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八(从第二十四经半尽第三十一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宣雕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八(从第二十四经半尽第三十一经)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有七善知识。第一守护一切众生大愿精进力光明主夜神。第二妙德圆满主林神。第三释迦女瞿波。第四摩耶夫人。第五天主光天女。第六遍友长者。第七善知众艺童子)。

    ●第八守护一切众生大愿精进力光明夜神。不动地善友。谓无分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度偏增。是大愿力无功用风。任运吹进。名精进力。无生正智常现在前。故曰光明。能以一身。而为多身。遍应一切。方能守护一切众生。

    第一依教趣求中。略无念前。亦表得无功用无念虑故。

    第二见彼夜神下。见敬谘问。然亦含二意。一约所见。即密示法界。善财发起同善友心。已为得益。虽有此意。今为顺文。且当第二。文分为三。初见胜用。二设敬证入。三谘问法要。

    △今初分二。先总见所依。后现一切日月星宿下。别显身相。有二十五身。古德云。此中分三。初十应机摄化身。次现一切佛所下六身。是应法成行身。余是离障契理身。然多随内德。显身差别。见身了心。

    △二时善财童子见彼下。设敬证入。於中四。一设敬陈礼。二发增胜心。三深证悬同。四以偈庆赞。今初可知。二於善□□下。发增胜心。有标征释。可知。三发是心已下。深证悬同。於中三。初标。次释。后结。今初。由前起同己等心。故得善友念等同行。通相而论。同有五义。一所行无二。与善友同。二自他无二。与一切菩萨同。三人法无二。与一切法界同。四因果无二。与一切诸佛同。五染净无二。与一切众生同。显文是初然由得三故。中同初二。上同诸佛。下同众生。良以八地证无生理。自他相作皆无[得-彳]故。偏此明同。故下列中。有同无生忍。二所谓下列释。有八十八同。各有标释。文相自显。三时善财童子普遍观察下总结。第四得是行已心转清净下。以偈庆赞。先偈意。后偈词。十一偈分二。先十偈。颂发增胜心。次第颂前十句。后一偈颂前深证。□□前半正颂。后半荷恩深重。旧经阙第七偈。今文具足。

    △第三尔时善财说偈赞已下。谘问法要。於中。先牒前所睹。后愿为我下。正陈所问。然其所睹。仰解脱境。故不问言境界云何。文有三问。一问名。二问发心久近。三问成佛远近。梵本有四。谓三问修行。四问成佛。故下牒问及下答中。皆有修行。

    第三夜神告言下。授己法界。前即嘿授。今方言授。於中二。先答名问。后答发心及修行问。不答第四成菩提者。有二义故。一显悲深如伊舍说。二显久远已成正觉示居因位。故下所救。即贤劫千佛。尚已久成。况能救耶。

    [○@△]前中二。先标名。后显用。今初。谓现身广化。令生诸善。究竟得佛。故名为根。后我以得此下。显其业用。前虽问名。名必召实。故说其用以酬其名。又善财谓言。齐己所见。今答所现。皆称理用。用而无涯。动寂无二。於中三。初明内契事理。二明大用无涯。三明总结深广。又初知无色。以色即空故。二明现色。以空即色故。后明无色现色。所为不[得-彳]悲故。

    ▲今初。由了法界无定实色。举体即空。而非断空。空中无色不[得-彳]色故。存亡隐显皆自在故。方能随乐。现种种色。故先明之。於中。先明证实离相。后双了性相。今初。悟一切法自性平等者。此句总明。云何平等。次云入於诸法真实之性故。谓实性之中。无差别相。无种种相。无无量相。万法一如。何有不等。此真实性。依何而立。是故次明证无依法。谓不依於色。不依於空。若万法依空。空无所依。今万法依真。真无所依。即无依印法门故。舍离世间种种差别等。斯则性尚不立。何有於相。亦不依空立色。不依色立空。亦无异无不异。无即无不即。斯见亦绝。强名内证。

    后悉知诸法色相差别下。双了性相。初明了相。空即色故。后亦能了达青黄赤白性皆不实无有差别者。此明了性。色即空故。又上句色中无空。下句空中无色。上句色能害空。下句空能害色。又上句空能显色。下句色能显空。无障无[得-彳]。

    ▲二而恒下。大用无涯。於中三。初牒前起后。次别显。后总结。今初。由上空不[得-彳]色故能现色。又若以色为色。不能现色。今即色非色。故无不现。又即空之色。方为妙色。故蹑上明色空不二。成上真空不二而二。现斯妙色。色空融即。为真法界。缘起无尽。即一现多。次所谓下。别显不同。略显百身以表无尽。诸经论中。皆说八地当色自在。十身相作。能以一身。为无量身。修菩萨行。故此广辨。其间义旨。可意消息。经文浩博不可繁举。后念念中下总结。

    ▲三令诸众生或见色身下。总结深广。於中五。一结所作业用。二善男子当知此由下。结能现所因。三善男子我入此解脱下。结寂用无[得-彳]。四於一一身下。结成深广。五随诸众生下。结成本意。为众生故。(下第二十五经)。

    [○@△]第二尔时夜神告善财言下。答发心久近。於中四。初牒问许说。二叹法甚深。三许承力说。四正答所问。

    [△@○]今初。既牒修行故知前问。

    [△@○]二善男子菩萨智轮下。叹法甚深。於中二。先法说。后喻明。前中亦二。先正明。后征释。今初。初二句标体离过。谓无障[得-彳]智。圆满无缺。故称为轮。体离分别。无分别智所知境故。后不可以下。遮过显德。以妄相心知真智境。其犹方凿。岂有圆枘。无长无短。正明劫时。时必依剎。故有染净及与广狭。言多少者。辨劫之数。

    后何以下。征释。征云。何以不可显示。释云。体用甚深故。三句约体。本性约理。是故前云圆满寂静。离分别者。约智显深。是故前云离一切分别地界。言分别网者。起心分别。一切法邪交络而生。网罗真性。不得显现。故上经云。永断分别根。是故说名佛。起一切障[得-彳]山者。约断显深。离二障故。事理无[得-彳]故。随所应下一句。约用显深。用随物宜。广可可说。欲长则长。显法根深。欲短便短。明法超胜。故长短相。不可为实。况即体之用。深广难思故。问时久近。答以智轮。若久若近。皆是智轮。即体用故。二善男子譬如下喻显。总有五喻。各有法合。一皎日随时喻。谓日体恒明。映山出没。智无三世。机映有殊。故净名云。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兜率偈云。众生妄分别。某日佛成道。诸佛得菩提。实不计於日。二日轮现影喻。谓白日无来。随时隐显。智轮常寂。机见短长。先喻。后合。合中。先正合。后征释。前中。与喻影略。出诸有海。前喻所无。前喻合云出於大海。住佛实法下合住阎浮空。但为化度下合其影悉现至莫不自见。实不生死下合而彼日轮不来至此。亦无染下前喻所无。义含有耳。后何以下征释。征云。既随机化度。则了达众生。何以前言无有分别。释意云。内无颠倒。善了性空。乘愿化生。化即无化故。言离心想见等者。即是三倒。亦含四倒。瑜伽第八。想倒者。谓於无常等。起常等妄想分别。见倒者。谓即於彼妄想所分别中。忍可欲乐。建立执着。心倒者。谓即於彼所执着中。贪等烦恼。翻背正信。立以倒名。菩萨寂照。名究竟离。诸宗异说。可略言之。三虚舟运物喻。喻菩萨无住摄生。先喻。后合。合中。以波罗蜜合船。以生死合此岸。以涅盘合彼岸。而中流亦云生死者。发心之后。得佛之前。十圣三贤并居二死。故以生死。用合中流。有云烦恼为中流者。约因未断。有以圣贤为中流者。约未度人。今云生死。约就果说。然有大智故不住生死。有大悲故不住涅盘。由俱不住。方能运载。若随住一。无以度人。然俱不住。方能俱住。此中正取不住之义。以合不住二岸中流。方能运物。经云不厌。乃是住义。又与下句不取涅盘。为一义耳。改厌为住。义方显耳。四太虚无[得-彳]喻。喻菩萨无功益物。五幻无真实喻。喻即用而寂。以斯法喻。映照前后。诸友引昔。例此皆深。

    [△@○]第三善男子菩萨智慧虽后下。结承力说。兼彰说意。

    [△@○]第四善男子乃往古世下。正答所问。先长行。后偈颂。

    [△@⊙]前中分二。先答发心久近。后答修行净治。

    [○@、]前中。虽答发心。兼明得法。於中亦二。先总标剎劫佛数。后其最初佛下。明遇初佛发心得法。於中又二。第一正明本事。第二结会古今。

    [△@、]前中三。初古佛兴世。二是时国王下。先王治化。囹圄即周之狱名。三王有太子下。夜神修因。於中有十。一悲救罪人。即正答发心之始。榜者捶击也。膑谓刖足之流。二时王即集下。臣议非理。三时彼太子闻是语已下。请代囚命。四时诸大臣闻是语已下。臣执令诛。祚者位也。易云圣人之大宝曰位。五王后闻之下。王后哀祈。六王即回意下。王夺子志。七尔时太子为欲下。太子确救。八尔时王后下。母请修因。九时都城北下。正设施场。十经半月下。如来亲救。於中四。一就戮时临。二时法轮大声下。如来降德。三尔时太子下。敬申礼请。初遥观。后正请。四以佛神力下。如来受请。於中四。一受请就座。二太子赞德。三佛为说经。四当机获益。

    ▲初文可知。

    ▲二尔时能胜性下。太子赞德。此段旧经所无。於中二。先赞仪意。二正说偈赞。有二十偈。大分为三。初一偈标赞。次十三偈正赞。三有六偈结赞。今初。据此当时更有多赞。略不引耳。二正赞中二。先二偈当相显德。前偈外德。后偈内德。余十一偈。对他显胜。於中。前九偈。各前三句举劣。后句显胜。就三句中。皆上二句显彼之德。后之一句彰彼之过。其第十十一两偈。前偈并举四类之过。谓邪天爱欲等。次一行彰佛之德。后一行明诸众生不知佛德沉没苦海。其中外道。与今佛世名等多同。不妨昔时亦有此类。邪正对起。万古攸同。其间师宗。广如别说。三有六偈结赞中三。初四偈彰其赞意。意云。非有爱恚。具德应赞耳。次一偈结赞无尽。百川归海。未益海深。人天共赞。未增佛德。后一偈回向立愿。

    ▲三尔时法轮大声下。佛为说经。普照圆满因者。此有二意。一近随现事。善恶各自有因。罪人恶因所招。太子善因当满。二者总取大意。普照者能证智也。圆满者所证理果也。因者能证行也。圆万行因。成菩提智。证深法界。举一全收。即华严之类也。

    ▲四时彼会中下。当机获益。於中二。先通益众会。后能胜性下。别益太子。此中所得。即向自陈所得法门。明知上来虽问发心。义兼得法。

    [△@、]第二善男子尔时太子下。结会古今。於中二。先结会人。后结得法。前中分五。一结自身正酬发心之问。二善男子於意云何下。结大臣。三善男子彼诸罪人下。结狱囚。既以千佛。为愿所救。非唯显於夜神道深悲济益广。亦显一切无有极恶不可成佛。若能发心。则阐提人非阐提也。奖诸后学。知法玄妙。若遇菩萨。必不空矣。四尔时百万下。结当时会众。五时胜光王下。结其王属。萨遮有也。尼乾不系也。裸形自饿。不系衣食故。二善男子我於尔时下。明结会得法。皆言百亿者。义当彼时已得四地。

    [○@、]第二善男子我於尔时命终之后下。答修行净治。於中四。初即於妙光劫中修行。二於日光劫中修行。三於妙莲华劫中修行。四总结时处周遍。今初。先略列八佛。后结一万。二次复有劫下。明日光劫中修行值十万佛。三善男子此世界中下。明妙莲华劫中修行值六十亿佛。此段旧经所无。四如於此妙莲华下。总结时处修行得法。以前三劫皆是宝光一剎中故。今明处遍一切时经剎海尘数劫中皆悉修行。故下结云如是一切诸如来所皆悉修习此解脱门。明知是答修行问也。

    [△@⊙]第二尔时守护下偈颂。三十四偈分二。初一颂承力许说。余颂正说。於中二。先十四偈。颂前发心。后十九偈。颂修行净治。前中分三。初二偈颂古佛兴世。次一偈半。颂先王治化。余十偈半。颂夜神修因。二颂修行净治中四。初三明修行。二有一偈明得法。三有二偈多劫修治。四有十三偈功成妙用。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谦己推胜。

    第五善男子此阎浮提下。指示后友。岚毗尼者。此云乐胜圆光。昔有天女。下生此处。因以为名。表九地总持光明普照故。友名妙威德圆满爱敬者。善慧无缺。无不制故。称物机故。然此园。在迦毗罗城东二十里。是摩耶夫人生佛之所。又从九地当得受职。是故令问生如来家。

    第六时善财下。礼辞。(下第二十六经)。

    ●第九妙德圆满爱敬主林神。善慧地善友。谓成就微妙四无[得-彳]辩。能遍十方。善说法故。义如前说。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思修前法。后趣求后友。前中亦二。先念前体用。后善财如是下。修治证入。后渐次下趣后。

    第二见在下。见敬谘问。

    第三时彼林神下。授己法界。於中三。一显法义理明从法生。二彰法名用。辨其现生。三辨法根原。成斯二生。

    △初中二。先别明。后总结。

    [○@、]前中。先长行。后偈颂。

    [○@△]长行中四。一标数叹胜。二征数列名。三依名释义。四结叹胜益。

    [△@○]今初。先标数。若诸下叹胜。於中。生如来家。是总正酬其问。念念下别。别中。初句增善。不休不懈下离过。一切智体下成德。成德中。先成因行。后疾入一切下。得果体用。

    [△@○]第二何等为十下。征数列名。释此十名。有横有竖。竖通六位。一当十信。二即十住。三通行向。四是初地。五从二地至於七地。以是功用最后边故。六七皆八地。六即自分。七即胜进。得劝之后。八即九地。九当十地。十即等觉。入如来地。然依行布。竖配定然。二依圆融横通诸位。故上文云。成就此法。生如来家。下结云。修行此法。成就众德。即横意也。若定具十。方得生家。何以文中第二第六皆有生家。第一即云初发心时。第十复言於三世佛已受灌顶。浅深初后。其义历然。故知须竖。约证分异。不为竖释。实枉经文。上言横者。约修观解。横竖无[得-彳]。是此法门。

    [△@○]第三善男子云何名下。征名释义。文各有三。谓征释结。文处可知。

    今初供养佛藏中。言初发心时者。即十信发心。故贤首品云。常欲利乐诸众生。庄严国土供养佛。受持正法修诸智。证菩提故而发心。以供养为总故立为名。严土受授。皆正行供养故。今文云积集功德。

    第二发菩提心藏者。即十住发心。释有十心。皆菩提心相。具有大悲大智愿等。结有佛剎极微尘数菩提功德。即是心相。广如德生慈氏处说。其生如来家。是生十住菩提心家。

    第三观诸法门藏者。谓既已发心。当修胜观。释中十句。初二句标。上句标行。下句标向。行相资故合为一。后於诸威仪下。别明皆通行向。十行行此。十向回此以向三处。

    第四净心藏中。契理断障。名深净心。即净心地。释中有十四句。初总。余别。别中。一得佛菩提光明遍照者。明心菩提。故云光明。二证理无着。为入方便海。三得证不退。名如金刚。四大悲为首。能摄众生。五舍异生性。为超有趣。六分身百剎等为成就神变。七成十大愿起信慈悲十种行法。八由证信等五根明利。九后得胜进为长善心。十是证不退。名为不动。愿善决定为大愿力。十一同佛证如。故得佛护。十二烦恼所知分别顿尽。为坏障山。十三具上诸德。堪与众生为所依怙。

    第五平等光明藏者。二地已上。证如起行。为平等光。释中。初总明。后一切所有下别显。初有六度。即从二地至第六地。唯第二地。具初二度。故地经云。远离悭嫉破戒垢故。以未持戒檀未净故。其住佛境界。即上摄佛善具足安忍。下四度度各一地。从得一切法差别光明下。皆第七地。文有七句。初句为总。方便增故。为差别光明。余六句别。一双明事理为无障[得-彳]眼。二方便涉事偏观佛相。故彼经云。八如来种种名色身。三得无生忍光明。为甚深法。四入多方便故能化生。五三业善功故见闻必喜。六具菩提分。为勤修差别。能证实际。为如实法门。

    第六生如来家藏者。以无生忍。契同法性。为生佛家。无性摄论云。谓佛法界名如来家。於此证会。故名为生。此即通意。亦属初地。细论生家。乃有多种。一者初住生菩提心家。二第四住生如来教家。三者初地生真如来。四第八地生无生忍家。五者佛地为究竟生佛家也。今即八地。释中有十一句。初句为总。亦即净忍分。后成满下别。十句皆得胜行分中明深行胜。於中。初句又总。谓总下九句皆殊胜行门。以行位玄奥。故云殊胜。余九唯别。谓二愿度增故。具诸佛愿。三同无功用故善根纯一。四得法身故与佛同体。五同无漏故名白净法。上三即彼经不可知无差别。以同无漏。如麦在麦聚。不可知异。故同菩萨。亦同如来。皆是境分殊绝德耳。六安住普贤广大功德。即正行广大。故彼经云。无量无边。七入一切佛甚深三昧。即离障寂灭。故彼经云。离诸喧诤。寂灭现前。喻於比丘入灭尽定。后三句即三轮化益。通明无漏行体甚深。

    第七佛力光明藏者。即八地胜进发起。胜后所有功行。由佛劝起。顿起众行。名佛力光明。释中十句。初总。余别。光明遍照。属上总句。以佛七劝。为佛智光之所照故。心不退转下别。一念不退转。二游剎无动。三供佛无疲。此二皆起行速疾。然疾由二因。一者一身为无量身等故。二者无功用故。此二相资。故能不动遍游普事无厌。如船入海无功而速。四如实了下。皆净土分中事。谓於三世间。得自在故。初二器世间自在行。次二智正觉世间自在行。后三众生世间自在行第八普遍智门藏者。第九地中具法师德。於三性等皆遍知故。释中十五句。初总。余别。总谓从第八地入於第九。故云住童真位得菩萨仪。种种威仪。即具法师德。后一切功德具足圆满下别。此一句即法师方便成就。已具无量智慧观察。复习如来智慧等故。二即智成就。知化法故。及入行成就。知所化生心行等故。此二皆是微细观察一切智门。三於一一门下。皆说成就。於中。初句口业成就。具无[得-彳]辩。於一一门说无边故。余皆法师自在成就。四三昧自在。随心顿演。五波罗蜜自在。随门能说。六受持自在。念念普至诸来来所。意在受持。七八皆於法自在故。事理交彻。七即事入理故。於差别境。入无差别定。八即理了事故。於无差境。入差别智。然理本寂寥。义顺於定。事随相别。义顺於智。故经互说。理实俱通。又前则事能显理。后句依理成事。前则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后则不动真际建立诸法。前则动不离寂。后则静无遗照。九於无量无边下。皆起说自在。谓九横遍诸境能说自在。十竖於有无而得自在。故彼经云。有形无形皆令说法。十一十二大小自在。故彼经云。於一一毛端。有广大众会。皆能顿说。亦答难自在。知诸世间下三句。即自在之由。由假设故。何以假设。因缘生故。何谓因缘。皆心变故。

    第九法界变化藏者。以佛庄严而庄严故。名种种庄严。旧名普现庄严受生藏。释中十句。初句严依。普随已下皆是严正并秘密智。初三句身秘密。成就种种方便下五句。皆意秘密。其第五句。兼乘非乘秘密。具足开演成菩提行口秘密。从行无障[得-彳]下三句。得菩萨行秘密。初二句因行。后一句同果。后随所应下二句。时非时秘密。谓善知化时。方能饶益。

    第十践如来地受生藏者。约其自分即是菩萨。约其胜进即名为佛。故云速疾践如来地。释中十句。初总。余别。总谓已受职位。故得灌顶。同佛体性。正是等觉。所谓下别中多同十定十遍中事。恐繁不配。

    [△@○]第四善男子如是菩萨下。结叹胜益。文中二。先总示功能。以酬前问。后若诸菩萨下。别明修德。於中二。先明修行。后则能下成德。有十一句。初句总。后於一庄严下别。於中。一者严剎。以无严严故。又总摄三世所有庄严。严於一剎。一切佛剎皆如是故。二示现下调生不息。三诸佛法海下。现觉佛境。四现不思议下。示佛自在。五於诸众生下。转法益生。六普於十方下。常近诸佛。七无量法云下。圆音演法。八住一切处下。遍修诸行。九以一切下。严菩提场。十随诸众生心下。显扬佛境。

    [○@△]第二重颂十偈。如次颂前十法。其第四句。皆结赞行名。名虽不同。影略皆具。

    [○@、]第二善男子若诸菩萨下。总结可知。

    △第二善男子我得下。立法名用。辨其现生。於中二。第一正明现生业用。第二辨现生之意。

    [○@△]前中二。先立名。后业用。今初。即指前立名。机感便现。无所拥[得-彳]。故名自在。受生解脱无量劫下。略明境界。义兼自现。二善财白言下。明其业用。於中。先问。后答。答中二。先明乘愿受生即是自现。言受生海者。以深广故。横周法界处尽尘毛广也。生即不生无生现生等深也。后经一百年下。如昔愿睹。即是证见。名为业用。於中三。初标睹现生。二别显生相。三结睹周遍。今初可知。第二善男子尔时下。别显生相。於中二。先睹光瑞。后正睹诞生。前中三。初睹将生之瑞。次善男子时菩萨母下。睹佛母光明。后善男子时摩耶夫人下。睹将生神变。於中三。初结前生后。二征释其相。三总结成益。今初。毕洛叉者。亦曰毕钵罗。此云高显。二何等下征释。先征。后释。释中十者。一集众息苦。二卷舒无[得-彳]。三毛现佛因。四现佛本事。五现行所依身。六偏现舍行。万行首故。七现古佛园林。昔同今故。八现今佛宫殿。今同昔故。九出菩萨同类。大道同故。十地现莲华。将承至圣故。后善男子我见下。结益。增爱敬故。二摩耶夫人下。正睹诞生。於中二。一明生相。二显生意。今初。右胁生者。顺理机故。文有四喻。以显其相。释通事理。约事释者。一逈曜照彻故。二高显邕容故。三威光赫弈故。四分明可观故。约理释者。一依法性空无依现故。二依涅盘山无心出故。三大慈云中无住化故。四破诸众生生死长夜无明暗故。二善男子菩萨是时下。明现生意。故天女云。佛化所生。吾如彼生。舍利弗言。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此段经意与旧全别。今就本意。旧经就迹。明菩萨初生能了幻等。三善男子我当见佛下。结睹周遍广大微细。横竖无穷。皆睹见故。

    [○@△]第二尔时善财童子白妙德下。辨现生意。上是经家出现生意。今是善财问答显耳。此段旧经无。於中。先问。后林神告言下答。於中三。一总明。二别显。三总结。

    [△@○]初中分二。先标。后征释。今初示生四姓唯二。时多趋竟。现居剎利。时多憍慢。示生净行。后何以下征释。征意云。何以要居二姓。释云。余二劣故。此二能有三种因果。可调生故。

    [△@○]二云何异熟下别显。就文分二。先别明异熟因果。后合辨福智因果。

    [○@、]前中三。初明异熟。二辨异熟因。三明异熟果。此与瑜伽第三十六。文或小异。大旨全同。言异熟者。异时而熟。异因而熟。异类而熟。故名异熟。行能招此。名异熟因。於异熟上所有成益。名异熟果。就初异熟。文分三别。初列名。次释相。后结示。今初。梵云荣盛。瑜伽云具足。今云圆满。皆一义耳。勇力圆满。瑜伽梵本皆名大力。余义皆同。次善男子云何菩萨寿命圆满下释相中。经自征释。文甚昭着。有难则解。其信言圆满。初之二句。合回在后具下。诸德所有发言人信受故。后如是八法下。结示。二善男子菩萨云何下。明异熟因。於中二。先正明因体。后辨增长。前中有征释结。今初可知。次所谓下释相。经中各先出因。后结属果。亦显可知。其信言因即离语四过。谓一不妄语。二不离间。三不恶口。四不绮语。其不变异。瑜伽名无不相应语。谓言不应理。皆绮语故。后如是菩萨修习八种下结。谓结因感果。信若影响。二善男子如是八种异熟之因下。辨能增长。文中亦三。谓标列及释。今初。标有三节。义有两重。一由三缘。令因增长。二由此因能感异熟。次云何下列名。后若诸菩萨下释相。然此三缘遍该八因。瑜伽三名。一心清净。二加行清净。三田清净。初一则同。后二少异。彼释第三田清净云。当知略说能正发起。如是加行。及正安住。此加行果。名田清净。是则第二是加行方便。第三造行正行。七作意中第三。即是加行究竟果作意。谓正行为果。非是趣求究竟佛果。故梵本中。名受者清净。释云。谓於彼中。种种作正成就故。及彼种种正作。果中建立。是名受者。清净文扶。瑜伽但名受者。胜彼名田。正是受行修行者故。三善男子云何菩萨异熟果耶下。明异熟果。有标释结。今初。即异熟上所有成益。亦如四辩。是说法因。能令物喜。为说法果。次谓由下释。一一段中。皆先举异熟。次故字已下。显其果相。后是为下。结名所属。并显可知。其信言果中。成就实语。其言大局。应言菩萨具信言故。又梵本瑜伽。二皆具举爱语利行同事三摄。后如是名为下结。但合结云。异熟之果。今加因字。总结前三重异熟。

    [○@、]第二云何福智下。第二合明福智因果。然准瑜伽。亦有三重。谓一明福智。二辨种智因。三明福智果。今文为二。先辨福智。后合明因果。今初。六度之中。前三为福。后一为智。中二通福智。义甚分明。言蕴善巧等者。略有三义。一者了相。二者了性。三者了无[得-彳]。故名善巧。后是故菩萨下。即合辨因果。文似结劝。瑜伽福智。各有三因。一者於福於智。能得能住。能增长欲。二者於福於智。善能随顺无违背缘。三者於福於智。先已串习。今文含有福智果者。论中不标。下结有四。一云谓诸菩萨依止福故。虽复长时流转生死。不为极苦之所损恼。二云又随所欲。引摄众生。为作义利。上二属福。智亦有二。一云依止智故。所摄受福。是正非邪。二云又能起作种种无量善巧事业。乃至当证无上正等菩提。上二属智。今文饶益众生。即二作义利一切剎中。而为师首者。即长时流转。横竖影略耳。转正法轮。即令福非邪。自调调他。即能起种种善巧事业。

    [△@○]第三菩萨成就如是种种下。总结上来三种因果。(下第二十七经)。

    △第三尔时善财童子白林神言下。辨法根原。先问。后答。答中。先长行。后偈颂。长行有六。一古佛兴世。二彼世界中下。显昔父母。三善男子时喜光夫人下。攀树诞生。四时有乳母下。观佛得法。五善男子於意云何下。结会古今。六善男子我从下。显用周遍。后偈颂中。二十三颂分四。初一诫听许说。次八偈半。明最初修证。次十二偈半。历事增修。末后一偈。结叹无尽。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谦己推胜。

    第五善男子从此西南下。指示后友。言瞿波者。昔云守护大地。太子储备。守护国地。既为其妃。住主得名。表十地既圆无不护故。法喜已满。寄之昔妃。亲能得佛。是故住在生佛之城。

    第六尔时善财下礼辞。

    ●第十释女瞿波。法云地善友。谓大法智云。含众德水。蔽如空粗重充满法身故。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依前修证。后渐次下。趣求后友。於中二。先趣求诣处。后其中有一下。先遇伴友。於中三。初伴友迎赞。二善财印述。三申敬增深。初中四。一赞二行究竟。二我观仁者於甚深下。赞深行得果。三我观仁者勇猛下。赞精进得法。四何以故下。以理释成。二时善财童子下。善财印求。於中二。先印所说。后圣者我愿下。自求所作。於中二。先明四等摄生。后明万行益物。前中四。一法说具起慈悲。二圣者譬如下喻明。略喻於悲。三菩萨下。法合兼明。於喜下释舍。四等具矣。四何以故下征释。先征。意云。众生受苦。何涉菩萨。后释中二。先总明。谓本不自为。为物发心。故见生苦。过自身苦。后亦不为贪下别显。於中二。先明不自为。即是舍义。后菩萨但见下。一向为他。亦令众生皆具四等。二圣者菩萨如是於诸众生大悲深厚下。万行益物。於中亦二。先结前生后。由慈悲故万行皆成。后犹如父母下。广以喻显益物之相。此下两纸四行。旧经所无。於中三。一标举章门。二次第牒释。三结行功能。今初。有十一章。末句云能生种种圆满利益。此句意含下船师等皆自此出。二云何菩萨犹如父母下。次第牒释。准梵本中。二十九喻。皆征云何。今文分二。先且牒释前十一喻。后船师等。即释种种利益之言。今初。即为十一。初释父母。二释乳母。三释大地。曲有十义。四释大水。五火。六风。七空。八月。九日。十海。十一同生天。文皆显着。二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於诸众生为大船师下。释上圆满利益。以前标中不标列名。是故译人取旧经势。别为起尽。三圣者菩萨如是修诸行时下。结行功能。第三尔时无忧德下。申敬增深。於中三。初申供。二偈赞。三随逐。今初。兼显赞供之意。由闻法故。二偈中四。初三赞大悲下化行。次二事友无求行。次四大智无着行。后一总结无余。三尔时下。随逐。爱重情深故。

    第二尔时善财童子入普现下。见敬谘问。於中三。初见。次敬。后问。今初。初见依。次见在堂内下见正。后八万下见伴。从广赞伴德。显主德难思。此中所赞。意显同行。於中。一种姓同。后悉於下。修行同。於中。初句总。后布施下别。若悲若智等。无不皆同。二尔时善财下设敬。三作如是言下谘问。於中二。先自陈发心。后而未知下正问。有十四句。皆悲智逆顺权实寂用无[得-彳]之行。摄为七对。一过凡越小对。二离果超因对。三现生示色对。四极相穷说对。五下化上供对。六了幻证空对。七无着无行对。

    第三时彼释女下。示己法界。於中三。初总答所问。二别示所得。三问答根原。

    △初中二。先赞问许说。后善男子若诸菩萨下正说。於中。先长行分二。先总明十法。后广一例余。今初。依此十行。则照重重无尽法界。故云因陀罗网普智光幢。有标释结。义见偈文。后善男子若诸菩萨下。广一例余。谓但广第一事善友行。例余九行。一一皆十。则无尽矣。其标复以合云应以。后偈颂中。有十二偈分二。前十如次颂前十行。各上三句显其行相。以第四句美德立名。然长行十行。通名帝网普智光幢。今颂初二取其总名。后之八行各别立称。则显十名皆通十行。重重无尽。方得总名帝网之行。以偈对前。长行自显。后二偈显行成益。可知。

    △第二尔时瞿波说此偈已下。别示所得。於中二。先示名体。后问答境界。今初。一切菩萨人也。三昧境界海者法也。即普贤三昧分齐境界深广如海故。下经云。如法界故深也。如众生名故广也。今此善友。以殊胜智。念念观察。后善财白言下。问答境界。先问。后答。答中。上标名云观。今说广知。於中二。先显广知。后释知所以。

    [△@○]前中二。第一知依报中事。第二知正报因果。

    [○@、]前中亦二。先知娑婆。后类知周遍。前中又二。先知过现。后例知未来。

    [△@⊙]前中又二。先知世间因果。后知出世因果。前中又二。先标时。后所有众生下。辨所知。初总。后及其下别。禅定等义。已见上文。无漏之善则能出离。有漏之善则不出离。正见正定相。邪见邪定相。二俱不定相等。嗔心持戒为善与惑俱等。成满为具足等。方便不善根本善者。为不善根所摄善根等。如是下结。后又彼劫中下。知出世因果亦二。先知佛因果。后亦知彼佛众会下。知佛众会。於中三。初知声闻。二依独觉下。知缘觉。三亦知彼佛菩萨下。知菩萨众。於中二。先总。后其诸菩萨下别。於中又二。先四句知地前。一愿。二行。三度。四道。然释通横竖。横该诸位。竖即信住行向。后以自在力下。皆知地上。有三十句。初总。所谓下别。别中一句横通诸地。文云种种故。历地别配。恐厌繁文。

    [△@⊙]二善男子此娑婆世界从过去下。例知未来。二善男子如知此娑婆下。类知周遍。於中四。一例剎海。二辨所知剎相。三结剎所属。四例知十方。今初。总有七重。后后广於前前。一於一娑婆。出生同类多剎。但云尘数故。二出异类剎。言一切故。上二全剎摄剎。三尘内摄剎。四即十三重绕娑婆及眷属剎。五即娑婆所依剎种。谓最中香海剎种摄十不可说佛剎尘数剎。六总知华藏有十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香水海各持剎种及种所有剎。七知华藏尘中之剎。故华藏品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二又亦知彼一切世界种种安立下。明知剎相。有十六句。初总。余别。总谓安立剎海因果等相。别中。一形状。谓或圆或方等。二分量。谓大少等。三依住。谓或依莲华。或依香海等。四际畔。谓或以金刚为际。或以庄严具为际等。此句亦摄体性。五庄严。谓或以一切庄严具中出上妙云庄严。或以说一切菩萨功德庄严等。六成就。七灭坏。共是成坏。八眷属。即傍绕。九轮网。即能持金轮及上网覆。十旋转有二义。一如轮侧转形故。即属形摄。故世界成就品云。或有世界随轮转。二即劫转变故。十一所依莲华。十二处中须弥。十三莲中之海及绕海之河。十四河间草树。十五随缘立名。如娑婆等。三亦知此华藏世界海往昔皆由下。结剎所属。故华藏品初云。世尊往昔於诸有。微尘佛所修净业。故获种种宝光明华藏庄严世界海。四亦知华藏世界海外下。例知十方一切剎海。

    [○@、]第二亦知世尊毗卢遮那下。知正报中因果。於中二。先知本师。后例余佛。前中亦二。先知因。后普摄一切诸佛菩提下知果。於中亦二。先知果体用。后所有一切道场下。知所被众会。二如是一切皆是毗卢下。例知余佛。於中。先结前为能例。后亦知十方下所例。谓横遍十方。竖穷来际。

    [△@○]第二何以故下。释知所以。以得三昧故。(下第二十八经)。

    △第三尔时善财白瞿波下。显法根原。於中二。先问。后答。今初问中。唯问得法久近。即含修行久近。故答中具之。后瞿波告言下答。文分为二。第一正答修行得法。第二明多劫修莹。

    [○@△]前中二。先明王都时处。后彼时有王下。显事佛得法。於此界中。值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於中三。初明遇最初佛发心修行。二於中间多佛修行。三明最后佛所得法。

    [△@、]初中二。一正明本事。二结会古今。

    [△@⊙]前中四。一明父王胜报。二明太子超伦。三同行因缘。四诣佛得法。

    [○@、]今初可知。

    [○@、]二所生太子下。太子超伦。谓具三十二相故。於中初总标。所谓下别列。此最委悉。多同瑜伽四十九说。小有异同故。次第数之。一足下平满犹如奁底。二千辐轮。三手足柔软。四其指纤长。五网鞔成就。六足跟齐圆。七足趺丰起。瑜伽。合上二为一相。云足跟趺长。八一一相称光洁妙好。准梵本云。一一身分相称。即瑜伽身分洪直。九双腨牗圆。十垂臂过膝。十一马王阴藏。十二一一毛孔各生一毛。十三绀发右旋。螺文不乱。瑜伽合上二为一。云身诸毛孔各生一毛。如绀青色。螺文右旋。或即无此发相。十四身皮金色。十五细薄润滑。一切尘垢所不能着。取上身皮。向下用之。十六手足肩项七处平满。十七臂膊佣圆。即瑜伽膊间充实。十八脊骨不现。义当瑜伽肩善圆满。十九周圆相称如尼拘陀树。二十颐颔胸臆犹如师子。准瑜伽。此有两相。谓第十八其身上半如师子王。即胸臆如师子。二即第二十五颔如师子。上妙见处。亦分为二。今合为一。二十一颈如绀蒲三约成就。二十二常光四照。二十三四十牙齿鲜白齐密。准瑜伽。此有三相。谓一第二十二四十牙齿。二第二十四其齿鲜白。三第二十三其齿无隙。即是密义。今合为一。二十四舌相红赤长广覆面。二十五梵音清美。二十六目睫青润。二十七目上下瞬。瑜伽无此。二十八青白分明。二十九面部圆满犹如净月。瑜伽亦无。三十眉相纤曲如帝释弓。瑜伽亦无。三十一白毫皎洁文相右旋。三十二顶有肉髻犹如天盖。然以此经。望瑜伽论。阙彼三相。一上味相。二身毛上靡。三身不偻曲。彼阙此四。一目上下瞬。二面部如月。三眉如释弓。四绀蒲三约。此合彼三。谓四十牙齿。三相合一。颐及上分如师子王复合为一。合三阙三。故欠彼六。彼合此二。谓合足跟及趺为一。又合毛发。合二欠四。故亦阙六。各三十二。又此与前妙见比丘。阙彼额广平正耳相垂朵胸标德相。此相极要。彼中亦有身毛上靡。又与诸经。小有同异。各随一义耳。如是众相下。结以严身。

    [○@、]三善男子太子有时下。同行因缘。於中八。第一太子游观。第二宝女求归。第三太子问因。第四女母代答。第五太子邀问。第六女敬顺从。第七太子摄持。第八母陈庆遂。

    ▲今初可知。

    ▲二尔时大树妙高吉祥下。宝女求归。於中四。一具德端严。二见其太子下。白母求事。三时香牙云峰园下。梦佛兴世。四时具足艳下。自陈己心。於中二。先长行叙述。后偈颂陈白。十偈分二。前三自述德堪。后七赞彼求纳。

    ▲三尔时威德主太子下。太子问因。於中二。先总呵女过。后别问因缘。前中亦二。先长行序意。后偈颂正呵。此一段偈。旧经所无准梵本。在母代答后。理亦合然。五十七偈大分为二。初有六偈。序世妄情以女为德。余偈正呵女过为障道源。前中二。先一偈总明。余五偈别显。於中。初一宝为绍嗣。次二伪悦人心。后二结过滋甚。第二正呵女过中。大分为三。初一总标。二有四十二偈说过。三有八偈。结过成观。今初。前是邪见妄计为善。今是智人说为过原。二正说过中。略分为十。初一偈明性恶随势。二有二偈。衰损过深。三有三偈。心伪难知。四有一偈。憍无惭耻。五有五偈。耽欲无厌。六有三偈。口是心非。七有三偈。不得自由。八有六偈。障诸善道。九有一偈。为诸苦本。十女人喜怒下十七偈。总结过深。更分为十。初三偈。心险难测。二有一偈。嫉姤尤深。三有二偈。不可暂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