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池北偶談卷十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談藝五

    文俶本草

    寒山趙凡夫子婦文俶,字端容,妙於丹青,自畫《本草》一部,楚詞《九歌》、《天問》等皆有圖,曲臻其妙。江上女子周禧得其《本草》臨倣,亦入妙品。禧弟子姚,亦江陰人,美而艷,作畫得俶遺意。《癸辛雜識》云:「至元斥賣內府故書於廣濟庫,有出相彩畫《本草》一部,極奇。又於杭太廟前尹氏書肆,見彩畫《三輔黃圖》一部,極精妙。」此亦其類也。文點,字與也,文肅公孫俶從姪也,畫有衡山家法,亦善花卉。汪編修 【 琬】 贈之詩云:「君家道韞擅才華,愛寫徐熙沒骨花。曾向兒時窺指訣,筆端桃萼一枝斜。」

    寒碧琴記

    南昌王于一猷定作《寒碧琴記》云:「昔子瞻為登州司戶參軍,子由省之,攜琴遊大海。舟覆,琴墮海,後高麗人得之,獻其王。王知為蘇氏物也,藏之數百年。迨明崇禎間,高麗困於兵,請援。遣總兵某帥師救之。瀕行,贈以琴,琴遂復還中國。」按《東坡年譜》:「元豐八年乙丑五月復朝奉郎知登州,到郡才五日,即以禮部郎官召。作別登州舉人詩,有『五日匆匆守』之句。」公未嘗為司戶參軍,且到郡非久即召;少公亦未嘗省公於登也;崇禎間,亦未嘗遣師援高麗。于一好奇誕,每為人欺多此類。

    國風圖

    南宋馬和之侍郎常寫《毛詩》進御,畫家稱其行筆飄逸,時人目為小吴生。又云善畫人物、佛像、山水,效吴裝,務去華藻,自成一家。高、孝兩朝深重其畫,每親書三百篇,令和之圖寫。戊申歲在京師,得其畫《檜風》羔裘、素冠、萇楚、匪風四章,每幅書本詩於後,楷法殊妙,有御府圖書。

    耿夫人詩

    吾邑耿侍御省亭 【 鳴世】 妻徐氏,都御史華平 【 庭柏】 之母也,有賢行,能文章。兵後失其集,僅傳寄子詩云:「家內平安報爾知,田園歲入有餘資;絲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聖時。」有德之言,與撚脂弄粉者迥異。

    朱文公書

    益都高木王 【 梓】 ,予從女兄之夫,博雅君子也。常遺予晦翁墨蹟一卷,詩云:「風雪集歲宴,揜關聊自休;今晨展遐眺,倚此寒幽巖。 【 顛倒一字。】 同雲暗空室,皓彩迷林丘;崩奔小澗歇,飛舞增綢繆。仰看鸞鶴翔,俯視江漢流;乾坤有奇變,澒洞驚兩眸。三酌不自溫,倚杖空冥搜;悲歌動華薄,璀璨忽滿裘。向來一杯酒,浩蕩千里遊;亦復有茲賞,微言寄清酬。解攜今幾許,光景逝不留;懷人眇山嶽,省己紛愆尤。對此奇絕境,一懽生百憂;茫然發孤詠,遠思誰能收?雪中與林擇之祝弟登劉園之宴坐巖,有懷南嶽舊遊,賦此呈擇之屬和,并寄敬夫兄。乾道三年冬十二月上浣,新安朱熹奉寄,時燈下走筆。」右詩蓋書寄南軒者。昔人謂先生字學曹公,今此書正類東坡先生。卷首有柯敬仲題字,後有歐陽圭齋及大梁班彥功跋。 【 彥功,元人,善詞曲者。】

    竹枝

    昔人謂《竹枝》歌詞雖鄙俚,尚有三緯遺意。山谷聞人歌劉夢得《竹枝》,歎曰:「此奔軼絕塵,不可追也。」夢得後工此體者無如楊廉夫、虞伯生。他如「黃土作牆茅蓋屋,庭前一樹紫荊花。」「黃魚上得青松樹,阿儂始是棄郎時」等句,皆入妙。近見彭羡門 【 孫遹】 《嶺南竹枝》深得古意,詩云:「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別,落紅沒盡郎馬蹄。」「妾家谿口小迴塘,茅屋藤扉蠣粉牆,記取榕陰最深處,閑時來過喫檳榔。」「半年水宿半山居,冬採香根夏採珠,珠好須從蚌中覓,香燒還仗博山罏。」又山陰徐緘《竹枝》云:「勾踐城南春水生,水中鬥鴨自呼名,伯勞飛遲燕飛疾,郎入城時儂出城。」亦本色語也。

    徐氏

    廣陵徐氏女子 【 元端】 ,工填詞,有入李易安之室者。如「珠簾輕揭,憔悴憐黃葉。忽憶小亭人乍別,正是重陽時節。」「當初一段清秋,平分兩地離愁。試向西風寄問,知他還似儂不?」「起來慵向粧臺倚,亂綰凌雲髻。歸期曾說柳青時。鎮日懨懨、只是惱春遲!」「小園昨夜西風劣,笑落漫天雪。侍兒佯笑捲簾紗,却道玉梅已放滿枝花。」「獨坐數歸期,花影重重日影低。無計徘徊思好句,支頤。除却春愁沒箇題。」「閑倚畫樓西,芳草青青失舊堤。猶記當時人去處,依依。紅杏花邊卓酒旗。」 【 自注:「白詩:搖膝支頤學二郎。」】 「看西風吹起,滿庭碎葉。閉珠戶,獨坐還怯。窗外芭蕉點點,做盡凄切。禁不住芳心欲折。」「殘燈挑盡,隱隱半明半滅。羅衾祇借香溫熱。今夜裏,這愁腸勝似離別。寬褪了裙兒幾摺。」

    婦人經濟

    葉石林每令諸子女兒婦列坐說《春秋》。近日武林黃夫人顧氏,名若璞,所著《臥月軒文集》,多經濟大篇,有西京氣格。常與婦女宴坐,則講究河漕、屯田、馬政、邊備諸大計。副笄中乃有此人,亦一奇也。

    打毬詩

    《三朝北盟會編》載徽宗北狩至真定,金人高會擊毬,請帝賦詩。詩曰:「錦裘駿馬曉棚分,一點星馳百騎奔;奪得頭籌須正過,休令綽撥入斜門。」《揮麈餘話》載道君禋祀禮成再賜太師暹字韻詩,云:「歸問雪中誰詠絮,冥搜花底自巡簷。」佳句也。

    黜朱梁紀年圖

    長洲宋既庭 【 實穎】 作《黜朱梁紀年圖論》,其義嚴正。略云:「王莽不得為新,安祿山不得為燕,全忠豈獨得為梁乎?且其時移檄興復唐室者,有晉、岐、蜀、淮南四國,或為唐之臣子,或為唐之賜族,則唐實未嘗亡也。今黜朱梁紀年,而以晉、岐、淮南之稱天祐者為主,始於天祐四年,至後唐莊宗同光元年而止。亦《春秋》書公在乾侯之義也。圖考:

    唐昭宣光烈孝皇帝。

    【 甲子】 天祐元年。

    【 乙丑】 天祐二年。

    【 丙寅】 天祐三年。

    【 丁卯】 天祐四年。  夏四月,朱全忠僭稱皇帝,偽國號梁,偽年號開平,廢唐帝為濟陰王。淮南、四川移檄興復唐室。

    【 戊辰】 晉、岐、淮南稱天祐五年。  春正月,晉王李克用卒,子存勗立。朱全忠弒昭宣帝。 夏五月,晉王伐偽梁夾寨,破之。

    【 己巳】 晉、岐、淮南天祐六年。  六月,偽梁劉知俊奔岐。岐遣劉知俊伐偽梁靈州,大敗梁人。

    【 庚午】 晉、岐、淮南天祐七年。  偽梁遣兵襲鎮州,取深、冀。鎮、定推晉王為盟主,晉遣兵救之。

    【 辛未】 晉、岐、吴天祐八年。  偽梁改號乾化。 晉王伐偽梁軍於柏鄉,大破之。

    【 壬申】 晉、岐、?天祐九年。  春正月,晉王及鎮定之兵伐幽州。二月,朱全忠救之,大敗而還。六月,朱全忠為子友珪所殺。

    【 癸酉】 晉、岐、吴天祐十年。  二月,朱友貞殺友珪而自立。

    【 甲戌】 晉、岐、吴天祐十一年。

    【 乙亥】 晉、岐、吴天祐十二年。  朱友貞改偽年號曰貞明。

    【 丙子】 晉、岐、吴天祐十三年。

    【 丁丑】 晉、岐、吴天祐十四年。

    【 戊寅】 晉、岐、吴天祐十五年。

    【 己卯】 晉、岐、吴天祐十六年。

    【 庚辰】 晉、岐、吴天祐十七年。  朱友貞改偽年號曰龍德。

    【 辛巳】 晉、岐、吴天祐十八年。

    【 壬午】 晉、岐、吴天祐十九年。

    【 癸未】 晉、岐、吴天祐二十年。  晉王李存勗建國號曰後唐,改元同光。 冬十月,唐主入大梁,朱友貞自殺。 唐毀偽梁宗廟,廢朱溫、朱友貞為庶人。

    後唐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

    【 甲申】 同光 【 元】 【 二】 年。

    按:益都鍾尚書龍淵先生 【 羽正】 作《正統論》,略云:「三代、漢、唐、宋,正統也。東周君、蜀漢昭烈帝、晉元帝、宋高宗,正而不統者也。秦始皇、晉武帝、隋文帝,統而不正者也。雖非正統,不可不以帝予之也,以天下無久虛之理也。若夫王莽、曹丕、朱溫,義既不正,勢又不一,不得言正,又不得為統,而乃從而帝之,此司馬、歐陽之誤也。」

    尤悔菴樂府

    吴郡尤悔菴 【 侗】 工樂府,嘗以「臨去秋波那一轉」公案,戲為八股文字,世祖見而喜之。其所撰樂府,亦流傳禁中,世祖屢稱其才。既而世廟升遐,尤一為永平推官,以細故罷去,歸吴中,時時以樂府寓其感慨。所作《桃花源》、《黑白衛》二傳奇,尤為人膾炙。予嘗寄詩云:「南苑西風御水流,殿前無復按梁州;凄凉法曲人間遍,誰付當年菊部頭?」「猿臂丁年出塞行,灞陵醉尉莫相輕;旗亭被酒何人識,射虎將軍右北平。」尤為泣下。康熙己未,尤以召試入翰林,為檢討。 【 近見江左黃九煙周星作「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制義七篇,亦極游戲之致。】

    孫樵論史

    孫樵云:「史家紀職官、山川、地理、禮樂、衣服,宜直書一時制度,使後人知某時如此,某時如彼。不當以禿屑淺俗,則取前代名品,以就簡絕。」此病在唐人已有之,近日錢牧齋、艾千子訾謷滄溟、弇州本此,非創論也。

    小樂府

    楊廉夫自負其五言小樂府,嘗云:「七言絕句體人易到,吾門章木能之。古樂府不易到,吾門張憲能之。至小樂府,二三子不能,惟吾能之耳。」向見吾友孫處士豹人 【 枝蔚】 數章,頗奇,略記於此:「蕭儼向舒州,君王怒未休。樓高苦無井,不及景陽樓。」又「置酒宣華苑,嘉王好酒悲。韓昭方用事,涕淚莫輕垂。」

    史筆

    陳同甫作《忠臣傳》,以武庚為忠臣孝子之首。孫可之作《西齋錄》,發凡起例,大義凜然。惜其書不傳於後世,是古今一大缺陷事。

    詩地相肖

    范仲闇 【 文光】 在金陵,嘗云:「鐘聲獨宜著蘇州」,用唐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如云「聚寶門外報恩寺」,豈非笑柄?予與陳伯璣 【 允衡】 論此,因舉古今人詩句,如「流將春夢過杭州」,「滿天梅雨是蘇州」,「二分無賴是揚州」,「白日澹幽州」,「黃雲畫角見并州」,「澹煙喬木隔綿州」,「曠野見秦州」,「風聲壯岳州」,風味各肖其地,使易地即不宜,若云「白日澹蘇州」,或云「流將春夢過幽州」,不堪絕倒耶?

    記觀宋荔裳畫

    庚戌七月,予寓公路浦,萊陽宋荔裳 【 琬】 北上過予,所攜名畫甚夥,因得縱觀。最奇者為郭河陽《枯木》、劉松年《羅漢》、 【 上有御府圖書、皇妹圖書各一。】 趙松雪《百馬圖》、黃子久《浮嵐暖翠圖》、文徵仲《松泉高士圖》。又元孤雲處士王振鵬畫《維摩不二圖》一卷,甚奇妙,楷法類趙承旨,自記云:「至大元年二月初一日拜住怯薛,第二日隆福宮花園山子上西荷葉殿內,臣王振鵬特奉仁宗皇帝潛邸聖旨,臨金馬雲卿畫《維摩不二圖》草本。」又云:「至大戊申二月,仁宗皇帝在春宮,出張子有平章所進故金馬雲卿繭紙畫《維摩不二圖》,俾臣某臨於東絹,更叙說『不二』之因。某謹按:釋典有云, 【 維摩詰所說經。】 故唐僧皎然詩云:『禪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定不起,還捧舊花歸。』東坡有坐上戴花詩云:『結習漸消留不住,却須還與散花天。』又云:『毗耶居士談空處,結習已空花不墜。試教天女御鉛華,千偈瀾翻無一語。』又云:『要令臥疾致文殊。』又臂痛謁告詩云:『小閣低窗晏臥溫,了然非嘿亦非言。維摩未病吾真病,誰識東坡不二門。』又維摩塑像詩云:『當其在時或問法,俛首無言心自知。』杜工部題顧愷之畫維摩像云:『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又東坡題石恪畫維摩云:『試觀石子一處士,麻鞋破帽露兩肘;能使筆端出維摩,神通又過維摩詰。』某詳觀馬雲卿所作《維摩不二圖》,筆意超絕,似亦悟入不二門,豈非神通過於摩詰者乎?某當時奉命臨摹,更為修飾潤色之。圖成,并書其概略進呈,因得摹本珍藏,暇日展玩以自娛也。東嘉王振鵬。」又丁南羽畫師利像,亦奇。按《元史》以功臣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四族,世領怯薛之長。怯薛,猶言更番宿衛也。

    皇甫湜評韓文

    韓吏部文章,至宋始大顯。其在當時,皇甫湜號為知公者,然其《諭業》一篇,備論諸家之文,不過曰「韓吏部之文,如長江萬里,一道衝飆激浪,瀚流不滯;然而施之灌溉,或爽於用。」若有微詞。反不如李北海、賈常侍、沈諫議之流無貶詞也。若天不生歐公,則公之文幾湮沒而不彰矣。按持正此文,出自袁昂書評,後世敖陶孫、王弇州諸家文評、詩評皆仿之。

    朝鮮詩

    鄒平張尚書華東公 【 延登】 ,刻朝鮮使臣金尚憲叔度《朝天錄》一卷,詩多佳句,略載於此。曉發平島云:「三秋海岸初賓雁,五夜天文一客星。」初至登州云:「南商北客簇沙頭,畫鷁青簾幾處舟。齊唱竹枝聯袂過,滿城明月似揚州。」蓬萊閣云:「橋石已從秦帝斷,星槎惟許漢臣通。」登州次吴秀才韻云:「澹雲輕雨小姑祠,菊秀蘭衰八月時。」水城夜景云:「五更殘月水城頭,詠史何人獨(舟羲)舟。不向東溟覓歸路,還依北斗望神州。」夜坐聞擊柝云:「擊柝復擊柝,夜長不得息。何人寒無衣,何卒饑不食?豈是親與愛,亦非相知識。自然同袍義,使我心肝惻。」九日云:「邊落日,朱橋驛裏重陽。菊花依然笑客,鬢髮又度秋霜。」東方曼倩里云:「夜開宣室儼珠旒,執戟郎官走綠鞲。首鼠轅駒俱碌碌,漢庭綱紀一俳優。」早春云:「水際城邊野馬飛,漸聞宮漏晝間稀。東風日日蘼蕪綠,塞北江南總憶歸。」「王灘流水繞江涯,江上松林是我家。昨夜夢尋烏石路,山前山後早梅花。」

    勞山說

    勞山,在萊州府即墨縣境中。崑山顧寧人 【 炎武】 序《勞山圖志》曰:「自田齊之末,有神仙之論,而秦皇、漢武謂真有此人在窮山巨海之中,於是八神之祠遍於海上,萬乘之駕常在東萊,而勞山之名由此起矣。山皆亂石巉巖,下臨大海,偪仄難度,其險處土人猶罕至焉。秦皇登之,是必萬人除道,百官扈從,千人擁輓而後上也。五穀不生,環山以外,土皆疏瘠,海濱斥鹵,僅有魚蛤,亦須其時。秦皇登之,必一郡供張,數縣儲偫,四民廢業,千里驛騷,而後上也。於是齊人苦之,而名曰勞山也。」楊太史 【 觀光】 ,《致知小語》曰:「山祖崑崙,起自西北,勞山居東南,為中國山盡處。行遠而勞,所以名也。」二說未知孰是?以理揆之,顧說為長。 【 顧近寄所著《日知錄》,內辨勞山三則,又與前說不同。】

    敬一主人詩

    鎮國公敬一主人諱國鼒,世祖章皇帝之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