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甘草干姜汤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以此方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 二两干姜四炙甘。姜须炮透旨须探。(伤寒。金匮各方中。只此一方用炮。)肺中津涸蔚按。肺痿皆为热证。然热有虚实之不同。实热宜用寒剂。而此则亡津液而致虚。以虚而生甘为主。佐以炮透之干姜。变其辛温之性而为苦温之用。于甘温除大热成法中。又参以活法。

    面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射干麻黄汤

    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者主之。

    射干(三两。) 麻黄 生姜(各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大枣(七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上方主温。此方主散。

    尤在泾云。咳而上气。肺有邪则气不降而反逆也。肺中寒饮上入喉间。为呼吸之气所激。

    则枣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皂荚丸

    治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者。此丸主之。

    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歌曰 浊痰上气坐难眠。痈势将成壅又坚。皂荚蜜丸调枣下。绸缪须在雨之前。

    蔚按。痰有固而不拔之势。故用皂荚开其壅闭。涤其污垢。又以枣膏安其胃气。祛邪中不离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浓朴麻黄汤

    治咳而脉浮者主之。

    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杏仁夏味半升量。升(小)麦四麻五朴良。三两姜辛膏(鸡)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元犀按。咳而脉浮者。内有饮而表有邪也。表邪激动内饮。饮气上凌。则心肺之阳为之蒙蔽黄解表出邪。干姜、五味、半夏、细辛化痰涤饮。小麦保护心君。然表邪得辛温而可散。内饮尤妙先煮小麦。

    学人当细心体认。方得其旨焉。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泽漆汤

    治咳而脉沉者。此汤主之。

    半夏(半升。) 泽漆(三升。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紫参(一本作紫菀。)

    生姜 白前(各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上九味。 咀。内泽漆汤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歌曰 五两紫参姜白前。三升泽漆法分煎。桂芩参草同三两。半夏半升涤饮专。

    元犀按。咳而脉浮者。表有邪也。表邪不解。则干动内饮而为咳。用浓朴麻黄汤宽胸解表。

    气不降逆。佐以降逆气。并和里气。生姜、桂枝。调营卫。运阳气。并行饮气。人参、甘草。奠中土。交阴阳以和之。犹治水者。先修堤岸以杜其泛滥之患也。先煮泽漆者。取其气味浓浓。领诸药入肾。充肾气。使其吸引有权。则能通府以神其妙用焉。

    受业林礼丰按。本方主太阳之里。太阳底面便是少阴。咳而脉沉者。病在太阳之里少阴之表也。盖太阳主皮毛。邪伤皮毛。必干于肺。肺伤则不能生水。而少阴之枢逆于下。故立此方。君以泽漆者。以其气味苦寒。壮肾阴。利水而止咳也。复用白前宣肺气。黄芩泄肺热。

    人参补肺虚可用也。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此汤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 甘草(各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歌曰 火逆原来气上冲。一升半夏七升冬。参甘二两粳三合。枣十二枚是正宗。

    喻嘉言云。于大建中气大生津液队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

    善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喘不得卧者主之。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鸡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歌曰 喘而不卧肺痈成。口燥(口中辟辟干燥。) 胸疼(胸中隐隐痛。)数实呈。(肺痿脉数尤在泾云。葶苈苦寒。入肺泄气闭。加大枣甘温以和药力。与皂荚丸之饮以枣膏同法。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桔梗汤

    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汤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歌曰 脓如米粥肺须清。毒溃难支药要轻。甘草二兮桔一两。土金合化得生生。

    元犀按。肺痈尚未成脓。用葶苈泻之。今已溃后。用此汤排脓解毒。宜缓治。不可峻攻也。余解见长沙方歌括。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越婢加半夏汤

    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汤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 半夏(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风水多兮气亦多。水风相搏浪滔滔。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元犀按。此肺胀。原风水相搏。热气奔腾。上蒸华盖。走入空窍。故咳而上气喘目如脱状证脉浮大者。风为阳邪。鼓荡于其间故也。方用麻黄、生姜直攻外邪。石膏以清内热。甘草、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此汤主之。

    小青龙方见痰饮咳嗽。再加石膏二两。即此方也。

    歌曰 小龙分两照原方。二两膏加仔细详。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躁藉辛凉。

    尤在泾云。此亦内邪外饮相搏之证。但兼烦躁则挟有热邪。特加石膏。即大青龙例也。

    然心下有水。非温药不得开而去之。故不用越婢加半夏。而用小青龙加石膏。寒温并进。水热俱捐。于法为尤密矣。魏念庭云。师为肺冷而干燥将痿者。立甘草干姜汤一方。为肺热而枯焦立射立浓又为膏一可成弃之。益见济人无己之苦心也。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

    (方出千金。见血痹虚劳。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元犀按。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心阴不足也。心阴不足则心阳上炽。势必克金而成肺余义见伤寒论。不再赘。

    附方

    千金甘草汤

    (歌解见长沙方歌括。)

    甘草一味。以水三斗。煮减半。温分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肺痿唾涎咽燥殃。甘须四两五生姜。枣枚十二参三两。补土生津润肺肠。

    元犀按。中者土也。土能生金。金之母。即资生之源也。夫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者。是中土虚。水气逆。阻其津液不能上滋也。方用生姜甘草汤者。君生姜破阴行阳。蒸津液上令土旺则生金制水矣。

    附方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皂荚(一枚。去皮子。

    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曰 桂枝去芍本消阴。痰饮挟邪迫肺金。一个皂驱粘腻浊。桂枝运气是良箴。

    元犀按。非辛温之品。不能行阳运气。非甘润之品。不能补土生津。君以姜、桂之辛温。

    行阳消阴。佐以大枣、甘草之甘润。补阴生液。若夫开壅塞。涤污垢。以净其涎沫者。则皂荚丸

    附方

    外台桔梗白散

    (歌解见长沙方歌括。)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

    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霜。)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在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

    附方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粒。)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歌曰 胸中甲错肺痈成。烦满咳痰数实呈。苡瓣半升桃五十。方中先煮二升茎。

    元犀按。此方以湿热为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者。是湿热之邪结在肺也。肺既结。

    则之源。瓜瓣排瘀。开结热之路。方下注云。再服当吐如脓者。指药力行。肺痈溃矣。

    附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

    喘鸣迫塞。此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须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

    奔豚气病方

    奔豚汤

    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主之。

    甘草 当归 芎 黄芩 芍药(各二两。) 半夏 生姜(各四两。) 生葛(五两。)

    甘李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歌曰 气冲腹痛号奔豚。四两夏姜五(两)葛根。归芍芎芩甘二两。李皮须到一升论。

    按伤寒论云。厥阴之为病。气上冲心。今奔豚而见往来寒热。腹痛。是肝脏有邪。而气通于阴阳相徐忠可云。此方合桂枝、小柴胡二汤。去柴胡。去桂枝。去大枣。以太阳少阳合病治法。

    解正尤在泾云。苓桂为奔豚主药。而不用者。病不由肾发也。按服此汤而未愈者。用乌梅丸神效

    奔豚气病方

    桂枝加桂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此汤主之。

    桂枝汤(方见妇人妊娠病。)加桂枝二两。

    元犀按。汗后又迫其汗。重伤心气。心气伤不能下贯元阳。则肾气寒而水滞也。加以针处被入之

    奔豚气病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

    茯苓 甘草 大枣 桂枝此发汗后心气不足。而后肾气乘之脐下悸。即奔豚之兆也。

    孙男心典禀按。因惊而得。似只宜以心为治也。然自下而上。动于肾气。激乱于厥阴。

    而撤草大骨救逆苓心下先祖云

    胸痹心痛短气方

    栝蒌薤白白酒汤

    治胸痹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此汤主之。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歌曰 胸为阳位似天空。阴气弥沦痹不通。薤白半升(栝)蒌一个。七升白酒奏奇功。

    孙男心典禀按。胸为气息之路。若阴邪占居其间。则阻其阳气不通。故生喘息咳唾胸背痛诸证。寸口者。脉之大会。阳之位也。内经诊脉篇云。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上附上。

    右外即内为栝则

    胸痹心痛短气方

    栝蒌薤白半夏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主之。

    括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胸背牵疼不卧时。(上言胸背痛。兹又加以不得卧。其痛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增元犀按。加半夏一味。不只涤饮。且能和胃而通阴阳。

    胸痹心痛短气方

    枳实栝蒌薤白桂枝汤

    治胸痹。心中痞气留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此汤主之。人参汤枳实(四枚。) 薤白(半升。) 桂枝(一两。) 浓朴(四两。) 栝蒌实(一枚。

    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朴。取二升。去滓。入诸药。再煮数沸。分温再服。

    歌曰 痞连胸胁逆攻心。(尤云。心下痞气是气痹而成痞也。按胁下逆抢心者。气不由中上而从胁逆。是中痹而阻诸气之往来也。)薤白半升四朴寻。一个栝蒌一两桂。四枚枳实撒浮阴。(尤云。宜急通其痞结之气。)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