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彰化县志卷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兵防志

    兵制沿革营制陆路兵制水师兵制军官列传(殉难附)屯政

    兵可百年而不用,不可一日不备。台虽海外,岂与中土异哉?特内地设营置兵,皆募土着之人,以充行伍。台之水陆步骑,则自内地各营调拨而来,三年换班,及瓜而代,犹古戍边之例。惟屯兵则募各社番丁为之,设屯弁以管辖,实仿四川屯练之法焉。彰化居全台之中,最为扼要之所,相其险易,度其机宜,设水陆汛防,以控制之。诘奸除暴,洵足弭乱于未萌也。爰着其详,将使后之考武卫者,有所征信焉。兵防志。

    兵制沿革

    营制

    陆路兵制

    水师兵制

    军官

    列传(殉难附)

    屯政

    兵制沿革

    内地设营置兵,其兵皆招募土着之人,言语既同,险要亦熟,故一兵可收一兵之用。台湾之兵,则皆由内地水陆各营调拨而来,除漳、泉二郡兵外,如福、兴、延、建、汀、邵之兵,乡谈各别,道路不知,驻台三年,换班更代,即戍边之例也。彰化未设治之先,原属诸罗。但于诸罗参将营内,拨千总一员,驻防半线,嗣以守备驻劄半线。诸罗令周钟瑄修志时,即洞悉机宜,议北路地方辽阔,宜增设营汛以控制之。迨雍正元年,增设彰化县治,乃设副将驻劄彰化,南驭诸罗,北控淡水;诚以彰化为中权扼要之区焉。台湾水师,向设副将驻安平,而彰化各港,但以千、把总分防。至乾隆五十三年,始分安平水师左营游击一员,移驻鹿港。以大将军福公平台之师,多从鹿港登岸也。自是而水陆营汛布置,皆得其宜矣。若通台骑兵之设,亦自福公始。当公平林逆时,率用马巴图鲁队当先,冲锋陷阵,所向无前;而善后事宜,乃请各营增设马兵,及仿四川屯练之法,请将通台归化熟悉,收为屯兵。法制之周详,洵足资弹压而弭乱萌也。

    按道光十四年,以彰化营马五十疋,裁汰二十四匹,现实在额设营马三十匹。又以台湾向有招募本地兵丁,现彰化增设招募兵丁一百六十一名。

    营制

    军营驻邑治之内者,曰:北路协镇营,统驭彰、嘉、淡三属之兵也。曰:北路协镇中营,专为邑治而设也。曰:水师左营,分防鹿港各海口,而受辖于安平协镇也。

    汛塘

    设弁带兵者曰汛,如猫雾拺汛之类。仅安兵丁者曰塘,如赤涂崎塘之类。置兵宿守者曰堆,如各堆房是也。

    军官

    旧制:台湾自总镇至都、守,皆于三年俸满,即行更调。乾隆五十一年,此例停止。令总兵官历俸三年,奏请陛见。副将、参、游、都、守俱俟历俸五年之后,方准陞补内地;惟千、把总末弁,仍从旧规,三年调回内地。戍兵换班者,即令统率。

    陆路兵制

    北路协镇,原设参将驻诸罗(今改嘉义)。雍正十一年,改设副将,驻劄彰化县治,其兵原止一营。至是增设,分为中左右三营:以中营驻彰化,左营驻诸罗,右营驻竹堑,三营官兵,统归北协镇副将管辖。嗣后弁兵,皆有增设。今就北中营现设实额,备纪于后,而左营、右营官兵,另详嘉义、淡水两志,兹不具载。北陆路中营,驻劄彰化县治。雍正十一年,原设副将一员,中军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六员,额外外委四员。乾隆五十三年,增设外委三员,额外外委一员。中营兵丁共一千二百二十四名。内分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五百二十一名,步守兵六百五十三名。驻防城内者,六百零五名,分防各汛塘者,六百一十九名。营马五十匹,乾隆五十三年增设。道光十四年裁汰营马二十疋,增设招募本地兵丁六十一名。北陆路协镇中营兵丁:一千二百二十四名。

    按雍正十一年,原设驻劄县治及分防各汛、塘兵数,各有增减不同。今就现在额设计之:以六百零五名驻扎彰化城内,以八十五名分防猫雾拺汛,以八十五名分防燕雾汛,以五名分防二林塘,以八十九名分防南北投汛,以十名分防内木栅汛,以四十五名分防寓鳌、沙辘、大肚等塘,以四十名分防八卦山汛,以六十名分防许厝埔汛,以五十名分防大里杙汛,以五十名分防崁顶汛,以三十名分防四张犁汛,以四十名分防葫芦墩汛,以三十名分防触口汛,合共额兵一千二百二十四名。

    汛塘(衙署兵房附)

    彰化县城内汛:城垣一座,计九百四十八丈。东西南北四城门敌楼四座,四城门堆房一座,各三间,共一十二间。副将衙署一所,中军都司衙署一所,军装库局一座三间,火药库局一座三间,看守库局上宿兵房二间,营盘堆房三间,营盘内兵房,共一百四十九间。安设副将一员、中军都司一员、千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外三员,马、步、战、守兵共六百名。南门外教场一所,底塘一间,安兵五名。

    八卦山汛(兵房二十二间)驻防:外委一员,战守兵四十名。

    猫雾拺汛(兵房二十二间):千总一员(驻大墩),外委一员,战守兵八十五名。

    外四汛(带管三塘,兵房共一十六间):把总一员(驻寓鳌头),额外一员(驻大肚塘),战守兵四十五名。内分:大肚塘(兵房五间,战守兵一十五名),沙辘塘(兵房三间,战守兵五名)、寓鳌头塘(兵房八间,战守兵二十五名)。各塘防兵统归该汛拨守。

    燕雾汛(带管七塘,兵房共二十八间):把总一员(驻员林街),外委一员(驻二林塘),战守兵共九十名。内分:赤涂崎塘(兵房三间,战守兵五名),枋桥头塘(兵房三间,战守兵五名),大武郡塘(兵房三间,战守兵五名),东螺塘(兵房三间,战守兵五名),溪口塘(兵房三间,战守兵五名),三林塘(兵房三间,战守兵一十五名),燕雾塘(兵房十间,战守兵五十名)。各塘防兵,统归该汛拨守。

    许厝埔汛(兵房一十二间):把总一员,战守兵六十名。

    南北投汛(兵房二十五间):把总一员,战守兵八十九名。

    内木栅汛(兵房三间,此汛归南北投汛拨守):外委一员,战守兵一十名。

    大里杙汛(兵房一十三间):外委一员,战守兵五十名。

    崁顶汛(兵房一十二间):外委一员,战守兵五十名。

    触口汛(兵房一十一间):额外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葫芦墩汛(兵房一十一间):外委一员,战守兵四十名。

    四张犁汛(兵房九间):外委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以上各汛塘,俱建烟墩三座,望楼一所,牌坊一座,旗杆一杆。

    北路中营军火

    行营炮十一尊,母子炮十五尊,劈山炮二位,荡寇炮二位,鉎熕炮七位,大小铁炮子一百八十七个,母子炮铁子一百八十个,大小窝蜂子二百七十筋,大小铁子七千五百筋。备贮三年火药,七千二百零三筋十四两九钱八分;备贮三年铅子,二千八百七十四筋十三两五钱八分(所有给兵操演,次年赴司领回制炼补款)。弓箭二百六十三副,鸟枪七百六十二杆,藤牌一百五十九面,牌刀各具。又藤牌五十面,双手带刀五十把,腰刀一千零八十七口,战箭九千四百五十枝,斧、锹、镰、钁各三十把,钺锣锅三十口。

    北中营额支俸薪养廉粮饷草干银米各款

    副将一员,年支俸薪养廉草干等银:一千三百二十一两四钱五分七厘六毫。都司一员,年支俸薪养廉草干等银:四百四十九两三钱九分三厘六毫。千总二员,每员年支俸薪养廉草干等银:一百九十二两,共银三百八十四两。把总四员,每员年支俸薪养廉草干等银:一百五十两,共银六百两。外委千把总九员,每员除月领战粮正饷外,年领养廉银:一十八两,共银一百六十二两。额外外委五员,例领步战兵粮饷。马战兵五十名,每名年领饷银:二十四两,共银一千二百两;年领兵米:三石六斗,共米一百八十石。步战兵五百三十五名,每名年领饷银一十八两,共银九千六百三十两(外委额外均在内);年领兵米,三石六斗,共米一千九百二十六石。守兵六百五十三名,每名年领饷银一十二两,共银七千八百三十六两;年领兵米,三石六斗,共米二千三百五十石八斗。配兵骑操马五十匹,每匹年食草干银,一十二两,共银六百两。

    以上官兵马匹,年共需俸薪养廉饷草干银:二万二千一百八十二两八钱五分一厘二毫;年共需兵米:四千四百五十六石八斗。

    按道光十四年,裁汰马二十匹,每匹年食草干银一十二两,计共减草干银二百四十两。

    戍兵赡眷银米

    雍正二年,奉上谕:拨赴台、澎戍守兵丁粮饷,在台支给。伊等所留家口,若无力养赡,必致分心苦累。每月着户给米一斗,以资养赡。雍正七年,奉上谕:戍台兵丁,其父母妻子,留在内地,前已加恩,每名给与米粮。今沛特恩,每年赏银四万两,为内地养赡家口之用。着总督等,均匀分派,按月给发,以示恤兵赏劳至意(每月户给赡眷米一斗,又赡眷银二钱八分零)。

    恤赏银两

    雍正八年,台湾镇王郡奏准:恩给营中恤赏银两,台、澎二处,领到本银,概就台郡购置田园、糖廍、鱼塭等业,遴员经理,征收租税,赏给兵丁有病、革退弁兵、拾骸扶榇等费。兵丁娶妻,并子女婚嫁,各赏银三两。兵丁父母本身及妻亡故,各赏银四两。员弁亡故,扶柩回籍,照依每员名下支食养廉名粮计算,每名赏银四两,如系十名,赏银四十两。依此推算。故兵遗骸,班满队目拾运回籍安葬,分上中下游,给赏运费:上游赏银三两,中游赏银一两五钱,下游赏银一两。如同标并起,上中下游,拾运三名以上者,各减银三钱。一、台湾病兵辞退,革伍回籍,照站给赏盘费。每站贴银四分。

    戍兵盘费

    乾隆五年奉上谕:着总督将闽省生息银两,查算余剩之数,每年计共若干,即于此项内,分别班兵路途远近,给赏往来盘费,永禁营中帮贴之弊。上游每名给盘费银一两五钱,下游每名给盘费银一两。

    戍兵加赏饷银

    乾隆五十三年奉旨:以林爽文案内,所有抄没田园家产,递年租息,给加台、澎戍兵粮饷。于是每人每月,加赏银四钱,岁为例。过闺之月不加。中营马步兵丁,一千二百二十九名,年领加赏银五千八百九十九两二钱。

    右陆路县南,距虎尾溪五十余里,东南西南设汛俱三。县北距大甲溪四十余里,东北西北设汛俱二。其设塘安兵,皆附各汛统辖,星罗碁布,可谓布置得宜矣。然今昔之时势不同,则汛塘之迁徙靡定,匪可胶柱而鼓瑟也。如乾隆丙午,林爽文之乱,自陷大墩始。大墩居猫雾拺之中,昔尝以都司驻劄于此。其后都司随标县治,改用千总驻防,所以重首祸,扼中权也。柳树湳昔为隘口,凶番尝杀居民,不得不设汛防之。故初用把总,继改外委,今并裁去;而移把总外委于他处。以向时之险隘已为今日之村庄,毋庸分兵守之,徒滋纷扰也。

    夫汛塘之移徙,大抵因时以制宜。而山川之险阻,其有关于守土,为筹议所未及者,不可不思患而豫防之。若林杞埔,地迫内山,林深蒨密,谿榖回环,藏垢纳污,吏不能问。今且闤闠嚣尘,人烟错杂,沙连仓之储积,即在其间,保无宵小之窥伺乎?虽触口一汛,亦有弁兵,而寥寥无几,力岂足恃?在太平之时,无烦过虑。倘一旦地方有事,仓庾尚盈,我守之可以赡兵糈;贼据之,即以斋盗粮。至是而筹保固之法,晚矣。纵警报一至,援兵立驰,而道路险远,鞭长莫及,不其难哉。窃思此地,宜设一汛防,以千把总,增兵数十名,庶仓廒可保;而水沙连一带,入山总路,亦以扼其要而遏其冲也。昔大将军福公进剿林逆,尝驻兵东埔蜡,由南北投而直捣贼巢,及铲平大里杙,爽文遁入生番界内,福公又令大将札林杞埔以严兵守之,盖截其出路也。今于林杞埔增设一汛,与南北投互为犄角之势,不有裨乎?

    至集集埔,路通水埔二社,沃衍膏腴,良田万顷,洵内山一大聚落也。该处山径崎岖,阻溪为固,兵家所谓一人守险,万夫难越者此耳。昔爽文亦尝据其地,被攻始溃。今集集已设街市,宜增一塘,安兵数名,以防匪类之出入,庶与触口相应援,而为南北投所兼辖焉。且今日之所不经意,而为将来之隐忧者,有二:其一为生番:性虽椎鲁,心亦狼贪。彼见汉人服食宫室,非不心羡其美,特欲效之而不能耳。镖枪弓箭,出入必以利器自随;又多置鹿铳,潜伺杀人为骁勇。。水沙连内,生番之归化者二十四社,其未归化者不知凡几也。况通后山崇爻等处,控弦不下数万,尚得以生番忽之耶?彰化设治之初,巡道吴昌祚尝讨骨宗矣;提军王郡,尝平林武力矣;副将靳光瀚,尝擒巴里鹤矣。十数年间,戕害居民无算。嗣后有被杀而出控者,有被戕而无告者,前车之覆,已可监已。其二为奸民:内山居民,狡狯而通番语者,为「番割」。知番所嗜之物,购与互换,名曰「摆流」。其利十倍。番出杀人,或互相攻杀,皆此辈之为也。他若抽藤、吊鹿、做料、烧炭之人,大半皆为匪类。或名民壮,或号屯丁,各带刀枪鹿铳入山,遇番则与格斗,轻性命若鸿毛,惟趋利之如鹜。徒党啸聚,多或数百人,少亦数十人,山深林密之间,虽潜行劫掠,谁得而诘之?台地人心浮动,以数十人之造谣煽惑,而地方旋即动摇;况聚亡命之徒,而结盟结会,他日之谋为不测者,此辈实为厉阶也。观于丙午之祸,有识者不为寒心哉?故置汛增兵,所以资弹压而折桀骜之气,使有所忌而不敢为乱耳。第防之于既发,孰若销之于未萌,则筹之宜亟也。

    水师兵制

    台协水师左营,原驻安平,乾隆五十三年,改驻鹿仔港。额设游击一员,统率守备一员(驻防嘉邑笨港汛),千总二员(一员随防鹿仔港,一员分防三林汛),把总四员(一员随防鹿仔港,一员防随笨港汛,一员分防三林汛,一员分防新店汛),外委六员,额外三员,步战守兵七百三十三名(内除外委六员,额外三员,舵工炊粮一十六名,实兵七百零八名。以三十名分防二林汛,以二十名分防海丰汛,以一十名分防水里汛,余俱随标)。战船一十六只,俱定字号,原设一十八只,乾隆三十年,裁汰二只(按现时海面清晏,战船尚未修造)。炮台四座(笨港一座,海丰一座,三林一座,鹿港一座)。

    水师左营游击一员,驻防鹿仔港(衙署一座,原在北头。乾隆六十年三月陈周全滋事,营房焚毁,移驻土城内。新建游击署一座,营房五十三间,军装火药局一座。其炮台一座,遗址尚在北头海墘)。

    营汛

    鹿仔港汛,距邑治二十里,西临大海。该处人烟稠密,商舶辐辏,独当一面藩篱。巡防跴缉,最宜严紧,练兵训技,即在本处,为北路沿海扼要之区。遵海而南,至安平水程二百里。

    水里港汛,在邑治西北二十里海■〈氵义〉,兵房三间,驻兵二十名。按水里港之北十里有五叉港,现时小船尝多停泊,宜将水里港汛移驻于此。

    三林港汛,在邑治西南四十五里,兵房六间,防兵二十名。按三林港汛现在番仔挖港,商船辐辏,宜增兵驻防;与海丰港汛互相联络。

    海丰港汛,在邑治西南七十里,兵房九间,驻兵二十名。按海丰港现已淤塞,近有宗元港亦可泊小船,宜将兵房移驻于此;与番仔挖港为犄角之势。

    以上四汛,各建炮台一座,烟墩三座,望楼一座,牌坊一座,旗杆一杆。

    左营军火

    大鉎熕炮二十四位,中鉎熕炮十一位,百子炮四十位,母子炮八尊;又母子炮二尊,行营炮四尊。大炮子,八百七十出,小炮子三百出,窝峰子七百筋,中炮子四百出,群子四千四百出,鉎铁子五千九百九十二筋九两(火药、铅子按年赴司请领)。弓箭一百四十八副,鸟枪四百一十八杆,腰刀五百九十四口,战箭五千二百九十枝,藤牌一百面,牌刀一百口(以上班兵随带)。大挑刀二十五把,藤牌五十面,牌刀五十口,双手带刀五十把,长枪三十一枝,斧、锹、镰、鐝二十副。

    水师船

    台、澎水师战船,初制分派通省厅员修造。康熙三十四年改归内地州县,令其通省按粮议派,台属亦在匀派之内。后改属通省道府。四十五年乃令专属台湾道府,令福州府与台湾分修;而府之派船数倍于道。既而专责知府,并道标船交归府焉。雍正三年,两江总督查弼纳,题准设立总厂于通达江湖百货聚集之所,鸠工办料,较为省便。岁派道员监督,再派副将或参将一员,同监视焉。部价不敷银两,向来州县协贴,仍应如旧。嗣经总督觉罗满保会题,将台、澎战船九十八只,就台湾设厂,令台湾道督修,遂为定例。道光八年,以台湾府与道,各设厂分修,后定为例。

    右水师汛防,在县西南者二,在县西北者一,而鹿港水师游击,又所以统三汛而兼辖之也。查鹿港未设以前,水师虽有汛防,不过一千把总驻劄,以严出入,司斥堠而已。迨乾隆四十九年,福州将军永公,奏开鹿仔港口,对渡蚶江。其时文员祗一巡检,武弁祗一千总,带兵数十名,何足资巡哨备弹压哉。越三年冬,大将军福公征剿林逆,兵船数百,俱由鹿港登岸。削平后,始议将安平水师左营游击一员,移驻鹿港,随带弁兵分防海丰、三林、水里各汛。可谓布置得宜矣。自时厥后,循守旧规,至今不易。不知台地港澳,全凭沙汕,以界内外。而沙汕之迁徙靡定,即港道之浅深无常,非若内地之山石一成不变也。所以水淘沙去,港深汕绕,前为澳,而巨舰可收;沙填水浅,港塞汕低,则有港直如无港,而商船难泊。康熙间,北路俱属诸罗,其时水师汛防,即有海丰、三林、鹿港三处,而水里尚无其名。自雍正初,彰化设治,至乾隆中,海丰、三林港俱淤塞。惟鹿港最称利涉。故丙午以后,蚶江、厦门,通行配运,洵足与鹿耳门相埒。乃沧桑之变,令人莫测:向之所谓利涉者,今仍淤塞矣;向之所忧淤塞者,今仍利涉矣。港口既已迁移,汛防亦宜通变。名虽沿旧,地已易新。营书拘守具文,依然奉行故事,岂知海口以关系甚重,则兵力以不足宜增。按时度势,似不能不豫为筹议也。

    盖台湾之正口有二:八里坌在北,鹿耳门在南,惟鹿港为居中扼要之地。其水程相距,南北皆二百余里,此诚全台之中权,可以兼顾乎首尾,而为地险之足凭也。故口岸所在,必镇以官兵建以营汛,设以哨船,而又筑炮台、竖烟墩、造望楼,岁糜粮饷数千金,年运米榖数万石,其不惜多费,而设口置汛者,盖欲通商惠民,非徒征关税以裕国课,诘奸匪以耀兵威也。盖台湾为四省之藩篱,而各港口为台湾之门户。门户不严,曷资扞蔽?况鹿港口岸,较之鹿耳门、八里坌,其形势之险夷,又相悬绝也。八里坌口地居淡北,与福州遥对,水程仅八更;而由五虎门出口,暗礁丛杂,港道纡回,舵工既少嫺熟,商艘多畏不前。何如鹿港之往来习熟,郊商之蓄积饶多,水程亦甚直捷,船户莫不争趋。一旦有警,援兵立至,则口岸之保守,最为要图也;观于丙午之往事可知矣。鹿耳门口,为台郡咽喉,内地与厦门相对,水程一十二更。而中隔澎湖,风色不利,则须寄泊静候。澎湖垵澳,石礁参差,港道曲折,非精熟者,每多误事。即顺序抵台,而象鼻汕长而弯,又虞冲汕失利,何如由泉至鹿,水程八更,一昼夜便可直达;则险易之势,大不同矣。乃鹿耳门口,安平副将统兵二千防之;八里坌口,驻劄虽仅守备,而统兵不下千人。是口岸之紧要若斯也。独鹿仔港口,驻劄水师游击,统兵七百余人,分防仔番挖者,仅三十人,分防水里、海丰两汛者,各二十人;又分三分之一,归笨港守备统辖;则驻防鹿港之兵,未及五百。苟弗议增,何以守口岸而保其险哉?且鹿港之口,向距营汛不过数里,今港澳日徙日南,已在番挖之下。其离鹿港营汛也,旱程三十余里,一旦有事,即欲应援,而鞭长莫及,三十名之兵丁,其力尚足恃乎?

    夫兵不足恃,与无兵等。故非议增不可,非议徙亦不可。则所以筹之平时宜亟也。其议增者何?鹿港居南北之中,北控淡水,南按安平,游击一营,兵应千名。除以三百分属嘉邑守备,使得防守五条港、笨港各口岸;尚存七百,统属游击,半驻港鹿,半分各汛。酌其轻重,量为多寡,庶口岸可守,无致以险予敌,而失制势之机也。其议徙者何?水师设汛,总以防守口岸为要,港口既迁,则汛防宜徙。如今之大港在番挖,商船泊此最多;则番挖之口岸,宜以重兵守之。非二百余人,不能独当一面之冲也。故名仍三林之旧,兵驻番挖之间,庶非虚设焉!他若海丰港汛,其港已无泊船,而宗元挖港,现成小口,小船亦堪停泊;此处胡可无兵?则海丰一汛,必徙于宗元,然后口岸可守也。至水里汛,昔本无口,设兵何用?今水里以北,有五义,迩来始成港口,虽巨舰难泊,而小艇可停。汕头已新设市,守口恶得无兵。徙水里于五义,斯亦必然之势也。

    若夫内地垵澳,其为贼船所出没,而巡哨必严者,「诸罗志」论之极详,毋庸剿袭而覆述矣。然则水师力所重,莫如港口;港口之固守,又在严兵。倘兵力不足,而港口失据,贼保其险,以阻我师,虽良将劲兵,安能超越而登岸哉?此忧盛危明者,所宜思患而豫防之。毋谓愚者之过虑,罔中乎机宜也。

    军官

    北陆路副将

    马骥,宁夏人,行伍。年月无考。

    靳光瀚,山西潞安人,行伍。年月无考。

    雷泽远,湖南常德人,武举。乾隆五年任,一月后陞福宁镇总兵。

    江化龙,广东番禺人,行伍。乾隆五年四月任。

    梁成■〈土盈〉,陕西西安人,行伍。乾隆八年八月任。

    马龙图,广东潮阳人。乾隆十三年任。

    郭宏基,籍贯出身无考。乾隆十七年任。

    杨晋,正白旗人,监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任。

    张世英,贵州南笼人,行伍。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任。

    赫生额,满洲人。乾隆五十一年,林逆之乱遇害。

    张无咎,山西人,世袭。乾隆六十年,以城守营署,是年陈周全作乱遇害。

    董金凤,安徽合淝人,探花,侍卫。嘉庆二年十月任。

    海隆阿,满洲正红旗人,参领。嘉庆六年九月任。

    金殿安,山东聊城人,探花,侍卫。嘉庆十年二月任。

    什格,蒙古正红旗人,护军参领。嘉庆十三年十二月任。

    英林,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五年月□任。

    罗卓,汀州人,武举。嘉庆十六年月□任。

    明祥,蒙古正红旗人,公中佐领。嘉庆十六年四月任。

    苏巴尔汉,满洲人,嘉庆二十四年任。

    明祥,嘉庆二十五年再任。

    徐廷荣,道光二年任。

    王万邦,成都人,行伍。道光三年任。

    赵裕福,汉军镶红旗人,世袭佐领。道光三年九月任。

    黄其汉,山阴人,武举。道光六年任。

    叶长春,汉军镶红旗人,公中佐领。道光八年三月任。

    珊琳,满洲人,道光十五年十二月任。

    北陆路中营都司

    朱虎,宁波人,行伍。雍正十三年任。

    李高耀,晋江人,行伍。乾隆三年任。

    黄成缙,历城人,武进士。乾隆六年任。

    卢仁勇,广州人,武进士。乾隆九年六月任。

    刘宗源,永嘉人,行伍。乾隆十年任。

    王琯,乾隆十三年任。

    聂成德,蓬莱人,行伍。乾隆十六年任。

    卢日盛,乾隆十八年任。

    卢光裕,昌平人,行伍。乾隆二十年任。

    那尔吉,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二十三年任。

    任麟,元城人,行伍。乾隆二十六年任。

    李定元,香山人,武进士。乾隆二十七年七月任。

    王宗武,乾隆五十一年任。爽文作乱遇害。

    焦光宗,陕西人,乾隆五十六年任。

    卢植,山西人,武进士。嘉庆八年任。

    绰哈那,满洲人,嘉庆十四年任。

    杨彪,建宁人,行伍。嘉庆十五年任。

    崇文,满洲人。嘉庆十七年任。

    雷静元,广西人,武进士。嘉庆十九年任。

    黄清泰,广东镇平人。嘉庆二十年任。

    林名显,漳浦人,行伍。嘉庆二十一年任。

    黄清泰,嘉庆二十三年再任。

    杨彪,嘉庆二十五年再任。

    关桂,闽县人,行伍。道光四年十二月任。

    陈登高,晋江人,行伍。道光九年四月任。

    洪志高,建安人,道光十一年三月任。

    关桂,见上。道光十三年再任。

    台协水师左营游击

    魏大斌,广东人,武进士。乾隆五十三年任,累陞广东左翼镇。

    曾绍龙,长汀人,武举。乾隆五十六年任,乾隆六十年陈周全滋事遇害(有传)。

    曾攀鹤,长汀人,武举。嘉庆元年任。

    雷鸣扬,浦城人,行伍。嘉庆三年任,缘事去。

    陈廷梅。

    许元勳,海澄人,武举。嘉庆十年十二月任,被议革职。

    许律斌,诏安人,行伍。嘉庆十二年九月署,累陞参将。

    曾振,平和人,世袭。嘉庆十三年任,累陞副将。

    萧得华,福清人,行伍。嘉庆十四年三月以守备护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