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虚字卷之七 之字之用七之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之字之用七之一

    【7.1】「之」字训为代字,训为动字,已详于前。训为介字,则不为义,故曰虚字。经生家训「之」字云:‘言之间也。’「之」字所间之言不一。

    【7.1.1】一,以介于两名字之间者。两名相续,意有偏正,偏者先而正者后,偏、正之间,概介「之」字。然未可泥也,大抵以两名字之奇偶为取舍,论次篇已缕陈之矣。又以意之轻重为「之」字之取舍者,宣公三年榖梁传云:‘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之口」缓辞也,伤自牛作也。’是则「之」字加否,即为辞缓急之别。疏释以为范氏所引别例,其理迂诞,而不尽然也。若以缓急二字以解意之轻重,似有可解之处。

    秦汉文虚字最少者莫若汉书。汉书诸篇记事最长者莫若霍光传。傅文字约六千,所用「之」字,所用「之」字间于两名者共计十二,如云:

    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今日之议,不得旋踵∣万姓之命,在于将军∣服斩缞亡悲哀之心∣五辟之属,莫大不孝∣昌邑羣臣,坐亡辅导之谊∣在人之右,众必害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霍氏之祸,萌于骖乘。①

    诸句内所间「之」字,皆为意之所重,删之则不辞矣。而诸句用法,与论次篇各例可互证也。②

    ○1章云:按霍光传中尚有「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古者放废之人,屏于远方」,「乡使听客之言」,「贵曲突徙薪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诸「之」字,不止所举之十二字也。 今案:章氏所补之例中,「放废」「曲突徙薪」非名字。又案:马氏所举之例中,「悲哀」「辅导」「裂土出爵」「逆乱诛灭」亦非名字。

    ○2此指【3.2】节。

    【7.1.2】二,以介于静字、名字之间者。

    [1]《左》昭六年: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圣哲」「明察」等皆静字之偶者,而所附名字各皆单字,故参「之」字以四之,此例已见静字篇。①

    数目静字之为分数者,或母为名而子为数者,如:

    [2]《汉书?律历志》云: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八十一分日」者,母也,「四十三」者,子也,间以「之」字。

    又或母子俱为数者,如:

    [3]左传文公十八年云:于舜大功二十之一也。————「二十」与「一」,母子皆数也,亦间「之」字。而不间者,如「什一」「万一」之类。

    凡言分数,「之」字加否,皆已散见于代字与静字篇矣。②

    ○1此指【4.2.1】节。

    ○2此指【2.5.3】节和【4.3.3】节,但前一节所谈非‘母子俱为数,这种情况,也没有涉及‘「之」字加否’的问题。而【3.2.2】节末倒涉及此。

    【7.1.3】三,以介于代字、名字之间者。①

    [4]史秦楚之际月表序: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若斯」者,指示代字也,②「亟」字单,故加「之」字以足焉。

    [5]又: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6]又伯夷列传: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若斯之难」,两句同,并同上。

    [7]汉匈奴传: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如彼」「如此」后缀以「之」字,皆以「难」「备」两静各为单字故也。

    [8]汉书刑法志云:夫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犹有过刑缪论如此甚也。

    [9]史记淮阴侯列传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

    [10]论语子路云: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11]汉书刑法志云:有君若上其贤也。③————所引四句,与前同一句法,而「如此甚也」「如是甚也」两句,不加「之」字;「若是其几也」「如是其贤也」两句,易以「其」字。是则「之」「其」两字之加否,与文义无涉也。

    [12]又贾谊传云: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此」指示代字也,后加「之」字,不为义,犹曰「此政」「此令」云尔。然且加「之」者,所以四之耳。此种句法罕见。

    至其篇末有云‘此之不为’者,「之」为代字,非此例也。

    ○1杨云:「名字」当作「静字」。下文云‘「难」「备」两静各为单字’,足证马氏本谓代静之间也。此盖刻本之误。又案:马下引贾谊传以「此之政」「此之令」连读,又似谓代名之间,殊觉可疑。

    ○2「斯」为指示代字,不应连「若」字在内。

    ○3【2.3.1.3】节引此例([二?341]),说「其」是接读代字,作读的主次,与此说异。

    【7.1.4】四,以介于名字、动字之间者,又别三式:

    【7.1.4.1】其一,散动字用于偏次,而名字在正次者,率间「之」字以明之。

    [13]汉贾谊传: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记过」者,动字及其止词也,「宰」,名字也,中间「之」字,以明偏、正之次。下句同解。

    [14]又赵后传:乃反复校省,内暴露私燕,诬污先帝倾惑之过,成结宠妾妒媚之诛,甚失贤圣远见之明,逆负先帝忧国之意。

    [15]又:不然,空使谤议,上及山陵,下流后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托后之意也。盖孝子善述父之志,善成人之事,①惟陛下省察!————引内诸句,以「过」「诛」「明」「意」「志」「事」六字为煞字者,皆此例也。诸句动字用如名字,而正次名字又皆双字,故以「以」字四之也。此例已详于散动之为偏次节矣。②

    ○1「述父之志」与「成人之事」,非散动字用于偏次之例。「父之志」为「述」的止词,「人之事」为「成」的止词。

    ○2此指【5.14.4】节。

    【7.1.4.2】其二,凡读于起词、坐动之间,间以「之」字,一若缓其辞气者然。又凡读为起词,为止词,皆可间以「之」字。读无起词而欲间以「之」字者,必有字以先其坐动,所以为「之」字可间之地也。读有「所」字先乎坐动者,如间「之」字,则不先坐动而先「所」字焉。要之,读无「之」字者其常,而有「之」字者,必读也,非句也。

    读非起词、止词。

    [16]孟梁上: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大旱之望云霓」,所以比之读也。「大旱」起词也,「望」坐动也,中间「之」字,缓辞也。比读概以「也」字助之。

    [17]又离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三读三「之」字各以参于起词、坐动之间,凡所为比者与所以比者皆读,表词也。「犹」「若」诸字,用若断词,所以决其可比之理。

    [18]史平原君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两比读皆间「之」字。

    [19]孟告上: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为」言故之连辞也,故「为」后之读间以「之」字。

    [20]左宣十二:以岁之非时,献禽之未至,敢献诸从者。————两读言请献之故,间以「之」字,辞气一宕。

    [21]史卫将军传: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22]吴语:为使者之无远也,孤用亲听于藩篱之外。————两读亦言故也。

    [23]汉匈奴传: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级。

    [24]庄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两引皆记时之读也。

    至[25]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楚之无恶,除备而盟,何损于好?若以恶来,有备不败。

    [26]又成公二年云: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27]又僖公二十三年云: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经生家皆谓所引传语各节,首句皆间「之」字,而下以「若」字对之,故「之」与「若」互文耳。不知凡起词、坐动有「之」字为间者,皆读也。而凡读挺接上文者,时有假设之意,不必以「之」字泥解为「若」字也。非然者:

    [28]书盘庚上云:邦之臧,惟女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29]又金滕云: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

    [30]又洪范云: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尔家,凶于而国。————凡读有「之」字间者,皆有假设之意,而对句并无「若」字以为互文也,则又何说?以上所引诸读之有「之」字为间者,皆非起词与止词之读也。

    读为起词。

    [31]孟离上: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与存亡者亦然。————「三代之得天下也」,读之为起词者,故间以「之」字,且率以「也」字助之,所以跌宕其辞气也。「国之所以废与存亡者」,亦读之为起词者也;「之」字先乎「所」,定例也。

    [32]又: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夫子之不援」,问句之起词也,无「也」字为助者,辨辞欲其急也。

    [33]又梁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乃「宜」字之起词也,犹云「百姓之谓我爱也宜哉!」

    [34]又公上:纣之去武丁,未久也。

    [35]又: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纣之云武丁」,亦起词之读也。后句犹云「且王者之不作疏于此时者未有也。」故「王者之不作」五字,乃「疏」字之起词,而「疏于此时者」,又「有」字之止词也,下句仿此。①三句皆无「也」字为助者,②以述事之辞欲其急也。孟子七篇,读之助以「也」字者不可胜数,盖孟子之文欲其疏畅故耳。

    [36]庄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37]论学而:夫子之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③

    [38]齐语: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任其鄙。

    [39]史李斯列传:彼贤人之用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

    [40]又张陈列传: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

    [41]又商君列传: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

    [42]蜀志诸葛亮传赞: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共引书七次,其读之为起词,各间「之」字而助以「也」字者,皆以记同时之事也。④如鹏之水击三千里,皆其徙南冥时之事也。余可类推。

    [43]汉大宛传: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44]史日者列传: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45]楚策: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

    [46]礼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47]汉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所引诸读,皆有「之」字为间而无「也」字为助者,以全读字义皆为起词,故直接坐动,无令助字相间以缓辞气也。

    [48]汉东方朔传: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也。

    [49]礼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50]史李斯列传: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51]又黥布列传: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

    [52]汉贾谊传:秦王之欲尊宗庙、安子孙,与汤武同。————所引诸读,惟间「之」字,以读之起词亦即坐动之起词,故不助「也」字,使辞气较直捷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一读,其起词即为「者」字,而复冠以「古」字者,欲「之」字有可间之地也。

    至[53]庄子秋水云: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四读所间「之」字,皆先「所」字。

    读为止词。

    [54]孟离下:吾将瞰良人之所之也。————「良人之所之也」者,读也,而为「瞰」之止词。间以「之」字,置先「所」字,助以「也」字,结句也。

    [55]又万上: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瞽瞍之非臣」者,「问」字承读与,⑤不助「也」字者,非结句也。

    [56]又: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虞公之不可谏」者,「知」字承读也,「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者,亦「知」字承读也。两读皆间「之」字,而「也」字则一助一否者,解同上。

    [57]又告上: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58]又告下: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两读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