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楚辞》与中国神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屈贾传赞》云:“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王逸《章句》云:“《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徬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旻昊,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据此则《天问》乃屈原书壁杂句,而死后由哀惜屈原之楚人为裒集[1]成篇者。王船山谓“统一篇而系之以‘曰’,则原所自撰成章可知。”(《楚辞通释》)其实即非原所自撰“成章”,又何尝不可以统一篇而系之以“曰”?我们知道当神话尚在民众间流行之时,先王之庙,以及公卿祠堂的墙壁上,绘些神话与传说的故事画,原自平常之至;屈原对于神话和传说,本有甚丰富的知识,而平日对于神话传说中之荒诞不合理的部分,亦早怀疑,则当穷愁无聊之日,对景感怀,发了许多问题,亦自情理中事。故王说尚可信。唯谓原书于壁,而后人裒集,则近穿凿。因为屈原的时代,书写的工具尚未精良,“书壁”似乎是很费事的。至谓《天问》乃屈原有意创作,中含他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乃因愤懑之余,语无伦次,则未免太臆断了。我们可认《天问》是屈原所作(因为包含如此多的神话材料,似乎非他不办),但只是他在闲暇时所写的杂感————对于神话传说中不合理质素之感想,和他的身世穷愁无关。

    《九章》:王逸谓“《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朱熹说“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朱说较王说为妥。《史记·屈贾传》中曾说“乃作《怀沙》之赋”,又《赞》中亦举《哀郢》;《怀沙》与《哀郢》乃《九章》中二篇,然太史公不言“九章”;又《汉书·扬雄传》云:“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亦不言“九章”。据此可知西汉末尚无《九章》之名,亦即可以反证“九章”一名乃后人所题。至《九章》各篇非一时之作,则从《九章》各篇的内容亦可考见。

    《远游》《卜居》《渔父》:这三篇恐怕都不是屈原作的。《远游》一篇,据王逸云是屈原之作;然篇中甚多已见于《离骚经》之句,又言及韩众,又多黄老之言,启人疑窦之处,不一而足。但是文章神韵极似屈原其他诸作,思想上亦差得不远,似又未可一笔抹煞。大概此篇即使是屈原之作,而已多后人妄增之文了。至于《卜居》《渔父》二篇,首句皆云“屈原既放”,明为他人之词,而风格又绝不类《离骚》《九章》,认为伪作,当无不洽。

    《招魂》《大招》:司马迁曾言及《招魂》,然王逸则谓“《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魂者,身之精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清林云铭以《招魂》为屈原自招,谓“古人以文滑稽,无所不可,且有生而自祭者,则原被放之后,愁苦无可宣泄,借题寄意,亦不慊其为自招也。……玩篇首自叙,篇末乱辞,皆不用‘君’字而用‘朕’字‘吾’字,断非出于他人口吻”。后蒋骥赞助林说,并举《招魂》乱辞中地名加以考据,与《哀郢》《怀沙》所叙经历之地参证;由是《招魂》乃屈原之作,更多一层保证。

    《大招》的作者,王逸既说是屈原,又说是景差;朱熹决为景差所作。林云铭断为屈原之作,谓“原自放逐以后,念念不忘怀王,冀其生还楚国,断无客死归葬,寂无一言之理。骨肉归于土,魂魄无不之;人臣以君为归,升屋履危,北面而号,自不能已。特谓之‘大’,所以别于自招,乃尊君之词也。”是林氏以为《大招》乃屈原所作,以招怀王之魂者。林说自嫌牵强,而属之景差,亦觉未安,故有西汉人伪作之说。按原始社会风俗,人死后以巫招魂,朱熹所谓“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下以覆尸,此礼所谓复;……盖犹冀其复生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是乃行死事。”这就是原始社会招魂的遗制。原始社会里招魂的巫在行使职务时,大概有一套刻板的话语,照例诵读一遍;《大招》或者就是此等巫词的写定本。林云铭以“大”为尊君之词,实为错误。“大”即“广”,盖后人见屈原有《招魂》,而又得古巫词的写本,以为乃“广”《招魂》之意,因名曰“大招”。至于《招魂》一篇,或者竟是屈原所作,唯篇中自“乃下招曰……”起至“乱曰”止,恐即为当时流行之巫词,而屈原依成例取以成篇。《招魂》中所含神话材料甚多,足以窥见中国神话中的世界观及对于上天幽冥的观念。

    《九辩》:按《离骚经》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又云“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天问》云:“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似乎《九辩》《九歌》是二种古乐。王船山云:“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据此,则宋玉依古体而制新词,以抒情叙怀,前人以为宋玉代屈原为辞,实有未妥。

    以上略述《楚辞》内容之最启纷争者。今再言《楚辞》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

    《楚辞》是一种新形式,是中国最早的文人文学,而以美丽缠绵梦幻为特点;《楚辞》出世之时,正为中国文化发展得最快、最复杂的时代。因此,《楚辞》自然而然地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划了一个新纪元。但除此而外,《楚辞》包含中国神话材料之多,也是使它对于后世发生重大影响之一原因。一民族的文学发展,大都经过两个阶段:最初是流传于口头的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以及中国的《诗经》,此时的作者都不是操觚[2]之士;其次乃为著于竹帛的文士文学,此时的作者大都为文人,《楚辞》即为中国最早的文人文学。可是初期的文士文学,亦必须以民间文学的神话与传说为源泉,然后这些文士文学有民众的基础,为民众所了解。《楚辞》恰亦适合这个条件。中国文人不但从《楚辞》知道了许多现已衰歇的神话传说,并且从《楚辞》学会了应用民间神话传说的方法,从《楚辞》间接得了许多题材,然后中国的文士文学乃得渐渐建设起来。所以《楚辞》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不但是它的新形式曾引起许多的模仿者,并且供给了许多材料与方法。就此点而言,《楚辞》也可算是中国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了。

    (《文学周报》第六卷第八期,1928年3月18日出版)

    * * *

    【注释】

    [1] 裒集:póují。裒,聚集,裒集指汇集而编辑;辑录。

    [2] 操觚:cāogū。觚,木简,操觚指写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