区(今苏北),对中原而言也算是南方地区,所得到的珠较接近于《禹贡》所载的“淮水地区产的蚌珠”,也可能是互市交换而得,不一定是当地土产。金代(1115——1226)珍珠采于蒲西路、元代(1280——1368)采自杨村直沽口,都是沿袭了错误记载,这些地方何尝得珠?至于说忽吕古江出珠,那是东北少数民族地区,而不是中原地区了。

    18-2-2 凡蚌孕珠,乃无质而生质。他物形小,而居水族者,吞噬弘多,寿以不永。蚌乃环包坚甲,无隙可投,即吞腹,囫囵不能消化,故独得百年、千年成就无价之宝也。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圆月中天,即开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则老蚌犹喜甚。若彻晓无云,则随月东升西没,转侧其身而映照之。他海滨无珠者,潮汐震撼,蚌无安身静存之地也。

    【译文】

    蚌孕育珍珠是从无到有。水族中其余形体小的,多被吞食掉,故寿命不长。但蚌则周身包以坚壳,无隙可入,即使被吞入腹内,也保持完整而消化不了,故独得百年、千年之寿而成无价之宝。蚌孕育珠在深水底,每逢月圆当空,蚌就开壳仰照,取月精以成珍珠。当中秋明月时,老蚌特别高兴,如果通宵无云,就随月东升西落的方向转动其身而来照取月光。有些海滨无珠,是因潮汐震撼,使蚌无安身静存之地。

    18-2-3 凡廉州池自乌泥、独揽沙至于青莺,可百八十里。雷州池自对乐岛斜望石城界,可百五十里。蛋户〔1〕采珠,每岁必以三月,时杀牲〔2〕祭海神,极其虔诚。蛋户生啖海腥,入水能视水色,知蛟龙〔3〕所在,则不敢侵犯。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于上。经过水漩,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图18-1)。舟中以长绳系没人腰,携篮投水。

    图18-1 掷草垫防漩涡、没水采珠

    【注释】

    〔1〕蛋户:系过去对闽、广沿海水上居民的蔑称。

    〔2〕涂本及诸本均作“牲杀”,误,今理校为“杀牲”。

    〔3〕蛟龙:指鲨鱼、鳄鱼之类,海中并无蛟龙。

    【译文】

    廉州(合浦)的珠池从乌泥、独揽沙以至青莺,约有一百八十里,雷州(海康)的珠池从对乐岛到斜对面的石城境内,约有一百五十里。沿海的水上居民每年必于三月采珠,到时杀牲畜祭海神极其虔诚。他们生吃海味,入水能审视水中的一切,知蛟龙所在,便避开不去侵犯。采珠船的形状比其余船宽阔而呈圆形,船上装有很多草垫。船经漩涡时则投以草垫,可安全通过。船上以长绳系住潜水人的腰部,持采珠篮沉入水中。

    18-2-4 凡没人以锡造弯〔1〕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栗死。宋朝李招讨〔2〕设法以铁为构,最后木柱扳口,两角坠石,用麻绳作兜如囊状〔3〕,绳系舶两旁,乘风扬帆而兜取之(图18-2)。然亦有漂溺之患。今蛋户两法并用之。

    图18-2 扬帆采珠、竹笆沉底

    【注释】

    〔1〕涂本作“湾”,今改为弯。

    〔2〕李招讨:指李重诲(946——1013),金城人,宋太宗时任郑州马步都指挥使,累官至缘边十八砦招安制置使,见《宋史》卷二八○本传。

    〔3〕薮内清氏认为此处所述水下引网的采珠法,与1911年起美国伊利诺斯州(Illinois)用以捕鱼、采珠的方法相同。但插图说明为“竹笆沉底”,正文则称“以铁为构”(以铁作成耙状框架),疑此处“铁”字或为“竹”字之误,暂不改动,供读者思考。

    【译文】

    采珠人潜水带上锡制的弯管,管的末端开口对准其口鼻以便呼吸,另用软皮带子包在耳颈之间。最深可潜至四、五百尺,拾蚌放入篮中。呼吸困难时则摇绳,船上人急速拉上,命运不好的或许就要葬身于鱼腹。潜水人出水时,立刻以煮热了的毛毯盖在其身上,慢了就会冷死。宋朝的招讨官李某设法以铁作成耙状框架,架的后部用木柱接口,两边挂上石坠,框架四周套上麻绳网袋,再用绳将其系在船头两边,乘风扬帆兜取珍珠贝。但这种装置有漂失和沉溺的危险,现在水上居民则两种方法并用。

    18-2-5 凡珠在蚌,如玉在璞。初不识其贵贱,剖取而识之。自五分至一寸五分径〔1〕者为大品。小平似覆釜,一边光彩微似镀金者,此名珰珠,其值一颗千金矣。古来“明月”、“夜光”即此便是。白昼晴明,檐下看有光一线闪烁不定。“夜光”乃其美号,非真有昏夜放光之珠也。次则走珠,置平底盘中,圆转无定歇,价亦与珰珠相仿。化者之身受含一粒,则不复朽坏,故帝王之家重价购此。次则滑珠,色光而形不甚圆。次则螺蚵珠,次官、雨珠,次税珠,次葱符珠。幼珠如粱粟,常珠如豌豆。琕而碎者曰玑。自夜光至于碎玑,譬均一人身,而王公至于氓隶也。

    【注释】

    〔1〕涂本作“经”,今改为“径”方通。

    【译文】

    珠在蚌中,如玉在璞石中一样。蚌刚采出时尚不知其有无价值,待剖破后才知道是否有珠。直径从五分至一寸五分的是大珠,还有一种珍珠略呈扁圆,像倒放的锅,一边光彩略像镀金的,叫珰珠,一颗价值千金。这就是古来所谓“明月珠”、“夜光珠”。这种珠白天晴天时在屋檐下可看到一线闪烁不定的光。“夜光珠”是其美称,并非真有夜间放光的珍珠。其次是走珠,放在平底盘中滚动不停,价亦与珰珠相仿。传说死人口中含一颗,则尸体不腐烂,故帝王之家要用重金购买它。再次还有滑珠,色光而形不甚圆,其次还有螺蚵珠、官珠、雨珠、税珠、葱符珠。小的珠如小米粒大,通常的珠如豌豆。破碎的次珠叫玑珠,从夜光珠直到碎玑珠,好比人从王公到奴隶一样,分为不少等级。

    18-2-6 凡珠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1〕,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召也我朝弘治中,一采得二万八千两,万历中一采止得三千两,不偿所费〔2〕。

    【注释】

    〔1〕珠徙珠还:或曰合浦珠还。《后汉书·孟尝传》载合浦产珠,因官吏滥采,使珠蚌外迁,后孟尝就任太守,革除弊政,外迁的珠蚌又返回合浦。

    〔2〕《明史》卷八二《食货志》载,明制广东珠池一般是数十年一采。弘治十二年(1499)岁歉、珠老,得最多,费银万余两获珠二万八千两。及万历年(1533——1618)又采,只得珠五千一百两。

    【译文】

    珍珠的产生有一定限度,如果采取过于频繁,珠的生长就会来不及供应。只有经过几十年不采,使蚌能安其身繁殖后代,才能更多地孕育出珠。所谓“珠徙珠还”之说,是不通情理的杜撰,并不是真有受清官感召,使迁移的珠又返还的事。本朝(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有一年采珠二万八千两,万历年间(1533——1619)有一年只采得三千两,得不偿失。

    18-3 宝

    18-3-1 凡宝石〔1〕皆出井中,西番诸域最盛。中国惟出云南金齿卫与丽江两处。凡宝石自大至小,皆有石床包其外,如玉之有璞〔2〕。金银必积土其上,蕴结乃成。而宝则不然,从井底直透上空,取日精月华之气而就,故生质有光明。如玉产峻湍,珠孕水底,其义一也。

    【注释】

    〔1〕宝石:凡硬度大、色泽美,不受大气及化学药品作用而变化的稀贵矿石,统称宝石。在地壳各部分都可形成。

    〔2〕璞:蕴藏有玉的石头。

    【译文】

    宝石都产于井下,中国西部新疆地区各地出产最多,中原只出于云南金齿卫(今保山)与丽江两处。宝石不论大小都有石床包在外面,如玉之有璞。金银都是聚集在地下经长期蕴结而成。而宝石则不然,从井底直透天空,取日精月华之气而形成,因此生来就发光。像玉产于湍流水中、珠孕于水底一样,道理是相同的。

    18-3-2 凡产宝之井,即极深无水,此乾坤派设机关。但其中宝气〔1〕如雾,氤氲井中,人久食其气多致死。故采宝之人或结十数为群,入井者得其半,而井上众人共得其半也。下井人以长绳系腰,腰带叉口袋两条,及泉近宝石,随手疾拾入袋宝井内不容蛇虫(图18-3)。腰带一巨铃,宝气逼不得过,则急摇其铃。井上人引絚提上。其人即无恙,然已昏矇(图18-4)。止与白滚汤入口解散,三日之内不得进食粮,然后调理平复。其袋内石大者如碗,中者如拳,小者如豆,总不晓其中何等色。付与琢工错解开,然后知其为何等色也。

    图18-3 下井采宝

    图18-4 宝气饱闷

    【注释】

    〔1〕宝气:指井下缺氧气体,人久吸后会窒息以致死。

    【译文】

    产宝石的井虽然极深,却没有水,这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但井中的宝气像雾那样弥漫其中,人久吸其气,多数会致死。故采宝者经常十几个人结伴取宝,入井者得一半宝石,井上众人得另一半。下井人以长绳系腰,腰上带两个口袋,下井得到宝石后就赶紧拾起装入袋中宝石井中不藏蛇、虫。腰间还悬一巨铃,当宝气逼得受不了时,急忙摇铃,由井上人用绳拉出来,即使没有危险,但已昏迷不醒。这时只能用白开水灌入口内解救,三日之内不得吃粮食,然后再调理恢复。袋内的宝石,大者如碗,中者如拳,小者如豆,总不能马上晓得里面是何等货色。需要交给琢工用锉刀锉开后,才知道是什么成色。

    18-3-3 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1〕、靺羯芽〔2〕、星汉砂〔3〕、琥珀〔4〕、木难〔5〕、酒黄〔6〕、喇子〔7〕。猫精黄而微带红。琥珀最贵者名瑿音依,此值黄金五倍价,红而微带黑。然昼见则黑,灯光下则红甚也。木难纯黄色,喇子纯红。前代何妄人,于松树注茯苓,又注琥珀〔8〕,可笑也。

    【注释】

    〔1〕猫精:猫精石,即金绿宝石Chysoberyl,黄绿色正交晶系,成分是铝酸铍BeAl?O?。

    〔2〕靺羯(mò hè)芽:靺羯石,章鸿钊(1878——1951)《石雅》(1921)卷二释为红玛瑙Cornelian,红色隐晶质,又名红玉髓,成分为二氧化硅SiO?。靺羯乃隋唐时东北地区女真族别名,其地产此石,故得此名。

    〔3〕星汉砂:不详何物,待考。本书两个英译本分别释为砂金石Aventurine及金宝石gold stone,钟本作蛋白石Opal。因作者将此石列为黄红色宝石,故不可能是蛋白石。

    〔4〕琥珀:地质时代松科植物树脂久埋地下后石化的产物。琥珀Amber为非晶质有机物,多产于煤层中,呈黄、红至褐等色,摩擦可生静电。

    〔5〕木难:又名莫难,绿宝石Beryl中之黄色者,六方晶系,成分为硅酸铍铝Al?BeSiO??或BeO·Al?O?·6SiO?。

    〔6〕酒黄:黄色透明的黄玉Topaz,正交晶系柱状结晶,天然氟硅酸铝,属硅氧矿物,成分为Al?SiO?F?。

    〔7〕喇子:红宝石Ruby,红色透明三方晶系的柱状结晶,成分是三氧化二铝Al?O?(含铬)。

    〔8〕查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四《木部·松》条引葛洪(248——363)《神仙传》云:“老松余气结为茯苓,千年松脂化为琥珀。”时珍对此半信半疑,于《纲目》卷三十七《琥珀》条曰:“松脂千年作茯苓,茯苓千年作琥珀,大抵皆是神异之说,未可深凭。”但卷三十四《松》条又云:“松脂则为[松]树之津液精华也,在土不腐,流脂日久变为琥珀。”时珍之论可谓远见卓识,不可斥为“可笑妄人”。然葛洪等云松脂变茯苓、茯苓变琥珀之说显然不妥。

    【译文】

    属于红、黄色种类的宝石叫猫精、靺羯芽、星汉砂、琥珀、木难、酒黄、喇子。猫精石黄色而微带红。琥珀最贵重的叫瑿音依,价钱比黄金贵五倍,红色而略微带黑,但白天看是黑色,灯光下看则甚红。木难为纯黄色,喇子是纯红色。前代不知有哪位妄人,在谈到松树时加注说可变成茯苓,又加注说可变成琥珀,这是可笑的。

    18-3-4 属青绿种类者,为瑟瑟珠〔1〕、珇绿〔2〕、鸦鹘石〔3〕、空青〔4〕之类空青既取内质,其膜升打为曾青。至玫瑰〔5〕一种,如黄豆、绿豆大者,则红、碧、青、黄数色皆具。宝石有玫瑰,如珠之有玑也。星汉砂以上,犹有煮海金丹〔6〕。此等皆西番产,其间气出,滇中井所无。时人伪造者,唯琥珀易假。高者煮化硫黄,低者以殷红汁料煮入牛羊明角,映照红赤隐然,今亦〔7〕最易辨认琥珀磨之有浆。至引草〔8〕,原惑人之说,凡物借人气能引拾轻芥也。自来《本草》〔9〕陋妄,删去勿使灾木。

    【注释】

    〔1〕瑟瑟珠:又称甸子,即蓝宝石Sapphire,蓝色的刚玉,三方晶系透明晶体矿物,成分为AI?O?。

    〔2〕珇绿:即祖母绿,纯绿宝石或绿柱石Emerald,六方晶系,含铬呈鲜绿色,有玻璃光泽,成分为Be?Al?[Si?O??]。

    〔3〕鸦鹘(gǔ)石:含钛的另一种蓝宝石Sapphire,成分与瑟瑟同。

    〔4〕空青:绿青,属孔雀石Malachite的一种宝石,绿色,成分为CuCO?·Cu (OH) ?。

    〔5〕涂本作“枚瑰”,今改为“玫瑰”。玫瑰:玫瑰石,像黄豆、绿豆大的各种颜色的次等宝石。

    〔6〕煮海金丹:比星汉砂高一等的黄红色宝石。

    〔7〕涂本作“易”,今改为“亦”。

    〔8〕指《本草纲目》卷三十七《木部·琥珀》条引陶弘景(432——536)称琥珀以手心摩热拾芥的是真品,时珍称琥珀拾芥乃草芥,即禾草。按琥珀摩擦后生静电确可吸拾草芥,非欺人之谈。

    〔9〕从上下文观之,此处《本草》即指《本草纲目》。作者多处受益于此书,但常将其正确见解误斥为妄说。

    【译文】

    属于青绿色种类的宝石,有瑟瑟珠、珇绿、鸦鹘石、空青等。空青取自矿石内核,外层打成粉末即为曾青。有一种玫瑰石,像黄豆、绿豆那样大,有红、绿、青、黄等几种颜色。宝石中有次等的玫瑰石,就像珍珠中有次等的玑珠那样。比星汉砂高一等的还有煮海金丹。这些都是西部新疆地区出产的,偶然也有随着井中宝气出现的,云南中部矿井没有这类宝石。现在有人伪造宝石,只有琥珀最易作假。高明的则煮化硫黄,低劣的以黑红色汁液煮透明的牛羊角胶,映照之下,隐约可见红色,但是现在也极易辨认出来琥珀研磨时有浆。至于讲琥珀能吸引小草,本为欺人之谈。凡物只有借人气才能吸引轻微草芥。《本草》从来就鄙陋虚妄,这些说法应当删去,以免糟蹋雕版木料。

    18-4 玉

    18-4-1 凡玉入中国,贵重用者尽出于阗〔1〕汉时西国名,后代或名别失八里〔2〕,或统服赤斤蒙古〔3〕,定名未详葱岭〔4〕。所谓蓝田,即葱岭出玉别地名,而后世误以为西安之蓝田〔5〕也。其岭水发源名阿耨山,至葱岭分界两河,一曰白玉河(图18-5),一曰绿玉河(图18-6)。后晋人高居诲作《于阗行程记》〔6〕,载有乌玉河〔7〕,此节则妄也。

    图18-5 白玉河

    图18-6 绿玉河

    【注释】

    〔1〕于阗:今新疆西南部的和田,汉、唐至宋、明称于阗,元代称斡端(K...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