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百九十二 集部四十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总集类存目二

    △《浙元三会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杨守阯编。守阯有《碧川文选》,已着录。是书乃以浙江解元同仕于朝者邀为文会。其六元文会始于成化六年,范理、商辂、姚夔、杨守陈、卢楷及守阯也。至成化十五年复为七元会,则胡谧、沈继先、杨文卿、黄珣、谢迁及守陈、守阯也。成化二十二年再为后七元会,则李旻、王华、胡谧、沈继先、谢迁及守陈、守阯也。守阯兄弟后先三会皆与焉,故守阯录赠答倡和诗文汇为此编。

    △《二戴小简》·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所载一曰《赘言录》,明戴豪撰。一曰《筠溪集》,戴颙撰。豪字师文,台州太平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参政。颙字师观,豪之弟。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万姓统谱》载豪所着有《赘言录》若干卷;《太平志》载颙有《倦歌集》,又有《筠溪杂稿》。此本以两人书简各一卷,合为一编。盖摘录于全集之中,而仍以原集标目,非其完本也。

    △《宸章集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费宏编。宏有《文集》,已着录。此书乃嘉靖五年六月十三日世宗御平台,召宏及大学士杨一清、石珤、贾咏入见,各赐御制诗。宏得七言古诗一章,一清、珤、咏各得五言古诗一章。宏等疏谢,并依原韵和进,帝复赐以批答,宏因集为一帙,梓而传之。《明史》宏本传称:“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诗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张璁、桂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凭宠灵,凌压朝上。帝置不省”云云。然则此书乃承世宗之命所编也。

    △《振鹭集》·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明陈镐编。镐有《阙里志》,已着录。弘治十六年,孔子六十二代孙袭封衍圣公孔闻韶入觐京师。事毕将还,朝臣咸赋诗赠行。馆阁自大学士刘健以下三十五人为一轴,吴宽为之序。卿寺自马文升以下三十六人为一轴,谢铎为之序。闻韶为李东阳婿,故朝士出东阳之门者,又别为一轴,凡二十一人,靳贵为之序。镐时为山东提学副使,乃合而梓之。以圣系出自殷后,故以振鹭为名。然衍圣公非三恪之列,数典颇为不切也。

    △《联句私抄》·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毛纪编。纪有《密勿稿》,已着录。是集前有引一篇,称昔在翰林,与僚友及诸司善鸣者会晤游赏,多形之联句,得二卷。后为部佐,与同年数公相处,因事感怀,复得一卷。其末卷则在内阁与诸老同作者。总七言律二百二十五首,排律二首,五言古诗一首。归田后葺录为一帙,并题姓名履贯于卷首,自华亭顾清以下共三十有三人。

    △《古黄遗迹集》·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卢濬编。濬,天台人。成化丁未进士,弘治中官黄州府知府。是编辑黄州古迹题咏,大旨以诗赋为主,而以唐许远祠祭文三篇错杂诸诗之内。又《宣圣遗像碑记》亦附卷末,颇无体例。至王禹偁《黄州竹楼记》在耳目之前,转遗不采,亦莫喻其故也。

    △《文翰类选大成》·一百六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李伯玙、冯原同编。伯玙,上海人,官淮王府长史。原,慈谿人,官淮王府纪善。是书即奉淮王之命作也。前有淮王序,自称西江颐仙。按《明史》,仁宗子淮靖王瞻墺,以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饶州。瞻墺子康王祁铨,以正统十一年嗣封。此书作于成化、弘治间,则所称颐仙者,即祁铨也。其书总录前代及明人诗,分体编次。每体之中各以时代为次,采掇颇详,然爱博而无所持择,往往乖误。如以梁刘琨为晋刘琨,以班婕妤诗为《汉宫怨》,以阮籍咏怀为咏歌,以宋杨杰为不知爵里,皆疏舛之甚者。至于李白诗中收入李赤诗,又以吴隐之为唐人,与李义山同编,尤为颠舛。

    △《古括遗芳》·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南山郑宣撰。不着时代,亦无序跋。考书中所录,止于明天顺中,则明人也。其书裒辑处州之文凡三十三家,分序文、奏疏、策论、辨说四门。采摭甚略,似乎钞撮志乘为之。未博考于诸集,其考证亦多弇陋。如着汉隽者本林钺,见《书录解题》,而以《青田志》不载钺有着述疑之。至以鲍彪《战国策序》误疑为刘向之文,则更异矣。

    △《群公小简》·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前有成化乙未徐传序,称苏文忠、方秋崖、赵清旷、卢柳南、孙仲益五先生之所着,而第六卷乃为欧阳修作。其第一卷题五先生手简,自第二卷以下又题曰六先生手简。后有成化二十年周信跋,称出《醉翁帖》一帙赠徐,徐亦以此书报赠。又称捐俸命工,仍旧本重刊,则末一卷为信所增入。其改题六先生,亦信所为也。盖明代朝觐述职之官,例以一书一帕赠京中亲故。其书皆潦草刊版,苟应故事。谓之书帕本,即此之类。其标题颠舛,固不足深诘矣。

    △《太白楼集》·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蔡炼编。炼字懋成。馀姚人。弘治庚戌进士,官工部主事。此编乃其管理山东河道时,以济宁州城东南有太白楼,为李白遗迹,因录诸题咏碑刻之文,合为一集,而二贤祠碑亦附入焉。二贤祠者,州人所建以祀白及贺知章者也。

    △《东瓯诗集》·七卷、《补遗》·一卷、《续集》·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赵谏编。谏字士忠,温州人。初,成化中乐清蔡璞尝辑温州一郡之诗,自王十朋以下为七卷,又补遗一卷。谏以其去取为未善,乃因蔡本而增损之。温州知府赵淮序而刊之。又为续集八卷,或补人,或补诗,以拾蔡本之遗,谏自序之。并刻于弘治庚戌。其体例颇杂,不出地志之积习。如张子容本襄阳人,为乐成尉,故其诗多永嘉所作。子容及《孟浩然集》中诸诗,班班可考。续集乃以为永嘉人,然则《谢灵运集》不当同入此选欤?

    △《金华正学编》·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赵鹤编,唐邦佐重辑。鹤字叔鸣,江都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山东提学副使。邦佐字维良,兰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光州知州。初,嘉靖间鹤官金华知府,以宋吕祖谦、何基、王柏,元金履祥、许谦皆金华名儒,因录五家之文涉于讲学者数篇,及其本传、行状、墓志等各为二卷。万历庚寅,邦佐复取鹤原书为之删订,而益以明章懋。以祖谦、朱子之友,基等皆传朱子之派,故命曰正学。

    △《金华文统》·十三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赵鹤编。是书于正学编外,兼录金华耆旧之文。宋宗泽、梅执礼、潘良贵、郑刚中、贾廷佐、范浚、陈亮、吕祖俭、徐侨、何恪、时少章、乔行简等十二人,元柳贯、张枢、吴师道、黄溍、吴莱等六人,明宋濂、王祎、苏伯衡、胡翰、戴良、吴沉、王绅、章懋等八人。而宋濂所录独多。盖视诸人较吕祖谦等为稍亚,故所录亦稍宽。然前列吕祖谦修文鉴法、朱子取文字法,及王柏、吴师道论文之语,则大旨仍以讲学为宗。故刘孝绰、骆宾王、舒元舆之文皆所不取。然唐仲友亦不登一字,则门户之见,殊未能化矣。

    △《来苏吴氏原泉诗集》·八卷(内府藏本)

    明吴宗周编。宗周字子旦,号石冈,宣城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临江府知府。是编辑其先世以来之诗,始宋迄明。据宗周自序称:“以先人之作为内集,外人所赠为外集,附以拙作。”此本自五卷至七卷皆宗周诗。宗周诗后益以按察司副使大本、贡士棻、府庠士木。又有《宗周拾遗》,而无所谓外集者。盖其后人所损益,已非复宗周之旧矣。

    △《唐文鉴》·二十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贺泰编。泰字志同,吴县人。弘治己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是编杂采唐文,所见殊为隘陋。前有林瀚序称:“两汉有《文鉴》,宋亦有《文鉴》,惟唐一代阙焉。”如曰一朝必当有一文鉴,文何以必当名鉴也?如曰唐文无总集,是并姚铉书未见矣。盖明代书帕之本,其纰缪往往如此。

    △《洞庭君山集》·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胥文相编。文相,巴陵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柳州府知府。是编纂辑屈原而后历代题咏湖山及岳阳楼者,共为一编。自载所作二诗,浅陋殊甚。盖特好事者流也。

    △《广文选》·六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旧本题明刘节编。节有《春秋列传》,已着录,是书以补《文选》之遗。前有王廷相、吕柟二序,皆称八十二卷。而此本实六十卷。卷末有晋江陈蕙跋,称“节旧本所录凡千七百九十六篇,其中讹字逸简杂出,又文义之甚悖而俚者间在焉。乃以视鹾之暇,与杨郡守王子松,教授林璧,训导曾辰、李世用,共校雠增损之,刻置淮扬书院。删去二百七十四篇,增入三十篇”云云。则此本为蕙等重编,非节之旧矣。萧统妙解文理,撷历代之菁华,以成一集。虽以杜甫文章凌跋百代,犹有熟精《文选》理之句,其推重讵出漫然。此可知当时去取别裁,具有深意。徐陵与统同时,所撰《玉台新咏》,颇采《文选》所遗,刘克庄已有皆统弃馀之诮。则操笔继作,何可易言。节不度德量力,乃有是集。蕙等又谬种流传,如涂涂附。田艺蘅《留青日札》尝摘其张协诸人诗与《文选》复收,及阮嗣宗碑诸篇误改姓名之类,不一而足。今更校之,如其凡例以《焦仲卿妻诗》为俚俗,斥而不录。又《亢仓子》本唐王士元所撰,实非古书,而题曰周亢仓楚,特称其君道、政道等四篇为高古,所见已为甚浅。其编次亦仿《文选》分类,而颠舛百出。如《文选》陆机《文赋》无类可归,故别立论文一门。此书乃以荀卿《礼》、《智》二赋及扬雄《太玄赋》当之。其为学步,宁止寿陵馀子耶!曹植《蝉赋》、傅咸《萤赋》入之鸟兽,而傅亮《金灯草赋》不入草木,谢朓《游后园赋》不入游览,陆云《南征赋》不入纪行;陶潜《桃花源诗》入咏史,《史记·礼书》班固《律历志》入杂文,皆不可理解。又《胡姬年十五》一篇,本梁刘琨作,郭茂倩《乐府诗集》可考。而沿《文翰类选》之误,以为晋刘琨。庄忌本汉人,而误以为梁人;柏梁诗本联句,而注曰六首;徐乐上书本无标题,而名曰《论土崩瓦解书》;《左传》“吕相绝秦”本为口语,而名曰《绝秦书》;《史记》自序中“下大夫壶遂”云云,本文中之一段,而删除前后,名曰《答壶问》,隔数卷后又出太史公自序一篇;《文心雕龙·序志篇》本其第五十篇,而改名曰《文心雕龙序》。至于诸葛亮《黄陵庙记》之类,以赝文窜入,更无论矣。

    △《文苑春秋》·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崔铣编。铣有《读易馀言》,已着录。是集所录,起汉高帝《入关告谕》,迄明太祖《谕中原檄》,凡一百篇。各仿《毛诗小序》之体,篇首缀以数言,而别无诠释。大旨谓非关世教人心者不录,故名曰《春秋》。亦《文章正宗》之屋下屋也。

    △《二陆集》·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长白山人集》二卷,明陆之箕撰。《南门续集》一卷,其弟之裘撰。之箕字肖孙,一字汝瞻,别号复泉,太仓人,弘治中贡生。之裘字象孙,官景宁县教谕。其合二集而刻之,则太仓知州莆田萧奇勋也。

    △《残本成仁遗稿》·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舒芬编。芬有《周易笺》,已着录。是书前有正德丙辰芬自序云:“行箧中有文山《指南集》二册,《集杜句》一册,《长啸集》一册,又有《叠山诗文集》二册。因订其讹脱,并取《宋史》本传与祠记、铭状、祭文、挽词之类各附于后,总题曰《成仁遗稿》,付书林余氏刻之。”今是编五卷,一、二卷为《指南集》,三卷为《集杜诗》,四卷为《长啸集》,五卷为《天祥附录》,而《枋得诗文附录》皆无之。目录又标作《成仁遗稿》前。盖坊贾刻印时妄加分析,以此为前集,而以枋得诗文为后集耳。

    (案此编虽仅存文天祥之着作,然芬之原本实兼文、谢二家,特藏弆者佚其半耳。故仍列之总集类中。)

    △《蓉溪书屋集》·四卷、《续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正集,明方豪编。续集,高第编。豪有《断碑集》,已着录。第,绵州人,正德甲戌进士。初,绵州左都御史金爵居州城东三里,所居有水,迤逦而南入于涪江。水上多植芙蓉,因以名溪,颇擅林壑之胜。爵以按察使罢归时,尝构屋数楹,徜徉其间,名之曰“蓉溪书屋”。后复起掌宪,思之不置。于是礼部尚书刘春、乔宇等皆有赋咏,以纪其胜。士大夫闻而和者甚多。正德十四年,因属豪裒集成书,凡作者七十八人。至嘉靖二年,继和者益众,复属第编为续集,凡作者七十一人。爵字舜举,成化己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父良贵,以进士累官左参政。子皋,以进士为翰林。皞亦以进士为主事。三世通显,交游甚盛,故一时题赠至盈八九卷云。

    △《金石古文》·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着录。是编所采,皆金石之文。上起古初,下迄于汉。然真伪错杂,殊多疏漏。如《阳虚石室仓颉文》、《岣嵝禹碑》、《庐山禹刻》、《比干铜盘铭》,皆显然伪撰,人所共知。而列以冠首,岂足传信。石鼓文韩愈已云缺画,郑、薛诸家所载,无不讹缺。慎乃臆为补足,诡称得之李东阳,不知东阳《怀麓堂集》固明云未见完本也。又如沙邱《石椁铭文》见《左传》,秦刻峄山诸石《史记》具载,非至慎之时尚有金石可据。一概泛登,不挂一漏万乎?至孔彪、鲁峻等碑,但记姓名,无关文字,汉碑如此之类,恐亦不胜其载也。

    △《古隽》·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杨慎编。杂采周、秦、汉诸子之文,惟末数篇为孔融、阮瑀、应玚诸人杂文,每篇各立标目,不甚分类,亦不甚叙时代。盖随手钞记之本,后人取而刻之耳。前有王象乾《杨太史别集》序,称“慎遗书自诗文以外约七十馀种。惧有湮没,檄取其家,得《馀冬序录》、《古今谣谚》、《词品》、《谢华启秀》、《韵宝》、《古隽》各种。合为一集,付之梓”云云。则此其所刻之一种,而冠以七种之序也。

    △《风雅逸篇》·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杨慎编。是编采录古来有韵之文,上起古初,下迄战国末。又附载有篇目而无其辞者,自葛天氏八阕讫于师延流徵涤角。冯惟讷《风雅广逸》即据此书为蓝本,而纰漏之处,亦即沿此书之讹。末一卷所载逸诗诸名,尤多牵合。既有《诗纪》,此无庸复录矣。

    △《翰苑琼琚》·八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明杨慎编。其书饾饤补缀,类乡塾兔园册子。中间割裂《尚书》,尤为庸妄。疑非慎之所为。

    △《三苏文范》·十八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明杨慎编。然所取皆近于科举之文,亦不类慎之所为。殆与《翰苑琼琚》均出依托也。

    △《李太白诗选》·五卷、《杜少陵诗选》·六卷(内府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李白诗选之首有杨慎序,辨白里贯出处甚详。末云:“吾友禺山张子愈光尝谓余曰:李、杜齐名。杜公全集外,节钞选本凡数十家,而李何独无之?乃取公集中脍炙人口者一百六十馀首,刻之明诗亭,属慎题词其端。”愈光为永昌举人张含之字,则是编含所选也。然乌程闵氏所刊朱墨版,其卷端评语引及锺惺、梅鼎祚,皆明末人。含及慎在嘉靖中,何自见之?则已非含之原本矣。杜甫诗凡二百四十馀首,前后无序跋,多载刘辰翁评及慎评,其去取殊无别裁。盖闵氏以意钞录,取配李氏并行耳。明末刊版,真伪错杂皆类此,不足异也。

    △《婺贤文轨》·四卷、《拾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戚雄编。雄字世英,金华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以《金华文统》去取未当,乃取其乡先辈潘良贵、范浚、吕祖谦、陈亮、唐仲友、夏明诚、何恪、时少章、何基、王柏、柳贯、金履祥、许谦、吴师道、胡助、黄溍、吴莱、宋濂、王祎、胡翰、戴良、冯宿、陈樵二十三人之文,荟而录之。大旨谓宗泽、梅询皆以忠义功业显,不必取其寻常酬应之作。又谓唐仲友虽与朱子为难,而善不可没。持论皆颇切当,然所载文章惟吕祖谦《佚老堂记》为本集所无,其他亦不出习见之作也。

    △《南华合璧集》·五卷(内府藏本)

    明黄鲁曾编。鲁曾字得之,吴县人。正德丙子举人,五岳山人省曾之弟也。是编选王宠之诗,而附以己作,合为一集。宠所着《雅宜集》,深为顾璘等所推。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则谓宠亦中材,誉过其实。鲁曾诗更不逮宠,殆欲借宠以行,故有是刻。自序谓执是编请正于友生,适讽蒙庄之词,遂命曰《南华合璧集》。其立名尤无所取义矣。

    △《六艺流别》·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黄佐撰。佐有《乐典》,已着录。是书大旨以六艺之源皆出于经,因采摭汉、魏以下诗文,悉以六经统之。凡诗之流五,其别二十有一;书之流八,其别四十有九;礼之流二,其别十有六;乐之流二,其别十有二;易之流十二,而无所谓别。分类编叙,去取甚严。其自序言:“欲补挚虞《文章流别》而作。”然文本于经之论。千古不易,特为明理致用而言。至刘勰作《文心雕龙》,始以各体分配诸经,指为源流所自。其说已涉于臆创。佐更推而衍之,剖析名目,殊无所据,固难免于附会牵合也。

    △《南滁会景编》·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赵廷瑞编。林烃又增以十景图。自宋至明,篇什略备。廷瑞,开州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烃有《覆瓿草》,已着录。其作是书时,皆为南太仆寺卿。明南太仆寺署建于滁州故也。

    △《九代乐章》·二十三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刘濂撰。濂有《易象解》,已着录。是书取自汉迄唐九代之诗,分门编次。大略以诗乐之义后人不能辨,故所选以音声为主,分风、雅、颂为三。每代又别里巷、儒林为两类。自谓三百篇后,不可无此选。其言极为妄诞。夫古乐府之存于今者,后人亦第能习其句读,而不可播之管弦。濂乃指为某代某音、某代某调,穿凿配合,已属强为解事,至如东方诫子、仲长述志之类,本非入乐之诗,而亦为之辨别宫商,尤不知其何据。又每代下各为总论一篇,而北齐伶人曹孙达等封王,及无愁伴侣曲诸事,乃以属之陈后主。殊为不考,特故为高论而已。

    △《石洞遗芳》·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郭鈇编,鈇,金华人。始末未详。石洞山在东阳邑治之南。宋淳熙中邑人郭钦止筑书院于洞旁,延师以训子弟。一时名儒如吕祖谦、魏了翁、叶适辈,皆主讲其中。其山水名胜,陆游、陈傅良等亦多题咏。鈇为钦止之裔孙,正德中,取当时诸人碑刻题咏及志铭、状序、哀輓诸作汇成此编。钦止字德諠,其学出于张九成。而朱子为作墓铭,称其子弟服师儒之训,乡闾识逊弟之方,霍然其变豪杰之窟,焕乎其辟礼义之场。不以渊源之异为嫌,则亦有深取其人者。集中诗文凡为郭氏作者皆在,不尽关乎钦止。然郭氏以儒显,则钦止其宗也。

    △《滕王阁集》·十卷(内府藏本)

    明董遵编。遵始末未详。是编成于正德中,辑滕王阁由唐至明之诗文。是阁自王勃、韩愈以后,为世所艳称。故题咏特多,芜杂亦甚。

    △《弘正诗抄》·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惟卷首曹忭序谓“二山杨君工于诗,所选弘治正德间诗抄,正如淘沙见金,非具大金刚目力者不能”云云。不知杨二山者何名,所录凡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薛蕙、徐祯卿、郑继之、王廷相、边贡、孙一元、殷云霄十人之诗。前无目录,亦不知其完否。考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明十二家诗类抄》十二卷。又有《盛明十二家诗选》,无卷数。皆弘、正间诗。然所刻十二家之名,均与此互有出入,非一书也。

    △《吴兴绝唱集》·四卷、《续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邱吉编。吉字大祐,湖州人。是编成于正德末,皆录其乡元、明两代之诗,亦间及流寓。其人非吴兴而诗为吴兴作者亦附着焉。所录多涉俗艳,不尽诸家之长。且以绝唱为名,而吉所自作亦复载入。亦未免嫌于自炫。又阎若璩《潜邱劄记》载,吉是编选其父诗,而直书其父之名,深以为讥。吉盖未见《中州集》中有元好问之旧例耳。

    △《皇华集》·二卷、《续集》·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翰林院修撰唐皋、兵科给事中史道,于正德十六年以颁世宗即位诏奉使朝鲜,与其藩臣日有唱和。国王李怿特命书局编为此集。《皇华集》卷首有《嘉靖元年议政府左议政南衮序》,载二使初至国境及归朝与议政府右议政李荇等唱和之作。《皇华续集》卷首有嘉靖元年李荇序,专载唐皋留别国王二律,及议政府领议政金诠以下和韵之作。考皋等奉使,不见于《明史》本纪及《朝鲜列传》。惟《世宗实录》载其事,于八月乙巳。此书《南衮序》谓以十二月乙酉抵王京,则距奉命日几五月也。又南衮《皇华集》序谓初入境至出疆,仅浃三旬,纪行之作,登高之赋,凡若干篇。今考集中初入境之作有唐皋《登迎薰楼诗》标云长至后十日。考《实录》是年十一月十四日长至,则是作在二十四。其出疆之作有唐皋《至頞山寄怀藩京诸君子诗》,标云腊月辛丑。考《实录》是年十二月,己卯朔,则辛丑乃是月二十三日,与序所云唱和将浃三旬,适相符合云。

    △《皇华集》·十三卷(内府藏本)

    明朝鲜国所刊使臣唱酬之作。所录惟天顺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八年,成化十二年,弘治元年、五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十六年之诗。考明代遣使往朝鲜者,不仅此十年,似有阙佚。然世所传本并同,或使臣不尽能诗,其成集者止此耶?

    △《辅臣赞和诗集》·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案此集乃嘉靖六年除夕,世宗作五言律诗一首,以示阁臣。于是大学士杨一清、谢迁、张璁、翟銮等并和韵录进。帝汇书成帙,御制序冠其端。且命一清为之后序。世宗序题七年正月四日,一清后序则正月六日所上也。

    △《翊学诗》·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案此集乃嘉靖七年五月,经筵官进讲大学衍义,世宗因制五言古诗一章,并序以赐阁臣。大学士杨一清、贾咏、翟銮等奉表谢,并和以进。既而谢迁、张璁相继入阁,亦令和进。命集为一册,以翊学为名。《明史·艺文志》作一卷,与此本同。

    △《诗学正宗》·十六卷(内府藏本)

    明浦南金编。南金有《修词指南》,已着录。是集选历代之诗,起唐、虞古辞,至唐人近体。自四言至七言绝句,分体有九。每体中又分正始、正音、正变、附录四门。其分系殊多未当,如《孔子去鲁》等歌,虽不免或有依托,然如以为伪,则当删汰,如以为真,则固圣人之作也。降而列之正变,于义未协。至既分古乐府一体,而安世房中歌则列之四言古诗,《长歌行》、《怨歌行》、《苦寒行》、《箜篌引》之类则列之五言古诗,体例亦殊丛脞。又三谢之作虽多偶句,究与唐律不同,而竟入之排律中。尤踵杨慎《律祖》之说而失之者矣。

    △《明文范》·六十六卷(通行本)

    明张时彻编。时彻有《善行录》,已着录。是集成于隆庆己巳,录明洪武至嘉靖之文凡四百四十二家。初名《文苑》,病其太繁,乃复加芟削,以成此本。自序称“铨综者积禩”,其始也,十而取六七焉。其继也,十而取四五焉。又其继也,十而取二三焉。迄今存者,裁十之一二焉。故自序又曰:“苑者无所不蓄,范者如以范范金也。”然于正、嘉之文,尚病其少所别裁焉?

    △《四明风雅》·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宋宏之编,戴鲸增删,张时彻又增删之。宏之仕履未详。鲸字时霖,号南苍,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参议。所录明代宁波之诗,自洪武迄嘉靖凡六十五人。

    △《乐府原》·十五卷(内府藏本)

    明徐献忠撰。献忠有《吴兴掌故集》,已着录。是书取汉、魏、六朝乐府古题,各为考证,并录原文而释其义。然所见殊浅,而又索解太凿。如《杜氏通典》谓房中乐为楚声。献忠则谓屈、宋骚辞每言着一兮字,乃楚人怨叹之本声,而以安世房中歌为非其伦。亦未免拘泥鲜通矣。

    △《金石文》·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徐献忠撰。是编辑录三代以来金石之文。商一卷,周一卷,秦一卷,汉四卷。然未能博徵金石,皆采掇于《博古图》、《考古图》、《集古录》、《金石录》、《锺鼎款识》、《隶释》、《隶续》诸书。音训不免异同,传写亦多舛误。间有附论,亦皆以意推求,别无考证。至第四卷内所载之袜铭,非金非石,而一概编列,尤庞杂之甚矣。

    △《六朝声偶》·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徐献忠编。是书因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取南北朝人五言诗以明唐律所自出。然以齐、梁、陈、北齐、周、隋谓之六朝,未免自我作古。况永明体载在《齐书·王融传》,声病宫商载在《梁书·沈约传》,而李商隐、温庭筠诸集所谓齐、梁体者亦皆具有明文,此本不待考而知者。慎书已为多事,献忠何必又衍为此书。如曰以为诗法,则诗又不以齐、梁为极则也。

    △《五十家唐诗》·(无卷数,内府藏本)

    不着编辑者名氏。自唐太宗、元宗至储光羲凡五十家。各家之诗但分古近体,亦有载赋数首者。间存原序,似皆从旧本录入。考明徐献忠有《百家唐诗》一百卷。是编前无序目,或即献忠之本而佚其半欤?

    △《麻姑集》·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陈克昌编。克昌,仁和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建昌府同知。麻姑山为建昌所属,唐颜真卿《仙坛记》后题咏滋多,克昌因汇成此集。所录多明人之作,故卷帙若是之多焉。

    △《武夷游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田汝成、蔡汝楠同撰。汝成有《炎徼纪闻》,汝楠有《说经劄记》,皆已着录。嘉靖二十年四月,汝楠以刑部员外郎告归,省父于延平。适汝成为福建提学副使,校士崇安。二人因偕游九曲,各成五言古诗十首,编为一帙。

    △《骊珠随录》·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杨仪编。仪有《螭头密语》,已着录。是书杂录诸文,自序谓皆取不盛传于世者。然如《阴符经》、《握奇经》之类,实非秘笈,《比干墓铭》之类,本属依托。《瘗鹤铭》自欧阳修《集古录》以下均未见完篇,而此所载为全文,是亦未可尽信也。

    △《古虞文录》·二卷、《文章表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杨仪撰。是书采古人着作之关于常熟者,裒为一帙。凡文一卷,自梁鸿至杨舫凡三十六篇。诗一卷,自支遁至王宠凡四十二首。其文章表录一卷,凡文六篇,诗三篇,皆为常熟之先贤、列女作者。意取型俗,故曰《表录》。末一首为白茆民谣,则元后至元甲辰张士诚凿白茆港时民间之怨词,附存以为戒者也。

    △《浯溪诗文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黄焯编。焯自号龙津子,始末未详。是书成于嘉靖戊子,辑元结以下至明代诸人题咏碑铭。前列《浯溪小志》,纪其山水之胜。

    △《订补浯溪集》·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明陈斗编。斗字民仰,祁阳人。官永宁县主簿。浯溪在祁阳县南五里,为唐道州刺史元结故迹。结所撰《中兴颂》,颜真卿书者,即磨厓刻溪上。故后来题咏考证,相续日繁。是编成于嘉靖戊子,皆辑前人诗文为是溪而作者。题曰订补,而不云补何人之书。王士祯《浯溪考序》称“浯溪前后旧有两集,为李仁刚、綦光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