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蒙古

    蒙古者,西北外藩各部之通称,如十八省之为汉人也。各省族类风俗不同,各部蒙古亦自不同也。内地以大江限南北,塞上以沙漠瀚海限内外也(瀚海即戈壁地,浮沙不生水草)。漠南六盟曰内扎萨克蒙古,属于理藩院旗籍司,或谊属戚畹,或著有勋劳,或率先归附,以奉其土地人民,比于内臣。定鼎以来,屏藩攸寄,带砺之封,爰及苗裔,录功存旧,或选备宿卫,授以职司,编户比丁,均与八旗蒙古无异。漠北外扎萨克四盟、喀尔喀三汗,于国初同时归附纳贡。厥后漠北荡平,庇我宇下。康熙之世,超勇亲王策棱有功,另置赛音诺颜一部,授为大扎萨克亲王,俾与三汗共为北部屏翰,其恩礼均与漠南蒙古同也。至青海则元之戚族,西藏则元之臣仆,至今虽通朝贡,与称甥舅为外戚者殊科。此蒙古四大部之梗概也。漠南以科尔沁功绩最著,故封建独繁,禄糈亦视各蒙古为厚。漠北则以超勇亲王策棱战功为多,故生沐殊恩,复邀庙配,且子孙三世继为定边左副将军,北部三汗皆归节制,功业之盛,为藩臣之最懋者。

    插罕部蒙古,元之嫡派子孙也,又曰林丹汗。天命四年,士马强盛,横行漠南,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青吉斯汗。天聪八年,亡于青海。其子额哲率所部奉传国玺来降,封亲王,位冠四十五旗贝勒之上。编其众为旗,安置义州。其弟袭爵,传至布尔尼,当康熙十四年吴三桂之变,征其兵不至,且煽奈曼等部同叛。命信郡王鄂扎督师,图海副之,率不附逆之科尔沁等部蒙古兵讨之,犁其庭为牧厂,移其众于宣化、大同边外,编为二翼。其旗内官事地土,治以独石、丰镇等四厅,辖以都统,隶于理藩院典属司。此八旗在蒙古四十九旗之外,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与各扎萨克蒙古君国子民不同。又归化城土默特蒙古二旗,明顺义王俺答之后,先灭于插汉。太宗平插汉,仍其故封,还其王印,旋以叛除之。定鼎后,封为辅国公世爵,不理旗务。其部众均隶于将军、都统,治以理事同知、通判,与在京之八旗蒙古相同,而与插汉大同小异(插汉即察哈尔)。

    科尔沁部,在喜峰口外,天命年来归,乃元太祖弟哈萨尔之后,明初置兀良哈三卫之一也。因同族有阿鲁科尔沁,乃号嫩江科尔沁以别之。其扎赉特、杜尔伯特、鄂尔罗斯三部,皆科尔沁一部所分,兄弟同牧也。自天命年来归,至乾隆初,册后三,尚主八,有大征伐,辄属橐先驱,功在竹帛,又非直亲懿而已。

    鄂尔多斯,天命九年来归,乃元太祖十六世孙巴尔苏之后,居河套中,设扎萨克七,各治一旗,自为一盟,为蒙古一大部也。

    奈曼部、敖罕部俱天命元年来归,巴林部□年来归,克什克腾部八年来归,乌珠穆沁部八年来归,苏尼特部九年来归,浩齐特部八年来归,喀尔喀左翼顺治十年内附,均为元太祖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之裔。

    扎鲁特天命二年来归,元太祖十八世孙之后。

    翁牛特七年来归,元太祖弟谔楚因之后。

    阿巴哈纳尔部崇德时来归,阿巴噶部天聪九年来归,元太祖季弟勒格图之后。

    茂明安天命八年来归,元太祖仲弟后。

    喀尔喀皆成吉思汗之后,元太祖十五世孙、车臣汗之季子格呼森扎赉尔,有曾孙阿巴岱,世号土谢图汗者,与其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共为三汗。其地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北界鄂罗斯,南尽瀚海。又谓之和林,元代发祥之基也。雍正年增置赛音诺颜部一部,共八十二旗。皆天命时通使,国初始来归。

    厄鲁特,其部曰卫,又曰准噶尔,有四种,与土尔古特、回特、唐古特,虽均为蒙古之族,亦如满洲之有岛居边氓锡伯、鄂伦春也。自噶尔丹诛夷后,更不得与蒙古比矣。

    青海和硕特部,元太祖弟哈萨尔之裔,十九传至明末称固始汗。又土尔扈特四旗、准噶尔绰罗斯二旗、辉特一旗,则出自元太师脱欢之后。西域蒙古、四卫拉蒙古,皆脱欢及瓦剌也先等之裔。

    ◎同名蒙古部

    科尔沁,一居嫩江,一居阿鲁,均一族也。喀尔喀,一居京旗,为旧喀尔喀;一居漠北,为外扎萨克四部;一居喜峰口、张家口外,为内扎萨克左右翼。此二翼,一为顺治十年中路台吉木塔尔与其汗有隙,率千余户来归,封亲王,赐牧张家口外,列入内扎萨克,是为右翼;一为康熙三年西路台吉衮布伊勒登以其汗为同族所戕,部众溃散,乃越瀚海来归,赐牧喜峰口外,是为左翼。杜尔伯特二部,同名异族,一为扎萨克科尔沁同派,一为厄鲁特也。土默特有三部,一为右翼,乃元太祖裔;一为左翼,乃元臣济拉玛裔,与右翼为近族,隶归化城旗籍。

    ◎漠南蒙古藩封

    科尔沁六旗,亲王四人,郡王四人,贝勒二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六人;扎赉特一旗,贝勒一人;杜尔伯特一旗,贝子一人;郭尔罗斯二旗,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一人:四部十旗为一会盟于哲里穆。敖罕一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奈曼一旗,郡王一人;翁牛特二旗,郡王一人,贝勒一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一人;巴林二旗,郡王二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扎鲁特二旗,贝勒二人,镇国公一人;喀尔喀左翼一旗,贝子一人;阿禄科尔沁一旗,贝勒一人;克西克腾一旗,一等台吉一人:八部十一旗为一会盟于召乌达。

    喀喇沁三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二人,一等塔布囊一人;土默特二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附喀尔喀贝勒一人:二部五旗为一会盟于卓索图。乌珠穆秦二旗,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一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阿霸垓二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蒿齐忒二旗,郡王二人;苏尼特二旗,郡王二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阿霸哈纳尔二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五部十旗为一会盟于锡林。

    四子部落一旗,郡王一人;喀尔喀右翼一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毛明安一旗,贝勒一人,一等台吉一人;乌喇特三旗,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四部六旗为一会盟于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七旗,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贝子三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各)一人,自为一会盟于伊克召。每会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惟归化城土默特会盟,不设盟长,均集于本城,听简命大臣裁定。

    ◎漠北蒙古藩封

    喀尔喀后路土谢图汗二十旗,汗一人,亲王二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辅国公七人,一等台吉八人,为一会盟于汗阿林。

    东路车臣汗二十三旗,汗一人,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贝子各二人,镇国公三人,辅国公三人,一等台吉十四人,为一会盟于克鲁伦巴尔河屯。

    西路扎萨克图汗十七旗,汗一人,贝勒一人,镇国公三人,辅国公六人,一等台吉九人,为一会盟于扎克毕赖塞钦毕都里也诺尔。

    南路赛音诺颜大扎萨克亲王二十二旗,大扎萨克亲王一人,郡王二人,世子一人,贝勒二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八人,一等台吉九人,为一会盟于齐齐尔里克。每岁各以副将军考核,间岁以参赞大臣前往会核,统听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裁定。

    ◎青海蒙古藩封

    厄鲁特二十一旗,回特三旗,土尔古特四旗,喀尔喀一旗,亲王一人,郡王三人,贝勒一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五人,一等台吉六人。以上四部落皆散处,不分畛域,听于西宁办事大臣统制。

    ◎河套等部蒙古藩封

    贺兰山厄鲁特一旗,贝勒一人,镇国公一人。

    乌兰乌苏厄鲁特二旗,贝子二人。

    推河厄鲁特,一等台吉一人。

    额尔济内土尔古特一旗,贝勒一人。

    都尔伯特十四旗,特古斯库鲁克汗一人,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贝子四人,辅国公二人,台吉五人。以上各部落,悉听定边左副将军裁定。察哈尔游牧一旗,听治于察哈尔都统。

    ◎西藏蒙古藩封

    辅国公二人,一等台吉一人,噶布伦四人(内一人用辅国公兼之)。戴奉五人,第巴三人,堪布一人,听驻藏大臣节制。

    ◎扎萨克

    扎萨克乃藩封掌印之称。朝廷选蒙古王公之贤能者,授为扎萨克(亦有世管扎萨克)。每旗一人,不拘爵秩大小,其余散秩王公,悉听其令。所属亦有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较内地官各杀一级)。族长、什长等官,均于本旗台吉内选充。台吉亦分等第,头等视镇国将军,皆蒙古汗王之宗族也。

    ◎九白

    朝廷抚有属国,厚往薄来,皆有任土之贡。蒙古地在沙漠,罕有出产,每爵献白马八匹、白驼一匹,谓之九白贡。

    ◎布扎 背什骨

    布扎者,蒙古语也。年终集喇嘛于中正殿,建诵经道场,祈福送祟,羽葆幢幡,鼓乐跳舞,亦古人乡傩之义。刘若愚《酌中志》略云,番经厂跳步叱,神庙时教宫女数人做法事,惟弓足者不能跳步叱,是明季已有此礼矣。布扎,即步叱,番语对音,无定字也。

    背什骨,即鹿踝骨也。满洲旧俗,岁暮掷抵鹿踝骨为戏,以为宜男之庆。每年年终,武备院例进若干对。

    ◎玛克什密

    玛克什密,舞也。朝廷燕飨大典,百舞咸进。扬烈舞,衣铠胄,持戈戟。喜起舞,披一品衣,佩仪刀。起舞翩跹,宜扬功烈,皆以侍卫充之,命之曰喜起舞大臣。其余诸舞,各有职司,不用侍卫。按古人君臣燕飨,每起舞上寿,即韶舞、七德舞之制也,后世此礼渐失。我朝事法三代,斯礼犹存古风。

    王伯厚《玉海》云:“乐之在耳者为声,在目者日容。”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黄帝时有云门舞,颛顼有承云舞,陶唐氏有咸池舞,舜有韶舞、干羽舞、舞、八伯乐舞,夏有六佾、八佾,禹有商舞,商有干舞,周有六舞:舞、羽舞、{羽王}舞、旄舞、干舞、人舞。小舞,汉灵星舞也。《文王世子》云,凡学世子学士,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箭。《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内则》云,十有三年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春官》注云,学士、卿大夫诸子学舞,二千石及六百石、关内侯、五大夫,取适子高七尺以上、年二十到三十、颜色和顺、身体修治者为舞人,与古用卿大夫同义。又《玉海》周祀天圜丘注云,古制天子亲在舞位云云。按此数说,是古人舞礼最尊,天子公卿皆在舞列,与今之玛克什密同也。

    谨按喜起舞,即古之手舞、人舞也,扬烈舞,即古之干戚舞也。服一品衣者,即古之冕而舞、皮弁舞也。

    ◎阿察布密

    阿察布密,清语也。凡婚礼,新妇入门行合卺礼,以俎盛羊臀一方,具稻稷稗三色米饭,夫妇盛服并坐,饮交杯,饯不用酱而具白盐,即古人共牢而食之义,清语曰阿察布密。次日庙见之先,新妇抱柴送于厨,亦古人中馈羹汤之义也。

    ◎冠礼

    海内冠礼久失,惟国家存之。公孙胄子十八岁方许拜官,宗室子二十岁始冠顶戴,童生入学后有冠顶之礼。

    ◎乡试同考官

    顺治二年,定京闱乡试同考官用中行及候选进士,如不足,行取在外推官、知县,来京充当,嗣后渐用部郎,最后始用翰林。直省乡试同考官,初用邻省推、知、教官及邻省在籍候选进土,自乾隆年始,专用本省州县。

    ◎京兆尹体制今昔悬殊

    《池北偶谈》云,明季都察院台仪,最为严重,两京府尹三年考察,见堂候堂班退司务厅报官衔,由阶升堂,至檐下行一跪三揖礼,府丞则离檐一二尺行礼。今府尹不复台参,府丞在吏部过堂,行一跪礼,往往耻之云云。是康熙年府尹虽由四品京卿推补,而府丞京察时仍行一跪礼。今府尹、府丞俱为京堂转阶,卿寺敌体,无复在部院参跪之例,似更尊于昔矣。且今京外官在吏部谒堂,知县、笔帖式皆一揖不跪,又不独府丞矣。

    按唐制台仪亦极严重。李绅为御史大夫。韩愈为京兆尹,特诏不台参。绅劾愈,愈以诏不台参奏辩。是明之台仪,仍沿唐制也。

    ◎科场回避

    唐人始重进士科,凭文取士,不以人品之美恶定去取也。然其时主司举子,关节交通,不以为怪,乃至宗族子弟,亦不回避。如尚书董绚主春闱,其母曰:“近日崔、李侍郎,皆与宗族及第,汝于诸叶中拟拔谁耶?”绚曰:“莫如沈先、沈擢。”母曰:“二子早有声价,科名不必在汝。沈儋孤寒,鲜有知者,宜拔置也。”绚遂放儋及第。此固贤母之德,然以朝廷公器,为宗族之私,胡可为训也。本朝康熙年间,已有回避宗族之例,而翁婿甥舅皆不回避,见于《香祖笔记》。今则僚婿姨甥,无不回避,且糊名易书,暗中摸索,防嫌更密,知人益难。惟外帘不操文柄,亦一例回避,似觉太严,竟有士子一连四五科皆以回避不得预试者。若当壮盛之时,蹉跎十余年,即成衰老,深为可惜。从前于回避士子另设一场,最为允当。

    ◎异姓王

    国初辅运开基,多由宗室王公。其异姓封王者,惟孔有德封定南王,耿仲明封靖南王,尚可喜封平南王,吴三桂封平西王,孙可望封义王。孔王举家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