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亲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亲士》是《墨子》一书的开篇,主旨在于论证统治者应该多亲近贤士,只有胸怀广阔、亲近和任用贤士,才能治理好国家,甚至成就霸业。在墨子看来,任用贤人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直言进谏,能够听得进去逆耳的忠言,只有这样才能广开言路,否则偏听偏信、受人蒙蔽,最终只会招致杀身亡国之祸。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意脉起伏不定,章节之间不够连贯,颇有难以理解之处。后世学者对此多有诟病,认为本篇如果不是文有缺失,就是后人连缀残章而成。至于文章所论主旨,则与《尚贤》篇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1.1 入国而不存其士[1],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2]。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3]。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注释】

    [1] 存:体恤,慰问。

    [2] 缓:怠慢。

    [3] 虑:谋划。

    【译文】

    主政一国而不去恤问国之贤士,就会导致亡国。发现贤能的人而不急于任用,就会逐渐怠慢国君。没有比任用贤人更急迫的事情了,没有士人就没有可以商讨国家大事的对象。怠慢贤者、轻视士人,而能够长保国家社稷,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

    1.2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1],桓公去国而霸诸侯[2],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3],而尚摄中国之贤君[4]。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5]。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释】

    [1] 文公:指晋文公重耳。他曾被迫逃亡国外十九年,后回国即位,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春秋霸主。正,长,为诸侯之长,指称霸天下。

    [2] 桓公:指齐桓公小白。他曾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后回国即位,重用管仲,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 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为吴国国君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胆,终于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丑:羞辱。

    [4] 摄:通“慑”,慑服,敬畏。中国:中原地区的国家。

    [5] 抑:压抑,遭遇困境。

    【译文】

    从前,晋文公出逃避难却最终成为诸侯之长,齐桓公逃离国家而最终称霸诸侯,越王勾践遭受吴王夫差的羞辱,却最终成为威慑中原各国的贤能之君。这三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而扬名于天下,都是因为他们的国家曾遭遇困境、个人曾蒙受奇耻大辱的缘故。最好是从不失败,其次是失败后仍能有所成就,这就叫善于用人。

    1.3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1],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2]。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3]。是故偪臣伤君[4],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5],上必有詻詻之下[6]。分议者延延[7],而支苟者詻詻[8],焉可以长生保国[9]。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10],远臣则唫[11],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12]。

    【注释】

    [1] 自难而易彼:自己承担困难的事情,而把容易的事情留给别人。与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的精神一致。

    [2] 从整句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墨子与孔子思想的相通之处,也能看到他与孟子的思想渊源:“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滕文公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3] 所恶:与上文“所欲”相对,指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4] 偪臣:权臣。

    [5] 弗:通“拂”,违背,这里指敢于诤谏的大臣。

    [6] 詻:同“谔”,直言争辩貌。

    [7] 分议者:指持不同意见并能做到不苟同的大臣。 延延:指长时间论辩。

    [8] 支苟:此处文字有误。支当作“交”,苟当作“敬”,通“儆”。交儆,即相互儆戒。

    [9] 焉:同“乃”。

    [10] 喑:同“瘖”,不能言。

    [11] 唫:同“噤”,闭口不言。

    [12] 归:通“馈”,赠送。

    【译文】

    我听说:“并非没有安适的居处,而是我的心不安定;并非没有足够的财富,而是我的心不知足。”所以,君子乐于承担困难的事情,而把容易做的事情留给别人;一般人却是自己做容易的事情,而把困难的事情留给别人。君子进则不会中途放弃自己的志向,退而详细考察失利的原因,即使混迹于寻常百姓之中,也终无怨恨之心,他们是有自信心的人。所以,勇于承担困难的人,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从没听说过拈轻怕重的人,能够避免他所厌恶的结果。所以,权臣会危及国君,奸佞小人会有害于官长。国君必须要有敢于诤谏的臣子,官上必须要有直言争辩的下属。持不同意见者敢于坚持到底,立场不同的人也敢于直言不讳。只有这样,君主才可以长养生民并保全国家。如果大臣都以爵位为重而不敢直言进谏,左右近臣就会缄默不语,远处的臣子也会闭口不言,百姓心生怨恨,身边又全是谄谀之人,好的建议被阻塞,国家就会陷入危局。桀纣不就是因为身边没有贤人辅佐而招致杀身之祸,最终失去天下了吗?所以说:与其赠送给国家宝物,不如推荐贤能之士。

    1.4 今有五锥,此其铦[1],铦者必先挫[2]。有五刀,此其错[3],错者必先靡[4]。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5],灵龟近灼,神蛇近暴[6]。是故比干之殪[7],其抗也;孟贲之杀[8],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9],其事也[10]。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注释】

    [1] 铦:锋利。

    [2] 挫:折断。

    [3] 错:磨。

    [4] 靡:销蚀。

    [5] 招木:指乔木。

    [6] 神蛇:传说中一种会兴云作雨的蛇,古人暴晒它以祈雨。暴:通“曝”,晒。

    [7] 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因屡次进谏被纣王剖心而死。殪:死。

    [8] 孟贲:战国时期卫国的勇士,一说齐国人。能力拔牛角,后为秦武王所杀。

    [9]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家,后因在楚国推行改革触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