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升经卷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往一来,俄然而离,形顿革,倏尔而因,形移易,运转无已,以成变化,物由是以生焉。《庄子》曰: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

    吾思是道,本出窈冥。愚不别知,自谓适生。子无道眼,安知生灵。

    《经日》: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庄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盖窈者幽之极,冥者明之藏,窈冥之中,至阴之原,天一所兆,精实生焉。大愚者终身不灵,迷道之本原,谓适尔而自生,盖不能目彻而独见,安知天下之至精,物得是以生,神得是以灵。

    天地人物,虚无囊盈。一从无生,同出异名。

    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天地含精,万物化生,而盈天地之问者,唯万物。物有万殊,皆本於一,一之所起,盖生於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未可以差殊观也,天高地下,万物散殊,特名之异耳。

    是亦本非,在所用正。所字非字,乃知其诚。当与明议,勿与愚争。

    昔之所是,今或非之,前之所弃,后或用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已用则贱,当时为是,顾所用为正尔。道常无名,字之日道,道之为名,所假而行,唯知所字非字,则不见彼而自见,不得彼而自得,反身而诚,道之至真,知之如视矣。虽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传》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

    子取正教,勿信邪听。何以知邪?子为物倾。何以知愚?不察言情。为道问道,为经问经。问不本末,知愚冥冥。但知求福,不知罪婴。但知养身,不知戮形。

    道有正有邪,孰为正?中立不倚,旁行不流,道之正也。孰为邪?以伪胜真,逐物忘返,外正道者,皆邪说也。夫道者,万物之奥,故为本,经者载道之言,故为末,愚者暗於大理,冥行翳路,非特不知本之为问,而末亦不知也,以是求福,适得戮形尔。《庄子》曰:人皆求福,已独曲全。又曰:养形叉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

    婴儿之姿,贵养厚敦。忽无就形,知非常生。无履大白,可令永存。

    婴儿气专志一,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故福亦不至,祸亦不来,其姿悦泽而美好。所贵乎养形者,在於含德之厚,敦兮若朴,故有婴兄之色,而无罪婴戮形之祸,观诸婴儿忽尔自无以成形,又因以知生道之无常也。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圣人体道虽明白四达,而我独若昏,故能全身远害,而无人道之患。《道经》於知其雄篇言:复归於婴儿,而继之以知其白,守其黑,意与此合。

    有何妙意,乃欲相倾。父子恩深,不是相听。

    道深微妙,与神为一,自道以降,粗而非妙。世俗之人,不知百顺之本,而妄求福,不知卫生之经,而厚养身,相与倾心,为之而莫之止,曾何妙意之有,而欲为之?夫父子主恩也,苟以是诏其子,为人子者,亦未可以是而听从,况他人乎。

    勿复嗷啜,远近笑人。掩恶扬善,君子所宗。

    缴,呼也。记曰:无缴应,慨,叹也,诗曰:慨其叹矣。夫以先知觉后知,贵在循循善诱,优而柔之,使自求之,不在於嗷慨以强教也,非特无益於学者,殆将贻笑於远近,蚓夫恶称人之恶,乐道人之善,固君子之所尊而行之者欤。

    邪正章第七

    老君曰:邪教正言,悉应自然,故有凶吉,应行种根,如有所受,种核见分。

    邪正不相入,犹方圆之异用也,虽设教不伦,其吉凶绿类,而应若影响,然各随所栽植而受之,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道别於是,言有伪真。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真神通道,能亡能存。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真伪既分,道之所以判也。自券之外,皆所谓伪,声色臭味之类是已,徒能养形尔;自券之内,皆所谓真道德,性命是已,神赖以养焉。《孟子》曰:体有小大,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真道养神,养其大者也,唯知所养,则炼神合道,与道合真,悟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飞升冲举,盖余事尔至於挟宇宙,施天地,固所优为,岂特移山哉!传曰: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养其小者既失真道,将反於土而化臬腐,孰能致飞形之妙。

    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身为恼本,痛痒寒温。意为形思,愁毒忧烦。吾拘於身,知为大患。观古视今,谁存#13形完。吾尚白首,衰老孰年。

    耳欲茶声,五声令人耳聋,目欲茶色,五色令人目盲,香味鼻口之所欲纳尝也,甘肥为腐肠之药,芳馨为熏喉之烟,外则一身未免阴阳之寇,内则志意莫逃人道之患,则以有身为大息故也。盖有则有,尽无则无,穷神独存,而常全形,有生而有灭,以混元之圣,犹示人以衰老之相,况囿於大化者哉。

    吾本弃俗,厌离世问。抱元守一,过度神仙。

    元者弃之本,一者形变之始也,抱而不脱,守而勿失,殆将遗物离人,而立於独,岂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子未能守,但坐荣官。

    至贵足以并国爵,苟知所守,视傥来之寄,如阴影集身,曾何以是为荣,关尹所以称疾而弃位也。

    子能不动,神灵得安。子能捐欲,举事能全。子能无为,知子志坚。

    吉凶悔吝生乎动,罪莫大於可欲,诚能寂然不动,酒心去欲,则神将守形,而事无不通,惟淡而无为,至诚不息者,可以及此。

    今为子说,露见敷陈。散析剖判,真伪别分。子当谛受,重道因勤#14。

    道不可以言传,非言不显,叉辫疑解惑,斯而析之,道於是乎明。仲尼曰:吾无隐乎尔。

    道为明出,经为学先。

    道遇明者而后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经所以载道也,学者拾经,欲济乎道,犹拾舟,欲济乎渎也。

    授与能行,不择富贫。教化与乐,非有疏亲。取与能行,文与其人。学尔教尔,不失道真。

    有教无类,初非次择也,要在得人而付之,则学者不失己,教者不失人。

    天地章第八

    老君曰:天地与人物,本皆道之元。俱出於太素,虚元之始端。髻髭之精光,微妙之上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浑沦既判,清轻者为天,道生一也,浊重者为地,一生二也,冲和气者为人,二生三也。以至万物,盈於两问,皆自道而生,出於太素无质之先,恍惚之中有象,窈冥之中有精,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传所谓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是已。

    譬如万里坑,下有淡流泉。视之甚浊微,彻见底沙难。窈窈而冥冥,不知所由然。亦如终逝者#15,不见其灵魂。淳阴共和合,阳不能显分。

    《列子》曰: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日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道之玄妙难识,不特若深谷之泉,逝者之魂也。一本作终者去。

    过往与甫来,视譬以见前。尚不能了理,安能知亡存。譬如疮痘者,不能传人言。为聋弹宫商,其人岂能闻。才辩有其智,受教如语传。自谓通其情,情衷不能丹。是故失生本,安能知道元。

    道之不行,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已往之事不及知,方来之事未可知,适今之事不能知,愚者每如此,况知死生之说乎!语以道妙,犹使瘠者能言,聋者审音也,至於才能辩博之士,智足以及之,然作聪明矜思虑,得其言而未得其所以言,求道於形色名声,不足以得,彼之情,生之本,道之元,恶足以识之。

    行道章第九

    老君曰:子若行吾道,当知上慧源。智亦不独生,皆须对因绿。

    慧以智为体,智以慧为用,大智闲闲小智间问,上慧大智也,大知观於远近,因感而生,遇绿而应,行其所无事未尝凿也,岂蔽於一曲而自私哉。

    各有行宿本,命禄之所闻#16同道道得之,同德有德根。宿世不问学,今复与失邻#17是以故得失,不乐於道文。

    命之立也,其称人事乎,命虽莫之致而至,然其死生贵贱,祸福寿夭,皆本於宿昔之所行,积善积恶,殃庆各以其类至,无毫厘之差,有影响之应。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顾所行何如尔。

    贪欲利荣宠,受施念恩勤。更以财相厚,不哀下宝贫。必复多瞋志,无所处定原。学不得明师,安能解疑难。

    贪夫徇财,故以富为,是累於厚利,列士徇名,故以显为,是累於名高。夜以继日,思虑善否,满心戚醮,求益不止,苦身疾作,积而不用,贯朽粟腐,未尝贷人,而又快一朝之忿,肆少顷之怒,与物相刃相靡,莫之能止,尚知以大定持之耶!殊不悟名与身孰亲,身与贷孰多,忿憾为仁之剩,纤恪为义之蠹也,自非明师,孰能松其蔽解其惑。安或作焉字。

    吾道如毫毛,谁当能明分。上世始以来,所更如沙尘。

    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无形端,岂特毫毛之微哉!自古及今,天下之治方衍者多矣,虽小道铃有可观,政远则泥,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铃多闻见而迷乎正道,则更事为多,无一物之不知,而圣益圣,传曰:事无不通之谓圣。

    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勤。吾学无所学,乃能明自然。

    美成在久,非一日之积也,日往月来,勤而行之,则善积成圣矣,苟卿曰: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循焉,终乎为圣,虽由学以成,岂蔽於俗学以博溺心哉,学在於不学而已,此绝学所以无忧而乐。

    华要归其实,茎叶如本根,为道归祖首,以知元始端,子当无相启,勿以有相关。

    万物出乎震,相见乎离,则芸芸并作,英华发外,说乎兑,劳乎坎,则去华就实,归其性宅,经所谓夫物芸芸各归其根是已,混元之教,以深为根,以约为纪,以辨物为德,以复命为常,落其华而实之,敛其散而一之,犹四时之有秋冬也。无形之祖,天下之始,万物莫不首之者在是焉,此岂有迸之可求哉。

    西升经卷上竟

    #1『告以道要』,《西升经集注》作『告子道要』。

    #2『是故谈以言相然』,《西升经集注》作『是以故谈以言相然』。

    #3『子虽闻道』,《西升经集注》作『子虽闻说』。

    #4『正自归之』,《西升经集注》作『正自居之』。

    #5『鬼自避之』,《西升经集注》作『鬼神避之』。

    #6『归志』,《西升经集注》作『臻志』。

    #7『归身』,《西升经集注》作『臻身』。

    #8『味异行不等』,《西升经集注》作『味异形不等』。

    #9『随所倚为亲』,《西升经集注》作『随倚以为亲』。

    #10『一切人非人』,《西升经集注》作『一切人非一』。

    #11『於连』,疑为『於道』之误。

    #12『渔淳』,疑为『浇淳』之误。

    #13『谁存』,《西升经集注》作『谁能』。

    #14『因勤』,《西升经集注》作『殷勤』。

    #15『亦如终逝者』,《西升经集注》作『亦如终者』。

    #16『所闻』,《西升经集注》作『所关』。

    #17『失邻』,《西升经集注》作『世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