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之七十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杂事志三

    寺观

    城中

    开元寺在府治东,芝山之南。梁太清三年建。旧曰灵山,寻改大云,唐初曰龙兴,开元二十六年,以年号改今名,旁有庄严寺,宋庆历中,合二寺地重建,更名开元庄严禅寺。国朝为祝厘之所。佛殿南有亭,又南为灵源阁。亭东有平怀堂,堂北有经院,铁辟支佛高数丈。唐御史黄滔记之。下有古井。明王佐诗:“城里青山闻梵音,灵源高阁影沉沉。鸟边祗树人烟迹,象外云花野照深。苔色满廊行履迹,月明空界即禅心。自怜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礼道林。”

    万岁寺在九仙山之西。有塔七级,曰定光塔。唐天祐元年,闽王审知建。梁开平中,表请于朝,祝天子寿,取其名也。宋乾道中,丞相史浩改为华封定光寺。国朝正德十二年修,万历十一年重修,寻复颓废。四十年修葺。元黄镇成《重修定光塔铭》:“福城之东,山惟九仙。岌岌浮屠,上出层巅。八方翼举,七级梯连。深囗囗载,高薄重玄。昔在唐季,王公启土。囗囗兹山,大建神宇。既辟招提,囗标囗堵。厚壤祛幽,圆珍发贮。潜潜嘉征,建号定光。载礻兾四百,作镇藩方。漂摇风雨,绵历星霜。囗囗囗隍,棼笮囗囗。惟宝峰师,兴念维恻。弗葺斯坠,靡遑居食。其囗慨然,囗义感激。有志必就,惟坚愿力。踵门千羡,行市丐余。累修于寸,积重于珠。石砻川运,材伐出输。坚良缔构,故弊更除。寒暑六经,载营载度。业业金碧,峨峨丹艧。制若地涌,视犹天作。育囗分光,图澄识铎。惟兹伟功,匪志弗成。卓哉弘愿,囗古作程。天地至久,日月至明。侔贞配永,视此刻铭。”明王恭《万岁寺塔》诗:“绝顶层标出半天,于山宫宇翠微连。云飞百粤沧波外,鸟度千峰夕照边。平远台空秋珮冷,毘庐阁静夜灯悬。屠龙射鳝今何在,夏草荒囗几度烟。”

    法云寺在九仙之南。五代唐清泰元年闽建,初名地藏通文寺。宋大中祥符三年赐额。国朝宣德中重修。有千佛阁、吸翠亭。明王佐诗:“巍巍绀殿拥层冈,此日登临野趣长。贝叶独听双树法,金猊晴吐一炉香。云腾瑞气连禅榻,雨落囗花满石床。惆怅忽闻钟梵定,数声归鸟背斜阳。”

    法海寺在罗山下,本孟司空宅也。初寺在城南,闽徙城西。晋开运二年,唐兵压境,迁今所,为兴福院。宋祥符中改今名。有罗山堂、金积园、万绿堂诸胜。国朝嘉靖初废,万历已亥复为寺。

    庆城寺在县治东北,本王延羲宅。后晋天福七年,舍为永隆金身罗汉院。宋祥符三年,赐金额并高丽铜佛二、石笋、小木塔,今废。

    普光塔寺在城东甘棠坊内。宋熙宁五年建,有塔五级。国朝洪武间,增为七级。今塔毁,寺仅数楹,后壁有宋画金碧佛像。

    安福院在丁戊山上。唐咸通十三年建。梁乾化二年,闽王审知建木塔七层,俗呼新塔。今废。

    雪峰庵在福星坊内,本雪峰寺廨院,今废。

    九仙观在九仙山之巅。宋崇宁二年建,旧名天宁万寿观。绍兴间改报恩广孝,寻更光孝。政和间,郡守黄裳增创楼阁。元至正初改今名。国朝永乐间重修。有寥阳殿、今存。嘉雨楼、今圮。玉皇阁。旧圯。万历辛卯岁,郡人左布政使林懋和捐千金重建。明林鸿诗:“仙山有楼观,虚爽轶浮埃。昔日九仙人,跨鲤兹山来。赤鲤去不返,仙人安在哉?空余弹棋处,白石生苍苔。至今羽人居,往往闻风雷。檄雨古坛暝,礼星寒殿开。尝闻至人言,内景融春台。群生若刍狗,大道如婴孩。飚车与天接,岂但登蓬菜。”

    嵩岳观在丁戊山之南,称中山嵩岳崇福行宫,今废。以上闽县。

    神光寺在乌石山之麓。唐为金光明院,后改名大云。大中间,为监军孟彪南庄,越岁舍为寺,请于朝,宣宗夜梦神人发光殿庭,览奏异之,赐今名。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有絓月兰若、紫云禅窟、幞头石。唐欧阳衮诗:“香刹悬青磴,飞楼界碧空。石门栖怖鸽,慈塔绕归鸿。有法将心镜,无名属性通。从来乐幽寂,寻觅未能穷。”

    仁王寺在神光寺西。后晋天福三年间连重遇建,初名道清天王院,后更今名。国朝洪武间修,万历甲午重建。有雨花阁、横山楼。宋郑侠《仁王寺横山阁》诗:“案俯横山跨海来,拂云高阁为谁开。荒溪古木闲猿洞,明月白沙空钓台。晓日东峰龙夭矫,秋风西峡凤徘徊。居然静卧江南岸,天堑波涛亦壮哉!”

    南涧寺在神光寺东。梁大通六年,居士苏清舍宅为之。唐乾宁三年,闽王创天王殿。三年号南涧护国天王,合庵十二为寺,以居涧傍,故名。有石佛像,唐欧阳詹记:“万物阗阗,各由袭沿。无袭无沿,而忽以然。苟非妖怪,实为珍庆。斯石像者,其珍庆欤?始孕灵韫质,兆朕未见,则峨峨巨石,岩峭石立,镇郡城之前阜,压莲宫之上界,海若鞭而莫动,天时泐而终固。皇唐天宝八年五月六日清昼,忽腾云旁涌,骤雨来集,惊飚环骇,轩訇杳冥。雄雄者雷,马砉然中震,迸火喷野,大声殷空,岑岭⻊蕞⻊兄,潭洞簸荡。须臾风雨散,云雷收,顷劈轮囷,斩然中辟,南委地以稊落,北干霄而碣树,不上不下,不西不东。亭亭厥心,隐出真像三十二相,具八十种好备,列侍环卫。品觉有序,庄严供养,文物咸秩,端然慈面。俨矣仪形,似倚雪山而投法,如开月殿以趺坐。异矣哉!不曰传闻乎,未聆于既往;不日多智乎,罔测其所来。且物之坚,莫坚于石,况高厚广袤,又群石之杰。一朝爪剖,中有雕琢,其为造石之初致有相而外封乎?其为有石之后入无间以内攻乎?噫!不可以人事征,请试以神化察。巍巍释氏,发挥道精。其身既倾,其神不生。等二仪以通变,齐四代而有力。教于时有所颓靡,人于教有所忸怩,则为不可思议,以照以吹。故示此无迹之迹,难然之然,俾知我存、存我之门。经曰:千百亿化身,盖随感而应。兹身者则百亿之一焉。昔诸佛报见,皆托于有命则有生,有生则有灭,曷若因其不朽之物,冯乎不动之基。形既长存,法亦随是。与夫为童男而出世,假长者以来化。玄玄之徼则虽一,永永之利则不伴,可以礼仰,或从释子之后。故于巉之余仞,书其所由来。贞元六年七月十五日记。”普眼庵、安文头陀宴坐之所。静胜轩。唐欧阳衮《南涧寺》诗:“春寺无人乱鸟啼,藤萝阴磴野僧迷。云藏古壁遗龙象,草没香台抱、鹿麛。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为耽寂寞亲禅侣,莫怪闲行费马蹄。”

    石塔寺在南涧寺东。唐贞元十五年,德宗诞节,观察使柳冕以石建塔,赐名贞元无垢净光。后晋天福二年,王延羲重建。国朝永乐、宣德、景泰、成化间屡修葺。今为居民侵没,一塔仅存。

    地平伽瑜教寺在乌石山北。元至正十七年建。国朝景泰六年改为法禅寺,俗呼地平堂。今废为养正书院,复改为提学道。

    五百罗汉寺在乌石山之麓,本雪峰廨院。梁贞明五年,闽王审知梦僧数百奕奕有光,所至有双桧并地,旦寻而得之,改今名。今废为常丰仓。

    紫极宫在英达坊内。唐建,今移在还珠门。(以上侯官。)

    华林寺在越王山之麓。宋乾德三年,郡守鲍修让建。初名越王吉祥禅院,国朝正德间赐今额。旧有转轮经藏,今圮。

    大中寺在钟山。梁太守袁士俊舍宅为之。隋改为鸿业寺,唐初更名福唐,大中四年赐今额。旧有定慧塔九层、八百罗汉像、观音像,今废。

    乾元寺在城北。本无诸旧城也,晋太康中迁城,以为绍因寺,唐乾元三年赐名。有琴石、金鸡井、饮马池。今废为民居。

    迎仙道院在浦尾官园前。宋时迎白玉蟾居此。嘉定二年赐额。今溷入民居。

    西河道院在眉寿坊内。元大德九年建,傍有玄坛祠。

    剑池院在越王山剑池之上。唐元和十四年建。

    叫佛庵在华林寺西北。国初建。

    越山庵在华林寺东。国朝万历中建。

    冲真道观在登云坊。元至正二十年建,有瀛航亭。国朝正统初,知府张徽修。成化间,知府唐珣建。

    烟霞观在子城坊,今废。明王偁诗:“累月看花柰醉吟,不知春树变鸣禽。偶随芳草同闲履,静拂孤云响素琴。尘世关情人事少,松坛关宿夜灯深。明朝入洞观棋去,未许樵夫得见寻。”(以上旧怀安。)

    闽县城外

    鼓山白云峰涌泉院国朝复改为寺,有华严台、妙峰阁、一多庵、痴坐轩、憨睡室、无尽门。嘉靖二十一年二月为野火所焚,今仅存白云廨院,在山趾。明陈煇诗:“听梵来山寺,逢僧憩石楼。风泉行处满,花竹坐来幽。林晚风光入,潭空云色秋。上方微月白,相送虎溪头。”黄泽诗:“屴崱峰高紫翠深,闲随飞锡到云林。桥边草露沾行履,磵外松风度梵音。灵汉昔劳青嶂梦,烟霞今遂白头心。忘形共了三生约,莲社相过今抱琴。”

    东禅宝峰寺在白马山。郡人郑昭勇舍宅为之。旧改为报恩光孝寺,元至正中重建,有放生池、芙蓉阁、东野亭、蔡襄书匾清阴亭。国朝成化三年改今名。嘉靖间废。宋程师孟《上已游东禅》诗:“出城林径起苍烟,白马遗踪俗尚传。第一僧居兰若处,几番身醉荔支前。百年骚客来闲寺,三月游人作乐天。更爱前头囗太守,路头先坠碧云鞭。”

    海印庵在东禅寺傍。元至正间,僧云溪建,号梅边小隐,又曰水竹幽居,与客弹琴赋诗其间。贡师秦、陈高俱有记。

    宝月寺在易俗里。唐乾宁初建。宋乾道六年,陈诚之请为功德院,改广因报先院。国朝永乐元年重建为寺,今废。

    妙玄观在东岳庙东。闽时建为东华宫,宋祥符中称天庆观,元元贞初改今名,国朝正德间重修。

    能仁寺在东岳庙之西。国朝万历间建。

    华严寺在埔头。宋太平兴国八年建,即地藏塔院也。其地本唐翁承賛故宅。有昼锦亭、狎鸥池,今废。

    栖云庵在金鸡山之巅,国朝嘉靖间建。

    双溪庵在孝义里双溪,旧神光庄也。国初建。

    大乘爱同寺在东山。梁大同六年置大乘,十二年置爱同,唐大中十一年合为一,宋元祐中许将请为功德院。中有夜光台、神僧室、放生池。今废。宋李纲《访许子太于大乘寺》诗:“物外仙家长自春,隐沦何必为逃秦。只因榴洞赠花者,便是桃源种树人。丹荔枝头星灿烂,白云峰顶玉璘珣。主人留客非无意,端为出山多世尘。”

    文殊般若寺在东山。唐景龙四年建,咸通中赐额,国朝成化七年重建。寺后有山,相传产金沙。今废。

    圣泉寺在东山。唐景龙元年,僧怀一见二禽翔噪于地,属刂得泉,因建寺,旧名法华。先天二年赐今额。唐刘轲记,有李邕怀道塔碑、皇甫政怀一塔碑。明陈亮《圣泉访殊上人》诗:“步入金沙地,禅居偶闭关。碧云凝曙色,红叶满寒山。尚觉香缘浅,空携俗虑还。三车何处演,却放白牛间。”

    吉祥寺在横山。宋景祐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嘉靖间毁,万历初复建。

    报恩光孝寺在时升里。宋崇宁二年,王秘监祖道建于浮桥之南,危亭百级,波光入户,真江南之胜也。政和初,改天宁万寿禅寺。绍兴十三年改今名。

    藏六庵海月亭、来薰亭。今废。

    瑞迹寺在甘泉山之东。唐咸通元年建,国朝万历初重建。

    龙瑞寺在永南里。唐建。

    云林寺在永南里。宋建。

    真隐院在永福里。唐光化二年建。地近西峡,往来必憩于此,有且止堂,今为公馆。

    方山寺在方山。陈天嘉元年建,有阿育王塔及石坛、石床、石棋局。[6SS]有唐贾岛、章敬国师碑铭。

    枕峰寺在西峡渡。南宋建隆元年建。驿道往来,候潮者憩于此。国朝正统九年重建。宋刘克庄诗:“石磴招提古,松萝暝不分。排云双树转,隔水一钟闻,林影近残雨,山光倚夕曛。醉来归路远,秋思正纷纷。”王十朋《饭枕峰寺》诗:“饭罢匆匆别,劳生可奈何。不能留一宿,有愧此峰多。”

    吉祥寺在枕峰寺傍。宋景祐初建,国朝成化间知府唐珣重建。

    梁山寺在还珠里。宋建,今废。

    混元堂在绍惠里。元建,今废。

    灵洞寺在至德里。唐建。

    太平兴国寺在光俗里。旧名咸通般若,宋赐今名,今废。

    云门寺在云门山。宋绍兴初,大慧禅宗杲居此。嘉定中建寺,国朝永乐间重建。明林鸿诗:“龙宫临水国,鸟道入烟萝。海旷知天尽,山空见月多。鹤归僧自老,松偃客重过。偶欲依禅寂,尘缨可奈何。”

    石泉寺在江左里。国朝洪武二年建。

    衡山寺在江右里。唐景福二年建。

    海文殊寺在嘉登里。

    侯官县城外

    西禅寺在永钦里怡山。一名域山,寺压其上,即王霸所居也。唐咸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招长沙沩山僧大安来居。五代唐长兴中更名长庆。宋天圣中修葺。国朝宣德二年重建。有奎华阁、明远亭、紫翠亭、放生池。明囗万夫诗:“一春代花莺可怜,病起野池囗白莲。偶尔梳头出城郭,便因看竹到西禅。天清求食鸟双下,日午闭门僧独眠。明发螺江有行役,红尘白雁异风烟。”

    雪峰崇圣禅寺在二十八、九、三十都之中。唐乾符间,僧义存登山巅,遇雪,留宿其上。闽王问义存曰:“师住象骨山,有何异?”师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可名雪峰。”久之,其徒益盛,无所容。时长者蓝文卿施田七千余亩,乃建寺。旧名应天雪峰禅院,宋太平兴国间赐今额。国朝宣德间重建。唐黄滔《雪峰真觉禅师碑铭》:“曹溪分派,谁囗南宗。一言冠绝,六叶推雄,无物之物,非空之空。不莹而明,不增而隆。缩靡秋毫,舒靡鸿蒙。不有灵境,曷揭真风。懿彼闽越,巍乎一峰。洞壑斯异,雪霜罕同。天之有待,师也云钟。名捋道囗,兴囗囗囗。奔走厥徒,八千其丛。庶几几人,莫不玄通。分灯照耀,树木玲珑。圣君宠叠,贤王囗重。不生不灭,曷始曷终,刻贞石于斯文,旌厥德于梵宫。”明唐泰诗:“傲霜落叶渡关河,古寺清秋掩薜萝。轻策独随飞鸟去,好山偏向夕阳过。三花囗苑逢僧少,独树空林积雨多。暂盍朋簪耽胜果,下方尘土易蹉跎。”

    超山报国寺在十三都超山。隔江沿浦而入,有山超然突起,故名。元泰定初建。

    洪山寺在洪山桥西。旧废,国朝正德间,布政使陈珂重建,万历六年都御史荹尚鹏重修。

    妙峰寺在洪江妙峰山之巅。

    精严寺在七都。唐长兴二年建。有妙观亭、独露庵、金界亭、绿阴亭、喜见亭、华峰亭,俱宋元符间葺治,国朝洪武间重修。

    石松寺一名石嵩,在三都。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初名灵凤,绍兴十年,僧天石于石上种松,因易今名。国朝成化九年重修,后颓废,万历间复建。天石种松三本,自刻石诗云:“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明林春泽诗:“翠旂峰下丛林晚,有客相携眼倍明。天迥风高双鸟逸,江空木落万山清。岚光未囗烟霞老,野兴偏随囗屦轻。谁信昨非今更是,我今方得古人情。”

    仙宗寺在六都。五代唐同光二年建,元至正二十二年重建。有宝峰亭、白鹤岭、洗钵池、昙花磴、枢松关、金鸡岩、卓锡泉、垂萝径。明王应钟诗:“言访招提境,能生般若心。白云随处合,黄叶落阶深。囗解秋先到,山高景易阴。欲同王子敬,世外一登临。”

    龙安寺在三都历山。唐乾宁元年建,国朝成化三年重建。

    岐江寺在仙崎江浒。

    安元寺在五都。宋建,国朝正统中修。

    双峰寺在水西。唐咸通五年,僧师复自小箬双髻峰移建今所。初,师复与林蓘同业儒,同入闽,至扬子渡口,师复有出尘之兴,赋诗曰:“君自成龙我成道,浩然而卜筑於此。”观察使李瓉请赐寺额。后人作四悦堂,像瓉、师复及林蓘、周朴祀之。

    奉先寺在三都。梁乾化三年建。

    报恩寺在一都。唐天复三年建。

    禅林寺在六都。五代唐天囗囗囗。

    灵隐寺在八都古灵。唐咸通二年建。又有安德院,唐大中初建;灵源院,宋嘉祐中建。

    安林寺在九都。宋大观三年建。

    南禅寺在十四都,五代唐乾化三年建。

    石泉寺在十四都。宋乾德三年建。

    南山寺在三十五都。宋庆历间建。(以上十一寺,俱废。)

    报恩院在九都。宋至和元年建,今废。

    金山塔庵在洪江之浒。有一小阜,砌石为桥,以达于庵。元王翰诗:“胜地标孤塔,遥津集百船。岸回孤屿火,风度隔村烟。树色迷芳渚,渔歌起暮天。客愁无处写,相对未成眠。”

    寻山庵在七都。陈大建元年建,今废。

    冲虚宫在西禅山之东。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建,祀王霸、徐登、董奉、任放。旧在山南,隆庆间移建今所,俗呼西宫。唐林杰《王仙君坛口占》:“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以上侯官。)

    隆寿保福寺在二都,郡厉坛之北。陈天嘉二年建,初名唐安,国朝洪武初重建,赐今额。

    昇山灵岩寺在飞来山巅。陈天嘉三年建,国朝嘉靖间重修。

    九峰寺在兴城里。唐大中二年创,咸通二年赐名。

    九峰镇国禅院有柳公权书额。国朝万历中重建。宋黄幹《游九峰寺》:“囗遂归云人远山,九山环列似人间。摩挲石刻元和体,囗囗僧谭宣政间。往古来今浑昨梦,双鸡斗酒强开颜。明朝酌取龙湫水,直上层霄不复还。”

    寿山广应寺在稷下里。唐光启三年创,国朝万厉初重建。

    翠微院在兴城里。唐天成元年置,国朝重修。

    芙蓉寺在稷下里。唐太和七年建,咸通八年赐额。

    延庆禅院宋太平兴国改名兴国禅院,今废。

    玄沙寺在昇山下。五代梁开平元年建,宋绍兴间,丞相朱倬请为功德院。有熙春台、不溢泉、鬼磨石、仙昇岩、静游亭、运使厐籍留题及宗一禅师塔院。国朝永乐间重建为寺。宋程师孟《静游亭》诗:“石磴高轩榜静游,度年红叶少惊秋。使君会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头。”明刘大夏诗:“清时作宦得闲游,更喜囗园景物幽。山色连云迷晚径,松声绕涧接喧流。僧台翘首诸天近,午日凭GFAC7百感休。薄暮归来心更乐,盈畴禾黍万家秋。”许天锡诗:“芙蓉面面拥飞峰,地布金沙一万松。鸟语隔窗呼醉梦,山光入座荡吟胸。云缄贝叶函玉润,苔蚀囗文字字封。瘦马东西十年事,几面来此囗疏佣。”

    凤池寺在凤池山。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宋绍兴间为颜岐功德院。有擢秀亭、翠微亭、建炎二年进士题名于此。览辉亭、凤池轩、华池阁。陈瓘被放后,蒙恩自便居此。宋李纲诗:“凤去空余旧浴池,竹梧交荫翠参差。云随屐齿生松磴,泉合琴心泻石陂。幽计平生如此少,清闲今日许谁知。道人为筑绌书室,杖屦来游更卜期。”

    玉泉寺在万安桥西。唐建,宋景祐二年重建,有荔枝轩。唐周朴诗:“野寺度残夏,空房欲暮时。夜听猿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囗生薄,山高月上遲。又登尘路去,囗囗老僧期。”

    弥陀寺在九都。(以上五寺俱废。)

    太平地藏院在铜盘山后,唐同光四年建,今废。

    林洋寺在莲花里。唐天福元年建,国初废,万历辛亥重建。

    灵云寺在十九都。旧名灵峰,国朝嘉靖间建。(以上旧怀安,今俱侯官。)

    古田县

    吉祥寺在县治后。宋太平兴国四年建,有石塔七级,国朝成化间重修。

    天王资福圣禅寺在二都。唐天宝六年建,初为天王院,宋大中祥符八年赐今额。国朝万历十六年重修。又名大吉寺。

    资福寺在八都。宋熙宁七年建。

    开宝寺在八都,宋开宝元年建。

    灵瑞寺在九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

    极乐寺在十二都,唐天宝元年建,国朝永乐三年、成化七年重修,万历间重修。有息见亭、贞日轩、放生池、伏虎庵。宋县令李堪诗:“空门出白云,梵宇依苍烟。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