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宇宙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始人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便是天地开辟的神话,便是他们的原始的哲学,他们的宇宙观。不论任何发展阶段上的民族,一定有代表他们的宇宙观的开辟天地的神话。南非洲的布希曼族不知道耕种,也不知道火食,然而也有天地开辟的神话,说是一只大蚱蜢名叫Cagn的,创造了天地和万物。Cagn还有妻,名为Coti;他们怎样创造万物,布希曼也一定有其神话,但现在还没有人去采取来。他们又说人是蛇变的;有一天,Cagn以杖击蛇头,蛇就变成了人了。

    我们自然要说布希曼族的天地开辟神话太简陋可笑。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们的“宇宙观”。如前所说,我们现有的神话是北中南三部民族的神话的混合物,所以我们的片段的开辟神话也是混合品。始创天地的盘古的神话,本发生于南方,经过了中部文人的采用修改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神话;现存可信的材料为徐整《三五历记》的记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太平御览》七八所引)

    又同是徐整著的《五运历年纪》说: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马氏《绎史》所引)

    上面所引两条中,有一可注意之点,即第一条云云,大概是更近于南方民族的开辟神话的本来面目;然最后的一句“后乃有三皇”大概是徐整所加添的。至于第二条,大体也是根据了南方民族的神话,可是修改增饰之处一定更多;这不但是“四极五岳”一言已经流露了中部及北部民族之宇宙观,并且解释天地创造的过程也和第一条有矛盾。在第一条中,盘古是与天地同生的神,却和印度神话所说“最初,此世界惟有水,水以外无他物,水产出了一个金蛋,蛋又成一人,是为梵天,实为诸神之祖”,有些相仿佛。第二条,《五运历年纪》的记载,却是把盘古拟作未有天地时之一物,盘古死而后有大地,这便和北美洲的易洛魁族(Iroquois)所说有巨人旭卡尼普克[1]的四肢、骨、血,造成了宇宙万物,有些相像了。然而更和北欧神话相似。北欧神话说,最初,宇宙为混沌一团,无天,无地,无海,唯有神布利与冰巨人伊米尔;布利[2]有三子[3],曰奥丁(精神),威利(意志),菲(神圣);奥丁等杀死冰巨人伊米尔,将他的肉造成土地,血造成海,骨骼造成山,齿造成崖石,头发造成树木花草和一切菜蔬,骨骼造成天,脑子造成云。我以为这种巧合不是完全无意义的。《五运历年纪》的记载恰和北欧神话相似,而《三五历纪》所述又恰和印度神话相似,这也很可以暗示前者是渗入了若干北方民族的宇宙观了。

    天地创造以后又曾经过一度的破坏,在北欧神话中就有这故事。北欧神话说:到了Ragnarok(诸神黄昏)那一天,地狱中的恶狼逃了出来,吞食了日和月,看守地狱门的狞狗加姆也起反抗,毒龙尼德霍格已经啮断生命树之根,蟠绕地的大蛇猛激起最可怕的波浪,于是海姆达尔乃吹报警之角。神与魔的恶斗开始了。在魔的一边是死神赫尔,恶神洛基,火焰巨人苏尔特尔和一切霸巨人,天狼,地狱狞狗等。终于是神都死了。苏尔特尔的魔火烧了天空陆地和幽冥九界。一切恶神也都烧死,地上也成了一片焦黑。天地是复又毁灭了。然后经过了无量数年,苏尔(日神)的女儿继母志驱日车行天空,于是地上渐有生意,大火灾时仅存之一男一女(Lifthrasir与Lif)再传第二代人类,神亦由第二代重整天宫。这是北欧神话里的天地毁灭与再创造。中国神话的女娲补天,也与之相当。《淮南子·览冥训》说: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 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在这一段文字里,很显明的可以抽绎出天地曾经一度毁坏而由女娲再造的意义,很像北欧神话中的“诸神黄昏”。人类曾经受过洪水的灾难,所以各民族神话都有洪水的故事,北欧的Ragnarok也是属于此类的。中国女娲补天的神话中也说到“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可知这个神话的断片实是大洪水神话中的一部分。又因为“断鳌足以立四极”,想象天是一块青石板,有四根柱来撑住了的,所以又发生共工氏头触不周山的神话。《淮南子·天文训》说: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又是北部人民对于地形及现世界的并未十分美满所起的一种解答。在开辟神话中,这该是尾声了。从上述各节而观,显然见得盘古的创造天地神话与女娲的再造天地神话,中间是脱了榫的,也就可见《五运历年纪》云云大概是徐整因女娲氏补天的神话而私造的,或许不是徐整所造,也该是盘古神话流传到中部以后由民间所增的枝叶。但中国开辟神话之戴了南方的帽子而穿了北部的衣裳,却也是可以断言的了。

    关于女娲的故事,还有《风俗通》的一段话:

    俗说天地初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给,乃引绳 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贤知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 人也。

    (《太平御览》七八引《风俗通》)

    这是说“引绳 泥中”而成的人,仿佛是些粗制品,所以成了贫贱凡庸者。这不是原始人民应有的原始思想。从这“造人”的神话,也可以使我们想到原来中国北部民族一定也有他们自己的创造天地的神话,说不定就是那女娲氏做了最活跃的中坚分子。只要想到“补天,立四极,止淫水”这些再造天地的重要工作又都由女娲氏一人来承当,便觉得女娲也应该是北方民族的开辟神话的主人公了。可惜已经完全逸亡。

    原始人设想神是聚族而居的,又设想神们的住处是在极高的山上;所以境内最高的山便成了神话中神们的住处。希腊人对于奥林匹斯山的神秘的观念就是由此发生的。中国神话与之相当的,就是昆仑。《山海经》所说的昆仑,还不是怎样可乐的地方,显然带着北方人民的严肃的现实的色彩。《西山经》说: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注:天帝苑囿之时节也)。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毒也)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器服也)。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火,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

    《海内西经》(如上文第二章所讨论,《海内西经》是战国前的作品)里的昆仑是比较的神贵典丽些了,然而也还不见得怎样出奇得迷人。《海内西经》说的是: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盾。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未详),一曰挺木牙交(此一曰是刘歆校定时所举异文)。开明东有巫彭,巫咸,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皆神医)。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开明南有树与六首蛟,蝮蛇。

    再看产生时代更后些的《大荒西经》说: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总而言之,在《山海经》中,虽然说昆仑是帝之下都,有神陆吾,又有若干奇树,有开明兽,又有许多猛兽怪鸟,并不是缥缈仙乡的样子。大概中国神话里的昆仑的最初观念,不过如此,正好代表了北方民族的严肃的现实的气味。可是这同样的昆仑一到了中部民族的口里,便加上了许多美丽梦幻的色彩。《楚辞》已经把昆仑美化了。《离骚》说:

    夕余至乎县圃。(王逸注谓悬圃神山,在昆仑之上。)昆仑悬圃,其居安然?

    (《天问》)

    这是在昆仑之上,又加了一个悬圃了。虽然《山海经》也有“槐江之山,上多琅玕金玉,其阳多丹栗,阴多金银,实惟帝之平圃(即县圃),南望昆仑”。但是并未说昆仑之上有悬圃。《离骚》又说: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九章·涉江》)

    这里的白水、阆风,据《淮南子》则“白水出昆仑之山,饮之不死”,王逸谓“阆风山名,在昆仑之上”。而最可注意的是《山海经》所说的“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的神陆吾,食人的怪兽土蝼,毒鸟钦原,“身大类虎而九首”的开明兽,全都没有了,反是“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再看那大概是战国时人伪作的《穆天子传》:

    春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食,先王之所谓县圃。

    《淮南子》的昆仑更其是可羡的仙乡:

    昆仑墟中有增城九重,上有木禾。珠树,玉树,琔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