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起一块地,用宽的、平的、高的城围住,内有廓,可住人,有屋有街道。

    三、井田制度破坏后的“履亩而税”

    《左传·宣公十五年》云:“初税亩。”

    井田制度破坏后,改为赋税制度,此与经济政策有关。但二者非一,赋税为国家之财政问题,经济政策为国家政治上之理论问题,此又关联到土地制度。

    《谷梁传》云:“古者什一,藉而不税。……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⑥

    古代的井田制度是将一整块土地划成900亩,中间的100亩为公田,其余800亩为私田。如果私田的收成不佳,则责备吏;如公田收成不好,则责备民。因公田是由八家私田佃户所种,公田收成不好,故要由种私田者负责。“初税亩”者,即将井田制破坏,取消了公田,全部向私田收取十分之一的税。

    《礼记·王制》云:“古者公田,藉而不税。”汉代初年距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尚不远,可见改为“履亩而税”的事,虽无确切证明,但是人人都知道。

    一块井田约900亩地,由八家共配一井,公田居一,900亩地分成八家,由政府配给人民,叫做“受田”和“授田”。20岁时赐给他,60岁时由政府收回,如18岁便能种田的话,政府另给一块,叫“余夫”。后来有人说,井田制是后来的人托古改制而伪造的。但这个说法有问题,因井田制并非单是记载在一本书内,而是很多古籍中均有记载。《诗经》中亦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⑦,可见在《诗经》中已有“公田”与“私田”之称。

    《左传》中说:“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⑧“初税亩”者,意即开始要抽取田的赋税,“藉”者,助也,借也。由八家共同种公地,可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之句。

    “吏”是教八家种田之人,教的是历法,正如管宗庙的人要懂天文、节气,用来告知种田之人,至今仍称为“时令”。“令”者,即政府派人告诉农民何时该下种,何时该做什么以及如何种田等等。民众不得不接受贵族之令,因贵族懂天文历法。私田收成不好,责备官员,公田不好则责备人民,因帮助种公田,故不收赋税了。所以后来要改变为“初税亩”者,可能因人民只是种私田,而忘记了公田。因为人是先私后公的,除非是圣人。因此后来去公田而履亩,抽十分之一的田赋,因此公田没有了。

    由于井田制度破坏而改成“履亩而税”后,以后就大变了。

    封建时代土地的所有权是贵族的,有所谓私田、公田,后来多请一家来种,去掉公田,收十取一之税。由于政府懒于调查,因此取消授受田之方法,只顾抽税,并且人心贪多,扩大田界,多种了20亩,只要多抽税便可。因此阡陌没有了,种到原来的田界以外去了,这叫做“认田不认人”。因此政府只看重赋税制度,而不重视经济政策,甚至于人民可多种,可兼并别人的,也可买卖田地,因此造成贫富不均。但中国向来无农奴。

    据《史记》记载,商君相秦,“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⑨,因而废除了井田。又据朱子《开阡陌辨》一文所说,所谓“阡陌”是田间之道,即朱子说“开阡陌”是破坏划削之意,并非创置建立。

    从前是井田,授田100亩而受田,且要还田,并替公家种100亩,但现在不需要了,只需要缴租。

    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这样一来,变成是种田人自己的田了,只抽赋税,是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变成“耕者有其田”。这与“莫非王土”“莫非王田”不同,即是土地所有权转移了,由公田而变为私田,由属于政府的而变为耕者所有。这变更转移非政府的成文法,而是不成文的习惯。这些田在民间亦可买卖,政府不管,因此自战国时起有了兼并,但战国以前的土地是国家所有,不能兼并。

    战国时蔡泽在其著作中讲及商鞅说,商君为孝公“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⑩。“决裂”即撕破,朱子见了蔡泽之言而说破坏,这是说阡陌打通了,朱子根据蔡泽之言而说破坏划削,遂成定论。

    总之,是有宽的、高的阡陌,阡陌内则必是井田无疑。

    《周礼》说商鞅帮秦国人“开阡陌”是说错了,商鞅只是将东方人的办法搬去西方使用,其实东方早用此法。太史公亦并非说商鞅为首创“开阡陌”者,故商君为孝公“决裂阡陌”并非首创,但帮助秦人“开阡陌”而已。

    但是,阡陌至汉时仍存在,如匡衡得政府所封之地叫“陌”,原有规定的界线,但多划了属平陵君的400亩地给他。可见阡陌是很阔的大路,且到汉代尚有存留,即是说,到汉代时尚有阡陌的遗迹。

    但朱子疏忽了一点,只讲太史公的“开阡陌”,却并未讲及“开阡陌封疆”之“封疆”(按钱穆先生对“封疆”两字有要论)。《周礼》云“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四封之内“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此处《周礼》所说之“都”是指城内,“鄙”是指乡下。“封沟”之“封”字是名词,而此处将“封沟”二字全作动词用,即挖掘之义。又,“封树”二字亦是名词作动词用。

    又《周礼》云,邻、里、鄼、鄙、县、遂“皆有地域沟树之”?,“沟树”即将挖起之土变成“封”,再种以树。又云“以强予任甿”?,此句意即将疆送给流氓,“甿”即农夫而成流氓者也。

    封疆太高的即成长城,秦始皇时将长城拆掉,只留下北方的一部分,将以前四国(即魏、秦、赵、燕)所建相连而成一长城。

    井田是一种王者之政,与西方之农奴有所不同。此时井田制已成为“耕者有其田”,再而便造成兼并。

    ① 《礼记·大传》。

    ② 《仪礼·丧服》。

    ③ 《左传·哀公四年》。

    ④ 《诗·大雅·崧高》。

    ⑤ 《汉书·晁错传》。

    ⑥ 《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⑦ 《诗·小雅·大田》。

    ⑧ 《左传·宣公十五年》。

    ⑨ 《史记·商君列传》。

    ⑩ 《史记·蔡泽列传》。

    ? 《周礼·地官司徒》。

    ? 同上。

    ? 同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