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二年正月,诸州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袋。至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所佩鱼作龟。久视元年十月,职事三品已上龟袋并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上守下行,皆从官给。神龙元年,内外官五品已上依旧鱼袋。六月,嗣王、郡王特许佩金鱼袋。景龙三年八月,令特进佩鱼。散职佩鱼,自此始也。自武德已来,皆从正员带阙官,始佩鱼袋。员外判试检校,自则天中宗后始有之,皆不佩鱼。虽正员官得佩,亦去任及致仕,即解去。鱼袋,至开元九年,张嘉贞为中书令,奏诸致仕,许终身佩以为荣宠,以理去任,亦听佩鱼袋。自后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因之,佩鱼袋服朱紫者甚众。

    改铜鱼袋

    唐则天嗣圣元年,诏五品佩铜鱼袋。中宗返正从旧。

    佩 龟

    唐则天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官所佩鱼作龟。

    乘舆案褥床帷用赤黄

    唐明皇天宝六载,礼仪使太常卿韦绦,奏旧用紫,今请依御袍赤黄色,敕从之。

    银菟符

    隋义宁二年三月,封唐祖为相国,总百揆。四月,停竹使符,颁银菟符于郡国。

    银鱼符

    唐高祖武德元年九月,改银菟符为银鱼符。

    笏 囊

    唐传云: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开元二十四年,宰相张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腰 舆

    唐则天神功元年,幸万安山玉泉,以山径危,欲御腰舆而上,以王庆谏而止。

    皇亲禁人出入掖庭

    唐明皇开元十年九月,禁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

    亲试举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二月,上亲试举人,凡九百人,内五百人登上第。

    真宰相

    唐高祖武德初,至长安四年已前,仆射并是真宰相。

    专知枢密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正月,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知枢密。

    知门下省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郑国公魏徵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

    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三月,以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为太子詹事,同知中书门下三品。

    参预朝政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八月,以刑部尚书张亮参预朝政。

    左右相

    唐明皇天宝元年二月,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

    宰相以平章事为名

    唐高宗永隆二年,以中书侍郎郭正一与魏待举,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官自正一始也。

    参知机务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以崔仁师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

    仆射始带同中书门下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高宗嗣位。至七月,以李勣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参知政事

    唐高宗显庆四年五月,以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并参知政事。

    平章事

    唐高宗永淳二年四月,上谓参知政事崔知温曰:郭正一、魏待举等,历任尚浅,且令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称。自是外司四品已下知政事者,遂以平章事为名。

    文昌台 鸾台 凤阁 左右肃政台

    唐则天光宅元年九月,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吏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礼部为春官,兵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工部为冬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御史台为左肃政台,专知京师百官及监诸军旅,并承诏出使;更置右肃政台,专知诸州按察。

    鸾台侍郎 都台 麟台 控鹤

    唐则天垂拱元年二月,改黄门侍郎为鸾台侍郎,文昌都省为都台,秘书省为麟台,左右监门率府为控鹤禁卫率府。至神龙二年二月,诏并却依旧,依永淳已前官名。

    赐宰相生日器币

    晋少帝天福六年七月,赐宰臣冯道生辰器币。道辞以幼失父母,不记生日,坚让不受。生辰赐物始此也。

    前八司

    《唐志》云:吏、兵、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谓之前八司,其余则曰后行。

    中书草制

    唐宪宗元和八年,罢朔方灵盐节度使王佖为右卫将军。凡将相出入,翰林草制,谓之白麻。至佖责罢,中书草制,因为例也。

    沙堤长安

    唐李肇《国史补》云:拜宰相礼绝班行,府县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沙堤。

    火 城

    李肇《国史补》曰:宰相元日冬至立仗,太官皆备珂繖,列烛有五六百炬,谓之火城。宰相将至,则皆灭,以避宰相也。

    两省 四孔炙 宰相判官 屧脚 挞额裹头

    唐《卢氏杂说》云:谏议无事不入,宰相每遇入省,有厨食四孔炙。中书舍人,时谓宰相判官,宰相亲嫌,不拜知制诰为屧脚。又云:不由三省,直押中书舍人者,谓之挞额裹头。

    时政记

    唐则天长寿二年,姚璹奏,以为帝王谟训,不可暂无记述,若不宣自宰相,百官无从得书。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曰《时政记》,每日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堂 老

    李肇《国史补》云:宰相呼为堂老。

    政事堂

    《唐志》云: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房、魏辈,以他官兼政事者,皆云门下省事。弘道初,裴炎为中书令,执朝政,始移政事堂于中书省。

    内枢密使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七月,以飞龙使,宫闱局令王归长,守内侍省。内侍知省事,充内枢密使自此始也。

    崇政院

    梁太祖开平元年,以敬翔检校司空,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以翔知院事。

    废枢密院

    晋高祖天福四年四月,先是桑维翰免枢机之务,以刘处让代之,奏议多不称旨。俄而处让丁母忧,因以其印付中书,枢密院由是遂废。

    乞复置枢密院

    晋高祖天福七年六月崩,少帝登位,至其年七月,宰臣冯道等表请复置枢密院。初高祖之事后唐也,睹安重诲秉政,赏罚由己,常恶之。及即位,锐意废罢,一委中书。至是道等倦繁剧,乞置不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