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之八十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八十九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针灸方

    用针略例第五

    夫用针刺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送坚付濡,以急随缓,荣卫常行,勿失其理。夫为针者不离乎心,口如衔索,目欲内视,消息气血,不得妄行。针入一分,知天地之气;针入二分,知呼吸出入,上下水火之气;针入三分,知四时五行,五脏六腑逆顺之气。针皮毛腠理者,勿伤肌肉;针肌肉者,勿伤筋脉;针筋脉者,勿伤骨髓;针骨髓者,勿伤诸络。

    东方甲乙木,主人肝、胆、筋膜、魂。

    南方丙丁火,主人心、小肠、血脉、神。

    西方庚辛金,主人肺、大肠、皮毛魄。

    北方壬癸水,主人肾、膀胱、骨髓、精志。

    中央戊己土,主人脾、胃、肌肉、意智。

    针伤筋膜者,令人愕视失魂。

    伤血脉者,令人烦乱失神。

    伤皮毛者,令人上气失魄。

    伤骨髓者,令人呻昤失志。

    伤肌肉者,令人四肢不收失智。

    此为五乱,因针所生。若更失度者,有死之忧也。所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谓愚人妄针必死,不能起生人也。

    又须审候,与死人同状者,不可为医;与亡国同政者,不可为谋。虽圣智神人,不能活死人、存亡国也。故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凡愚人贪利,不晓於治乱存亡,危身灭族,彼此俱丧,亡国破家,亦医之道也。

    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呼吸应江汉,补泻校升斗,经讳有法则,阴 阳不相干。震为阳气始,火主#1於寅。兑为阴气终,戊为土墓#2 。坎为太玄华,冬至之日夜半一阳爻生。离为太阳精。为中女之象。欲补从卯南,补不足,地户至巽为地虚。欲泻从酉北。天门在乾。针入因日明,向寅至午。针出随月光。从申向午,午为日月光之位。如此思五行,气以调荣卫,用以将息之,是曰随身宝。

    凡用锋针针者,除疾速也。先补五呼,刺入五分留十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随师而将息之。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刺大者,微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浅内而久留之;刺涩者,必得其脉,随其逆顺久留之,疾出之,压其穴勿出其血。诸小弱者,勿用大针。然气不足宜调以百药。余三针者,正中破痈坚瘤结息肉也,亦治人疾也。火针亦用锋针,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於人有损也。隔日一报,三报之後,当脓水大出为佳。

    巨阙、太仓、上下管,此之一行有六穴,忌火针也。大症块当停针转动须臾为佳。

    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也。下针一宿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勿怪之。

    灸例第六

    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裹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商量,准而折之,无得一概,致有差失。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为一夫。又以肌肉文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

    凡经云横三间寸者,财是三灸两间,一寸有三灸,灸#3有三分,三壮之处即为一寸。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之,以意商量。

    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体无使倾侧,灸时孔穴不正,无益於事,徒破好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外灸之,立点则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

    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於方数。其人老小赢弱者,可复减半。依扁鹊灸法,有至五百壮、千壮,皆临时消息之。明堂本经多云针入六分,灸三壮,更无余论。曹氏灸法有百壮者,有五十壮者。《小品》诸方,亦皆有此。仍须准病轻重以行之,不可胶柱守株。

    凡新生儿七日以上,周年以还,不过七壮,炷如雀屎大。

    凡灸,先阳後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後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後下,皆以日正午已後,乃可下火灸之,时谓阴气未至,灸无不着。午前平旦谷气虚,令人癫眩不可针灸也,慎之。其大法如此,卒急者不可用此例。

    灸之生熟法:腰已上为上部,腰已下为下部;外为阳部荣,内为阴部卫。故脏腑周流,名曰经络。是故丈夫四十已上气在腰,老妪四十已上气在乳。是以丈夫先衰於下,妇人先衰於上,灸之生熟,亦宜撙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其余随宜耳。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於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故头病必宜审之,灸其穴不得乱,灸过多伤神,或使阳精玄熟,令阴魄再卒,是以灸头正得满百。脊背者,是体之横梁,五脏之所击着,太阳之会合,阴阳动发,冷热成疾,灸太过熟,大害人也。臂脚手足者,人之枝干,其神击於五脏六腑,随血脉出,能远近采物,临深履薄,养於诸经。其地.狭浅,故灸宜少,灸过多即内神不得入,精神闭塞,否滞不仁,即臂不举。故四肢之灸,不宜太熟也。然腹脏之内为性,贪於五味无厌,成疾风寒结痼,水谷不消,宜当熟之。然大杼、脊中、肾输、膀胱八窌,可至二百壮。心主、手足太阴,可至六七十#5壮。三里、太谿#6、太冲、阴阳二陵泉、上下二廉,可至百壮。腹上、下管、中管、太仓、关元,可至百壮。若病重者,皆当三报之,乃愈病耳。若治诸沉结寒冷病,莫若灸之宜熟。若治诸阴阳风者,身热脉大者,以锋针刺之,间日一报之。若治诸邪风鬼注,痛处少气,以毫针去之,随病轻重用之。表针内药,随时用之,消息将之,与天同心,百年永安,终无横病。此要略说之,非贤勿传,秘之。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伤血脉,焦筋骨。凡汗已後勿灸,此为大逆。脉浮热甚勿灸。

    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时迁改,应机千变万化,难以一准耳。其温病随所着而灸之,可百壮余,少至九十壮。大杼、胃#7管可五十壮。手心主、手足太阳,可五十壮。三里#8、曲池、太冲,可百壮,皆三报之,乃可愈耳。五#9劳孙沉重,九部尽病,及毒气为疾者,不过五十壮,亦宜三报之。若攻脏腑成心腹疼#10者,亦宜百壮。若卒暴病#11,鬼魅所着者,灸头面四肢宜多,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凡阴阳濡风口啁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此风气濡微细入,故宜缓火温气,推排渐抽以除耳。若卒暴催迫,则流行细入成痼疾,不可愈也。故宜缓火。凡诸虚疾,水谷沉结流离者,当灸腹背,宜多而不可过百壮。大凡人有卒暴得风,或中时气,凡百所苦,皆须急灸疗,慎勿忍之停滞也。若王相者可得无他,不尔,渐久後皆难愈。深宜知此一条。凡人昊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昊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裹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论曰:欲行针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12在,不与禁忌相应即可,今具如左。

    木命人行年在木,则不宜针及服青药。火命人行年在火,则不宜汗及服赤药。土命人行年在土,则不宜吐及服黄药。金命人行年在金,则不宜灸及服白药。水命人行年在水,则不宜下及服黑药。凡医者不知此法,下手即困;若遇年命厄会深者,下手即死。

    推天医血忌等月忌及日忌傍通法:

    月傍通: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天医: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巳 午 辰呼师治病吉

    血忌: 丑 未 寅 申 卯 酉 辰 戌 巳 亥 午子忌针灸

    月厌: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卯 寅 丑 子 亥忌针灸

    四激:戌 戌 戌 丑 丑 丑 辰 辰 辰 未 未 未忌针灸

    月杀:戌 巳 午 未 寅 卯 辰 亥 子 丑 申 酉不可举,百事凶。《千金翼》、《外台》云:丑戌未辰丑戌未辰丑戌未辰

    月刑:巳 子 辰 申 午 丑 寅 酉 未 亥 卯 戌不疗病

    六害:巳 辰 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