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实字卷之五 动字相承五之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动字相承五之三

    【5.13.1】凡句读之成,必有起词、语词。起词之隐见,一以上下之辞气为定。而语词,则起词之所为语也,①无语词是无句读矣。语词以言起词之为何若者,则名为表词;语词以记起词之行者,则惟动字是以。在一句一读之内有二三动字连书者,其首先者乃记起词之行,名之曰坐动;其后动字所以承坐动之行者,谓之散动。散动云者,以其行非直承自起词也。②姑引论语季氏篇与高祖求贤诏分注焉以明之:

    季氏(起词)将(状字)伐(坐动,以记起词之行)颛臾(「伐」之止词,至此一句)。冉有季路(起词)见(坐动)于孔子(转词,至此一读,以记述言之时)。曰(坐动,其起词即前读也,③盖「曰」者,非平日之冉有季路,乃见于孔子之冉有季路也。「曰」之止词,即以后所述之语,故至此可略顿)。季氏(起词)将有(坐动)事(止词)于颛臾(转词,记处,至此皆「曰」之止词)。孔子(起词)曰(坐动,同前)。求(主次,呼其名也)。无乃(状字,以状所疑,与助语④「与」字相应,反言以决之也)尔(起词)是(决辞,⑤以代句之坐动也)过(表词)与(助字,至此一句)。夫(特指代字)颛臾(主次,冒于句读之先,特指其名,文势一振)。昔者(二字,状字之记时者⑥)先王(起词)以(用也,动字,今为坐动)为(作也,亦动字,乃上承「以」字,所谓散动也,犹云「昔先王用颛臾为东蒙主」,故「为」字前含有「颛臾」二字,以其特提于句读之先,故不言而喻)东蒙(「主」字之偏次)主(「为」之止词,如「为」字作「是」字解亦可,得「主」字乃表词。犹云「昔先王封之为东蒙主也。」至此言故之读,言所以为「社稷之臣」之故也)。且(连字,进一层,所以连前读,意谓颛臾之为社稷之臣,不第先王封之之故,更以「且在」云云)在(坐动,其起词空冒于前)邦域之中(转词以记处者)矣(助字,以决事之已然者。至此又一读,亦言故也。两读意偏,下句意全)。是(决辞,可视为本句之坐动,其起词「颛臾」已先提矣)社稷(偏次)之(介字)臣(表词)也(助字,决理也,犹云「当日先王封之之故既如彼,其所居之地又如此,理当视为国家社稷之臣也。」至此句全)。何(询问代字,乃「为」字司词倒置于先者,见询问代字篇)以(用也,作动字解,此坐动也,其起词指与语者,或暗指季氏亦可,犹云「既为社稷之臣,尔等何为用伐乎?」)伐(散动字,上承「以」字)为(介字,其司词「何」字先置。若作为「哉」字解,则「以」字为介字。「何以伐为」者,犹云「为何伐之哉?」至此一句)。冉有(起词)曰(坐动,至此作一顿)。夫子(起词)欲(坐动)之(止词。至此一句)。吾二臣者(起词)皆(代字)不(状字)欲(坐动)也(助字,煞句,以助其反决之理)。孔子(起词)曰(坐动)。周任(起词)有(坐动)言(止词,至此一读)曰(坐动,其起词乃前读)。陈(坐读,其起词即凡为人臣者,不言可喻)力(止词)就(散动,为司词,其上当有「以」字,可不书明)列(「就」之止词,至此一句)。不能者(起词)止(坐动,又一句)。危(坐动,其起词乃所相之人,不言而喻,一字为读)而(连字)不持(坐动,其起词即相者,止词乃所相者,皆不明书。至此一全读)。颠而不扶(同上,犹云「如主人颠而相者不扶焉」)。则(连字,以言效也)将焉(皆状字)用(坐动,其起词即所相之主人也)彼相(止词)矣(助字,决其效之当然也。凡假设之事皆为读,以其意未全也。而当然之效则为句,以其意毕达也,故至此为句)。且尔言(起词)过(坐动)矣(决其已然之言如此,至此一句)。虎兕(起词)出(坐动)于柙(转词,至此一读)。龟玉(起词)毁(坐动)于椟中(转词,又一读)。是(决辞,起词两读)谁之过(表词)与(助字,反决口气,至此为句)。冉有曰(同上)。今(连字,提起)夫颛臾(起词)。固(表词)而(连字)近(亦表词,皆如坐动)于费(司词,属于「近」字,至此一句)。今(状字,言时)不取(坐动,起词则为季氏,止词则为颛臾,皆不言而喻。此一假设之读也)。后世(加词,记时)必(状字)为(坐动)子孙(偏次)忧(止词。至此言假设之效,成为一句)。孔子(起词)曰(坐动)。求(主次,呼其名也)。君子(起词)疾(坐动,下文皆其止词)夫(特指代字,直贯「辞」字)舍(坐动,其起词乃为是言者,不言而喻。下文「曰欲之」,其止词也)曰欲之(皆「舍」字止词,犹云「舍其欲利之言」)。而(连字,上接「舍」字)必为(坐动,其起词与「舍」字用)之(代字,转词先置)辞(「为」字止词,犹云「必为辞以掩饰其欲利之心」。「之」指上文,故「舍曰欲之」一读,「而必为之辞」又一读,两皆「疾」字止词。至此句全)。丘也(起词,本名,后煞「也」字,见后)。闻(坐动,下文皆记所闻,至「不安」止,皆其止词)有国有家者(一读,为起词也)。不患(坐动)寡(止词)而患不均(同上,至此一读)。不患贫而患不安(又一读。自「有国有家者」至此两读,皆「闻」字止词也)。盖(连字,言故)均(起词⑦)无(坐动)贫(止词,一小句,下同)。和无寡。安无顿(三平句,意皆全)。夫(代字,指上文,起词)如(同动,此为坐动)是(止词,犹云「所言诚若此」也,可为顿读)。⑧故(连字)远人(起词)不服(坐动,至此一假设之读)。则(连字,接言当然之事)修(坐动,其起词即凡有国者,不言可知)文德(止词)以(介字)来(散动,司于介字)之(「来」字止词,至此一句)。既(连字、状字皆可)来(坐动)之(止词,此假设之读)。则(连字,推言假设后应为之事)安(坐动,与上「来」字,其起词皆「有国者」)之(止词,至此句意已全)今(连字,提起)由与求也(起词)。相(坐动)夫子(止词,至此一读,记所处之位)。远人(起词)不服(坐动,记事之句,口气未完)而(连字,以连上下两句相反之事)不能(坐动,其起词为「由」「求」,已先置)来(散动,以承「能」字助动)也(助字,反决,⑨又以口气未完,故煞「也」字)。邦(起词,言邦内之民)分崩离析(四动字,皆为坐动,意平而各不相属)而不能守也(与上句同)。而(连字,上文自「远人不服」至「不能守也」诸句,备陈不能伐人之事,至此「而」字为一大转,以起下文)谋(坐动,「由」「求」其起词也)动(散动,以承「谋」字)干戈(「动」字止词)于邦内(转词,记处。自「远人不服」至此,诸句皆平面口气)。吾(起词)恐(坐动,以下至「也」字,皆所「恐」也,故为止词)季孙之忧(一顿,下文两读之起词)不在(坐动)颛臾(转词。至此为一小读)。而(反转连字)在(坐动,起词在前)萧墙之内(转词,记处,「在」字后无介字)也(至此一读,乃「恐」字止词。「也」字所以决言事理之必将如此,又以煞止词之读也。「今由与求也」至此一段,句意乃全,而「吾恐」至尾,此段中最全之句,其它皆谓之读可也)。

    ○1这一句似乎把话说拧了。如果说,‘而起词,则语词之所为语也’,似乎更好理解些。

    ○2马氏用「散动」对译西方语言中的「不定式」,不定式的用途很广,所以马氏散动的用途也很广,承坐动之行者,只是散动的一种,【5.14】节还谈到散动可以作起词、表词、司词、偏次,这些散动都不必承坐动之行。

    ○3「曰」的起词为「冉有季路」,马氏说起词为前读,费解。下面‘周任有言曰’,马氏说同此。

    ○4「语」当作「字」。

    ○5此「是」字决非决辞,即系词。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引王氏经传释词释为「之」(以「过」为名词)。杨氏词诠以此种「是」字为「句中助词」,近人或解为代词(皆以「过」为动词)。

    ○6只「昔」一字是状字,【6.4.9】节称「昔者」为记时状字‘合于他字以成一语’。

    ○7「均」,按文通体系应为读,犹云「假如分配平均……」。

    ○8关于「夫如是」,全书提到多次,但说法不一。【10.5.4】节说它是‘状语有为顿者’;【10.6.2.5】节说:‘「夫如是」……重申前文而自成为读矣。’此处又说它‘可为顿读’,为顿为读,不加判断。

    ○9何谓‘反决’,不明。

    盖(起词)①闻(坐动,其起词即高祖自谓,下文至「成名」皆其所闻之事,皆其止词也)王者(偏次,犹云「王者之中」)莫(代字,起词,犹云「王者之中无人」)高(表词,用为坐动)于(介字,用为比较者)周文(「于」字司词,所比之一端,至此一读)。伯者莫高于齐桓(至此又一读,与前读同。然两读皆非「闻」字止词,要皆为后读之起词)。皆(代字,与「周文」「齐桓」同次,用为止词)待(坐动)贤人(止词,至此为半读)而(连上读,可省「皆」字)②成(坐动)名(止词。至此一读全。故「皆待贤人而成名」止,乃「闻」字止词,前两读则此读之起词。③至此句全)。今(连字提起)天下贤者(起词,犹云「天下所有贤者」,「天下」偏次)智能(两静字表词,用为坐动,至此一读。犹云「今日天下所有贤者,皆是智能之人」。喝起)。岂待(两状字,用如连字)④古之个(起词,下暗含「智能」,故此句无坐动。凡相比句读,其坐动同前,故可暗藏也)乎(助字,反问口气,至此一句。犹云「今之贤者亦有智能之人,岂惟古人为然哉?」)。患(起词,犹云「贤士不进之患」)在(句之坐读)人主(起词)不交(坐动。「交」字为自反动字,⑤犹云「患在人主不与士相交之故」,「与士相」三字不言而喻。「人主不交」一读,为偏次,其正次「故」字,犹云「不交之故」)故(「在」字止词)也(助字,决言其事必然之理。自「患」字至此一句)。士(起词)奚(询问代字,「由」字司词,先置,例也)由(介字,「因」也,「用」也)天之灵(司词)。贤士大夫(亦「以」字司词)。定(坐动)有(散动,承「定」字)天下(两动止词,犹云「因天与人,吾定天下而有之。」)。以(介字,使也)为(散动,司于「以」字)一家(「为」字止词。自「以天之灵」至此,为言故之读)。欲(坐动,其起词在前,其止词乃后读也)其(读之起词,指「天下」)长久(表词,附于「其」字,用为坐动)。世世(转词,在宾次,以记时也)奉(散动,以承「长久」二字)宗庙(「奉」字止词)亡绝(亦散动,皆解「长久」二字,犹云「欲天下久长,使世世代代能奉宗庙而不绝」也)也(助字,以煞承读之为止词者。自「其」字至此,皆为承读,即「欲」之止词)。贤人(起词)已(状字,记时)与我(司词)共(代字)平(坐动)之(止词)矣(助字,言已然之事)。而(连字,所以连下文「可」字)不(状字)与吾(司词)共安利(坐动)之(止词。自「不」字至此为一读,而为「可」字起词)。可(坐动)乎(助字,反问。至此一句,犹云「录用人已与我平天下,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哉?」)。贤士大夫(偏次,先置)有(坐动,无起词,其止词乃后读也)肯(坐动,其起词乃下文「者」字。犹云「贤士大夫中有如此者」)从(散动,承「肯」字)我(止词)游(散动,上承「从」字。三动字蝉联承下)者(代字,「肯」字起词,至此一读,为「有」字止词。故自「贤士大夫」至此,共为一假设之读,犹云「士大夫中如有如此之人」)。吾(起词)能(坐动)尊显(两散动,皆并承,「能」字)之(止词。至此一句)。布告(两字并为坐动,其起词即对官而言,故不言而喻,其止词即上文诸事,亦不言明)天下(转词,犹云「不告之于天下也。」至此一句)。使(连字,⑥以言效也)明知(坐动,其起词即暗含「天下之人」)朕意(止词。自「使」字至此一读,以附前句)。御史大夫(起词)昌(同次)下(坐动,其止词即暗含此诏令也)相国(转词,犹云「下之于相国也。」至此一句)。相国(起词)*侯(同次)下诸侯王(同上)。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又一句,同上)。其(代字,偏次,犹云「其人之中」也)有(坐动,无起词,其止词即以后之读也)意(读之坐动,其起词即下文「者」字。「意」字用如受动)⑦称(散动,上承「意」字,解「合」也)明德(「称」字止词)者(煞读代字。至此一假设之读,犹云「如有见称为明德之人」)。必(状字)身(他反代字)劝(坐动,其起词即以前所言「郡守」,其止词即可称明德者)为之(「之」指「明德者」,介字司词)驾(亦坐动,与「劝」字同。犹云「必身劝而为之驾。」至此一句)。遣(坐动,起词指「郡守」,止词同上)诣(散动,承「遣」字,犹云「遣之至相国府」)相国府(转词,记所到之处)。署(散动,承「诣」字,犹云「遣之诣相国府,使之署」也)行义年(三字,「署」字止词。至此又一句止)。有(坐动,一字为假设之读,犹云「如有称合明德之人」也)而(连字)弗言(坐动,其起词仍指「郡守」等,其止词仍指其人。犹云「如有其人而郡守不言之于上」云,至此为读)。觉(受动字,可为起词)。免(坐动,犹云「凡弗言而为所觉者即免。」至此句全)。年老癃病(犹云「如有老于年而病癃者」,两静字皆为表词,合成一读),勿遣(谕郡守也。「遣」字坐动,其起词「郡守」,止词即老病之人)。

    以上引书两篇,玩索有得,则句读之法较然矣。

    ○1此处说「盖」是起词,接着又说「闻」的起词即高祖自谓,令人不解。「盖」字,【8.1.4】节称之为提起连字,并引用此例说:‘此以「盖」字提起者’。足见马氏这里所谓「起词」只是指有提起作用之词语。然「起词」在马氏体系中是专指主语的,此又称「起词」,实为混淆。

    ○2省「皆」字之说甚怪,‘皆待贤人而皆成名’,无此句法。

    ○3此读之起词为「周文」「齐桓」,非前两读。

    ○4「岂」为状字,表反诘;「特」,状字,仅也,此处皆无连接作用。

    ○5「交」为「结交」之意,非自反动字。

    ○6马氏把「使」分为动字和连字两类,此外合于【5.13.2.4】节所说‘「使」……用以明事势之使然者,则当视为连字。’

    ○7此「意」字似非动字而为名字。

    【5.13.2】夫曰助动,必有所助之动字为之后焉。后之者,所谓散动也。然动字之可承以散动者,不尽助动然也。凡动字之在句读,有散动为承者,概为坐动。使散动之行与坐动之行,同为起词所发,则惟置散动后乎坐动而已。夫如是,与助动无异。或不然,而更有起词焉以记其行之所自发,则参之于坐、散两动字之间而更为一读,是曰承读。于是,所谓散动者,又为承读之坐动矣。承读起词有不明见者,必其已见于上文者也;不然,必其显而易知者也,观于所引斯明矣。

    夫动字之可承以散动者,约有三焉。

    【5.13.2.1】一,凡动字说官司之行者,如耳闻、目见、心知、口述之类,则有承读以记所闻、所见、所知、所述之事者,常也。至「曰」「云」诸动字后,虽皆为所云之语,而所语甚长,有未能以承读概之也。①

    [1068]孟公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见」字坐坐动,「人」字起词也,「入」字第二动字,上承「见」字,「孺子」为「入」字起词,「孺子将入于井」六字承读,即目见之事也。

    [1069]又万上: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其以尧舜之道要汤」八字,承读,以记耳闻之事也,「其」字为「要」字起词,「以割烹」者,犹云「其以割烹要汤」也,本文不曰「其」,不曰「要汤」者,已见于上文也。

    [1070]又: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舜」字起至「与」字止,为「识」字承读,而「象之将杀己」五字,又为「知」之承读。

    [1071]又滕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性善」,所道之事,「善」,静字而为表词,亦承读也。

    [1072]又梁上: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我毁明堂」四字承读,即人所「谓」也。

    [1073]又梁上: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云云。————「曰」后诸句至「何也」止,皆所述之语,自为句读,不得统名之承读。又「诗云」后所引之诗,一读一句②亦然。

    [1074]又梁下:今燕虐其民,王往在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以为」二字,即「意谓」也。「拯己」字上承「以为」二字,其起词乃「王」了。今不曰「民以为王将拯己」云者,以「王」字见于上文,不必重见也,「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九字为承读。承读助以「也」字者居多。

    [1075]又尽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了,无不知敬其兄也。————「爱其亲」「敬其兄」皆承「知」字。然爱者与敬者,亦即知爱知敬之童,是「爱」「敬」之行同为知爱知敬之童所发,故「爱」「敬」二字直承「知」字而已,此与助动无异。

    [1076]吴语: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八字承读,所观之事也。

    [1077]左襄二十五: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太史尽死」四字,「闻」字之承读,「既书矣」亦然。惟所为书之事己见上文,故不重现。

    [1078]又僖三十二: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079]又庄十: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80]又桓十三:不然,夫岂不知夫楚师之尽行也。

    [1081]庄骈拇:意仁义其非人情乎?

    [1082]又在宥: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

    [1083]汉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1084]又霍光传:去病不早知为大人遗体也。

    [1085]史平准书:式既在位,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

    [1086]三李斯列传: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

    [1087]韩送齐皡下第序: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诸所引坐动,皆记官司之行,而后皆以承读承之也。

    ○1马氏把止词之读中的动字也列于散动,超出西方语言不定式动词范围。但马氏对「云」「曰」等动字又区别其后为间接引语(即转述)或直接引语,前者为承读,后者非承读,这是很有见识的。

    ○2一读指「他人有心」,一句指「予忖度之」。这种句式,现在都认为是两个分句,但马氏认为在前者为读,在后者为句,可参看第十章。

    【5.13.2.2】二,凡动字记内情所发之行者,如「恐」「惧」「敢」「怒」「愿」「欲」之类,则后有散动以承之者,常也。惟散动所词之事,心欲其然而恐其不然者,则加弗辞以状之;冀其不然而虞其或然者,则不加弗辞。

    [1088]孟梁下: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恐」字坐动,内情所发,「王之不好勇也」六字,承读。民愿王之好勇而恐其不然,故状以「不」字。

    [1089]又公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字坐动,亦内情所发,「其苗之不长」五字,承读,状以「不」字者,心欲其长也。

    [1090]又公上: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恐」字后一曰「不伤人」者,幸其能伤人也;一曰「伤人」者,求其不伤也。

    [1091]孟梁上:寡人愿安承教。————「愿」者,王自谓也,「承教」者亦王也。坐、散两动,同一起词,共成一句。

    [1092]又: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辅」字上承「愿」字而另有起词,故为承读。此愿其如是而无所恐也,故不以弗辞状之也。

    至[1093]孟子公孙丑上云: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1094]又滕文公上云:御者且羞与射者比。

    [1095]又云: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1096]又离娄下云: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1097]又告子下云: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诸句内曰「敢侮」,曰「羞与比」,曰「好驰(与)试」,曰「乐有」,曰「愿留」,皆坐、散两动的一起词,故祇后先并置耳。

    [1098]左昭元:子姑忧子晳之欲背诞也。————「子晳」至「也」字止,为承读,乃所忧之事也。愿其不然,故无弗辞。

    [1099]又成十三: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君之二三其德也」承读,楚人所恶也。

    [1100]论语阳货云: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三句,「恶」字后皆有承读。而恶其诚然也,故皆无弗辞。

    [1101]又昭三十:初而言伐楚,吾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有之矣,伐楚何如?————一「恐」字,一「恶」字,后各有承读,而不加弗辞者,一恐其或然,一恶其诚然也。

    [1102]论公冶: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1103]史韩非列传: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1104]又高帝本纪: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

    [1105]又: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1106]又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107]又: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108]又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109]汉司马相如传:恐远所溪谷用泽之民不遍闻。

    [1110]又杨恽传: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1111]秦策: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1112]公隐元: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1113]魏策: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诸所引「愿」「恐」等坐动后,皆为承读,而以「也」字煞者为常。

    [1114]吴语: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

    [1115]又襄三十一: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

    [1116]又僖二十八: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1117]孟公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六引「敢」字,其后散动直记所「敢」之事,故不另为一读也。

    【5.13.2.3】「请」字之后,其承读起词如为所请之人,往往置先「请」字。有解为所呼之名者,非是。

    [1118]孟梁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犹云「请王无好小勇」也。夫「请」者,孟子所请之人,谓「王」也;所请之事,「王无好小勇」也。今「王」字先于「请」字,一若「王」为「请」字起词矣,故有以王为对呼之名者此也,是则「王」字当为一顿。至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