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屠隆茶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序

    茶为清赏,其来尚矣,自陆羽著《茶经》,文字遂繁。为谱为录,以及诗歌咏赞,云连霞举,奚啻五车。眉山氏有言,穷一物之理,则可尽南山之竹,其斯之谓欤,黄子骧溟著《茶说》十章论。

    国朝茶政,程幼舆搜补逸典,以艳其传。斗雅试奇,各臻其选,文葩句丽,秀如春烟。读之神爽,俨若吸风露而羽化清凉矣。书成属予忝订,付之剞劂。夫鸿渐之《经》也以唐,道辅之《品》也以宋,骧溟之《说》、幼舆之《补》也以明。

    三代异治,茶政亦差,譬寅丑殊建,乌得无文。噫,君子之立言也,寓事而论其理,后人法之,是谓不朽,岂可以一物而小之哉。

    岁乙卯,天都逸叟胡之衍题于栖霞之试茶亭。

    总论

    茶事之兴,始于唐而盛于宋。读陆羽《茶经》及黄儒《品茶要录》,其中时代递迁,制各有异。唐则熟碾细罗,宋为龙团金饼。斗巧炫华,穷其制而求耀于世,茶性之真,不无为之穿凿矣。若夫明兴,骚人词客,贤士大夫,莫不以此相为玄赏。至于曰采造,曰烹点,较之唐宋大相径庭。彼以繁难胜,此以简易胜,昔以蒸碾为工,今以炒制为工。然其色之鲜白,味之隽永,无假于穿凿。是其制不法唐宋之法,而法更精奇,有古人思虑所不到。而今始精备茶事,至此即陆羽复起,视其巧制,啜其清英,未有不爽然为之舞蹈者。故述国朝《茶说》十章,以补宋黄儒《茶录》之后。

    一之产

    茶之所产,无处不有。而品之高下,鸿渐载之甚详,然所详者为昔日之佳晶矣。而今则更有佳者焉,若吴中虎丘者上,罗芥者次之,而天池、龙井、伏龙则又次之。新安松萝者上,朗源沧溪次之,而黄山硒溪则又次之。彼武夷、云雾、雁荡、灵山诸茗,悉为今时之佳品。至金陵摄山所产,其品甚佳,仅仅数株,然不能多得。其余杭浙等产,皆冒虎丘天池之名,宣池等产,尽假松萝之号。此乱真之品,不足珍赏者也。其真虎丘,色犹玉露,而泛时香味若将放之橙花。此茶之所以为美。真松萝出自僧大方所制,烹之色若绿筠,香若兰蕙,味若甘露,虽经日而色香味竟如初烹而终不易。若泛时少顷而昏黑者,即为宣池伪品矣,试者不可不辨。又有六安之品,尽为僧房道院所珍赏,而文人墨士则绝口不谈矣。

    二之造

    采茶应于清明之后谷雨之前,俟其曙色将开,雾露未散之顷,每株视其中枝颖秀者取之。采至盈箴即归,将芽薄铺于地,命多工挑其筋脉,去其蒂杪。盖存杪则易焦,留蒂则色赤故也。先将釜烧热,每芽四两作一次下釜,炒去草气,以手急拨不停。睹其将熟,就釜内轻手揉卷,取起铺于箕上,用扇扇冷。俟炒至十余釜,总覆炒之。旋炒旋冷,如此五次。其茶碧绿,形如蚕钩,斯成佳品。若出釜时而不以扇,其色未有不变者。又秋后所采之茶,名日秋露白,初冬所采,名曰小阳春。其名既佳,其味亦美,制精不亚于春茗。若待日午阴雨之候,采不以时,造不如法,箴中热气相蒸,工力不遍,经宿后制,其叶会黄,品斯下矣。是茶之为物,一草木耳。其制作精微,火候之妙,有毫厘千里之差,非纸笔所能载者。故羽云,茶之臧否,存乎口诀,斯言信矣。

    三之色

    茶色以白以绿为佳,或黄或黑失其神韵者,芽叶受奄之病也。善别茶者,若相士之视人气色,轻清者上,重浊者下,■然在目,无容逃匿。若唐宋之茶,既经碾罗,复经蒸模,其色虽佳,决无今时之美。

    四之香

    茶有真香,无容矫揉。炒造时草气既去,香气方全,在炒造得法耳。烹点之时,所谓坐久不知香在室,开窗时有蝶飞来。如是光景,此茶之真香也。少加造作,便失本真。遐想龙团金饼,虽极靡丽,安有如是清美。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