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題材廣泛的筆記,在清代有了較快的發展,其中以瑣聞類的筆記而言,可謂汗牛充棟。王士禛的《池北偶談》,是人所熟知的清代叢著性質筆記中的一種。

    王士禛(一六三四—一七一一),字子真,因欽慕唐代司空圖隱居於禛貽溪的事?,又字貽上(見鮑?《稗勺》),號阮亭,山東新城(今桓台縣)人。在他身後,因避雍正帝(胤禛)諱,被改作士正;乾隆時又賜名士禎,又因他工詩,補謚「文簡」。

    王士禛出身在大官僚世家,伯祖和祖父都曾在明代做過大官,因此,他自幼便受到封建正統教育,有方便的學習和博覽群書的條件和機緣,這對他以後一生的豐富著述有相當的關係。他十一歲時應童子試,以聰穎過人,縣府道「皆第一」,二十二歲時會試中式,為了潛心專攻詩和古文辭,到二十五歲時才參加殿試,得中進士。此後,他曾任揚州府推官。揚州地處江南文人騷客薈萃之地,所以他和文士日逐酬唱,「讌無虛日」,又以嚮往蘇州太湖漁洋山的風概,自號「漁洋山人」。再後,他歷任鄉會試攷官,禮部、戶部主事、郎中等職。

    一六七八年(康熙十七年),王士禛以戶部郎中應召入對,因「詩文兼優」被康熙所識拔,授翰林院侍講學士,入直南書房,並充明史纂修官、三朝國史副總裁、國子監祭酒等職,最後任刑部尚書。一七0四年(康熙四十三年),在他七十一歲時,以王五一案「失出」革職,其實是因為與廢太子唱和,借題被黜。他一生的最後七年間,在家從事著述。

    王士禛一生勤於著述,據粗略統計,刊行于世的各類著作就有三十六種、二百七十卷之多;于詩詞方面,造詣更深,「詩格風流,吐辭修潔,倡為神韻之說」,並因和李清照《漱玉詞》之故,被人美稱為「王桐花」(見汪啟淑《水曹清暇錄》),加以他位高望重,所以能「主持風雅近五十年」(見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所傳詩選藝談,也為當世所稱重。

    《池北偶談》是一部有價值的筆記。據王士禛自序稱,他所居住的宅西有圃,圃中有池,池北有屋數椽,有書數千卷庋置其中,因而取白居易「池北書庫」之意,將本書取名《池北偶談》;又因為書庫旁有石帆亭,王士禛時常和賓客在亭內聚談,或議論文章的流別,或解晰經史的疑義,以至國家典故、歷代沿革、名臣碩儒的言行、神怪傳說等等,由兒輩記錄整理,並增益他在京二十年間的見聞,編次而成,所以又名《石帆亭紀談》。

    《池北偶談》分為四目,共二十六卷:「談故」四卷,記?清代的典章、科甲制度,以及衣冠勝事,間及古制;「談獻」六卷,主要記述明代中葉以後及清初名臣、畸人、列女等事;「談藝」九卷,專門評論詩文,采擷佳句;「談異」七卷,記述神怪傳聞故事。

    在全書的四目中,以前三目內容最具參考價值。如「談故」中「翰林卿寺屬」條,記清初太僕寺增設滿洲員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釋增設滿洲主事、中書舍人員額的情況;「八旗開科」、「台灣開科」、「滿洲鄉試」等條,記順、康時鄉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