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陆桴亭论小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弘谋按古人之论小学详矣。此特提其要而切言之。见人材之成. 未有不自幼时始者。诸凡正本清源。防微杜渐。以至随时引掖。俾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胥可见之施行。而不为迂远阔情之论。故特载之终篇. 以当是书总汇。至其论读书法. 以三十年计. 条分三节。自童子始。因并附载焉。

    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自是正理。然古者人心质朴。风俗淳厚。孩提至七八岁时. 知识尚未开。今则人心风俗. 远不如古。人家子弟. 至五六岁. 已多知诱物化矣。又二年而始入小学。即使父教师严. 已费一番手脚。况父兄之教. 又未必尽如古法乎。故愚谓今之教子弟入小学者. 决当自五六岁始。

    小学之书. 文公所集备矣。然予以为古人之意。小学之设. 是教人由之。大学之道. 乃使人知之。今文公所集. 多穷理之事. 近于大学。又所集之语. 多出四书五经. 读者以为重复。且类引多古礼. 不谐今俗。开卷多难字. 不便童子。此小学所以多废也。愚意小儿五六岁时。语音未朗。未能便读长句。窃欲彷明道之意。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 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俾之即读即教。如头容直. 即教之端正头项。手容恭. 即教之整齐手足。合下便教他知行并进. 似于造就人材之法. 更为容易。集内采陈北溪小学诗礼. 即此意。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古人教人. 自幼便教他礼乐。所以德性气质。易于成就。今人自读书外. 一无所事。不知礼乐为何物。身子从幼便骄惰坏了。愚意自节韵幼仪外. 更欲参酌古今之制。辑冠. 婚. 祭. 及乡饮. 乡射. 诸礼为礼书。丧礼不可豫习。拟另辑为一卷。俾学者居丧时读之。文庙乐舞. 及宴饮. 升歌. 诸仪为乐书。俾童子十数岁时。仍读四书。兼习书数。暇日则序一处。教升歌习礼。如古人舞勺舞象之类。务使之郁郁彬彬。则涵养气质。熏陶德性。或可不劳而致。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前. 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如天文. 地理. 史学. 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若年稍长. 不惟不肯读。且不能读矣。今人村塾中开蒙。多教子弟念诗句。直是无谓。

    凡子弟学写仿书。不独教他字好。即可兼识字。及记诵之功。

    四明程端礼. 有家塾分年读书法。教童子读四书五经。先令读正文既毕。然后却读注亦可。盖子弟读书。大约十岁前有记性。以后渐否。若令先读正文。虽子弟至愚。未有不于十岁前完过者。此亦读书之一法。文公有言。古有小学。今无小学。须以敬字补之。此但可为年长学道者言。若童子定须教以前法。古人设社学法最好。欲教童子歌诗习礼。发其志意。肃其威仪。盖恐蒙师惟督句读。则学者苦于简束. 而无鼓舞入道之乐也。然歌诗近于鼓舞。习礼便有简束的意在。古人十三学乐. 诵诗。二十而冠. 始学礼。盖人当少年时。虽有童心。然父兄在前. 终有畏惮。故法不妨与之以宽。宽者. 所以诱其入道也。年力既壮. 则智计渐生。此时纯用诱掖. 则将有放荡不制之患。故法又当与之以严。严者。所以禁其或放也。二者因其年力. 各有妙用。故古时成就人多。今之社学. 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