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周初至周之中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节 概论

    周之始祖后稷,为中国研究农学之鼻祖。其裔孙太王居豳,虽陶复陶穴,不脱戎狄之俗。然能复修旧业,注重农务,观《诗·豳风》所咏,可以知矣。故周公常以此示成王,使知稼穑之艰难。而周代人民之职业,大抵以农为本位。太王之迁岐也,渐革陋俗。至于文王,教化大行,国中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虞、芮(二国名)由此质成。且南方旧为苗族之根据地,古称难化,虽经神禹削平而驱逐之,究为王化所不及,乃因被文王之化,遂尔风清俗美。今观《诗·周南》、《召南》所咏,如《桃夭篇》之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江汉篇》之前日游女,不可复求;《行露篇》之女子守礼,不能无家强取;《摽梅篇》之女子贞信,惧见辱于强暴;《野有死麇篇》之女子贞洁,不为强暴所污:可见前日淫乱之俗已革,而强掳人女为妻之恶俗,亦将不禁而自绝也。又以文王后妃之不妒,而小星江汜,嫡妾无猜,芣苢之和平,蘩之肃穆,皆征刑于之效,加以周召之制礼宣化,成康之重熙累洽,于是社会之进化,遂有一飞冲天之概。

    一切风俗制度,即当文明之世,亦必略最存初之制,以示不忘古。如古时未有衣裳,人但知蔽前而不蔽后。其后既有衣裳,而仍为芾以象之。《诗》所谓赤芾在股,是也。古时未有宫室,至黄帝为合宫,覆以茅茨。其后明堂之制特隆,而仍略缀以茅。左氏所谓清庙茅屋,是也。古时未有酒醴,而祭用水。其后酒醴既丰,而祭仍用水。《礼·郊特牲》所谓元酒明水贵五味之本,是也。古时未有火化,茹毛饮血。其后既熟食,而祭仍不废毛血。《礼·礼运》所谓荐其毛血,是也。古时狩猎为生而饮其血,故盟誓皆歃血,器成亦涂以血。其后虽不茹血,而器成及盟誓仍用之。《周官》所谓衅宝器,《左传》所谓歃血,是也。是亦崇古思想之一班矣。

    第二节 饮食

    常食用谷类、蔬菜等物,多烝而食,蔬菜多用羹,又食肉之风亦盛行,鱼鸟牛豚羊称五鼎之食,当时人民最嗜好焉。又马鹿熊狼之类,亦多捕而食之。其制作配合之法,观《礼·内则》一篇,可得大概矣。饮物有酒醴浆湆等,酒系夏后时仪狄之发明,周时有杜康者,更改良其制造法,大流行于世间,为燕飨之必须品,朝廷设酒正掌之。醴者,甘酒也。浆湆为食物之附属品。此外犹有种种饮料,而茶其最著者也。茶发明于殷周时,周人用之者多。齐晏婴甚爱赏之。(《尔雅·释木》:槚,苦茶。郭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以为饮。唐皮日休《茶经序》以苦荼为茶,《野客丛书》说亦同。)又夏月用冰。《诗》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即冰室。《周礼》有凌人掌冰正,是也。

    第三节 衣服

    衣正色,裳间色。(《玉藻》)普通之冠用弁。(《诗》:突而弁兮。)大夫士则冠元端。诸侯斋时,用元冠丹组缨。大夫士斋时,元冠綦组缨。大夫士夕服深衣。士不衣织,不衣狐白。无君者(大夫士去位)不贰采,裘用狐麛羔等兽皮为之。童子不裘不帛,其衣缁布,以锦缘之,带亦锦为之。(《玉藻》)有衿缨(用双发结之)、容臭(香物也)、槃(小囊也)等之饰。妇人之命服,除世妇外,皆从男子。其常服亦用绉布锦,其首饰有笄髢、玉瑱、象揥等。凡男女之衣服,多用袭衣。(郑注《内则》:袭,重衣也。)

    第四节 阶级制度

    凡一种族征服他种族之人民,必加其所征服者以不同等之号,甚则以奴隶待之。如《尧典》分百姓黎民为二。百姓,贵族也。(《国语》:王公之子弟由天子赐姓以监其官者,是谓百姓。)黎民,即苗民。黎,黑色也,犹言黑人。以其为汉族所征服,故以种色区之为贱族也。周人之称殷民为迷民、仇民、顽民,亦略有此意,是征服之民一级也。(印度分人为四种,最上者称婆罗门,其次为刹利,其次为毗舍,最下者为首头陀。不许互通婚。欧人大率分僧侣、贵族、公民、奴隶四种。)奴隶起原,一由罪人,二由鬻身。罪人之为奴隶,又分二种:有犯重辟而籍其家族为奴者(《周礼·秋官》:为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春藁),有无钱赎罪,而为奴以赎罪者。(《周礼》:质人掌民人之质剂。)至鬻身为奴,实因生计窘迫,而其主人率视之为赀产。《曲礼》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宰,即家臣。而宰字本义,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之称,从宀从辛。辛,罪也。见《说文》(《三国志》注引《魏略》:匈奴名奴婢曰赀),可证是奴隶,又一级也。《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制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王族有罪不即市。而庶人祭不得立庙,不得行冠礼,葬不为雨止,贵贱之分甚严。是庶人又一级也。周时封建世禄之制备,诸侯之臣下,皆为世官。故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士以外农工商,皆庶人也。然亦设特别之例,凡聪颖异常者,可由农工商之资格而升为士。农工商中,农居多数,农之秀者为士。观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篇》,有农斯有士之言而益信。

    第五节 家族主义

    中国为宗法社会,故家族政治自古已严,至周尤甚。盖儒家最注心力于此,正父子兄弟之道,明长幼贵贱之序,严男女之别。一家之内,子必从父,妇必从夫,弟必从兄。虽有极重大极紧要之事件,不能破范围而违其节制,否则加以犯分之恶名,定以不孝不恭不顺之大罪。又男女至七岁以上者不得共席,一切物品不可交相授受。

    第六节 名姓氏族之辨

    夏禹之世,有名有姓而无字与谥,亦无氏,贵贱皆呼其名不相讳。至周时,呼字之俗起,丈夫二十冠而命字,无称名者,惟于臣子及幼贱者名之。谥法亦自周始,人死则诔其行以立谥,而讳生时名。有物与死者同名,臣子必易其物名。如晋僖侯名司徒,便废司徒为中军;宋武公名司空,便废司空为司城;鲁申谓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是也。姓者,生也,所以明世系而别种族也。氏者,犹家,所以表家门也。故一姓分为数十百氏。姓之起在太古,据古史,五帝皆有姓。唐虞时种族甚多,有百姓之称。及周兴,姬姓繁衍于华夏,异姓渐绌,然犹有二十余姓。周衰,姜、芈、妫、嬴踵兴,与诸姓相轧,而他姓愈微。氏始于以地名冠名,自周以前亦有之,然非人人必用之。周时王子王孙、公卿诸侯,大抵以国邑为氏,后裔虽亡,其地亦袭称之。诸侯子孙称公子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族,世臣率以邑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族者,氏之支别也,通谓之氏。男子冠名以氏而不称姓。姓者,妇人所称也,故其字多从女,如姬姜之属。及战国时,妇人亦不称姓,而姓之用废,自是以氏族作姓,姓与氏无有异义矣。(以邑为氏,如晋韩氏、赵氏、魏氏之类。以官为氏,如晋士氏及中行氏之类。以字为氏,如郑子国之后以国为氏,子驷之后以驷为氏。)

    第七节 冠婚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表其有成人之资格也。冠礼为礼之始,不可不恭敬行之。故先卜日之吉凶,而请人举行加冠式。至期,冠者之父著礼服,迎加冠之人,而使加其冠于子,又命冠者之字。成人后自称以名,称人以字。加冠式既终,有谒亲属之长者,及乡大夫乡先生等之礼。婚礼必有媒氏以交通二家,依彼介绍而举行其礼节者也。其举行之次第如下:凡娶女先由夫家托贽物于媒氏,纳于女之父,谓之纳采。女父既承诺,则问女之名,谓之问名。媒氏归于夫家而卜其吉凶。若吉,则更遣使告之于女父,谓之纳吉。纳吉之式既终,则纳元十端,兽皮(即太古时之俪皮)二枚于女父,为纳婚之约信,谓之纳征。由是自夫家请求婚礼之期日,谓之请期。至期为婿者著礼服,乘黑车,往女家亲迎其妇,谓之亲迎。其时嫡妾之分甚严,王之嫡妻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内子,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皆与其夫齐位,群妾莫敢与为匹。

    周更夏、商之制,称女以姓。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嫁娶不能太早,且不可施于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恐其同也。此其理由,暗与今日生理学家忌早婚及血属结婚之理相符合。(东西统计家言,愈文明之国,其民之结婚愈迟,野蛮国反是。故印度人十五而生子者,率以为常。欧人二十而结婚者甚少,且结婚太早,男女身体、神经未发达,生子必痿弱。且早婚不但害于传种,而亦害于教育,以其身无为人父母之资格,必不能任家庭之教育也。)汉王吉所谓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汉书》本传),史伯所谓气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叔詹所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春秋》僖十二年传),是也。且中国之始立国也,群后列据四方,不相混和。王者虽能以德与力尽服九州,然异姓之于王家,既非宗藩之亲附者可比,究难泯其竞争,而求其协和,故利用嫁娶以联合异姓,在当时为切要之事,从此因仍成俗,遂为不易之法。

    第八节 乡饮酒养老

    乡饮酒之礼,集一乡之人而开宴会,今所谓乡党亲睦会、恳亲会者,是其遗意也。其主义重相亲睦,相尊敬,明长幼之序,习宾主之礼。其集会之时,有三年一度者,乡学生卒业而出仕,时乡大夫为主人,乡之父老为宾客,其中最老而知礼节者为上宾,余为众宾。又有一年二度者,州长习射而为饮也。一年一度者,党正于习射时开会也。又乡大夫常会其乡之贤能而开筵宴,凡宴时,乐人奏歌诗以发扬其志气,盖一地方自治之现象也。养老自五十岁者始,五十岁以上,每增十岁者,用最殷勤之礼,养之于大学或小学,然非终身恩给。一年中七次招集之,使学士亲目击之,谋风教之陶冶,与乡饮同为良法。

    第九节 丧葬

    丧葬之礼节,皆整顿于周,由贵贱亲疏,而有种种差别,其用情之厚,世界所未见也。周公立制,节目详备,哭泣擗踊皆有法。人死则必先复。复者,招魂之礼也。又有沐浴、饭含、小敛、大敛之礼。凡居父母君师之丧,上自天子,下至庶人,无贵贱上下之别,皆以三年为定例。父母之丧曰制丧,君之丧曰方丧,师之丧曰心丧。今由亲疏论其差异,父母之丧,著斩衰之服二十五月,谓之三年之丧。其次祖父母、伯叔父母、昆弟之丧,著齐衰之服十三月,谓之期丧。又次为从父昆弟之丧,著大功之服九月。又次为再从昆弟、外祖父母之丧,著小功之服五月。又次为三从昆弟之丧,著缌麻之服三月。王崩,群臣诸侯皆居丧三年,嗣王不亲政,谓之谅暗。百官皆听于冢宰,诸侯薨亦如之。葬式之差别,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殡,五月葬;大夫士三日殡,三月或逾月葬。而天子葬同轨毕至,诸侯葬同盟至,大夫士葬同位至,庶人葬族党相会。棺椁衣衾,自天子至于庶人,务尽其美。棺厚五寸,椁称之。而其作法,天子四重,诸侯三重,皆用松;大夫二重,用柏;庶人一重,用杂木。葬之时有挽歌,见于《檀弓》、《春秋》、《庄子》、《列子》等书。(《檀弓》:季武子之丧,曾点倚其门而歌。《春秋》:哀公会吴子伐齐。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示必死也。《庄子》:绋讴所生,必于斥苦。司马彪注:绋读曰拂,引柩索。讴,挽歌。斥,疏缓。苦,急促。言引绋讴者,为人用力也。《列子·仲尼篇》: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曾引《春秋》、《庄子》二事,以辨挽歌之非始于田横之客。)

    第十节 祭祀

    国之大事,祀居其一。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